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不承载欲望(外一篇)

2017-03-11

文学自由谈 2017年5期
关键词:光明诗意作家

叶 平

文学不承载欲望(外一篇)

叶 平

文学完全是灵魂的事,不承载任何形式的欲望。这正是文学的陷阱所在,如果不清不楚地上了这条船,注定要走很大弯路。

现在许多作家,有点浮名后,就满天下显摆,急不可耐地把名气兑换成利益,与底层生活和人群拉开距离,恨不得站在金字塔尖俯瞰天下。事实是,进入社会塔尖上的门缝很小,企图钻入者必须具备两种技巧之一:一是拼命矮化并缩小自己的身躯与灵魂,再就是把自己变得像泥鳅一样肮脏和滑腻。

人只要不变成鸟,就会发现——塔尖上的人与最底层的人,在一样生活,只是方式不同,而面对的人生难题和困惑也是一样的。生活在高处和低处无所谓,问题是怎样生活才有诗意。诗意没有属性,伟人和凡人都能获得,只要有发现的眼睛和感知的心灵就行。无论扮演什么角色,只要感到自己的内心不缺少诗意就好。而文学恰好是把坚硬的生活变换成诗意的过程,作家比一般人更能感觉到坚硬和诗意的存在。在黑暗中发现光明,或在光明中发现黑暗,不仅需要慧眼,也需要意志,这些都是测试从事文学的人的基本要素。

因为离诗性最近,文学江海只摆渡灵修的小舟,不承载欲望的巨轮,甚至拒绝温饱的诉求。自古有“文不养家”一说。在所有艺术门类中,唯有文学不能给人以身上衣口中食,更不能养家糊口。作家也是最无实用价值的称号。然而,文学又是所有艺术的心脏和灵魂,没有它,一切艺术都失去意义。作家也是所有称号中最耀眼的,被尊为“灵魂的工程师”,是民族精神、意志、魂魄的雕塑者。所以,几乎所有国家都把文学放在艺术的首位。

书画、音乐、舞蹈等等艺术,都有转化为职业的属性,专业教师就是一种。只有文学不能算一种技艺,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套路模式,像书画、音乐、舞蹈一样随时随地可以展示出来。它是一些体量很大,又很模糊,无色无形,变化无常的苦难、忧患、智慧、思想等等信息的积累,平时全装在大脑里,不显山不露水。唯一的实体是文字,需要用记忆和灵感,调动大脑的储备,在这些脱兔游鱼似的文字中捡选并组合,把自己对人心世相的反应、态度、思想,以及内心的智慧、力量和情怀表达出来。而这种表达的弹性很大,得体、准确、深刻并艺术地表达,既是基本要求也是追求的理想,没有标准衡量,永远处于变化无穷、妙不可言、永无止尽的状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看来,世间本来没有好做的事,作家就更难做了。但上帝也给了作家们足够的补偿,他们不必吃青春饭,可以愈老弥坚。思想、境界、情怀,这些人生最高贵的血液,永远流动在作家的身体和灵魂里,既营养自己,也光照他人。

文学确实是一门特殊的学问,再好的大学也不能直接培养出作家来。作家是由有形和无形的作品堆垒起来的,像大海里的冰山,能写出来的只是水面之上的部分,更大的部分沉在水下,也就是阅历和修为——那是火山的核心,河流的源头。释放的能量等于积累的体量和容量,与“水涨船高”一个道理,只有泡沫没有根,一览无余,而且永远在水面之上。

一般说来,完成文学的基础积累,至少要十几年,这只是说你可以建造普通房子,而要构建高楼大厦,一般要在中年或中年以后;至于地标性建筑,则需要主观和客观的有效结合,才能完美受孕怀胎。所以,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凭写作出名,很可能是虚名;在中年以前凭写作成了富翁,很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家。我们承认天才的存在,但天才首先是勤奋和诚实劳动的人。

俗话说,“有场合就有混家”,但文学可以例外,即使是超级混家,在这里都会被看的一清二楚。时间这个铁面判官,会定时清场,泼天的光亮中,所有的混家都无处藏身。

文学不承载欲望。每个准备献身文学的人,必须先问自己:能否放下成名、发财、升官的妄想?有否成为灵肉合一的圣徒的勇气?

