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昌市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2017-03-12史世臻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俗旅游钧瓷许昌

史世臻

(许昌学院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 河南 许昌 461000)

许昌市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史世臻

(许昌学院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研究所, 河南 许昌 461000)

民俗旅游既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承,又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既有典型“老家河南”民俗文化特征,又有三国文化、钧瓷烧制、花木种植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借鉴民俗旅游开发的基本模式与自身实际,许昌可不断完善新春灯会与庙会体系,开发民俗文化村,加快建设神垕古镇,打造民俗产业园,开发民俗旅游商品以及建造姓氏文化园等,对许昌民俗旅游开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许昌;民俗旅游;开发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及开发模式

(一)民俗旅游的概念

“民俗”一词在中国古代社会早已有之。《管子·正世》有“料事务,察民俗”;《汉书·董仲舒传》也说“变民风,化民俗”;《荀子·富国》将“俗”注解为“民之风俗也”。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民俗即为百姓习尚、民间习俗。1846 年英国民俗学会创始人汤姆斯首先提出“民俗”一词,是将“folk”(民众、民间)和“lore”(民俗、知识、学问)合成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俗旅游”是在旅游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刘其印(1995)认为“民俗旅游是借助民俗而开展的旅游项目,如寻根祭祖、朝山进香、民间艺术表演、民俗展览、节庆活动、风味食品、旧式交通工具、住民房等,即到民间去旅游,到民俗氛围里去切身体会”。[1]从民俗旅游的概念,不难发现,民俗旅游的依托基础是“民俗”。虽然民俗旅游的形式纷繁多样,但最终都可归结为文化,即对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

(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常见模式

1.节庆活动模式

民俗节庆活动模式是以传统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或民俗文化为主题,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为形式而进行的一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即以传统的民俗活动为主题,举办专门的文化旅游活动。[2]节庆旅游活动具有能够使主题更加突出、全民参与性更强等优点,一旦策划成功,不仅可以扩大旅游市场,还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农家乐模式

依托基本生产民俗,旅游者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做农家活,体察民风乡情,领略田园风光,是一种较受游客青睐的旅游形式。农家乐旅游模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3.产业园区模式

民俗是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就是在特定地理区域内,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支持体系集聚,形成生产、消费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产业链的多功能园区。[3]借助现代科技、商业运营模式、游客体验心理,该产品形式正成为现代都市旅游的新宠。

4.陈列博物馆模式

博物馆是永久陈列或保存各种文物、图书、标本、模型的场所,分有历史、自然、科技、民俗等不同学科。陈列博物馆模式是民俗文化展现的重要形式。民俗博物馆可以收集、保存古今有价值的民俗品物,丰富民俗学科宝库,推进民俗学运动的发展。[4]

5.民俗小镇模式

民俗小镇模式(社区模式),是指将一个历史城市中一处或几处完整而鲜活的城镇街区,变成一个或几个旅游景区。[5]这种模式强调民俗的原生态性,在有民俗特色的居住区选择典型的村落或小镇加以保护和修葺,展现其民俗的原有风貌和现实生活状况,是一种最经济、最原汁原味的开发模式,集住宿、民俗餐饮、欣赏、体验于一体,消费水平又不高,能够提高游客的重游率。

二、许昌市民俗文化资源优势

(一)典型的中原农耕文化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具有浓厚的“老家河南”的民俗文化特征。第一,经济发展及地理环境决定了如小麦、棉花、玉米、烟叶、大豆等农作物种植和由此衍生的基本饮食习惯,也因此沿袭下来生产腐竹、烟叶、粉条等本地土特产及其加工工艺,以及浆面条、热豆腐、鄢陵大豆腐脑、挂炉烧饼、丈地羊肉汤、禹州杂珂、襄城王洛猪蹄等各地小吃。第二,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下的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庙会及民间集会;居民对豫剧、越调等中原戏曲的热爱等。这些典型的中原民俗文化世代沿袭,成为许昌乃至河南基本的民俗符号。2016年4月,许昌市5家乡村旅游单位获得国家级殊荣。许昌还有河南省首家以中原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以典型的中原农耕文化吸引着大批各地游客。

