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蜀中琴馆、琴社考察研究*

2017-03-12王海娇

黄河之声 2017年24期
关键词:蜀中雅集古琴

王海娇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1)

中国传统乐器中的古琴,不仅具有较为丰富的历史积淀,且较早地出现了独立的社团组织形式。如今琴馆、琴社的活动,正是集中在古琴这一传统乐器不断传承的艺术实践中。琴馆、琴社作为古琴艺术发展的机构组织,也是古琴研究的一个方面,蜀中出现较早、有据可考的“留琴馆”(公元761年)至近年成立的“守真古琴馆”(2014年)的上千年间,作为蜀中古琴艺术的主要传播机构,兼具传统艺术教育和现代艺术教育的双重属性的琴馆、琴社,在不断延续和发展。它们不仅是传播琴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传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载体。

本文在参阅相关文献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历史发展的线索为依据,试图从社会学、传播学等视角,运用传统音乐学的方法,分析、解剖蜀中琴馆、琴社发展、繁荣的原因,探讨在当今社会、政治、文化以及市场经济下传统乐器的生存现状,进而窥视传统乐器是如何实现跨世纪生存的,以期对蜀中琴馆、琴社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口。

一、蜀中琴馆、琴社溯源

据琴人唐中六所著《巴蜀琴艺考略》①一书中记载,蜀中古琴历史已达两千多年。追溯琴馆、琴社在蜀中的出现和发展,笔者以时间为序,分阶段进行研究,如下:

(一)初生、萌芽阶段——公元761年至1965年

据资料显示,蜀中琴馆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上元二年(761年),房琯被贬至汉州(今四川广汉地区),杜甫、董文庭等文人墨客常聚会于他的府第,抚琴吟诗,名为“留琴馆”。1876年《天闻阁琴谱》的出版,标志着蜀派古琴正式形成。1937年,裴铁侠等人经过不懈努力成立了“律和琴社”,随后几年相继成立“岷明琴社”(1947年)、“古典音乐社”(1952年)、“百花乐社·古琴组”(1957年)等琴社组织团体。

(二)停滞、沉睡阶段——1966年至1976年

社会环境的安定,是音乐文化往前发展的必要前提②。此阶段间,由于国情动荡,社会环境不稳定等因素,琴馆活动在蜀中出现了停滞期,再无琴馆、琴社出现。

(三)再生、繁盛阶段——1977年至2016年

蜀中琴馆、琴社的再生始于1979年,由著名琴家喻绍泽、俞伯荪等人发起组织了“蜀新琴社”(现锦江琴社)。从此,琴馆、琴社的成立和发展初具规模。随后,1985年成立了“东坡诗琴社”。1995年,在著名琴家王华德及其弟子王孝纲的努力下成立了“缶琴堂”。其后,蜀中琴馆、琴社发展较快,相继于1996年、2000年、2002年、2005年、2006年及以后的近十年均有琴馆、琴社成立。至今,蜀中琴馆、琴社层出不穷,据笔者通过搜集、走访等有效统计,蜀中现存琴馆、琴社32家,较前几年的20几家多了十几家。由此可见,蜀中古琴重拾生机,发展迅猛,成为蜀中传播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媒介。

二、蜀中琴馆、琴社概况

琴馆、琴社逐渐成为琴家聚集交流、举办雅集、开展演出、相互切磋的重要场所。如今,熏学古琴的学员数以千计,为传承琴文化和发展琴馆、琴社奠定了有效的人员基础。

(一)琴馆、琴社现状

琴馆、琴社考察表

清崆律琴社 2008年袁僖(社长)李祥霆(名誉社长)国际古琴交流会立心琴馆 2008年 罗飞空林琴馆 2009年 曾成伟李雪梅国际古琴交流会、讲座、琴会雅集、古琴音乐会子云古琴馆 2010年得一琴馆 2011年 王婷曾成伟古琴艺术机构 2011年 曾成伟涪城琴社 2012年 宋文庭若水琴斋古琴馆 2013年 胥柳汛 琴歌、琴会雅集泸州琴剑坊古琴研习社 2013年 税小龙守真古琴馆 2014年梅庵琴社 2014年 唐越 琴会雅集墨香琴馆 张杰君

