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途径
2017-03-12黄琰晶珠海市文化馆519000
黄琰晶 (珠海市文化馆 519000)
浅谈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途径
黄琰晶 (珠海市文化馆 519000)
现阶段基层群众在茶余饭后热情高涨的参与进各类群众舞蹈的表演与创作中,但是由于基层群众普遍缺乏舞蹈专业知识和创作实践能力,作品在编创与呈现上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基层群众舞蹈作品编创现状,在舞蹈的选材、结构、动作和呈现四个环节理清创作思路,规范创作步骤,提出创新途径,为群众舞蹈编排和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群众舞蹈;创作思路;创新途径
群众舞蹈作为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度最高的艺术形式,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现阶段基层群众在茶余饭后热情高涨的参与进各类群众舞蹈的表演与创作中,但是由于基层群众普遍缺乏舞蹈专业知识和创作实践能力,作品在编创与呈现上普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基于基层群众舞蹈作品编创现状,在舞蹈的选材、结构、动作和呈现四个环节理清创作思路,规范创作步骤,提出创新途径,为群众舞蹈编排和创作提供一定借鉴。
一、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
1.群众舞蹈创作的选材原则
基于基层群众文化特点,选取“从群众中来”的生活题材是第一要素。当代电视剧选材的角度就越发精准,家庭婚姻、职场就业、社会事件等,选材最大可能的贴近群众生活,捕捉现实题材,而后进行艺术性创作,这样的作品受众面最广。当代群众舞蹈创作更应推崇这种选材原则。通过展现更接地气的百姓故事,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老百姓有了共鸣,艺术作品才能在群众中“活”起来。舞蹈是人们生活“真、善、美”的再现,群众舞蹈更是广大百姓“酸甜苦辣”情感的艺术表达,群众舞蹈作品选材时应首先注重群众精神,面向最广大的受众群体,提炼人的情感精神,同时应做到对于人物个性的挖掘。
同时,地域差异也应该被考虑在选材环节里。各地的舞蹈题材有明显差异,其鲜明的文化特性、民族特性、地方特性造就了群众舞蹈选材内容的区别化对待。从地域属性上详细构思与加工,才能创作出贴近各地区人民群众的艺术作品。以第十七届群星奖获奖作品《扫街》为例,作品用普通的大扫帚为道具,通过真实的环卫工和演员融合表演,讴歌了城市环卫工人这一建设者群体的大情怀。作品中舞蹈动作张弛有度,把亲情、友情、同事情、人间真情演绎得淋漓尽致,爱岗、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
2.群众舞蹈创作的形象塑造
相比于专业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群众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应塑造的鲜明化、具体化,不能玩抽象,需要让受众群一目了然,直观明了;其次,人物形象应塑造的通俗易懂,不玩内涵,那些云里雾里的人物设定不适合在群众舞蹈作品中展现;同时,人物形象应从生活中选取,来自身边的人和事更利于换回群众的共鸣;再者,形象的塑造需要贴近群众,不能过于个性,凸显异类新潮,群众舞蹈作品需要“接地气”,“根植于民”,前卫个性的形象塑造会造成“飘在空中”、“看不懂”结局;最后,人物形象需要呼应时代,展现时代风貌,不玩技术技法,不搞隔山打虎。群众舞蹈作品作为非职业舞蹈创作属性一定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紧扣“群众”。以中国第九届艺术节舞蹈“群星奖”《选村官》为例,舞蹈塑造了一群质朴、朝气的大学生村官,展现了现代农村的真实风貌,贴近群众、“接地气”的任务形象收获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好评,作品选材和形象塑造上新颖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既有竞选场面的现实描绘,又有雄心壮志的情感升华,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典范。
3.群众舞蹈创作的结构设定
舞蹈创作其实如同记叙文,在构思时也需设想好人物、地点、事件,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于百姓来说,一个“从群众中来”的舞蹈作品必须把这三个要素交代清楚。编导在选材环节确定后,通过头脑风暴初步勾画出作品内部的组织和排列方式,完成最初的作品轮廓和基调。当生活体验转化成艺术再现时,编导需要通过对结构的设定诠释出作品“表现的是什么”、“怎样表现”、“表现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编导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到记叙文中段落划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是一个作品中最直白的结构呈现。选取“从群众中来”的生活题材一定要做到结构清晰,分段后的段落设定、转换手法、快版慢版分配都是学问,如何通篇规划作品的合理结构,表现人物情感的起承转合,考验不同编导的艺术创作能力。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奖作品《做军鞋》为例,作品通过从一人做鞋,到多人做鞋,再到共同唱起左权民歌思念亲人,然后一起送军鞋的作品结构,生动反映了当年老区妇女做军鞋支前抗战的感人故事。这样的结构设定,使故事逐渐发展,推向高潮,更能凸显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成为有灵魂、有蕴意、有思想的表演。
4.群众舞蹈创作的动作编创
一个“从群众中来”的舞蹈作品,舞蹈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劳作等,相对于专业舞蹈作品动作的技巧化、复杂化,群众舞蹈作品动作编创趋于简单和典型。一方面,简单的动作可以被群众舞蹈演员更好的掌握,另一方面,典型性动作可以让老百姓更能看的懂。提炼生活和劳作中简单的动作,点明人物的典型性形象是群众舞蹈动作编创的要点。舞蹈动作典型性的提炼可以充分的展现人物形象,再根据动作的节奏、力度和幅度,人物情感便可以被凸显出来。
