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礼仪课程“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

2017-03-11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互动式礼仪立体

何 文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高校礼仪课程“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
——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角度

何 文

(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高校礼仪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礼仪意识和习惯、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推动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的使命,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责任。鉴于当前大学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亟需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适应了礼仪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实施该教学模式关键在于构建师师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媒介与环境互动的新型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为此,应着力构筑师生多维互动平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开放实践教学系统、努力提高礼仪教师专业素质、改进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礼仪教学模式;职业素养;立体多向;教学互动

一、当前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校礼仪课程在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塑造当代大学生良好形象、推动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高校礼仪课程的教育教学功能与作用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它还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和特点,赋予更为重要的功能与作用——即高校礼仪教育教学应该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应该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礼仪课程教学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训练,注重形式表现、忽视观念培养,注重教学考试、忽视日常考核,注重规范操作、忽视灵活运用,这必然造成礼仪课程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两张皮”的不良结果。再加上现有礼仪教材的缺陷、礼仪教育环境的弱化、高素质礼仪师资人才的匮乏、礼仪教学载体的单一等因素,使得高校礼仪教学根本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要求。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必须加大高校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促进礼仪教育教学与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机衔接,使之成为培养大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从而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二、“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适合礼仪教学特点

(一)“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本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潜能[1]。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构自己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是知识的授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向导[2]。行为主义认为,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在教学上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3]。

“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正是上述思想的最好体现,它是指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媒介——环境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的交互活动过程,通过深化和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途径,充分利用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教学要素,调节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相互作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与发展,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式、多主体的和谐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形式[4]。

(二)“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适合礼仪课程的特点

礼仪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具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学”少,即礼仪本身的理论色彩并不浓厚;二是“术”多,即礼仪可操作的东西多[5]。它不仅要求学生“知礼”“懂礼”“明礼”,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礼仪道德情操;更要求学生“行礼”,能按照相关礼仪规范开展人际交往,独立开展工作,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职业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因此,礼仪教学的最大难点是“知易行难”,其教学必须到达操作层面才能实现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法不能切合礼仪课程的特点,难以激发大学生“学礼”“习礼”“践礼”的积极性,也不能适应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能抓住礼仪课程的“学”少而“术”多的特点,打破传统的平面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强调学习空间和思维的开放,通过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环境的多重、立体的互动关系,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做到教学相长。同时,这一教学模式还原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这个中心来展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三、高校礼仪“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从实质上看,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一)“师——师”互动

师师互动,一方面是指任课教师与校内外同类课程教师间的互动。通过教师间的互动,尤其是校内担任礼仪课程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动态、探索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开展集体备课或阶段性备课,实施教学共进,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以老带新”,促进礼仪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实现创新共进、整体提高、共同收益的良性教学生态[6]。另一方面,师师互动还包括任课教师与校内关联课程教师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及时掌握和了解教学班的其他课程体系,以便更好地设计互动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7]。

(二)“师——生”互动

所谓“教学相长”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促进。在礼仪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礼仪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传授,还要强化礼仪规范的运用和礼仪实务的训练,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教学互动,把学生从“一言堂”中解放出来。教师通过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而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指导和调控下开展学习,并且在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技能的练习中,与老师在互动中产生思想共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生——生”互动

所谓“学学半”,也就是说学生一半靠教师来教,一半靠自己学。礼仪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意识和习惯,而且要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场工作技能,这就决定了“生——生”互动在礼仪课中不可替代的意义。因此,在礼仪教学中,倡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应创造和提供生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通过采取情境模拟、分组讨论、小组作业等形式,让学生在开放的氛围、个性化的言语交流和实践合作中,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共同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矫正,并最终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知识增长与团结合作意识的有机结合。

(四)“师生——媒介——环境”互动

礼仪课是一门兼顾理论性和实用性,侧重理论的应用、技能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的课程,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在礼仪教学过程中,须构建“师生——媒介——环境”的紧密互动关系。教师在媒介(教材、作品、教学工具)与学生之间充当中介的角色,通过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教材与作品,进而加深对相关礼仪规范的理解,掌握相关礼仪技能,培养和提高职业素养。例如,对于会务礼仪,首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礼仪规范,然后由师生共同设计会议筹备、会议接待与服务、会议善后等不同场景,由学生运用相关礼仪知识在预设情景中进行模拟实战演练,在演练中体验礼仪规范。

总之,在高校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立体多向的互动关系,促进师师、师生、生生等多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果。

四、高校礼仪“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高校礼仪课程要实现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互动平台构筑、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创新、师资队伍培养和课程考核体系改进等方面保障“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构筑师生多维互动平台

