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

2017-03-1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财经类美育校园文化

吴 衍 发

(安徽财经大学 文艺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教育教学方法研究】

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现状的考察与反思

吴 衍 发

(安徽财经大学 文艺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意义重大。然而,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相较其他类型高校而言却更加薄弱,主要表现在美育观念认知不到位、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美育师资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五个方面。因而,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美育育人的功能认知,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统筹整合美育师资力量,健全美育教育协同机制,注重审美化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从而发挥和增强财经类高校的美育育人功能。

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美育课程;校园文化;公共艺术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以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极大提高,但从我国高等学校美育教学现状及其总体状况来看,美育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高度重视,从宏观和微观政策生态层面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导性文件,用以改善美育现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方针政策,从宏观层面对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作出重要部署;继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1]以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强化美育薄弱环节》[3]等一列指导性文件的印发,从微观层面对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划,从而把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高度。

笔者曾受美学学会委托,对部分高等院校大学生美育现状进行调研,深感这些高校的大学生美育相当不尽如人意,而与综合性高校以及艺术类专业院校相比,理工科、医学类、农学类和财经类等高校的美育尤为如此。

从我国财经类高校来看,尽管其美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师资力量、课程建设、配套设施、资金投入、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就美育教学现状来看依然是相当不容乐观的。这当然有其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或学生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现状

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美育观念和认知不到位、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美育师资严重缺乏、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高、协同机制不健全等五个方面。

1.美育观念和认知偏差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财经类高校及相关财经类专业成为莘莘学子的首要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致使我国浮躁而功利的社会风气日渐盛行,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高校当中,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中几乎普遍存在着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同时社会上的“重经轻文”观念和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等,直接影响到财经类高校师生的观念认知和课程设置。在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方面,财经类高校将不得不从“市场因素”出发而开设更多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关专业与课程,并且广大的家长和学生也更多是出于实用功利和就业考虑而对财经类高校以及财经类专业特别青睐。

我们知道,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主要是由其人文或艺术教学系部来完成的,其美育教学课程体系也是在伴随着我国艺术教育大繁荣的背景下而建立起来的。故相对而言,其美育教学历史较短、起步也较晚,各类资源及其相关配套也有待进一步完备。因而,与其他类型高等学校相比,“财经类高校学校定位和学科特色十分鲜明,这是财经高校学科布局的特色所在。财经类高校以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优势学科为主,绝大多数学科和专业直接对应着学生的未来就业,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艺术教育和教学状况”[4]45。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学校对美育的观念和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学校领导及学生两个方面。学校领导及教师在观念上一味强调特色发展和主流学科,忽视了人文学科的发展,相应地,财经类高校在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资金投入、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均要向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优势学科倾斜。这也就意味着,财经类高校艺术教育、美育教学以及相关课程建设,均要服务或服从于这些优势学科。广大学生在选择财经类高校和财经类专业时的初衷,就是试图使自己能够在未来市场经济大潮的博弈中以及未来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占据一定优势。所以这种美育观念和认知,必将直接影响到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和育人功能的发挥。

然而,审美教育又是不可或缺的,即便在财经类高校亦是如此。这是因为,审美教育不仅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提高其审美能力,还能塑造其健康的人格;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人的思维,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科学发展的美育观念,认识不到美育教育的重要功能;或者即便是对美育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所认识,但出于狭隘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考虑,而人为地将美育教育边缘化。财经类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缺乏全面发展的观念认知,将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的艺术教育、美育教学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等。实际上,从大多数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尽管财经专业知识非常娴熟,然而由于人文知识非常薄弱,价值观念狭隘,以致于他们的情商偏低,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所以,财经类高校非常有必要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上多下功夫,下大功夫,以此来提高其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完备其相关知识结构。

2.学科定位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当今大多数高校流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并在大学低年级开设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一般按照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开放性和系统性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突出德、智、体、美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而且许多高校还确立了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远离原则”,规定“学生修读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不计学分和成绩”,通过此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向远离自己专业的学科领域修读课程,以便加强学科间的融合与交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了解更多学科的思维方式、科学方法论以及学科的训练。

