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
——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

2017-03-12

文化学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存在主义鸽子生活

李 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文学评论】

“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
——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

李 静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十堰 442002)

聚斯金德迄今为止在中国一共出版了五部作品,借助于作品中没有社会地位的小人物,表现了工业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困惑、悲观以及荒诞反常的内心世界。本文尝试运用自我意识主题下的哲学理论来探析文本背后的“存在”主题,分析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存在;主题;关系;痛苦

“存在”这个概念随着海德格尔研究的兴起,几乎成为人文社会科学各研究领域中的常用词。从现实性来看,“个人存在”是在社会关系中展开生活过程,“社会存在”建立在“个人存在”的基础之上,即这个社会性的生活过程。所以,马克思指出:“个人是社会存在物。”[1]关于这两者关系的文学主题在德国作家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1949-)的作品中格外引人注目,获得了来自大众和文学评论界的普遍关注。

一、主人公生活的轨迹

聚斯金德作品中的人物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孤独”。《香水》中残忍的“香水杀手”格雷诺耶,《鸽子》中孤家寡人的银行门卫,《低音大提琴》中郁郁不得志的低音提琴手,《夏先生的故事》里不停奔走的怪客夏先生和《棋戏》里疑神疑鬼的老棋王吉恩,都可谓是与时尚格格不入的孤寂生活的代表。这些“孤独个体”的存在状态就是一种潜在的、令人胆战心惊的心理状态。存在主义始祖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感到自己与世界隔绝,处于无依无靠的孤独、痛苦、厌烦、绝望之情中,这也就是一种荒谬感。”[2]

这种感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香水杀手”格雷诺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一出生就面临着死亡威胁的卑微小人物,他先天不足,出身底层,在这世上除了超常的嗅觉神经与制香天分外一无所有。因为丑陋,格雷诺耶被周遭厌恶,这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复仇意识。他“没有气味”,如同沙米索笔下的施莱米尔与魔鬼订约后失去影子那样具有缺陷。他杀害少女,萃取香味,甚至认为这是保存香味,不理会世俗的道德规则。制香是他短暂生命中唯一令他感觉幸福的事。聚斯金德笔下的其他人物与格雷诺耶都有相似的性质,五十多岁的银行门卫约拿丹在动荡的世界里经历了半生“打破内心平衡、扰乱外界生活秩序的事件”[3](包括母亲进入集中营而后失联、父亲失踪、自己和妹妹逃到乡下务农、参军受伤、妹妹移民离开、自己匆忙结婚、妻子与人私奔)之后,来到了巴黎,找到了一个固定的住处,而一只突然出现的鸽子令他惊讶又害怕,于是他陷入绝望,一只鸽子就打破了他的世界,他将孤独的恐惧已经放大到一种令人恐惧的地步。35岁的单身国立乐团的低音提琴手在他的房间里度过了大半辈子,每天在房间里自说自话,对于自己的生活,对于爱情的幻想,都在这里倾诉给自己。村里性格古怪的夏先生行为离奇,患有幽闭恐惧症,不得不满世界乱跑,不知疲倦地奔波,既无明确的目的,也无明确的要求,最后莫名消失。公园里棋艺高超的吉恩感受到周遭看客的嫉妒与敌意,错估了挑战者的水平,在棋盘上的争斗中小心翼翼,贬低自己,虽然赢得胜利却为自己作呕。

二、作品中绝望的孤寂

从以上作品中的几个主人公不难看出,聚斯金德对孤独寂寞的人生持一种推崇赞赏的态度。这些主人公都是孤独的极端代表,他们的孤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恐惧、逃避、封闭、谨慎;但其实都源于自身的卑微,他们不受尊重,不受爱护,甚至从不认为自己像“人”一样。杀手不能嗅到自己,因此他永远不知道他是谁,所以他对世界、对自己毫不在乎。他无法被迷惑,无法说服自己是被需要的。约拿丹虽然身处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巴黎,但他内心与整个世界都有厚重的藩篱,这种内心的孤独是他主动追求的,他讨厌虚假的喧嚣生活,于是他的住处对他来说是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的安全岛和庇护所,完全属于他,使他免受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不快事件的打扰。在他看来,鸽子代表着混乱和无政府状态,会制造喧嚣,弄脏环境,呼朋引伴包围他的生活。提琴手不习惯与人交往,具有空间恐惧症,郁郁不得志的生活来源于对自己的封闭,源于自己的压抑和心理失衡。但不同的是,他对他的提琴又爱又恨,尽管怨声连连,但他内心深处从未有过放弃它的念头,在对低音提琴责骂的背后饱含着深深的热爱,所以比约拿丹多了一份勇气。夏先生在奔走中拒绝时尚的诱惑,对抗功利社会的种种制约。在这个充满苛求和束缚的世界中以奔走来逃避人间的烦恼,追寻自由。老棋王由于逢棋必赢而被周围的人所孤立,内心的孤独将自己打败,他最终选择再也不下象棋。他深知,长期的孤独寂寞使他的斗志消失殆尽,自己无法跨越内心的障碍。

