APP下载

金城怀旧

2017-03-12

领导月读 2017年11期
关键词:食品店金城老街

潘 琦

金城怀旧

潘 琦

屈指一算,我离开金城江已经三十多年了。如今已过古稀之年,艰苦的岁月在我的额头和眼角上留下了明显的印记,而金城江亦给我留下深深的思念之情。

前不久,有机会又一次回到这座山城,第二天早晨,我便在新的楼区和迷宫似的街道中行走。突然有一种异常亲切的感觉,许多尘封的记忆欣然复活,特别是走过其间的金城老街。虽然那只是一条并不宽阔的普通街道,而且崭新的楼宇已使昔日的街巷面目全非,但我依然能准确地回忆出过去每处院落、店铺的位置和当年熙熙攘攘的景象。

金城江地处桂西南群山峻岭中,被大山夹成一条窄带,龙江河穿城而过,房屋楼宇沿江而建,形成一个别具风格的带状小镇。这原本是个很不起眼的小镇,20世纪60年代初,国务院批准成立河池地区,当时考虑到“三线”建设,地委行署设在这里,从此这个小山镇更加明显地标志在中国地图上。一个地级行政区中心落户在小小的金城江镇,“小马拉大车”,很多不适,诸多不便。当时全镇人口不足万人,城区窄小,很多机关都租借居民的房子办公。当时人们编了个顺口溜来形容金城江:“一条江,一条路,一座桥梁,一片老屋,没有一幢楼房,睡觉要打地铺。”城区本来就很小,中间还静卧着一个小山包,街巷狭窄泥泞。老百姓风趣地说,金城江雨天水泥路,晴天扬灰路。金城老街比一般的街巷略宽,且铺了水泥路面,街上有商店、饭店,有银行、粮所、食品店、理发店,生活比较齐全。地委行署大院就建在这条街的西头,因此老街成为当时金城江的中心区。20世纪70年代初,我从县里调到地委工作,就住在这里。

我沐浴晨曦,漫步在街道上,行人开始多起来,各家商店没有高高大大的玻璃橱窗,只是一个朝街的门面,全部打开,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你可以尽情地浏览。这番情景,勾起我对当年的回忆。20世纪70年代初,物资供应十分紧张,什么都要凭票凭证,特别是肉类、粮食类副食品奇缺。印象最深刻的是,地委大院不远的地方有个食品店,要买肉类都得去那里排队购买,为了买到新鲜的猪肉和猪骨头,得天还未亮就起床去排队。有的家里人手不够,便早起用块砖头代替排队,当年大家都很自觉,很守规矩,砖头排队照样能买到猪肉和猪骨头。小小的金城江镇,突然搬进来那么多非农业人口,蔬菜供应是个大问题,在蔬菜淡季时,蔬菜门市部常常是空荡荡的。有时看到有车子拉菜来了,大家便蜂拥而上,从卸车一直到开始卖,蔬菜门市部前排成了长龙,大家不厌其烦,都盼望着能吃到新鲜的蔬菜。

与食品店相隔不远的街道上有一家小饭店和商店。别看铺面不大,也就五六十平方米,可特别红火。这里平常供应米粉和糖果点心烟酒,中午和晚上也供应客饭。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常来这里吃早餐和买烟买酒。记忆最深刻的是附近有个建筑工地,工人们常来这里吃饭。他们粮食指标高些,每次到饭店吃饭都买很多肉包子,炒几碟荤菜,要上斤把土米酒,一边大口大口地吃喝,一边和周围的人闲聊逗趣,干部职工经过这里都羡慕得不得了。老街上有一家书店,是金城江唯一像样的书店。从地委大院走到这里要半个小时。与饭店酒店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到书店来的人都是机关干部和青年学生,我每次来看见这里都门庭若市,有买书的、看书的,有找资料的。特别是周末,有的人可在书店里泡上一整天。因为我常来书店,和店里的服务员都混熟了。有一次书店经理问我,最近书店分配到几套修订的《辞海》,要不要买一套?我问多少钱一套。他说定价五块九!五块多钱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金额,我说要回去和家里人商量一下才能决定。谁知回家跟妻子一说,她竟满口答应!这套《辞海》成为当年我们家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含金量最高的固定资产!

如今,金城老街上新楼鳞次栉比,旧日的院落早已所剩无几,行将消失。但走过这条街道,就像回眸自己的来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那么动情。记得当初从这条街道离开金城时,也是兴奋的、感激的。以为从此就会永远告别,永远走出大山,可是多少年后却发现,原来当年抛离的一直都活在心底,并以一种不可抹去的形式温暖着自己。

走进金城老街,感受到别样的温暖、别样的情怀,使我久久沉浸在无尽的凝思之中……

(摘自2017年8月14日《广西日报》)

猜你喜欢

食品店金城老街
金城化学(江苏)有限公司
老街谣
临期食品店成年轻人创业新希望吗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平流雾下的广西金城江城区
等 待
老街(外二首)
金城造纸厂研制成功以草代木的新型纸
八戒卖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