由上表可见,近代蜀中琴馆成立时间间隔较短,馆长、社长多为著名琴家和专业学员,提高了教学水平,成员不局限于学习单一流派的演奏风格,这为丰富琴曲风格起到推动作用,琴馆、琴社也成为展示不同传人琴技的平台。此外,在蜀中影响广泛的锦江琴社、缶琴堂、梓又古琴馆、青羊琴馆等都参加了国际古琴交流会,各琴馆在蜀中古琴发展、推广方面都做了较大努力,这也标志着蜀中琴馆朝着更专业化、更系统化方向发展。

(二)琴馆、琴社活动

各琴馆、琴社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形式不一,据笔者整理所搜集资料显示,活动较多的琴馆一年之内开展、参加的活动近百次,活动相对较少的琴馆也有十几次。笔者将其整理归纳为固定活动和非固定活动两种类型。

1.固定活动

固定活动多为中国传统节日或琴馆、琴社成立周年庆典所举办、参加的活动,此外,还包含琴馆、琴社自主开展的周期性雅集、沙龙活动。

据考察,坐落于成都市武侯区锦绣路保利中心东区C座514号的梓又古琴馆举办的活动较多,自开馆以来,每逢中国传统佳节,琴馆定会举行雅集庆祝活动,如中秋雅集活动:“2007年9月22日:‘秋爽明月——中秋琴韵’中秋雅集”“2008年9月13日:‘湖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琴’中秋雅集”“2015年9月27日:‘花间一壶茶 秋日饮清雅’中秋雅集”等;新年音乐会:“2013年12月28日:‘音结无弦 心似双丝网 中有千千结’新年音乐会”“2014年2月1日:‘喜上眉梢’新年音乐会”等,其活动除有师生互动外,还有学生家长参加,气氛轻松活跃。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过,“大学之谓,非大楼也”。现在大学房子越盖越豪华,但是教授越来越不像教授,学生越来越不像学生,大学精神不断沦落,大学校园弥漫的学术不端氛围,令人忧虑。高校、科研机构担负着传承文化、弘扬正义的职责。如果为人师表者学术道德失守,不仅有辱学术尊严,还会误导学生、搞坏学术风气。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学问外,更有义务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做学问的道德。如果教师自身学术不端,即使道貌岸然给学生讲学术道德,学生也听不进去。

此外,坐落于成都市武侯区科华中路58号王府井购物中心科华店5层的空林琴馆、青羊宫二仙庵内的青羊琴馆等也会定期举办琴会活动,如每年夏天的夏夜古琴音乐会和年末举行的迎新音乐会、品茶赏琴茶话会等活动均会如期而至,此类活动除有固定时间外,还有固定地点和成员。

2.非固定活动

非固定活动多为琴馆、琴社应邀参加的琴会、雅集、讲座等不定期举行的活动。

据笔者考察,琴馆、琴社均会邀请界内专家、琴人赴馆内开展琴学交流活动,如“2009年6月6日:龚一参加草堂琴社雅集”“2008年6月23日:‘蜀派琴音渊源流传——曾成伟老师赴梓又古琴馆讲座’”“2008年8月13日:兴蜀派古琴——文化部官员赴蓉探望蜀派琴家俞伯孙”“2009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CCTV来到草堂琴社”;也有馆主受邀不定期外出参加活动,如:“2008年12月2日:黄明康应邀出席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2014年12月28日:戴茹教授受邀参加中国古琴名家音乐会”“2008年12月2日:黄明康应邀出席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成立20周年纪念会”等,以上活动均为不定期参加的非固定活动。

此外,分布在蜀中各地的琴馆、琴社,如古水琴斋古琴馆、四川大学古琴社、草堂琴社、东坡诗琴社、空林琴馆等也会有不定期活动举行,如某琴馆就当年热门话题作为主题开展的琴会交流活动或为纪念琴人逝世举办琴会活动等,此类活动临时性强,无固定时间、地点和成员。

(三)琴馆、琴社特点

蜀中人杰地灵,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在这片土地上孕育、成立的琴馆、琴社也独具特色。

1.成立宗旨

总的来说,蜀中大大小小的琴馆、琴社成立目标为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更多古琴艺术人才。在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其办社宗旨有所差异。