(二)鲜明的三国民俗文化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轰轰烈烈的三国历史留给许昌独特的三国民俗文化。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三国人物,春秋楼、灞陵桥、曹丞相府等旅游景区,以及由此衍生的地名、街名、居民的生活方式等,加之知名度越来越高的每年4月份的“许昌三国文化周”,都是许昌三国民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独特的钧瓷民俗文化

禹州神垕镇素有“钧都”之称,钧瓷烧制上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当地独特的钧瓷民俗文化。钧瓷以其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被誉为“中国五大名瓷”之首。“神垕街,七里长,家家都有笼盔墙”,笼盔墙是指烧制钧瓷用的匣钵堆成的墙,可见钧瓷烧制在当地的普遍性。在神垕,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钧瓷文化历史和魅力,还可以了解民俗、民风的淳朴和悠久的民间工艺流程,钧瓷鉴赏等。

(四)中原花木种植文化

许昌鄢陵有着悠久的花木种植历史,被称作“腊梅的故乡”,再加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场。目前鄢陵已成为全国知名花木种植大县,每年的中原花博会享誉全国。体验农家生活,品尝陈化店茶水,感受中原花海,进行田园采摘,中原花木种植是许昌民俗旅游的又一重要优势资源。

(五)许、陈、钟、方姓氏文化

许昌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许、陈、钟、方等姓氏之根深植于许昌大地,维系着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因此,许昌也是这四姓乃至更多后世子孙寻根谒祖、了解当地民风民俗的重要目的地。

三、许昌市民俗旅游开发构想

(一)确定新春庙会、灯会的具体模式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许昌新春庙会、灯会无疑是一种必要的居民休闲的重要形式,也是传承民俗文明的重要内容。从2012年至今,许昌不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在春节、元宵节等重要传统节日组织了诸多民俗活动。从一开始的许都公园民俗表演,到灞陵桥、曹丞相府庙会,再到2016年的首届鄢陵花博园春节文化庙会,但几年来各种庙会灯会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并不稳定,未形成体系,尚处在探索和改进的初级阶段。应该先对近几年这几个地方的客流量、收入和受欢迎程度做一调查,最终确定专门的较固定的场所,把它做大做强,目前这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形式不利于聚集人气。

(二)开发民俗文化村

民俗文化村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民俗旅游产品,主要以村、寨、镇、风情风俗园等载体来展示民俗文化,是一种旅游产品开发的原生态方法。目前鄢陵、襄城、禹州、长葛都有如沟刘村、姚家村等乡村旅游或农家乐的优秀代表,可以其为依托,开发民俗文化村,使之前的乡村旅游更加系统、多元化。另外,目前鄢陵县建业大食堂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可以品尝河南18地市名吃,还可以感受如马街书会等浓郁的民俗文化。因此,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与建业合作进一步挖掘民俗资源的文化内涵,与自然景观、传统艺术、新型业态完美融合,突出民俗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形成旅游产业链。

(三)建设小吃一条街

许昌辖区有很多很具特色的地方民俗饮食,如浆面条、热豆腐、菜馍、胡辣汤、鄢陵大豆腐脑、鄢陵挂炉烧饼、丈地羊肉汤、禹州杂珂、禹州十三碗、焖子、王洛猪蹄、吴庄驴肉等,但想品尝每种正宗的口味都需要到原产地,在许昌城区很难吃到,如鄢陵传统热豆腐,几乎在市区找不到,即使有,也数量少且分散。借鉴我国其他城市的成功模式,可在市区人流量大的地方建设专门的小吃街或小吃城,将以上各种小吃,甚至河南18地市的特色集中于此,既能吸引本地居民,又能吸引外地游客。

(四)加快神垕古镇建设

禹州神垕古镇保留有较为完整的明清古街,俗称“七里长街”,不仅充分展现了钧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陶瓷殿堂的神奇,而且游客在此还能体会民俗、民风的淳朴,接触悠久的民间手工艺。目前需加快禹州神垕古镇产业升级,形成集民居、民俗餐饮、钧瓷欣赏、钧瓷制作等于一体的独特古镇格局。

