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广西桂林傩舞的文化价值及审美内涵
2017-03-12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530022
张 维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530022)
分析广西桂林傩舞的文化价值及审美内涵
张 维 (广西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530022)
傩舞是我国古老的艺术形式,它是傩仪的一部分,也是傩仪中被传承最广的部分。我国江西、贵州、广西、云南、福建、陕西等地都有傩舞的存在,这一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后在今天仍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广西桂林是傩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傩舞是其中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广西桂林傩舞文化价值以及审美内涵的分析,可以了解傩舞在广西桂林地区以及我国独有的价值与魅力,对具有民族特色的傩文化更好的进行传承。本文对傩舞进行了简介,叙述了傩舞的艺术特征,分析了广西桂林傩舞的文化价值与审美内涵。
傩舞;广西桂林;文化价值;审美内涵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发展史的国家,在这期间涌现出众多的文化形式,虽然有很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大部分却传承至今,在当代仍旧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傩舞从殷商时期便出现在我国文化中,在古时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常在君王祭祀时出现,演员带上面具表演神灵,向上天传达君王的意愿,希望可以保证来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随着历史的发展,傩舞在我国众多省市都有所传承,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有着不同形式、不同格调的傩舞。广西桂林是我国傩舞的主要传承地之一,那里的傩舞文化较为完整,傩舞自身也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审美内涵,通过分析广西桂林傩舞可以了解具体的傩文化,并将这一古老文化进行传承,让傩文化在我国文化中发光发热,为我国文化增光添彩。
一、傩舞概述
傩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旧有关于傩舞的记载。“傩”在古时指的是祭祀,由于商朝的君主需要依靠祭祀、占卜来维持自己的统治权,因此这一活动早在商朝就开始兴起。商灭周兴,重视礼仪的周人将傩仪发展到巅峰,各地诸侯与周天子都有进行傩仪的权力,他们进行的傩仪被称为“国傩”,当岁末年初,各地诸侯纷纷来到镐京朝拜周天子时,天子会带领诸侯共同举行傩仪,这一傩仪被称为“大傩”,意在驱逐瘟神,保佑中原民安,护佑各国安泰。春秋时期的傩仪与周朝并无太大区别,但是从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可以让我们对那一时期的傩仪、傩舞、傩戏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中就出土过与傩仪相关的文物,墓主人的漆棺上描绘的就是傩仪的内容。
傩舞随傩仪而兴起,但是却没有随着傩仪的衰落而落寞,相反,傩舞在民间有着十分广泛的传承,山东、山西、湖北、广东、安徽等省市都有傩舞的传承,但是对傩舞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还是以云南、广西、贵州为代表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这些地域保留着较为古老的傩舞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也在其中加入了新的内容,傩舞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本的祭祀工具成为了当今的风俗活动,傩舞自身也在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例如藏舞、师公舞等。傩舞是我国民俗文化、艺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结合体,。
二、广西桂林傩舞的艺术特征
(一)独特的风格与韵律
在广西桂林傩舞中,《开山舞》往往是第一个节目,请求开山的天神为人间姓开辟道路、架设桥梁、驱逐妖魔,让天上的众神可以驾临人间,聆听人间百姓的愿望。这个开山天神的原型就是古代傩仪中的方相氏,扮演方相氏的演员需要手持板斧作出劈、斩等动作,意为劈开大山、斩除妖魔。现代广西桂林傩舞,在《开山舞》上,会有独特的音乐伴奏,演员的动作随着音乐伴奏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轻缓、时而急切,用音乐来带动舞蹈动作以及节奏,让开山舞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此彰显出广西桂林傩舞的与众不同。有些演员在开山舞上舍弃了板斧,用自己的双手来代替板斧,以其刚猛矫健的动作对天神的勇武进行表达。在表演过程中,演员用自己的身体来体现傩舞,刚健的动作好似天神在与妖魔搏斗、开山天海,配合上的独特的音律,很容易引起观众的联想,将《开山舞》的内涵以及精华体现出来。
(二)奇异的舞姿与动作
广西桂林傩舞的舞姿与动作不仅具有刚健、夸张的特征,还对普通人的生活动作与劳动形态,这在我国各地的傩舞中是特有的。桂林阳朔地区的傩舞表演中,洗脸、刷牙、漱口、穿衣等生活细节是非常常见的部分。《纺织娘》在生活动作的体现方面堪称广西桂林傩舞的巅峰,从一天开始的洗漱穿衣,到离家下田劳作,劳动过程中,播种、浇水、犁田等动作都有所体现,整个表演过程真实、自然、富有情感,观众感觉不到纺织娘是一个有着神奇力量的人物,仿佛她只是一个普通人,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广西桂林傩舞的步法较为自由,常用步法较为多样,其中包括跺步、左踏步、右踏步、八字步、平步等,舞姿多样,动作多变。在傩舞进行到高潮时,也会有众多技术性动作的出现,例如翻转、腾跳等。很多傩舞中还包含着手决,这来自宗教对傩舞的影响,民间传说中,佛道都会使用手决,这是广西桂林傩舞中宗教意识的直接体现,让虚幻的宗教与真实的艺术进行结合。手决让广西桂林傩舞的动作更加多样化,让广西桂林傩舞更加富有浪漫色彩与艺术价值。
三、广西桂林傩舞的审美内涵
傩舞是中国特有的古老艺术形式,在古时它是傩仪的陪衬,是普通人与天神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更是普通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工具。傩舞并不在阳春白雪之列,因为它的内容以及舞蹈动作都是由普通民众自行设计的,它反映的是审美特点以及文化情趣。师公舞是广西桂林傩舞的别称,在古时的作用是消除瘟疫、驱散鬼怪,在广西桂林,每当遇到较为重大的节日,当地人都会以傩舞的方式来进行庆祝,这些节日促进了广西桂林傩舞的发展。农历五月初八对于广西、广东、福建等沿海省市来说是大日子,因为那天是妈祖节,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对于广西桂林来说,傩舞是最好的庆祝方式,这一祭祀仪式的衍生物的性质正在逐渐发生改变,怀念先人、祈求多福、祈祷平安已经成为傩舞的主要用途。
广西桂林地区地处南方,很少被北方的战事所波及,当北方战乱爆发时,大部分居民进行南迁,很多人在桂林地区定居,他们所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进行融合,给当地文化增添了众多新的内容,广西桂林傩舞也因此得到变化,它吸收了其他地区的文化,将其与自身进行融合,让傩舞可以体现出自身所具有的神秘感,也能够体现出来自北方的粗犷气息,更可以体现出南方所独有的浪漫气息,各种文化竞相融合构成了广西桂林傩舞的审美内涵,让广西桂林傩舞的艺术魅力得以体现。
[1]郑玉玲. 闽台“大神尪”傩舞的文化人类学阐释[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2):239-240.
[2]冉孟刚. 贵州土家族民间舞蹈“傩舞”体育文化价值的分析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5):9-10.
[3] 陈家友. 塑在面具上的艺术,融在人神间的文化——桂东南“跳傀僮”的文化价值及艺术特征[J]. 艺术百家,2010(1):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