礼仪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应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空间,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学资源和手段而开展。在课堂内,借助教室、多媒体、互联网等平台,采取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习题考核、情境模拟、影像放映、实地参观等多元的教学方式,增进师生间的互动。在课堂外,借助课程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电子邮件、电话、QQ、博客等媒介,通过在线辅导、在线测试、文献导读、论文撰写、预习复习、听取讲座等多维的课外教学方式,补充和延续师生间的交互。此外,还可以通过邀请学生参与课程设计和课题研究、聘请课程助理和课程信息员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深入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实现师生、生生间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交互[1]。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高校礼仪教学的目标在于使学生能够“知礼”“明礼”“行礼”,进而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因此,礼仪教学不仅要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而且更要强调“学以致用”加强学生的实训练习。礼仪课程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是开放性和灵活多样的,即强调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如,在讲授“接待礼仪”时,首先由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等教学媒介,精讲接待礼仪的一般流程及各流程的相关礼仪规范及注意事项,并且注意边讲授边示范,同时在讲授过程中,注意精选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其次,由教师创设情景,让部分学生对接待的全流程进行情景再现与角色模拟,其余学生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评与小结。可见,在此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了“理论知识讲授(讲授法)——教师准确示范(示范法)——经典片段放送(专题法)——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法)——学生模仿互动(情景模拟法)——师生评说提高(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使学生在参与和互动中加深对相关礼仪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构建开放实践教学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礼仪教学的有效性,礼仪实践教学应不拘一格突破学校课堂教学的固有形式,采取“立体化课堂组合”的组织形式,综合运用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形式。为此,学校应积极筹建礼仪实训室和实习基地。在校内,创造条件建立专门的礼仪实训室,同时可充分利用大学生创业发展中心的微创企业、学校食堂等资源建立商务礼仪训练基地和酒店礼仪、旅游礼仪训练基地。通过实训室和实训基地,仿真相关礼仪流程,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进行实战演习。在校外,积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其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形成政校企合作的互动教学模式。如学校可通过与当地机关事务局、商务局、外事办、旅游局、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单位建立政校、校企合作关系,选派学生参与大型活动的策划、组织、接待、服务等工作,使学生在参考服务和工作中得到边观摩学习、边锻炼提高的机会。

(四)提高礼仪教师专业素质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高校礼仪课程实施“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对礼仪专任教师的知识积累、实践经验、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目前高校礼仪专任教师多数为“半路出家”,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强、实践经验欠缺、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讲课空洞无力等问题,难以有效开展立体多向互动式教学,更难以承担礼仪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重任,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礼仪专任师资队伍建设,破解高校礼仪教学中专任教师业务水平不高的瓶颈。提高礼仪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除了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与提高外,学校应重视对礼仪教师队伍的建设,并把之纳入全校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总盘子,可通过分批选派专任教师参加礼仪专业培训,选派专任教师到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聘请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专家来校指导,提高礼仪专任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教学技能。

(五)改进课程评价考核体系

礼仪课程考核应注重学生素质与技能的考核,淡化传统试卷考试模式,实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笔试与实操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即,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期末考试实行“笔试+实操考试”方式。课程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考核占总评成绩30%,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70%。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主要包括:平时的表现是否合乎礼仪要求、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书面作业、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及检测成绩等五部分,每部分各占20分。期末考试由“笔试+实操考试”两部分组成,分别占期末考试成绩的60%和40%。其中,笔试侧重于考核学生对所学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操考试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礼仪技能的掌握程度。实操考试又分为个人仪表仪态及日常礼节展示和小组小品表演两个环节。在小品表演中,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相关礼仪知识,根据剧目的背景材料,自行编剧、导演和扮演相关角色。此考核形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实战能力的提高。

[1]刘晋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110.

[2]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5):77.

[3]王鹰,刘中宇.基于网络学习行为的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高教论坛,2011(3):100.

[4]张慧英.教学模式改革与“立体多向互动式”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0(1):39-40.

[5]鲍日新.论“立体式”教学法在礼仪教学中的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0):136.

[6]胡波.互动式教学模式在礼仪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时代教育,2008(4):151.

[7]陈锐,杨光祖.浅谈多维互动式教学模式[J].科技信息,2009(19):632.

(责任编辑:高 坚)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 Multi-direction and Reaction” Teaching Mode for Etiquette Course in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He Wen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Etiquett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given the mission of developing students’ consciousness and habit of etiquette, improving students’ attainment, building good image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ampus and society but also responsibility of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etiquette course in universitie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teaching reform. “Three-dimension, Multi-direction and Reaction” teaching mode is adaptive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etiquette course teaching. In order to carry out such a teaching mode, it is vital to establish a new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teaching activities wher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teacher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and among teachers, students, medias and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proposed t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a platform for multi-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apply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 an open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 of etiquette course and improv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course.

Teaching mode for etiquette course; Professional quality; Three-dimension and multi-direction; Interaction in teaching

2016-09-10

2013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238)阶段性成果;2011年梧州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wyjg2011B10)

G642

A

1673-8535(2017)01-0085-05

何文(1968-),女,广西桂平市人,梧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礼仪教育与培训。

猜你喜欢

互动式礼仪立体
初中美术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
念个立体咒
摭谈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策略
立体登陆
筷子礼仪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礼仪篇(下)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互动式设计模式研究
立体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