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统筹 强化主责 夯实队伍打造社区青年汇的“朝阳模式”

2017-03-12团北京市朝阳区委

中国共青团 2017年9期
关键词:朝阳区社工共青团

文 | 团北京市朝阳区委

朝阳区基本概况

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区东部,辖区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9个乡,是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和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首都中心城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重要通道。2016年,GDP突破5000亿元,占全市2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93%,形成了现代服务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支撑、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朝阳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聚集。截至2016年底,朝阳区常住人口385.6万人,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7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3%,是一个典型的外来人口大区。

朝阳区社区青年汇建设

2010年以来,在团北京市委和朝阳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团朝阳区委认真研究和推动“青年之家”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在全区43个街乡的青年聚集区域建设社区青年汇,形成了“依托公共空间布局、配备骨干工作力量、活动项目组织联系、政府社会共同支持”的工作模式。经过7年的探索,初步构建了一套任务明确、层级分工、协调配合的管理体系,初步培养了一支投身社区、贴近青年、为我所用的专职社工队伍,初步形成了一批意义深远、社会关注、青年喜爱的工作品牌,初步实现了全面布局、扎根社区、整体活跃、提升影响的工作局面。目前全区共建成社区青年汇91家,建立了一支155名专职社工12名专职督导的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累计服务青年27万余人次。

朝阳区社区青年汇发展历程

社区青年汇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践探索。2010年初,为努力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工作目标,团朝阳区委试点建设“社区青年汇”,依托非公企业活动室、咖啡厅、图书馆等各类场所,开始探索在基层共青团组织体系外建立联系、服务青年的工作平台。建立了如潮星集团.社区青年汇、三里屯原创界.社区青年汇等。

第二阶段,试点推进。2011年初,为加强对非京籍流动青年的服务力度,按照北京市委的整体要求,团市委在朝阳区、海淀区和昌平区的四个青年流动人口聚集社区试点建设社区青年汇,进一步探索社区青年汇的服务内容、活动形式和基本运行方式。同年4月,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来到全市四家试点之一的朝阳区老君堂社区青年汇,就“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推进首都社会建设”进行主题调查研究,充分肯定了社区青年汇试点建设的工作成绩。

第三阶段,规范运行。2012年5月,在总结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朝阳团区委建设了8家“市级示范社区青年汇”,在覆盖区域、服务群体、工作空间、工作团队、经费保障、活动体系、工作标准、考核评价等方面探索建立标准化运营模式,为下一步全面建设社区青年汇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2013年初,团市委推动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年汇工作的意见》,详细阐述了社区青年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制定了阶段性工作目标,描述了工作模式和机制,细化了工作任务,明确了经费保障体系,为社区青年汇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2013年5月4日,社区青年汇在全市范围全面启动运行,首批达到350家,朝阳区建设60家。同年,朝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朝阳区社区青年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副书记任组长,将社区青年汇工作全面纳入全区社会建设整体工作中来,社区青年汇正式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第五阶段,巩固提升。经过5年的努力,社区青年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了继续推动社区青年汇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初,团朝阳区委在团市委的指导下,率先启动社区青年汇巩固提升工作,以提质增效、强化专业、多方联动为原则,科学调整任务指标体系,以联系到更多普通青年、服务好青年各类需求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社区青年汇活动对青年的持续吸引力,提升社区青年汇项目对青年的实际服务效果。朝阳区社区青年汇由初创型向发展型转变,正式进入巩固提升新阶段。

社区青年汇的“朝阳模式”

在社区青年汇建设过程中,团朝阳区委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虚功实做、难事长做,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逐渐探索形成了在全市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加强统筹,率先建立区级社区青年汇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按照“党委领导、各方参与、强化基础、立足长远”的工作思路,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北京市朝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青年汇建设工作的方案》,明确责任、分工联动;青年汇工作经费按照每年每家8万的标准纳入区级财政预算,落实保障,注入优势资源,统筹推进社区青年汇发展。

