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唐代河东地区诗与画的发展与融合
2017-03-12山西师范大学041004
郜 莉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4)
探寻唐代河东地区诗与画的发展与融合
郜 莉 (山西师范大学 041004)
河东,即黄河之东,今天运城市一代的地方,西与陕西相邻,南和河南作伴,其西南有风陵渡口。有一句俗语说到:“中国的文明看山西,山西的源头在河东”,河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河东独特的文化体系中,诗与画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唐朝河东地区的诗与画的发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孕育出许多优秀的诗人和画家。中国画在唐代诗歌的影响下,为诗画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河东;诗歌;绘画;融合
一、唐代河东地区诗歌的发展
在唐代我国诗歌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就河东地区而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河东地区出现了王绩、宋之问、王维等许多优秀诗人,大力推动了当时的诗歌发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很高的地位。二,河东地区的诗歌为唐代诗歌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山水田园诗的题材。其中,王绩作为初唐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一改南北朝遗留下的奢丽柔靡之风,诗歌语言清新质朴,自然的勾勒出山水美景和内心情感。王维也在山水画方面突破了前人只客观的描摹山水的构图布局,更加注重作品整体气韵的表达,开拓出人与自然,情与景相融的新境界。
二、唐代河东地区绘画的发展
唐代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物画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创新高,花鸟画和山水画在唐朝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科目,为宋代绘画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绘画还将汉族与少数民族、中国与外国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唐代绘画技巧逐步趋于成熟,绘画理论成果丰硕,对后世的绘画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花鸟画方面
唐代的花鸟画无论从技法还是理论上,较之前都有巨大的进步,仅从《历代名画记》、《唐朝名画录》中统计,唐代专门的花鸟画家就将近二十多人。这足以说明在唐代花鸟画已经在绘画中占了重要的地位。河东地区的代表花鸟画家薛稷,其最为擅长画鹤。《历代名画记》评论他“尤善花鸟、人物、杂画,特别是他画的鹤最为着名。”杜甫曾在诗中称赞他画鹤的精妙,他在《通泉县署壁后薛少保画鹤》诗中写道:“薛公十一鹤,皆写青田真。画色久欲尽,苍然犹出尘。低昂各有意,磊落似长人。”这壁画尽管已褪色,但仍然让人感到很生动。
2.山水画方面
山水画的变革是在唐代发生,自此山水画由从人物画的背景、附属中真正解脱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唐代山水画逐渐走向兴盛,其标识有二:一参与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人数众多。《历代名画记》中记载自轩辕至唐朝会昌共372名画家,仅唐代就有207位之多,多余唐以前所有朝代的总和。山水画家有吴道子、李思训、李昭道、王维、朱审、王宰、张璪、王墨、顾况、项容、郑虔、毕宏等,可谓“群贤毕至”。其中著名的画家及诗人王维就是河东地区的,王维创造性的把诗画结合起来,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二,山水画发展至唐代,已有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的金碧山水,以王维、王洽、张璪为代表的破墨山水,这两种山水画形式如绘画艺术的双峰,使山水画成为唐代绘画中的主流,为后代的山水画的不同风格风格奠定了基石。
3.画论方面
唐代画论可分为五种:画品类、画法类、画史类、诗文类。就河东地区而言,张彦远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创作出中国第一本画史专着《历代名画记》,其内容丰富,包括画史、画法、画工和画鉴。画史中又包括通史陈述绘画的源头和兴变,专史记载历代能画者人名和两京外州寺观壁画。别史论述南北时代和古之秘画珍图。画法分理论和技术两种。画工描述了一些绘画上的常识,例如如何拓画,如何装裱,画鉴教人们如何鉴赏一幅画,告诉人们什么样的画作才是有价值的。《历代名画记》不仅内容丰富,文笔斐然,而且在论六法中,观点精辟,后人称它为画史中的“史记”。
三、唐代文化视野下的河东诗与画的融合
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源,渗透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其性质来说,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诗歌与绘画均属于精神文化。诗歌与绘画作为文化的分支,诗歌与文化发展一脉相承。下面会分别从三个层次来探讨唐代文化视野下的河东诗与画的融合的关系。
1.唐代军事文化与河东诗画的融合
河东地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大小战争不断,因此也留下了丰富的军事文化景观,有古关隘、古战场和瞭望台。诗人和画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大量的作品,后人欣赏诗画之余,还可以通过研究他们的作品深入探究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和战争状况。河东地区关于唐代军事文化景观的诗歌共计38首,诗人所咏,或是直接描绘军事文化景观,或是由此引发的情思,或是缅怀历史。河东最出名的军事物质文化就是中国历史四大名楼之一的鹳雀楼,最初修建座军事瞭望台之用,后慢慢战争平息,到后世逐渐演变成一处登高远望的胜地,也是诗人吟诗作赋的好去处。李翰的《河中鹳鹊楼集序》记载了当时鹳雀楼的活动盛况。关于鹳雀楼的诗歌现存9首,从盛唐到晚唐,反映出唐朝各个时期的文人情怀,折射出诗人面对唐王朝又声竹安帅的心理变化。
2.唐代隐逸文化与河东诗画的融合
隐逸自古是文人们生活的主题之一,他们在仕途失意或者对时事失望又无力改变时通常就会选择这一道路。唐代隐逸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表现在文人创作的题材内容上,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二是作品风格都趋向闲适恬淡。而在河东,选择隐逸的文人不计其数,代表有四位:王绩、王维、白居易和司空图。王绩象征着唐代隐逸文化的开端,也标志着初唐诗歌风格的转变和山水田园诗的繁荣,王维则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画的代表人物,白居易提出的“中隐”观念极大的影响了中唐以后的隐逸文化的走向。司空图则标志着唐隐逸文化的结束。构筑出唐代河东地区诗人及画家所蕴含的节俭务实的地域性格和忠义贞洁的精神风貌。
3.唐代禅宗文化与河东诗画的融合
河东地区的诗人和画家受禅宗的影响,创作出来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清新悠远的风格。他们在美学上追求“韵外之致”、“言外之意”。唐代诗人及画家王维奉佛最盛,这种风格在其诗画中表现的最明显。王维被称为“诗佛”。他将禅意带入画境,山水画带有一定禅意,又将禅诗作为题材,诗歌画面感十足。山水画营造出一种清远空灵的境界,开拓出深邃雅致的美学境界。他将禅宗思想与诗画完美融合,开启了“诗画结合”的新风尚,对后世绘画思想及风格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诗与画深层次的接触和沟通,是中国画独有的形式,营造出淡远的艺术禅境。王维将“禅宗、诗意、画境”统一于禅画这一特殊画种,形成了淡泊清幽的禅意风格。
四、结语
唐代河东地区文化积淀深厚,诗歌和绘画作为河东文化重要内容,与河东地区文化精神、理念一脉相承。河东文人如王维、王绩、张彦远在其长期浸润下,艺术创作和风格都有明显的转变,将中国绘画和诗歌推向另一种境界。我们要继承这种文化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1]智宇晖.三晋文化与唐代文学[D].南京大学,2013.
[2]姚婷.唐代山水诗与山水画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1.
[3]黄东升.山西经济与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2.
郜莉,女,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美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