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如何对贫困山区高年级单亲孤儿心理辅导的创新研究
2017-03-11蒋佑规
蒋佑规
(横县新福镇彭岭村委小学 广西南宁 530322)
“家长学校”如何对贫困山区高年级单亲孤儿心理辅导的创新研究
蒋佑规
(横县新福镇彭岭村委小学 广西南宁 530322)
分析了高年级单亲家庭孤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并阐述了他们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围绕其心理辅导对策与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以供参考。
贫困山区;单亲家庭;儿童;心理辅导
对于贫困山区的单亲家庭而言,父母离异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于一些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处于特殊阶段,此时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往往会变得更加敏感,恐惧,这就要求家长、学校以及教师努力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心理辅导,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1 高年级单亲家庭孤儿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分析
1.1 自卑感强烈,否认家庭情感
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来讲,他们长期在不完整的家庭中生活,父母失败的婚姻往往会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的冲击,使他们怀疑甚至否认亲情,在面对父母单方缺失的环境时显得无法适应。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的心智发育达到一定水平,却没有完全成熟,此时父母离异会导致他们胡思乱想,对父母之间的生活与苦衷难以理解,再加上这一阶段的孩子面对事物时显得比较敏感,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与疏导,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于贫困山区的孩子而言,他们的父母可能常年在外务工,这部分留守儿童本来就没有获得父母足够的关心与爱护,性格比较内向,如果再加上父母离异的打击,他们一时是完全无法接受的,久而久之,这种心理阴影挥散不去,就会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交流,甚至走向极端。
1.2 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给子女带来的影响必然是非常深远的,在长期压抑的生活环境中,父母恶劣的关系还可能会使孩子成为发泄的对象,他们时刻感到恐惧与担忧,害怕父母关系恶化,害怕自己受到波及,更害怕家庭就此破裂,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面对生活的勇气,恐惧与敌对情绪将会支配他们,具体表现为与同伴保持距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更不愿意他人知道自己的处境,漠视他人的关心。这些孩子一旦面临挫折,就可能产生十分强烈的反应,为了自我保护而对外界事物抱有巨大的敌对情绪,如果处理不当,那么走向极端也并非不可能。
1.3 自我管理能力缺失
对于单亲家庭的子女而言,他们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接触事物时比较敏感,对生活并没有充满希望。父母离异使得家庭结构发生剧变,很多单亲家庭的教育成为了家长与学校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贫困山区的单亲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本来就缺乏父母的照顾,一旦父母离异,这种情况无异于雪上加霜,他们的父亲或母亲为了应付工作与生活,完全无暇顾及他们,久而久之,这些单亲孩子就养成了自由散漫、胸无大志的不良习惯。他们冷漠对待外界事物,虚度光阴,对学习也是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 单亲家庭子女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2.1 父母处理情感不当
对于离异家庭的父母而言,不管是因为何种情况,他们对孩子的情感往往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究其原因,就在于有的父母本身在面临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就显得不知所措,他们对情感的把握与处理方式可能欠妥,在未来的生活中表现出一些消极情绪,例如烦躁、怨恨等等,尤其是无法正确对待双方共同的孩子,此时他们可能就会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又或者完全放任不管,让孩子自生自灭,如此一来,孩子对父母双方的情感也有产生误解,甚至对父母产生了抵触、排斥的心理。
2.2 社会因素
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都存在早熟的问题,他们本不该过早承担家庭责任,却在家庭情况发生剧变的情况下无可奈何。由于父母离异,这些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受到巨大印象,此时孩子的抚养问题也成为父母双方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贫困山区的单亲家庭高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原本的家庭状况可能就比较紧张,存在父母一方甚至双方都已下岗的情况,此时在加上离异的冲击,使得孩子的生活、学习变成了沉重的负担,进而给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带来负面影响。此外,我国很多贫困山区家庭的父母为了改变家庭贫困现状,往往选择外出务工,而在外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经受不起诱惑而抛弃家庭,进而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严重的打击。
3 如何做好贫困山区高年级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工作
3.1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与爱护
对于贫困山区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他们在成长道路上面临着巨大挫折,心理健康极易受到影响,对外界事物漠不关心,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此时,为了做好这部分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解决他们的困难,就需要加强爱的教育,将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给予他们,以此来弥补他们心理创伤,减小他们受到的痛苦,促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站在学校与教师的角度,在面对高年级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时,首先就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关系,充分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心理辅导,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其次,教师还需要通过师爱来弥补孩子亲情的缺失,以此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使他们正视情感,对他人的善意有所接纳,并积极融入到人际交往之中。为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理解他们的苦衷,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温暖,只有如此,才能够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3.2 加强监护者辅导工作,改善亲子关系
对于离异家庭的父母而言,他们在遭遇家庭变故时可能也不会处理情感问题,此时就需要学校做好这些监护者的辅导工作,对单亲家庭孩子开展家访工作,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孩子心理问题。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与孩子的父亲或母亲进行深入交流,并对他们进行适当引导与帮助,使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发生转变。教师应让孩子的家长了解父母应该承担的责任,使他们认识到婚姻关系与孩子教育问题并没有冲突,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影响孩子。对于贫困山区的单亲家庭而言,很多父母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教育,此时教师就要让家长正视这一问题,让他们创造更多机会与条件与孩子保持交流与联系,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当然,作为父母在对待孩子时也需保持理智,应努力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创造和谐、轻松的成长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 灵活运用心理辅导方法
贫困山区单亲家庭的高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比较相似,因此,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这部分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并对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加以灵活运用。不可否认,贫困山区的单亲家庭大多具有相似背景,在家庭破裂的情况下,很多学生的特异性逐渐丧失,如果教师可以将他们集中到一起进行心理辅导,那么在相同处境下,他们就不会感到压抑,的彼此都产生认同与理解,能够更好的接受对方的比较与认识,如此一来,就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此外,由于处境相似,这些学生之间在学习与生活上也都会理解到对方的痛苦,进而向对方面临困难时更愿意伸出援手,实现相互学习与促进,以此来分担痛苦,使他们的不良情绪逐渐得到消除,进而实现心理辅导效果的改善。
[1]吕爱青.以人为本,真爱学生[J].信息教研周刊,2012(9):56-56.
[2]肖凌燕.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积极人格特征与心理虐待和忽视的关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11):95-99.
[3]郭黎岩,杨丽珠,刘正伟,等.小学生自信心养成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5):1068-1071,1081.
[4]李铿,赵文莉,吴志贤,等.甘肃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16(4):383-386.
[5]葛缨.城市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者相关心理特征及情绪加工研究[D].西南大学,2015.
G444
A
2096-4110(2017)02(a)-00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