当然,通识教育可以和审美教育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然而,财经类高校的通识教育实际上也并不乐观。财经类高校对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专业划分非常细致,通识教育在执行中不过是点缀而已。据笔者所从教的安徽财经大学来看,在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文史哲方面的课程基本没有设置。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安徽财经大学的经济学科类主要分为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学科和专业;管理学科类主要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商务、审计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资产评估、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体育经济与管理等多个学科和专业。这些都是职业特征非常明确的学科专业,直接对应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另外,在全校公共任选课中,文史哲方面的课程极少,而有关美学或艺术教育的课程也基本没有设置或者很少设置。全校248门平台课中,绝大多数与经济学和管理学有关,竟没有一门美育或者美学、艺术美学、公共艺术、艺术批评、艺术史论等课程。即便是在设置极少的几门人文学科选修课中,往往也是因为没有学生选修而无法开课。就连人文氛围和艺术气息稍浓的人文学院或艺术学院,美学、艺术鉴赏、艺术批评等艺术教育课程也不见了踪迹。而且,即便是在能够开设起来的几门人文选修课当中,大多数学生把课堂作为英语四、六级考试或者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会计等其他资格证书或等级考试的自习场地;如果不是这样,就是玩手机、旷课或者作恹恹欲睡状。他们在思想观念上根本就没有重视或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这类课程的重要性,不过是为了完成规定的学分而已。显然,这类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也与国家关于素质教育或艺术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

我们知道,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财经类高校,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大多没有开设起来或者无法开设;即便是开设起来,教学效果也不好。在今天高校的转型发展中,尤其是在当今高校普遍把大学生就业作为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的核心要素的大环境下,“大多数高等院校把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作为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应地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方面也进行了改革或调整。其中办法之一就是增加技能课程和课时,减少基础理论课程和课时。从大多数财经高校艺术专业来看,作为艺术公共课或艺术基础理论课程,如美学、艺术美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程大多被取消,只保留了艺术概论和中外艺术史等课程”[4]44-45。

3.美育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美育教育协同机制不健全

实施美育教育,要求高校具备相应的学科和一定的师资力量。然而,财经类高校主要是以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为主,学科门类单一,学校引进人才和资源配备时也大多是考虑经济类和管理类学科,从而导致财经类高校的美育师资力量以及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规定:“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人数,应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0.15%~0.2%,其中专职教师人数应占艺术教师总数的50%”。[5]虽然如此,然而有论者指出,“86.4%的高校没有设置专职的美育教员,大多为中文或艺术类教师兼职,68.8%的高校美育从教总人数不足20人”[6]。美育师资的整体状况由此可见一斑。

从笔者所从教的学校来看,一方面,许多限定性公共艺术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或者有选择性地开设2~3门课程,并且能够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只有5人,其中包括美学专业教师2人,艺术学理论专业教师1人,音乐教师2人,影视舞蹈和戏曲类教师严重缺乏,因教师缺编太多导致公共艺术课程根本无法开设。另一方面,因为职称评审向着经济类和管理类教师倾斜,致使公共艺术课程当中高学历、高职称的艺术教师更为缺乏,而且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所需的专用教室和器材也非常缺乏。

不仅如此,绝大多数财经类高校还缺乏健全的美育教育协同机制。由于美育是一门介入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之间的交叉边缘学科,美育所凭借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因而美育教育涉及面比较广,也比较宽,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协同一致。在许多财经类高校,学生演讲比赛等活动由校团委负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由学校规划处负责,人文讲座又由科研处负责,艺术教育由艺术教育中心负责实施。由于多部门参与管理和实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做到协同一致。

4.校园文化建设层次不高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在培育大学生养成高尚的灵魂、高洁的情操和优秀的品格方面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以来,包括财经类高校在内的各类高等院校都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花了不少工夫,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育人效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财经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层次并不高,学生的参与面较为狭窄。许多财经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往往为种种财经气息所裹挟,人文气息缺乏,尤其是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薄弱。在笔者所从教的财经大学的校园内,没有固定的人文大讲堂,各类人文讲座也往往是一阵冷而一阵热,校园文化只是局限于一般性的诗歌朗诵大赛、主题演讲比赛、各类主题的辩论赛和文学奖评选活动,参与人员也大多是学生干部和一些学生骨干,内容涉及面以及学生的参与面都很狭窄,很难让人感受到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校园审美文化的浸润。

