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12孟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孟蝶

摘 要 “对分课堂”是由普林斯顿心理学博士、复旦心理学科带头人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该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过程,作者在广东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这一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师备课任务重的困境。同时增加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 对分课程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学开设已久,这一课程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同时作为一门综合力较强的课程,它可以结合各门课程进行一个综合的应用。但是由于中考和高考中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考察科目,并没有像语数外得到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同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电子产品充斥着青少年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信息技术课程由于机房的便利条件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想着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便利条件进行娱乐项目,由此导致教师在上课期间一节课都是在讲授,但是效率并不是很高。所以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积极性,同时减轻老师的负担,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对分课堂是张学新老师根据国内大学课堂中学生缺课现象严重,上课玩手机,考前突击的普遍现象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它针对传统课堂以老师讲解为主要模式,片面强调提高教师的讲授能力,对教师的过高要求,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的缺点,同时针对讨论式课堂中教师参与度高,容易导致极易偏离教学内容,影响学习的系统性缺点提出的一种讲授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更适合学生学习动机普遍较强的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分为三个步骤:讲授-内化吸收-讨论,简称PAD课程,讲授阶段教师主要讲解本节课中课程的主要框架,重难点,该阶段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讲课负担;内化吸收阶段主要是老师留下课后作业,学生针对课后作业在课下进行查阅资料,进行复习;讨论阶段对学生进行分组,回顾上一节学过的内容,然后进行讨论作业,复习学过的内容。该教学模式的评价强调过程性评价,平时作业占考试成绩的45%,期末考试占55%,这一评价模式可以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适合于分层教学。

1“对分课堂”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及效果

1.1 教学组织

由于广东省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课堂中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并且初中生在小学已经有一部分信息技术知识,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只是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笔者通过观察发现初中的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有一定的层次,有一部分人基础很好,一部分人的基础相对薄弱。

针对以上的情况,笔者认为对分课堂适合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所以笔者针对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的内容开展了对分课程教学尝试。由于笔者所带班级有初一(7)班和初一(8)班两个班级,所以选择初一(7)班作为对分课程的实验班,初一(8)班作为对照班。由于学生们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对分课程,所以在开展对分课堂教学实践前,笔者简要地介绍了对分课程的基本要求。以下是笔者的教学设计:

整体安排:笔者把信息技术第一章的内容图像处理的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初一(7)第一节课讲授这两节课的基本框架主要知识点,并且演示本节课的例题,然后留下本节课的作业。下一节课上课前半节课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后半节课老师进行讲评并且讲授下一节课的内容,同时学生们提交作业给老师。对照班学生仍然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两节课讲解两节课的内容。

作业提交:广东省信息技术教育平台运用的都是网络平台进行授课,该平台可以进行老师远程控制、作业提交、问题反馈、作业评分、同时该平台还能够让学生进行演示等各项功能。

作业测评:在第一节课结束后老师要留下作业,在网络测评系统中,教师可以浏览学生的作业,同时该测评系统中老师可以在打分中进行从1-10分的量化分级。期末考试成绩占55%,课堂表现和作业占45%。

讨论内容及意义:笔者根据平时的课堂表现将初一(7)班36个人按照4人一组划分为9各组,每一个组里面有两个基础好,有两个的基础比较弱。讨论的内容主要是上一节课讲过的内容以及老师课下留的作业。每一个小组委派一个组长作为发言人,然后老师在讨论结束后选择一组进行发言。

学生反馈:笔者在这一期中进行一次前测,考察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同時在学期终进行一次后测,把两次的学习成绩进行数据分析考察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期末进行一个调查问卷,主要的内容是对于对分课程的感受、对分课程与讲授式课堂的区别、以及对分课程是否能够可以继续使用等问题。同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两个班的学生随机抽取8个学生对他们进行访谈。

1.2 实验结果分析

笔者在期中考试后对两个班进行了前测,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对两个班进行了后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测试,并且求出两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前测阶段实验组合对照组的成绩相差不是很多,相反对照组的成绩反而比实验组的成绩要高,但是在后侧阶段实验组的学习成绩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习成绩。