这些人物基本都是由于缺乏爱而处于情感孤独之中,被主流世界排除在外。这一切都与历史背景、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在字里行间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二战之后的德国和经济奇迹之后的黄金岁月里,人们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期待安定安全的生活环境。即便是在物质生活日益优裕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和心理仍然承担着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使人难以自拔,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消极的处理方式,死亡或封闭自我,这些都极为典型地暴露出现代人内心的烦恼与痛苦。

三、个性与人性的思考

存在主义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生存问题。这里的“人”是指“个体”。聚斯金德的五部小说和戏剧中展现种种与时尚格格不入并为主流社会所不屑一顾的、孤僻的个人存在,其实象征性地描述了一种现代人普遍的心灵困境:每个人都在现实生活中随波逐流,日渐远离自己的理想,疏离真实的自我,无法认识自我的尴尬。

埃里希·弗罗姆说:“人的自我意识,理性和想象力打破了标志动物生存特征的和谐一致,人的理性既是福分又是祸祟,因为它使人企图解决它自身的存在这个不可解的二难矛盾。”[5]换言之,只有人把存在视为他必须解答又不能回避的问题,人的孤立感由于失去与自然、家庭、种族和宗族的原始联系而增加,那些联系曾使人免于陷入人类最可怕的困境——完全孤独。由于个人意识的成长,个体才意识到作为个人存在的孤独、害怕,很少得到善意反馈的经历形成了对人群以及有关的东西的基本焦虑和敌意。这个“孤独的个人”,在强调个体性,但同时也昭示着他凄惨、悲凉、痛苦的人生。“人存在的第一个现实便是他的担忧、焦虑、恐惧和负罪感”[6],与之对应的周遭环境是他所接触到的“社会”,这个社会在聚斯金德笔下就是现代与后现代交替的多灾多难的时代,格雷诺耶突出嗅觉的功能,抛弃理性,杀害少女萃取香水为自我和他人构造了一个疯狂和畸形的美梦,操纵庸俗的大众。约拿丹被一只鸽子逼得神经失常,濒临崩溃之时,“体会到人类自由的本质建立于拥有一间厕所,并且他也具有这项实质上的自由时,他真是心满意足极了”[7]。这何尝不是历史悲剧的后遗症:惧怕不稳定,惧怕失去。从这个角度看,社会存在被存在主义认为是一种综合式的生成,“人要在与处境的交流中形成自己的现实状态,……它不像逻辑推演,反倒像带有情感性的修辞”[8]。

个体突显个性,不是为了达到很高的人生目标,只是为了隔断令人痛苦的世俗。这体现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由于人经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只有通过内心意识上的折磨和受难,才被迫意识到“自我”,才体验到了自己的存在。因此,克尔凯郭尔认为,恐怖、厌烦、忧郁和绝望等“孤独个人”,并不是将绝望寄希望于一种尘俗的困顿,而是持之以恒地建造空中楼阁。也许就像浮士德一样,他终于在漫长的考验中得到满足,因此他还存有一丝得意。在索爱的过程中,他可以逃脱孤独和空虚的机会,他还有感受到一些幸福的机会。

四、结语

与同时代的德国作家相比,聚斯金德的文学创作将焦点集中在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小人物身上,对他们的“孤独”大力书写,贯穿“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这一主题。埃里希·弗罗姆认为,人的自我意识的出现使人成为一个异例,他是自然的一部分,服从自然规律,又与自然隔膜;他无家可归,却又被禁锢在与一切生物共有的家中。这个意义来看,人是带有命定的孤独、忧虑和恐惧的,所以他笔下的种种难以理喻的怪异行为正好体现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之一,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因为人的生命不能在凭本能重复他人的模式中度过,所以想创造自己的生活。

[1]陈爱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9):57.

[2]次晓芳.存在的孤独与荒谬—分析聚斯金德的“局外人”作品[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22.

[3][德]聚斯金德.鸽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3.

[4]张叹凤.“生活是一个黑色的寓言”——帕特里克·聚斯金德存在主义小说概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4):53.

[5][美]埃里希·弗罗姆.爱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5.

[6][美]戴维斯·麦克罗伊.存在主义与文学[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8.

[7][德]聚斯金德.鸽子[M].台北:小知堂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59.

[8]岳川,李钩.存在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7.

【责任编辑:王 崇】

I516.074

A

1673-7725(2017)01-0080-03

2016-10-20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个人存在与社会存在——德国后现代主义作家聚斯金德作品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3Q084)的研究成果。

李静(1979-),女,陕西宝鸡人,讲师,主要从事德国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存在主义鸽子生活
鸽子,飞吧
鸽子高高飞
小鸽子,飞起来
小鸽子
漫生活?阅快乐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