二、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的解决办法

从财经类高校学科特色和人才的全面发展出发,结合财经类高校的教学实际和美育教学现状,认真领会和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学校美育方面的指导性文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拥有开阔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为此,需要处理和平衡好财经类高校中经济类和管理类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师资力量、科学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过于集中的弊端,有针对性地解决财经类高校美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使美育教育与教学得到健康和良性发展。

1.强化美育育人的功能认知

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需要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考虑,从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长远目标考虑,克服眼前的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倾向,改变美育认知上的偏见,科学认识美育的育人功能。

1795年,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其著名的《美育书简》中最先提出“美育”这一概念。《美育书简》还有一个标题“On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Man”,意即“对于完整的人的感性的与审美的教育”,说明席勒的《美育书简》的宗旨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和对于完整的人的人文教育。席勒在《美育书简》中对工业革命导致的人性的分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明确指出了美育的重要功能,提出“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7]116。可见美育承担了对于感性与理性分裂,亦即人性的分裂进行补缺的重要作用,审美教育成为人性的教育和完整的人的教育,这实际上就是当代美育的最重要的内涵。王国维在我国第一篇美育论文《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将美育定位于“情感教育”,强调美育的重要功能即在于使人情感发达,成为全面发展的完美的人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实施德育和智育的重要手段。如其所谓“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能不留意也”[8]229。民国时期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也十分强调美育对于人的情感性灵之陶冶以及对于人的人格之完善的重要作用。蔡元培指出:“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9]180总而言之,美育属于人文学科,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人文学科则是“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10]760。美育最重要的特点是其鲜明的价值取向,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在审美的价值判断上,审美教育就是要鲜明地肯定美,同时也鲜明地否定丑;其二,在伦理道德上坚持善与恶等人类共通的道德判断;其三,在意识形态上坚持审美活动与文艺要服务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其四,在对于人类前途命运的终极关怀上包含有强烈的理想因素和终极关怀精神。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是对于鲜活灵动的人性、人的精神、人的价值与人文主义的培养和教化。所以在财经类高校的高等教育中,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同样重要。

1989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召开的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学会关心:21世纪的教育》,将“学会关心”放在最重要位置,强调在未来的21世纪,人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育好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关心”所倡导的不只是关心自己,而更重要的和更多的则是以审美的视野和审美的情感来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人类。显然,“学会关心”的倡导及其教育宗旨的实施,包含着人类浓烈而高尚的审美情感,而所有这些无不与审美教育息息相关。因而,美育在财经类高校的各种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审美教育的特殊作用正在于对人的审美力的培养,而审美力则是21世纪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所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是一个健全发展的人的心理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坚定信念、性格与秉性修养的必要条件。而且,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和新时代的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知识、能力、素养和态度,此四者中,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审美的态度又是各种态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财经类高校的大学生来讲,除了熟练掌握财经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审美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经济与社会、科技与人文的矛盾日益尖锐而突出,需要审美教育逐步承担起人文补缺的功能,而审美教育所具有的“导向功能、启迪智慧功能、陶冶娱乐功能和调适功能”[11] 57,正好可以发挥其人文补缺的功能。