作家的觉悟与操守

泰戈尔有句名诗:“我做不到选择最好的,是最好的选择了我。”意思是说,既然生为一株草,就别总想着是一朵花或一棵树;对你而言,做一株草就是最好的,要相信上帝自有美意。每个人的人生选择和定位,都是最适合自己的,任何人没有理由怨天尤人,包括作家在内。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顾城)这句名诗也可以有另一个版本。阎连科获卡夫卡文学奖后,谈了他对写作的理解:“它愈是黑暗,也愈为光明;愈是寒凉,也愈为温暖。它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让人们躲避它的存在……我躲在光明边缘的灰暗中感受世界,握笔写作,并从这灰暗里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并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

生活和历史都是光明和黑暗的混血儿。所以,作家应该有两双眼睛,这样才不会厚此薄彼,健康成长。对光明和黑暗的任何非理性放大或缩小,都会伤害创作本身。但必须相信:光明永远是世界的原色,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从这个意义上说,贴近生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与创作自由是一脉相承的。创作的自由包括人性、理性和诗性。人性强调客观和真实,理性苛求智慧与思想的光照,诗性向往情怀和意境的美。所有这些都是生活和万物的馈赠。大海之所以至今不被污染,是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生活的大海也是一样,摧枯拉朽的生命力,源自人民希望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与现实生活,与人民大众融为一体的创作,注定会绿树常青。

文学不承载任何颠覆的妄想,而贵在抵达世间的真知与真相。作家不可迷恋幻想,要真实地活在当下,看清此时此刻的世象人心,在质疑并警示世界与他人的同时,重要的是审视并忏悔自己。苦难和压抑虽然更多的来自身外,但自己的怯懦与迷乱也会使痛苦叠加,并连累他人。说得狭隘点,文学不过是在对自身的观照中,萌发一缕照亮内心的微光,顺便给周围投射一点亮色。但这只是文学的初级阶段,或者说是“小我”的文学。换句话说,一个以作家之誉安身立命的人,不能被发表、出版、获奖牵着鼻子走,不能为小才情、小聪明、小情感、小名利蒙住眼睛。这样,就像蒙着眼拉磨的驴,感觉走了很远的路,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永远走不出臆想的怪圈。成熟的作家应该有求“不朽之名,天下之利”的雄心壮志;应该懂得与时代生活融为一体,准确把握当下,敏感预测未来,密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类终极问题;应该用心感知人间冷暧、民众诉求、百姓感情;应该在体恤个体生命、聚焦群体命运、艺术而深刻地表现生活上动真情感、下笨功夫。非此而难以抵达大境界,写出大作品,成为大作家。

在心浮气燥的时代,写作者境界的高低,器局的大小,更多取决于心静的程度。欲望越少,心沉得越深,作品就越纯粹,越容易被人们念记。何时文学成了你日思夜梦、如影随形的所爱,你就有资格成为作家,而成为优秀作家则要辅之以天赋、见识、情怀和勇气。天赋是爹娘给的,别无选择;后面的几样东西是自己给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天才被困成庸人,小聪明误了大事的例子很多,关键是方向的选择。要相信:只要路走得正,目标明确,只要用爱去拥抱生活,用心去热爱文学,即使在最低的位置上,依然会被文学女神抚摸到发稍。只要不发痴、发迷、发狂,文学就会成为照亮自己和所有夜行者的火把。

在全民网络时代,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应该保持基本的道德底线:看看自己是否用真诚写出忠实于心灵的文字,这些文字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精神高度,把那些深受欲望、愚昧、迷惘、苦难折磨的人,摆渡至光明的彼岸;给冷漠的世界注入暖色,使粗糙的生活变得诗意,让短暂的生命早日觉悟。

如果有志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作家,还要有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避免钻进个人臆想的死胡同,懂得知足和感恩,感谢时代给予的一切。珍惜的最好方式应该是,那怕失去一些东西,也不要睁大眼睛说瞎话,不要妄图欺骗读者。必须记住两点——你写的每句话,都是塑造自己形象的原材料,每一篇作品,都是自己人品和文品的符号;在物欲横流的俗世中,别忘了时常叩问一下自己的良心:你为生活在当下人们的精神救赎和社会生活的一路向暖做了些什么?

必须相信,在这个被快速刷新的时代,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许多无解的困惑和迷惘,然而,不管世界变化的多快、多新、多精彩、多无奈,总会有一些东西是恒定不变的,比如善良、仁慈、怜悯、义气、礼节、谦卑、敬畏,以及奋进、抗争、愈挫愈勇、成人达己、爱恨情仇等等,如此,人类才在人性迷乱的纠结中不断确认着向善、向美、向上、向爱、向仁、向义、向礼、向前的方向,并竭尽所能地去接近。作家有责任把这种恒定不变、稀缺珍贵的精神引力牵向更高的海拔。

一句话,作家只有不断写出与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有血肉联系的作品,才能获得持续的尊严和尊敬!

猜你喜欢

光明诗意作家
遇见光明
作家的画
诗意地栖居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冬日浪漫
黑暗中的光明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
被耽搁的诗意
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