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徽州文化为例
2017-03-12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100000
曹 丹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000)
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徽州文化为例
曹 丹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100000)
地域文化是地域变异的分支文化,它反映了各地区人文,地理的文化特征及风俗习惯。笔者结合家乡的徽州文化,具体阐述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不仅能增强和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兴趣,提高学生实际的汉语交际能力,还有利于增强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地域文化;徽州文化;汉语国际教育;地位与作用
一、绪论
语言和文化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汉语国际教育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性质,要掌握一门第二语言,必须要学习该种语言所蕴含的文化。汉语国际教育最终要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中所包含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都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决定了文化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国文化有主体文化和地域文化之分。主体文化包括传统民族精神、民族习惯、时代精神以及社会背景,如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习俗。地域文化一般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现在一般教授的都是主体文化,但是基于地方文化与留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性、直接性,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认知更能影响学生对主流文化的理解及语言的学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外交流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中国学习汉语。近年来,来安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逐渐增多,让学生适当了解徽州文化有助于其汉语学习。徽州文化定义纷杂,笔者比较认同刘伯山对徽州文化的定义。徽州文化是指发生与存在于历史上徽州的以及由此发生辐射、影响于外的典型封建文化。历史上徽州区划范围即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和婺源。笔者就以徽州文化为例,具体阐述徽州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地域文化的作用
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程书秋认为学习地方文化可以缓解留学生的文化紧张心理,缩短留学生的文化适应过程,激发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增强和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信心和兴趣
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所以来学习汉语,然而尤其是欧美学生,面对陌生的语言文化生活环境,难免会产生挫败乃至烦躁的心理,感觉与中国文化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那么恰当地利用域文化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当留学生与当地文化接触时,就会关注到人文风景、餐饮美食等等,进而对其名称产生浓厚兴趣。如果教师在教授时能融入特定的地域文化情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留学生来到安徽最先接触的肯定是徽菜,徽菜在明清时期一度居于八大菜系之首。当学生在品尝肉质鲜嫩、醇滑爽口的臭鲑鱼,清火明目、滋补身体的清蒸石鸡,鲜香爽口、营养味美的问政山笋时,教师可适当结合教学,让学生们带着兴趣学习汉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徽州风景名胜,不仅可以增强留学生对学校所在地的亲近感,更有助于学生对徽州文化的了解。在安徽,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游览徽州古城,那里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徽学”的发祥地。在带领学生游览徽园、渔梁古埠、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等景点时,学生不仅能感受到砖雕、木雕、石雕“徽州三雕”等古建筑之集大成,更能感受到徽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徽州具有很多特色民俗。在五月节(端午节)那天,“绩溪人在大门插艾草、蒲剑,洒雄黄酒驱邪,午餐必吃苋菜烧豆腐、腌大蒜、腌鸭蛋,晚上小孩玩草龙”。让留学生深入地去体验这些民俗、节日,不仅增强了留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在本土文化的立场上去学习和运用汉语,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的汉语交际能力
留学生走出课堂后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的方言环境。随着留学生学习时间的增长,学习内容的深入,他们接触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会越来越多。如果留学生在课堂上只学习普通话,只学习主体文化,那么他们一旦进入到具体的当地交际环境中,就会感到挫败。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开设地方方言选修课,老师可以教授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其中包含了地方的风俗习惯和用词避讳。这使学生既会说普通话,又能听懂地方方言。如果留学生想要真正地做到和徽州人对话,必须要能听懂徽州方言,能明白方言中的特殊称谓,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徽州人将“压岁钱”说成“百岁儿”、将“洗脸”说成“洗面”、将“厨师”说成“伙头”、将“瘸子”说成“跳脚”,将“盐”说成“海沙”。另外老师也要教授一些当地习俗,这样留学生才不会闹笑话。如果留学生被邀请去徽州人家做客的话,在吃饭时最好不要讲太多的话,另外吃完饭不能把筷子搁在碗上,否则主人会认为你没有吃饱。还有除夕夜餐桌上的鱼是不能吃的,寄托的是“年年有余”的愿望。这些习俗的学习,可以让留学生在实际交际中不犯错误,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三)有利于增强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果只重视语言教学,必然会让学生感到无趣。在汉语教学中适当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有利于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地域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导入与运用,不仅可以补充、丰富和完善汉语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找到更合适的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切入点,使汉语教学生活化、情景化、交际化。在上徽州文化民俗课时,就可以用楹联来带领同学们了解徽州人的精神面貌。在徽州,楹联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在徽州的古镇中,书院、牌坊上的楹联随处可见。黟县西递“迪吉堂”联曰:“孝悌乃传家根本,勤俭是经世文章”,将孝悌和勤俭并重。通过向学生们介绍这些小小的楹联,不仅从日常生活出发,增强了汉语教学的实用性,更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生以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另外,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楹联,还可以让学生动手书写楹联,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结语
地域文化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针对高年级学生以选修课的方式来教授地域文化课,比如说方言词汇课、民俗文化课、旅游学习课等等,这样不仅能增强汉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的兴趣,增强实际的汉语交际能力。
[1]吴昊.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语言文化的导入与课程设置——以吴地语言文化为例[D].苏州大学,2014.
[2]陈凤华.地方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以南通为例[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张伯山.徽州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2(12).
[4]程书秋.地方文化语境的综合利用与对外汉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5]朱宁秀.绩溪方言民俗词[J].黄山学院学报,2008(1).
[6]王悦欣,张彤.对外汉语教学中地域文化的导入以河北为例[J].河北学刊,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