2.合理构建美育课程体系

改变目前财经类高校美育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学科定位不明确的的弊端,构建较为合理的适合财经类高校特色与发展需要的美育课程体系尤为重要。为此,就要协调和处理好经济类和管理类在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过于集中而美育教学过于薄弱的矛盾,合理设置、开发和建构新的美育课程体系。首先,科学而合理地定位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课程目标。财经类高校要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中高级应用型财经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基础上,把财经类高校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育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把财经类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懂得经济,又懂得管理,同时又有着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世济民的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因而在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上需要在财经高校现有美育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增设、开发新的美育课程,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美育资源和地方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教育课程,从学校、地方和社会等三个层面来拓宽美育教学的课程及其内容,更新美育教学形式,采取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从情感上、思想上和行为上对财经类大学生进行陶冶和训练,使他们的人格修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完善,他们自觉的文化主体意识也会在各种各样的陶冶和训练中得以养成,文化创新意识也将会得到进一步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其次,根据财经类高校确立的美育课程目标,设置美育课程以及相关内容。财经类高校在确立美育课程以及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方面,需要以财经类学校的人文学院或艺术学院为主要支撑,以艺术教育课程为主体,经济类和管理类以及文史哲等各个学科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意识地与美育课程相互渗透与融合,确保美育课程占有一定的比例或学分。在美育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西方美育思想、审美文化、审美理想、审美心理等美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又要注意互联网影响下的视觉文化与视觉艺术教育、网络文化与网络文学等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新趋势对美育的影响和推动,增强美育课程内容的趣味性、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和融合性,同时又要加强美育教学的实践活动环节,增强美育课程内容的情感体验性,要在开设以艺术鉴赏为主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基础上,增设艺术实践类、艺术史论类和艺术批评类等方面的任意性选修课程。另外,还要充分挖掘财经类高校美育实践资源,激发和增强财经类大学生参与美育实践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充分发挥其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上,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美育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新美育实践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每个财经类大学生都能参与到美育实践活动中来。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一定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国梦这一时代主题,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贯穿于美育教育的全过程当中;同时重视和加强艺术经典教育,以音乐、舞蹈、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结合财经高校自身优势和特点,开发具有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倡导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3.统筹整合美育师资力量,健全美育教育协同机制

针对财经类高校美育师资严重匮乏、美育教育协同机制不健全的弊端,统筹整合学校和当地社会美育师资,建立学校、社会团体和研究机构等多方协同机制。首先,财经类高校要充分盘活和发挥人文学院或艺术学院的师资力量,发挥艺术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根据美育课程开设的需要,加快公共艺术教师队伍建设,逐步通过培养、培训、进修和引进等多渠道多方式,配齐美育教学专职教师,促进美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其次,不定期邀请地方专业文艺团体和高雅艺术团队等,走进校园,举行各种类型的艺术表演活动;不定期邀请专业艺术家和民间艺人等走进校园,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设立工作室,建设专业艺术教育场馆,开展各类美育专题讲座和艺术展演活动。另外,在财经类高校建立美育网络资源共享平台,鼓励教师结合“互联网+”这一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建设和开发与课程教材相配套的美育课程数字教育资源,推动校内外资源设施共建共享,改革创新美育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4.重视审美化的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

创建审美化的校园文化,发挥其环境的育人作用。黑格尔说过:“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12]147审美的心理本质正在于审美主体处于一种自由状态而引起的一种情感愉悦。审美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这样一种美育陶冶功能。财经类高校要构建以审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美育陶冶功能。财经类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等各种媒介手段,以及校园里的图书馆、体育场馆、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食堂、餐馆、宣传栏、橱窗、文艺演艺厅、运动场、广场、草坪、花草树木、竹林柳荫、人工雕塑、假山假石、亭台楼阁、交通巷道、湖泊池塘、沟渠回廊、小桥流水等各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审美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大学生的心田,引导他们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心灵之美[3]。因而,财经类高校需要按照形象性与新颖性相结合的韵律美原则,以及愉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意蕴美原则,把美的琼浆灌注到校园文化中去,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静谧优美的审美文化环境。[11]59

