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乙瑛碑》(八)
2017-03-11滕西奇
□ 滕西奇
怎样写《乙瑛碑》(八)
□ 滕西奇
八、折画的写法
图20-1
图20-2
图20-3
图20-4
图20-5
图20-6
折画,是隶书中既重要又复杂的笔画,也极易出现笔病。因此,学习和掌握折画的写法是学习隶书的重要一环。
1.书写步骤
以图20-1折画为例,可将折画的写法分解为以下四个步骤:
(1)向左或左下方逆锋入纸,落笔如同写平画。
(2)转锋右行,至尽处,将笔锋提至平画略高处,笔画末端出现上翘的比平画略高的小尾巴。
(3)转锋下行。一般情况是笔锋不离开纸面,只是将笔锋加以调整,而后向下运行。
(4)回锋收笔,以空回居多。
2.折画的变化
(1)转折处圆合,一笔写成,类似篆书写法。如图20-2、20-3“事已即去”中“即”字的折画和“司空府”中“司”字的折画。
(2)两笔写成。如图20-4“他如故事”中“他”字的折画,写完平画后,提起笔来再写竖画,笔锋离开纸面,竖画顶端高于平画。这种写法在《石门颂》里最常见。
(3)内侧法。图20-5“三月”中“月”字的折画,就是用内侧法写出来的。其写法是:先写平画,调整好笔锋写竖画时,用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笔管内侧下行,竖画向左凹进。
(4)外拓法。图20-6“罔极”中“罔”字的折画,就是用外拓法写出来的。其写法是:先写平画,调整好笔锋下行写竖画。写竖画时,以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笔管外拓下行,竖画向右凸出。
(5)折角在左下方。图21-1、21-2两个“顿首”的“顿(顿)”字,其折画都在左下方,一个系两笔写成,断而相连,一个系一笔换向写成。图21-3、21-4“褒成侯”中的“褒”字,和“严氏”中“氏”字的折画均在左下方,系两笔写成,断而不连。
(6)折画在右下方。图21-5“孔子”中“孔”字的折画在右下方,系两笔写成,断而相连。
如图21-6“鲍叠”中,“鲍(鲍)”字的折画在右下方,系一笔换向写成。
右下角的折画,两笔写成的比较容易掌握,但要注意对接处的严合。一笔换向写成的,不太好掌握,其弧度做到恰到好处有一定难度,也极容易出现“蜂腰”或“鹤膝”之类的笔病。
3.写折画注意事项
(1)力避斜肩。折画可方可圆,可介于方圆之间,不能出现斜角,特别是右上角的折画,不能写出楷书似的斜肩。写惯楷书再写隶书,最容易写出斜肩,甚至连赵子昂都不能幸免(见其《六体千字文》)。只要不在写完平画后顿笔下行,即可避免斜肩的出现。
(2)力避“蜂腰”和“鹤膝”。要掌握好运笔中的提按,防止折角处出现蜂腰或鹤膝之类的笔病。
(3)左下角或右下角的折画,可以一笔写成,也可以两笔写成。两笔写成的不宜断开,要注意对接好。
图21-1
图21-2
图21-3
图21-4
图21-5
图21-6
图22-2
图22-3
图22-4
图22-5
图22-6
图22-7
图22-1
九、提画的写法
提画,即挑画,是由左下向右上挑起的笔画。
1.书写步骤
如图22-1所示,提画的写法可分解为三个步骤:
(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要轻。
(2)转锋向右上方行笔,笔锋要走笔画的中路。
(3)轻收。提画写得平一点的,类似平画一路的,要轻顿后回锋收笔。
2.提画的变化
(1)图22-2“文学掾”中“掾”字的提画,由左下向右上行笔,收笔含蓄。
(2)图22-3“孔子”中“孔”字的提画写得很平,类似平画。
(3)图22-4、22-5“曹掾”中“掾”字、“子孙”中“孙(孙)”字的提画收笔下压,这也属常见写法,原因是为了避免与右边的笔画形成一溜顺风。
(4)图22-6“特”字的提画,先轻后重,看起来也很协调。
(5)图22-7“孔”字的提画,收笔处顿笔,很有特色。
3.写提画注意事项
(1)写提画也需藏锋逆入,不能露锋侧入。
(2)下笔要轻,入笔处不能出现顿头。在汉碑中,提画的收笔处,有时可以轻压或轻顿。
(3)收笔处即使不回锋,也不能出现虚尖,凡是不回锋收笔者,收笔处必须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