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思想在高校育人中的契合作用

2017-03-12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李 芳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广州 510075)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在目前我国所面临的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国人民需要通过中华民族的思想积淀来不断满足自身的精神追求,从优秀传统思想中激励人生,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高等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阵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作用是无与伦比的,高校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坚守思想的阵地,通过文化育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综合素质。

1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意义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我国的一张重要名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有的内涵。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仅包括辞藻、考据等典型的知识教育内容,还包括了许多琴棋书画一类的才艺教育内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延伸至今,可以将其看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与我国目前现有的价值体系是同脉相承、一体两面的。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意义上超越了情感与功能的界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孔子将这一概念总结后提出了“仁”的概念,我国的传统文化思维并由此发展而来。先进的文化可以对人们性格的培养、心理的安抚以及情操的提高等因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激励人们不断的发展进步,并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重要力量。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精髓

我国传统文化的育人模式是通过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人们进行不断的熏陶与感染,从而起到促进人的思想进步的作用。为了人们的全面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内容。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到宋明理学家提出的人文伦理的思想,全部都是从思想上给予人们教育,给人们以个人价值观的寄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育人精髓是由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而来的,每个人都在社会中行使一定的职能,扮演一定的角色,履行自身的义务,从而将社会联系成一个整体,并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随着社会发展逐渐成型的道德规范,即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育人精髓。我国传统思维模式中给予人的定义为“社会人”,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立足于文化育人精髓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1.3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

现在高等院校的学子大多为“90后”,这一代学生生长的社会环境、接触的人与物、获取教育的途径以及方式,受教育的层次性均带着这一代人独有的时代烙印。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也随着思维模式的变革而产生了变化。随着我国与世界不断接轨,高校学子接受到的文化更为多元,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进行不断的交流碰撞,加之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我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出现了断裂,所以当代高校学子在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对传统文化出现或多或少的偏离,影响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分析

思想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作为文化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给予足够多的重视。另外,我国高校在思想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在其实施的可行性方面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最终得出适合我国高校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文化向心力

近些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内容重视不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这一问题,所以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弥补,将传统文化加入其中,调整教学内容,从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内容。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大多是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形势相结合,在教学内容中对传统文化思想的体现很少,我国高校应当在教育内容中进一步融入传统的思想文化,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个体所组成的,个体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够通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责任。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僵硬枯燥

思想政治教学主要是教育者通过理论培养、心理疏导的模式,完善学生的思想体系,并最终促使学生形成自身独立的思想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这一理论意义可以从个人以及社会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对于学生个人来说,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高校学子进一步树立更加成熟的三观,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心理获得健康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变得逐渐成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另一方面,对于社会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为维护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尽到自身的责任,并最终促进社会的发展。

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赖课堂教学

我国高校目前所利用传统思想来完善思政教育模式,还是局限于课堂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通过丰富课堂的各种可行方式,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3 传统文化思维在高校文化育人的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模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高校教育者也在改变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于传统文化这一模块的重视程度,希望能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转变高校学子的思想模式,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最终目的。

3.1 教学文化的素质培养

提高学生的素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教学过程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一个难题。思想政治教育从思想上能够使得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心理自信感,使得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充满斗志,这就是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我国传统文化对于高校学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文化保障,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明瑰宝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利用得当,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

高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需要在思想境界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校可以在教学内容上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可以通过将我国的传统儒家 “仁”的思想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一方面,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思想发扬光大;另一方面,能够将传统文化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教育内容,从学校课程内容设计的角度,将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改革,能够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也可以通过此种方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3.3 教学机制的紧密契合

教学机制是教育能否最大程度达到目的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执行者与思政教育内容的主要传播者,需要依据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作为教学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高校教师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思想品德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完善自身教学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依据学生的水平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

4 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对于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在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传统文化与教书育人的契合作用,并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通过不断的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目标。

〔1〕钱江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正向迁移〔J〕. 继续教育研究,2016,(08):42-44.

〔2〕王法敏,马仲雄,艾陟邦. 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2):172-173.

〔3〕杨杨. 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心理引导因素的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129-132.

〔4〕剡启超. 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视阈下的高校思政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03):16-17.

〔5〕糜泽敏. 对高校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分析逻辑建构性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13,(01):129-132+143.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