(五)加快打造民俗产业园

目前,许昌已有河南省六个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之一的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园区,还有正在规划建造的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在许昌灞陵桥附近,拟建造以三国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其民俗精华。如江苏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就是以淹城遗址为依托成功打造的春秋文化主题公园。许昌各相关部门应予以积极支持,三国文化产业园一旦建成,将会极大地带动许昌民俗旅游的发展。

(六)开发民俗旅游商品

民俗商品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出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以民俗事象为主要形式和内容的旅游纪念品、日用品、礼品等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土特产、工艺品、日用品、风味小吃、民间美术、文房四宝、服饰、书画等。游客购买此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被特色吸引。许昌市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却没有专门的地方可以购买旅游商品。而且,就目前许昌出现的民俗旅游形式,除了钧瓷,其他旅游商品特色不明显。可考虑以下途径:

第一,设立专门旅游购物店。集中在市区或者重要的旅游线路上建设旅游商品(包括民俗旅游商品)购物店,可以方便游客选择。

第二,规划钧瓷一条街。钧瓷是本地独特的旅游商品,品牌越来越多,名声越来越大,但市场上钧瓷销售也是各个品牌单打独斗,游客,尤其是自助游客难以寻找和对比。因此,应像宜兴紫砂文化城一样,除了品牌自己原有的门店,政府还可牵头,在市区考虑规划钧瓷一条街,吸引游客,降低成本,形成规模效应。

第三,整合鄢陵花卉市场。随着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居民对普通花卉的需求越来越大。花木是鄢陵的标志,虽然已有花博会,但是花博会仅限于9-10月份,且主要是大型花木交易。虽然有名优花木园,但对于想买寻常花卉的游客而言,常常会因其“高大上”而望而却步。目前依托鄢陵生态游、乡村游,整合现有资源成立综合性的花卉市场,既有盆栽,又有鲜切花,满足当地居民和外地游客日常基本花卉的需求,打造中原花卉城,将更能带动当地旅游消费。

(七)建立姓氏文化园

虽然全国多处有中华百家姓氏追踪园、中华百家姓氏文化园,但许昌有着自己独特的姓氏发祥文化,尤其是许、陈、钟、方等姓氏的重要发祥地,许昌可借此规划中华姓氏文化园,借助一些参与项目以及姓氏起源、演变等知识,既能满足普通游客的需求,又能满足来许昌寻根谒祖的客人的需求。

河南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未来的河南旅游业要从浅层观光游向深度文化体验游转变,进一步凸显河南的厚重历史和文化优势,同时旅游产业要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这对于许昌民俗旅游发展而言正是大好时机。虽然许昌民俗文化旅游起步较晚,但在开发过程中若能与当地历史、风俗和人文景观有机融合,合理规划,与已有的三国、钧瓷、生态三张旅游名片融汇整合,必将使许昌民俗旅游在中原大地凸显其独特魅力。

[1] 成艳彬.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考[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4(4):68-71.

[2] 王秋煌.陕西民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户县农民画为例[D].西北大学,2008.

[3] 杨博.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区运营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4] 党红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模式分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7-90.

[5] 陶犁.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探析[J].思想战线,2002(4):45-48.

[责任编辑 宋占业]

2017-03-19

2016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16-gh-019)阶段性成果。

史世臻(1980-),女,山东莒县人,硕士,许昌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企业管理。

10.3969/j.issn.1671-7864.2017.04.019

F592.7

A

1671-7864(2017)04-0059-03

猜你喜欢

民俗旅游钧瓷许昌
王亚珂收藏钧瓷欣赏
王金合 钧瓷精品欣赏
牛艳娇钧瓷作品欣赏
初到许昌
许昌诗群
周贯涛 十二生肖钧瓷壶
许昌青春诗会
我国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昌平区民俗旅游持续增长
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