再者,群众舞蹈创作中的“主题动机”一定要“少而精”,提炼几个核心点题的动作原型便可以发展很多动作了。“少而精”的要求是源于群众舞蹈反映的不是人为创造而是自然传承,生活和劳作的体态动态就是那么多,变化这一些“主题动作”便可以充分的诠释作品的形象了。同时,舞蹈动作还需结合人物表情、造型、风格韵味等元素,才能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展现人物的喜、怒、哀、乐。以广东省第五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金奖作品《车间协奏曲》为例,很有生活、很接地气的选取了日常工作中简单且典型的动作,通过诙谐幽默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些质朴的工人的生活和情感,塑造了快乐工作的工人群体形象,并且运用童话色彩赋予生产设备强大的生命力,拟人化的手法,充分展现了人与人、人与设备的和谐,犹如弹奏着一首和谐曲。这样的动作提炼使作品有了非常准确的形象定位,充分把握风格特点,刻画舞蹈形象。
5.群众舞蹈创作的呈现方式
作品中的呈现方式是将情节发展、时间长度、舞蹈风格、舞段安排、舞台调度以及灯光、服装、道具、布景等进行全方位的安排与艺术化的处理。直白的说,就是观众在舞台上见到的一切。群众欣赏舞蹈非常简单,就是好看和不好看之分。好看的舞蹈作品体现了编导在很多环节的智慧组合,体现了其艺术编创能力。通过什么样的组合呈现作品、呈现思想是每一个编导“个性化”的塑造。这个环节考验了编导在艺术上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美学思维、理性思维、创作思维和哲学思维。相对复杂的理论组合反映了不同编导的造物能力,想要在群众眼中树立出“熟悉的陌生”,呈现方式是着手点。以广东省第五届音乐舞蹈花会金奖作品《星期天》为例,作品选取人物简单,只有一家三口,道具简单,一辆三轮车,表达了车轮转动幸福,配乐也简单,悠扬的口琴声传达着当代外来工对生活的向往,而一场大雨让一家三口成了落汤鸡,但相互扶持的爱让躲雨也有了别样的趣味。该作品选取了平凡的生活细节进行艺术呈现,通过最简答的道具、音乐、服装和故事的组合既表达编者的初衷,观众也能有所感悟,幸福其实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这一家人是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感恩的心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努力工作,满足于平凡的天伦之乐。这是《星期天》的不平凡之处,同时也是它的立意创新之处。舞蹈是在艺术层面上对情感的抒发,把情感呈现出来就是通过多种环节的艺术结合才能在舞蹈作品中完成。
二、群众舞蹈的创新途径
1.群众舞蹈创新应扎根现实生活
任何一件艺术作品都不是凭空想象而出,艺术家需要根据选材的现实属性进行艺术加工。群众舞蹈作品属于“从群众中来”的艺术性质,编导从大量的生活素材着手,进行精选和加工,对筛选后的创作元素进行创新性艺术创作,才能造就一件艺术作品。群众舞蹈作品真切的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现象和情感,广泛地唤起了群众的思想共鸣,是群众主体意识的体现。但是考验每个编导创新性的体现就是在舞蹈中如何展现“熟悉的陌生”,如何让平凡素材呈现的不平凡,这就是作品扎根生活后如何腾飞的创新议题了。
2.群众舞蹈创新应结合时代精神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艺术作品创作更应深刻体现时代精神。在热情激昂的时代发展下,广大人民群众也不再是以前的陈旧古板的精神风貌,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文题材更能符合现当代群众的审美要求。作品创新,就是要在舞蹈作品选材、立意、动作、调度等环节充分体现出时代精神,展现新时代的“真、善、美”。
3.群众舞蹈创新应具备国际化思维
艺术无国界,而艺术家是有国界的。中外文化在相互交流中,各国艺术家在保留其民族特性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思维,融合国际艺术趋势是不变的真理。我国与国际化接轨程度与日俱增,广大人民群众更易接触到国际文化前沿理念。群众舞蹈创作不能再是闭门造车,拘泥于前辈们给出的关于艺术种种现成的答案,尝试与创新群众舞蹈作品才是当下发展的路线。在国际化艺术氛围的相互交流中,编导应坚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学习理念,培养国际审美能力,提升群众舞蹈艺术的表现魅力。群众舞蹈创新应具备国际化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编导需要具备国际化艺术眼界,通过国际潮流的艺术表现手段展现当代我国群众舞蹈的精神风貌。
三、结语
我国群众舞蹈艺术形式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日趋成熟,使国民审美得到极大的普及与提高。群众舞蹈是最贴近广大人民的艺术形式,诞生扣人心弦的好作品并不是什么神秘工程,只要掌握了群众舞蹈创作的基本技巧,理清正确的创作途径,强调艺术表现手法的根本,再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很多好作品即可“回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感受到共鸣的感动。同时,基层群众舞蹈的编创人员艺术水平也需要被重点培养,在艺术上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美学思维、理性思维、创作思维和哲学思维需要被不断提高,这样才可以在新时代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全面促进群众舞蹈艺术蓬勃发展。
[1]陈华.浅析如何提高群文舞蹈创作的审美高度[J].大众文艺,2014(19):P6
[2]于平.群众舞蹈的文化功能和艺术编创[J].民族艺术研究,2015(06):P33
[3]本刊.舞出文艺新时代的真善美——中国舞协召开“舞蹈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J]. 舞蹈,2014(11).
[4]史历. 基层群众舞蹈编排的选材与创作分析[J]. 大众文艺,2017(04):P25-26.
黄琰晶(1988- ),女,中英双硕士,研究方向:舞蹈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