强化主责,率先建立区级社区青年汇规范化建设体系。选拔优秀社工组建区级运营支持中心;建立“团市委—团区委—街乡团(工)委—社区青年汇”和“市运营支持中心—区运营支持中心—社工事务所—专职社工”两大工作体系;建立新媒体平台信息报送发布机制、各事务所考核竞争机制等,结合市级考核体系,制定区级月度评价监测机制,实时反馈各青年汇工作情况;编写、出版了《社区青年汇工作手册》《三周时间做好社区青年汇工作》等工具书,对青年汇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指导。

夯实队伍,率先建立区级青少年社工“知行力”人才培养体系。每年为社工提供80个学时的理论与实务培训、选派两批优秀社工赴外地学习交流、组织开展两次专项工作培训与团队拓展;打造由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督导队伍,开展心理小组沙龙、社工项目管理实务工作坊等,多元培养社工专业能力;举办社工师、心理咨询师考前培训,将社工队伍持证率从5%提升至32%;建立全市首家区级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朝阳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协会),推动我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事业规范有序发展。

工作做法

建阵地,打造联系青年“最后一公里”的共青团门店。坚持“青年聚集在哪里、好的场所在哪里,社区青年汇就建在哪里”的原则,以“全面覆盖、重点凝聚”为导向建设青年汇。在青年汇选址建设过程中,团区委书记班子同机关干部一道,坚持驻点基层,与街乡共青团主管领导反复沟通协商,推介社区青年汇项目,争取基层场地支持。如建在基层社区中、依托朝外街道社会管理中心建立的潮外社区青年汇,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硬件设施非常完善。团区委书记班子先后四次与街道主要领导沟通青年汇建设方案,最后在原场地基础上,点缀加入青年汇设计元素,重点打造地下一层阳光健身房、舞蹈排练室等空间,团区委投入经费进行装饰布置,按照社区青年汇统一VI设计元素,营造青春活力的青年活动空间;同时加大朝外街道团建工作力度,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担任朝外街道团工委书记,整合地区资源,与辖区各大单位(外交部、中粮集团、中石化等)团组织建立联系,将属地单位团组织活动引入到社区青年汇中,形成了一批如“职场咖啡”“友爱.有爱青年联谊”等在地区具有影响力活动品牌。在青年聚集的三里屯区域,选取白领聚集的商务楼宇首开铂郡建立社区青年汇,将社区青年汇内嵌入商务楼宇服务站中,将活动室打造成为青年汇主阵地,注入社区青年汇主要元素,形成了清新明快的青春氛围。在日常工作中,专职社工与楼宇服务站党建、工会等工作人员一起走访辖区商户,宣传推广社区青年汇服务项目,招募吸纳青年会员,同时,重点围绕周边白领青年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如围绕三里屯白领女性,帮助她们从外形气质、内在性格到身体营养状况,全方位进行打造和改善,开展了“小鸭高飞-关爱女性项目”;针对三里屯周边由于工作忙碌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青年群体,开展了“乐享美食-白领青年安全饮食项目”;针对三里屯周边由于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压力大,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白领青年群体开展了“曙光-白领青年情绪管理减压心理学项目”;迎合属地国际化的背景,为辖区内有需要提高英语口语的青年们开展“Speakout英语口语培训项目”等。目前,我区共建成社区青年汇91家,数量为全市最多,其中旗舰店16家、重点店16家、普通店59家,实现43个街乡全覆盖。其中依托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建立的26家,占28.6%;依托社区/村活动室建立的44家,占48.4%;依托商务楼宇服务站建立的13家,占14.3%,依托党建中心建立的7家,占7.6%,其他类型1家(依托北人户外文化创意园建立),占1.1%。目前91家社区青年汇全部入驻团中央青年之家云平台,大家可以打开搜索附近的青年汇,了解即将开展的活动。