成都缶琴堂旨在普及古琴、不求名利,培养学生一千余名;乾坤琴社旨在“团结同道同好,继承、研习、发扬、传播古琴文化,以琴传薪、以琴润心、以琴弘文”;东坡诗琴社宗旨在于研究苏轼父子与古琴有关的诗词,谱写成琴曲演唱,还将继续发扬川派古琴艺术,传唱琴歌与全国琴人交流;梓又古琴馆旨在团结社会各界力量以及热爱古琴等传统文化的人士和单位,继承、保护、传播、振兴和发展成都古琴艺术,弘扬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和谐构建贡献力量;锦江琴社旨在齐心共举,团结世界各界琴人,为求得琴技、琴论、琴斫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工作;空林琴馆旨在弘扬和传播古琴艺术,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并领会古琴魅力;清崆律琴社旨在坚持以传承和传播古琴音乐文化为己任,遵循因材施教,严谨教学的宗旨,以不断提升大众对古琴的认识。

2.课程设置

为达到弘扬古琴文化的目标,各琴馆、琴社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尽其能,除开设教习古琴技艺的课程外,为全面推广琴文化,更深入传播琴知识,还结合师资力量,开设了多种特色课程。

东坡诗琴社以苏东坡之名命名,其学员除操琴外,还研究诗词歌赋学唱琴歌,社长俞伯荪先生还致力于琴歌的创作弹唱。选李白、杜甫、苏轼等诗人的诗词及现代诗人作品谱就了四十余首系列琴歌,共三个篇章,命名为《历代诗人咏巴蜀》,为学者学习、研究琴歌提供了研究资料;成都缶琴堂的师生们,习琴的同时还学绘画,据馆主王孝纲介绍,缶琴堂的老师必须琴画皆会,学员们每次画完画就要开始练琴,馆主王孝纲近期还以古琴为题,绘制了一系列琴画作品。因此,缶琴堂成为了一间具有浓郁墨香的琴馆;隐匿在四川大学内的四川大学古琴社充满朝气,成员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由于学术氛围较好,该琴馆在课程设置方面巧妙结合音乐美学、音乐治疗等学科,将美学、心理学融入琴学课,为师生们提供全新的古琴课程体验;另外,隐藏在喧闹都市中的空林琴馆,在教授琴艺的同时,还增设了书法课和乐理课,改善了“节奏不准、音高错误、识谱困难和不会唱谱”等学琴中的问题。

此外,各琴馆、琴社还不定期开设免费体验课程,旨在让更多人走进古琴、了解古琴,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3.特色活动

随着时代变迁,琴馆、琴社的活动不再局限于旧日好友聚会听琴这一种形式,多样化活动形式在蜀中琴馆、琴社间百花齐放。在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也更系统化的推广了琴文化。

空林琴馆馆主一向致力于将蜀派古琴带向世界,故琴馆举行了“跟随李雪梅老师游世界”的世界巡演活动,目前为止,已将蜀派琴音带到印度、波兰、意大利等国,为蜀派古琴走向世界再增光辉;近年成立的梅庵琴社,于2016年1月拍摄了古琴为主题的公益片《老琴》,以现代媒体传播为媒介,向大众展示了蜀中古琴魅力;活动较多的梓又古琴馆开展了较有特色的“七弦·吟诵——古琴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小学生们认识古琴,学习相关知识并体验古琴的演奏,传播古琴文化知识也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蜀中琴馆、琴社发展

蜀中琴馆、琴社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方性。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影响着琴馆、琴社的课程设置、活动形式,而拥有悠久琴文化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蜀中,孕育了大大小小几十家琴馆、琴社,在以日剧增的习琴人数上便显示出这些社团组织对蜀中古琴音乐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琴馆、琴社发展迅速,活动丰富、师资力量专业性强、学员较多,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未来的发展。琴馆、琴社与成员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各位成员应该担负起呵护琴馆、琴社成长的责任,在对其包装、推广、宣传的同时,应该相互借鉴、学习,可学习川大古琴社,多发表相对专业的文章,在以音像资料记录琴馆、琴社活动的同时也将之付诸于文字,让更多人看到琴馆、琴社的相关活动讯息;也可学习梓又古琴馆,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琴馆提供更前沿的推广平台。在使琴馆、琴社对外展现的同时,更应注重内在文化的提高,应该朝着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笔者认为,文化价值更应高于商业价值。

