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师应对“翻转课堂模式”挑战的思考
2017-03-12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133002
张 恒 (延边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大学语文教师应对“翻转课堂模式”挑战的思考
张 恒 (延边大学 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
“翻转课堂模式”对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层面也颇具可行性。但是,这给教师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应对挑战的建议,一是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二是要全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打造魅力课堂。
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能力提升
“翻转课堂模式”,是指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导向以学生的“学”为主体的模式的翻转,具体是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师预先制作好的学习内容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平等对话交流、答疑解惑、共同探求未知的场所,从而达到个性化教育目的。由于预先制作的视频内容简短精炼,并可以根据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步调随时暂停、快进或重复播放,所以这种学习资源适合各层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选择使用其他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任课老师去获得知识。教师更多的责任是指导学生展开更深入的学习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这种“翻转”的教学模式对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两个方面:
一是,加深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师生双方借助沟通实现的。无论课上还是课下,师生及时有效地沟通交流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的基础和保证,也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但是,高校大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师生沟通不畅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主要是因为高校人文类通识课大多一、二百人合班上大课,由于教室太大,学生众多,学生没有麦克,又与老师相距太远,导致课堂互动效果极差。师生间少沟通不了解的现象极为普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堂互动交流、提问、讨论、答疑,对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具有促进作用。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无疑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实现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翻转课堂是在网络技术、优质信息资源支持下,让学生能够灵活选择学习资料从而实现个性化教育。翻转课堂是实现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的翻转,即由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向“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深度互动”翻转。在教学方式上,由教师的单边讲授为主向合作讨论为主的翻转。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教”于学,让出时间、空间、机会,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翻转课堂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学生可在各自原有认知基础上对视频材料进行课前学习并提出不同的问题,老师则可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积极探究,并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答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的同时,给教师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性。也使教师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开发其潜能,又能照顾到普通学生,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但是,这也给教师们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么,“翻转”模式下教师应如何应对这巨大的挑战呢?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简单地接受、机械地记忆那些貌似深奥、既定、永恒的专门词汇和理论,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格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回到学生自主成长的轨道上来,与学生一起探讨、追寻人类文明的建构所需要的知识和价值,与学生一道进步、成长。在传统教育中,知识和价值是用来记忆和实践的,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成绩的高低取决于那些既定、永恒的知识和价值的掌握程度。“翻转”模式教学中,知识和价值不应是学生掌握的终极目标,而应是师生成长的精神养料。“翻转”模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彻底摆脱为师为尊的身份位置的束缚,教师真诚、平等地展示自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世界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洞察力、澎湃的激情与无限的创造力,这才是课堂翻转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全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力。随着高校网络课堂的普及以及信息高度发达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翻转”模式教学在客观物质条件方面已不存在障碍,但瓶颈因素却在教师一方。教师为了尽快适应“翻转”模式教学要求,必须全力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力。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因为CAI(计算机辅助教学)即制作课件,更多的教师把它作为讲课的辅助手段,课件成了电子黑板,教学依然是“填鸭”。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确切地说,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中的一个因素,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教师仅仅凭借现有的制作授课课件的本事,是无法实现“翻转”模式教学的。要真正实现“翻转”,教师不仅要转变“教”与“学”的理念,还要处理好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视频内容的设计者、研发者;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而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要被充分体现,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来实现。因此,教师不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力,不能设计出适合学生知识的内化、吸收、理解与应用的课堂活动,将可能落伍。
第三,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打造魅力课堂。知识的内化、吸收、理解与应用,说到底还是要使课堂具有吸引力、具有魅力。教师的劳动是一个复杂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要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的了解与独到的见解。“资之深,则左右逢源”。教师需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以丰厚的学养、睿智的思想、飞扬的个性,善于与学生沟通,赢得学生的尊重;而师生间这种和谐的关系是课堂得以“翻转”的前提条件,也是打造魅力课堂的关键。如果课堂充满魅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激发,课堂上沸腾着青春的热情、蓬勃的朝气,知识的内化、吸收、理解与应用将不成为问题。所以,“翻转”模式教学和其他模式一样,要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使课堂充满魅力,都需要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作为保障。
[1]于忠海.教育目的转型——从终极者到普通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肖东发,李云,沈弘.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张恒,女,职称:教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现工作单位: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