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通过对分课程与传统的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

1.3 调查问卷分析

笔者针对对分课程在中小学应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对分课程的认识以及对分课程对他们学习兴趣有没有提升,对分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没有得到提升,对分课程的考评方式是否合理以及对分课程的实施对于课外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有没有帮助。

笔者对初一(7)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共36份问卷,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单选和多选以及开放性试题,36份问卷都得到了回收从而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在初一(8)班,同时进行了调查问卷,共35份问卷,35份问卷回收34份,主要调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生兴趣是否提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提升,传统的考评方式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有没有提升。

题2:你认为对分课程(传统课堂)的学习对自己课外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有没有提升?[单选题]

A.提升了,但是提高的效果不大

B.提升了,课外学习时间明显加强

C.没有提升,课外学习时间没有加长

这道题考察了学生在对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课外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没有加长,调查结果如下:

从结果来看,实验班通过对分课程的学习在课外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有明显的提升,这说明对分课程的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

题3:对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实施有没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单选题]

A.加强了,效果明显

B.加强了,但是效果一般

C.没有加强

这道题考察了对分课程的实施有没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对分课程相比传统的教学师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没有加强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这道题考察了学生通过对分课程的学习有没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表格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分课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明显的效果,这说明对分课程的学习值得研究。

题4:你喜欢对分课程(传统课堂)的评价方式吗?[单选题]

A.非常喜欢 B. 一般 C. 无所谓 D.不喜欢

这道题主要考察了学生是否喜欢对分课程的考评方式,我们知道对分课程的考评方式是平时成绩占55%,期末考试成绩占45%。那么也就是说平时的成绩占考试成绩的绝大多数,这就督促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呢,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得到的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分课程的考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这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题5:你对对分课程的实施有什么样的意见?[开放性试题]

这道题是一个开放性试题,主要是针对对分课程谈谈自己的意见,笔者通过收集学生们的意见进行了分类得到如下的几点:(1)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多使用对分课程的教学模式;(2)对分课程的实施中分组中要注意程度较差学生的发言次数;(3)课后作业的批改中要杜绝个别学生的抄袭现象。针对学生们开放性的解答,笔者认为对分课程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同时笔者认为对分课程的学习也有一定的改进的地方,这需要老师针对具体的情形改进教学方法教学。

1.4对分课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老师的挑战

(1)把握课程的重难点以及课程的基本框架.对分课程在信息技术的实施中需要老师在第一节课的讲解中熟悉该节课的重难点,把握本课程的知识脉络,由于一节课中要留半节课的时间进行讨論,所以相对于原来的教学任务来说有减少,这就要求老师在讲解问题时要把握住重难点。

(2)知识面的拓展。由于课后所留作业中(下转第62页)(上接第51页)有一定的发散性质,这就要求老师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这就要求老师有一定的知识面,应对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种种作业情况。同时在课堂讨论环节,由于学生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所以经常会提一些你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宽的知识面来应对学生们的问题。

(3)精心组织课堂。在讨论环节,教师要把握住课堂的走向,要注意课堂的纪律,不要使课堂讨论偏离主题,也不要使课堂花费在讨论环节过多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有好的组织能力。

2结语

通过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笔者认为对分课堂适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它有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减轻老师的负担等各种优点。正如芬克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既要包括“获得知识、信息和思想”,又要包括“经历”和“反思”。“对分课堂”是涵盖了扩展性主动学习过程的新模式。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模式与讨论教学模式兼顾 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应用于大中小学的课堂中,该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教学相长,学生能够在课下学习到一定的知识,老师同时也能得到一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4-8-24.

[2] 张卓玉.教师职业的边界[J].教育家,2014(3):116.

[3] 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 12(5):5-10.

[4] L. Dee Fink. Creating Significant Learning Experienc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Designing College Courses[M].Translated by Hu MX, Liu Y. Hangzhou: Zhejiang University Press,2006:16-18.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