四、结语

据笔者了解,众琴馆、琴社的成立初衷皆为“保护、弘扬、发展蜀中古琴文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古琴、了解古琴”,其存在于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不得不顺应时代的改变。

琴馆、琴社需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依靠现代科技的传播力量,例如网络、广告、宣传等媒介,但在宣传过程中难免会有外界人员对其做法有非议,但众琴馆、琴社能够基于初衷,弘扬琴学精神文化,加之能更好地借鉴高校的管理体制和现代化高端企业的运行模式,使组织的散漫状态得以改善,并正确处理好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不以文化背景为噱头去盲目盈利,便可为广大学员们提供一个稳定、和谐、友爱的学习平台。

然而,在琴馆、琴社方面不断改进的同时,也希望众学者发挥才能,如张鸿玮《莫道古琴古、翻来是新声——参加“95中国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后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对于古琴艺术来说,除了要继承优秀传统外,还要有新的作品来反映现实生活,这才是我们今人学习、研究古琴艺术的方向。”④古琴艺术的发展在保持传承传统技艺和作品外,还应大胆创新,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才会有发现前进方向的机会,才能有利于“让古琴艺术研究从宽度走向深度”⑤。

注释:

① 唐中六.巴蜀琴艺考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

② 罗天全.中国古代音乐之源与流[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8.

③ 谭宁.蜀琴文化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2014.

④ 张鸿玮.莫道古琴古、翻来是新声-参加“95中国成都古琴艺术国际交流会”后的思考[J].人民音乐,1995,11:19-21,

⑤ 引用于著名琴家龚一先生在“2016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荟萃”上的演讲

[1]唐中六.巴蜀琴艺考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10.

[2]锦江琴社.发展中的锦江琴社[J].锦江琴刊,1996,09:1-2.

[3]四川大学古琴社.四川大学古琴社[J].体育健康知识画刊,2011,09:74-75.

[4]颜琴.锦江古琴社和川音民研室联合举办琴曲琴歌音乐会[J].音乐探索,1984,01:43.

[6]李松兰.穿越时空的古琴艺术[M].北京:中华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56.

[7]谭宁.蜀琴文化初探[J].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4-35.

[8]李春晓,刘晓凤.草堂琴社古琴赏析会活动在杜甫草堂诗圣园举办[J].杜甫研究学刊,2009,01:3.

[9]申申.九重环佩艳琳琅-记四川大学古琴社琴穗设计大赛[J].小演奏家,2014,03:10.

[10]梅柏青.戴茹:中国“流水”宇宙觅知音[J].成都日报,2009-3-16:B01.

[11]曾成伟,杨晓.巴蜀古琴四人谈:曾成伟琴学访谈[J].音乐探索,2012,03:54-59.

[12]江嘉祐,杨晓.巴蜀古琴四人谈之二:江嘉祐琴学访谈[J].音乐探索,2012,04:53-58.

[13]石鸣,席永君,黄金国,王永.成都古琴圈[J].西部广播电视,2008,12:209-213.

[14]含雪.成都应该申报古琴之乡[J].晚霞,2006,04:44-45.

[15]程欣.蜀派古琴的当今演绎[J].新城乡,2015,02:74-76.

[16]施咏.当代琴社、琴馆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九[J].音乐探索,2011,02:23-27.

[17]王耀珠.琴馆时代[J].中国音乐,2009,03:20-24.

[18]杨晓.蜀中琴人口述史[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2013,6:39.

[19]许甜甜.对当代琴社发展的思考[J].黄河之声,2008,04:104-106.

[20]甘绍成,杨迪瑞.建国以来巴蜀琴学研究回顾[J].音乐探索,2012,02:69-74.

[21]杨晓.蜀琴百年口述史:古琴承传与蜀地记忆[J].文化遗产研究,2014,06:197-213.

猜你喜欢

蜀中雅集古琴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蜀中南朝造像发现记
揚雄蜀中遺迹考釋
蜀中九日
《清溪雅集》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不仅仅是“风雅”——西園雅集
戊戌海棠雅集
刘鹗古琴藏品留传考
寻访千年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