建队伍,打造一支专兼职的骨干团青工作力量。社区青年汇骨干工作团队由“总干事+专职社工+志愿者”组成。总干事由街乡副科级以上干部或社区(村)副职以上人员兼任,负责统筹协调社区青年汇的相关事务;通过市级财政购买社会服务岗位的方式,为每家社区青年汇至少配备1名社工,专职开展相关社会工作。建立符合朝阳特点的社区青年汇督导管理模式,形成了“1个区级运营支持中心统筹+3家社工机构支持+12名专职督导指导+155名专职社工执行”的督导管理体系。

建平台,打造一批青年喜欢社会满意的品牌项目。一是开展学习培训、交友联谊、志愿公益、文体健康等7类活动,每年举办活动超过3000场次,广泛吸引青年;二是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城市融入、权益维护、创新创业等5类社会服务项目,至今开展项目124个,深入引导青年;三是为青年自组织提供资源、场地等支持,培育以共青团为枢纽的青年志愿社团、兴趣社团450个,凝聚团结青年。截至目前,累计服务青年27万余人次。

工作成效

为共青团服务区域大局提供了新型工作载体。社区青年汇以党建为引领,引导青年服务大局。一是在重大活动任务中担重任。招募、组织1375名青年参与田径世锦赛开幕式演练工作;组织专职社工等参与纪念建国庆祝活动和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志愿服务保障工作等。二是在区域中心工作中有身影。与区水务局在萧太后河联合举办“青年干部参与河道美化志愿劳动”,开展“寻找百名朝阳群众小河长”项目,与区体育局合办“社区里的冬奥会”活动、组织社工开展“认领爱心斑马线”活动等。三是在区域化团建工作中有作为。在全区成立45个社区青年汇流动青年团支部,在老君堂社区青年汇试点建立流动青年党支部和青年汇流管服务站,为辖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供支持。

为共青团联系青年提供了重要阵地空间。一是开发共青团活动品牌,吸引凝聚青年。在全区开设6家“儿童暑期成长营地”,为双职工家庭的120名小学生提供暑期公益托管课程;举办“朝阳群众杯”青年摄影大赛,组织青年发现朝阳之美;开展“万名小小科学家走进创新部落”活动,提供3D打印、新能源车等课外科普教育。二是发动社会资源,开发一批好的公益项目,引领服务青年。与社会组织合作开发“小贝壳”财商教育项目、与人气知识共享型社群联合开发“新青年职场加油站”项目等。三是立足青年需求和特点,多维联系青年。深入开展青年需求调研,每年每家青年汇形成1-2篇调研报告;专职社工每周至少一天,走进公交地铁和社区开展宣传;通过青年之家、青年之声等团属新媒体平台,收集需求问题3.8万余个,回应青年诉求3.3万余个,促进线上线下全覆盖。

为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组织依托。一是在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立社工站,开展合适成年人到场的心理安抚和思想帮教工作,自2016年10月以来,开展合适成年人到场服务141次,跟进个案7例,跟进服务35次。二是试点建立全市第一家社区青年汇心理服务站“小蜂心晴工作室”,开展青少年心理疏导、亲子家庭关系调适、驻校社工、特殊青少年群体帮扶等工作。三是加强与高校合作,建立专业人才储备体系,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建立社工培养基地,引入社工专业学生到社区青年汇实习实践。

目前,朝阳区社区青年汇建设正处于巩固提升阶段,一个由共青团主导的青少年综合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首都青少年社会工作行业也在面临从量变向质变的转化,下一步,朝阳共青团将与社工及广大青年戮力同心,笃定前行,将社区青年汇打造成为一个接受共青团指导的、以微观青少年社会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专业社工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基本方法以及外展服务、个案管理、家庭治疗、历奇辅导等服务方法开展活动及社会服务项目,强化突出不同于传统行政管理思维的社工行业特色,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展、共青团服务社会和青年参与社会实践的平台;大力推动社区青年汇活动项目从“内容供给”到“产品供给”的转变,建立青少年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完善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为青少年提供精准管用、供需对路的公共服务产品,吸引凝聚全区青年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贡献新力量!

猜你喜欢

朝阳区社工共青团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明理博学 厚德尚美
——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简介
青春社工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上半年朝阳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632.3亿元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