5.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

财经类高校的审美教育可以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多种途径,而在这多种途径中,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过艺术美的艺术教育途径。就科学和文学艺术而言,“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人们的幸福来说,而这是同样的有益和必要”[13]5。可见文学艺术与科学同等重要。当然,公共艺术教育是有别于专业艺术教育的,专业艺术教育是以培养艺术专门人才为目的,而公共艺术教育则是以提高审美力、培养审美的人生态度为目的。当然,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都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我们通过艺术创造的艺术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而通过对于艺术品的鉴赏活动,则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此二者虽然途径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培养审美能力的目的却是一致的。相比之下,在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与艺术创造运用得更为广泛,也更为普遍。所以我们通常所讲的公共艺术教育主要还是指艺术鉴别与艺术欣赏,因为艺术鉴赏的方式较为简便,它只需几件艺术品就可以将大学生领入一个无限神奇而动人的美的世界,并常常能收到极好的感染效果。这是因为,首先,艺术品本身就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美的物化形态与集中表现,是人类高尚情感的结晶;其次,艺术品是靠具体的审美形象和情感性来打动人和感染人的,在美的表现上有其集中性与便捷性的特点。所以,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必须作为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的限定性选修课程,人们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可以直接接触或感受到无限丰富多样的美的对象,从而受到熏陶启迪。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艺术作品,不仅以其形象性来打动人、以其情感性来感染人,还以其所包蕴的一定的理性来表现人们的思想。诚如普列汉诺夫所云:“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情,也表现人们的思想,但是并非抽象地表现,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艺术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于此。”[14]308所以,财经类高校的审美教育,应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的教学计划之中。

三、结语

2017年伊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15],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推进戏曲、书法、高雅艺术、传统体育等进校园,凡此等等,皆从国家政策层面予以高度关注和强调,由此可见高校美育教学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任重而道远。总之,从对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及其现状的考察与反思中可以看出,相对其他类型高校而言,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起步更晚,基础更弱,美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和增强其美育教学功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未来长期的美育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逐渐改变美育教育中的各种薄弱环节。因而要求财经类高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着眼于长远,转变思想观念,强化美育育人的功能认知;需要发挥智慧将美育课程和教学尽可能地融入财经类和管理类的课程与教学中,构建合理的美育课程体系;需要在利用好人文学院和艺术学院师资力量的基础上,统筹整合财经类的美育师资力量,健全美育教育协同机制;需要加强审美化的财经类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作用;需要在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多种途径的美育教学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最重要手段。只有这样,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现状才能真正得到改善,其美育育人功能才能得到真正发挥,财经类高校的美育教学课程目标才能实现,才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既懂得经济,又懂得管理,同时又有着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具有经世济民思想的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15)[2016-11-18].http://www.moe.edu.cn/jyb-xxgk/moe-1777/moe-1778/201509/t20150928-211095.html.

[2]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4-01-10)[2016-11-18].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794/moe-795/201401/t20140114-163173.html.

[3] 教育部要求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强化美育薄弱环节[EB/OL].(2015-10-10)[2016-11-20].http://news.xinhuanet.com/2015-10/10/c-1116784171.htm.

[4] 吴衍发.财经高校艺术概论教学中的问题解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14):43-48.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EB/OL].(2006-03-08)[2016-11-20].http://baike.baidu.com/item.

[6] 毕剑锋.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几点思[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4):120-123.

[7] [德]席勒.美育书简[M].徐恒醇,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

[8] 王国维.王国维文选[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9] 蔡元培.蔡元培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10]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6卷[K].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

[11] 吴衍发.彰显艺术特色 构建美的殿堂——谈以美为核心的艺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56-60.

[12]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 [苏]波古萨耶夫.车尔尼雪夫斯基[M].钟遗,殷桑,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14] [俄]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论文集[M].曹宝华,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2-07)[2017-02-12].http://www.scio.gov.cn/zxbd/wz/Document/1541575/1541575.htm.

【责任编辑 曹 静】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WU Yan-fa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China)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aesthetic and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to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is quite weak, mainly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concept is not in place; subject orientation and curriculum is not reasonable; there are lack of aesthetic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not high an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Therefor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onstruct a reasonable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e the aesthetic education teachers, perfect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aesthetic campus culture environment educate people and give full play to public art education as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esthetic education, so as to play and enhance aesthetic education functi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ies;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curriculum; campus culture; public art education

G642

A

1009-5128(2017)06-0030-07

2017-01-18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新时期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研究(16BA015)

吴衍发(1974—),男,安徽金寨人,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讲师,艺术学博士,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和艺术美学研究。

猜你喜欢

财经类美育校园文化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