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2017-03-11于秀春
于秀春
(北京天佑中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3)
研究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于秀春
(北京天佑中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3)
家庭教育会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所以必须要多加关注。当下国内的家庭教育误区比较明显,过度关注孩子智力教育,家长的言传要明显多于身教,会尽量满足孩子在物质层面的需求。以当前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相关问题加以研究。
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心理健康受到包括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内部因素,学校、社会的外部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父母和家庭的干预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最为重要的因素。家庭教育是家长在与子女朝夕相处的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利用家庭的环境氛围,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子女施以影响的活动。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个性、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导致青少年出现消极负面的心理情况,如暴躁、抑郁及过于敏感等,而消极的心理经过长时间的堆积就会在青少年行为上显现,诸如打架、厌学等,甚至会出现自杀现象。因此父母以及家庭的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极为重要,甚至影响到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
1 更新家长理念及教育方式
父母方面必须要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对自身的观念进行更新,树立科学化的人才观与教育观,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所以国内的家长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智力教育,在品德与体育方面的关注度不足,导致传统教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只能一直埋头苦读,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也缺乏为人处世的能力,相互之间的沟通也不够顺畅,影响了组织协调能力的正常发展。长此以往,孩子会出现孤僻、韧性、自闭等心理问题。
家长也要从封建思想中走出来,站在与孩子平等的角度来与孩子沟通,并尊重自己带孩子。许多家长都在反应与孩子缺乏沟通,沟通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尊重,家长如果站在教育者的视角去与孩子沟通,会让孩子感觉到阶级差异,沟通很难正常进行下去。所有的孩子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独立人格,也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所以作为父母需要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真正的与孩子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营造出良好的家庭环境。作为父母应当按照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孩子并不是家长生活的附属品,所以请家长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到孩子的身上,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来表达他们的诉求与看法。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其本质是两个生命体进行沟通,如果可以集思广益的交换彼此之间的看法,可以产生许多丰富的内容。家长要学会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相互诉说苦衷、相互倾听心声并相互欣赏。
2 营造出理想的家庭心理教育环境
家庭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同时也是不同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的缩影,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比较大,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这一点在家风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这种家风虽然无形,但是力量比较大,可以从诸多角度、诸多层面影响到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心理学家通过多年来的不断研究证明,如果父母的性格比价开朗且诙谐,孩子心理就相对比较健康,性格也会比大部分孩子更活泼。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孤僻且少言寡语,则孩子的心理也会变得比较压抑,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性格孤僻等问题。一些家庭经常出现动荡,父母感情不好且经常吵架,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十分冷漠,对身边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如果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且热爱读书,则家庭会拥有良好的读书与学习氛围,孩子也会比较上进。一些离异的家庭或者是重组的家庭,都属于不完整的家庭,这些家庭结构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并对其造成阴影。从上述情况来看,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而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家庭的身影,所以作为家长必须要做好表率,营造最适合孩子的家庭环境。
3 发挥家庭、校方与社会的三方合力
青少年心理教育是一种系统性比较强的教育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系统工程。家庭方面必须要做到多头并举,多关注校方与社会,尽量做到三方相互联合,使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来促进青少年心理的正常发展。首先要将家庭教育理念和校方的教育理念相互结合,按照教育部门出台的教育指导纲要来提出更加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心理教育方法以及心理教育途径。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知识,同时还要做好网络犯罪抵御工作,避免青少年被网络上的一些消息所蒙蔽,产生犯罪。对青少年的正常成长进行引导,因为在当前社会发展背景下,网络的社会影响力不可忽视。
网络世界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比较大,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心智的正常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世界观。一些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日常成长规律,对孩子教育方式也比较局限,如果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家长会组织所措。许多家长在遇到相关问题时,都会通过打孩子的方式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实际上这种传统的教育模式完全不可取。因为这种打出来的孩子,从小在内心中就会蒙上一层压抑的阴影,而且这种压抑会在不断的“打”中一点点的累计,但是因为打的人是父母,所以孩子无处发泄,压抑的情绪会一直影响孩子,为其成长带来阴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接触到互联网,便寻找到了一个理想的宣泄口。互联网没有地域的限制,也没有年龄与性别的歧视,所以这些孩子很容易沉迷网络。想要避免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就要为孩子日常压抑的内心找到一个理想的突破口,让孩子通过体育活动等形式来宣泄内心压抑的情绪。
4 结语
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孩子的影响较大。上文分别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比较理想的教育方法,希望可以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工作质量。
[1]谭亚菲.父母干预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及问题行为的关系[J].高教学刊,2015(15):161-162.
[2]唐先勇,刘贵萍.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庭教育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6):115-118.
[3]刘博.辽宁省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关系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15-117.
[4]张航,郝鑫,姜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关系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3-84.
[5]余凤红.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教育探索 ,2010(9):137-138.
[6]黄颖.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6):146.
G441
A
2096-4110(2017)02(a)-0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