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主旋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
——《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创作谈

2017-03-11王珏殷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摄制组历程长征

王珏殷

(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新时期主旋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
——《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创作谈

王珏殷

(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本文以十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为典型案例,以创作者亲身经历和创作思考的维度,从新时期电视媒体的历史责任、历史真实与细节真实的把握、历史真实的艺术再现三个部分探讨了新时期主旋律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创作的背景和理念,概括了影片主要创作历程和工作思路。

红旗漫卷西风;电视文献纪录片;纪录片创作

《红旗漫卷西风:红军长征在四川》是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教局、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中共巴中市委宣传部、巴中电视台、四川峨影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十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该片分为赤水四渡、彝海结盟、大渡飞越、川陕苏区、强渡嘉陵、夹金风雪、血沃红原、转战康巴、会师甘孜、北上北上十个部分,以实地实景采访拍摄,辅以多位党史、军史专家的论述的方式,全面地反映了三大方面军长征在四川的壮烈征程,同时遴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军后代,讲述父辈的长征故事,其中很多故事还鲜为人知,很多细节是首次披露。该片是近年来长征题材纪实作品的着力之作,于2016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1 新时期电视媒体的历史责任

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共产党领导下,谱写了无与伦比的长征史诗。在红军长征80周年到来之际,肯定会涌现很多以长征为题材的纪录片和电视剧。创作团队将选题确定为“红军长征在四川”是基于以下思考:

在这场战略大转移中,红军三大主力相继经过四川;三大方面军在四川经历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实现了一、四方面军和二、四方面军两次大会师,留下了长征史上壮烈辉煌的篇章。

在红军三大主力的长征过程中,红一方面军自1935年4月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到9月走出草地,历时五个多月,在四川的时间近整个长征的一半;红二方面军1936年4月进入甘孜,9月离开四川,历时5个多月,途经四川的时间也为整个长征的一半;红四方面军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1936年10月到达甘南,历时一年半,在川时间几乎为整个长征的全程。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时程不仅长,一系列攸关红军生死的重大会议、重大事件都发生在四川这段历程,所以具有特殊的、关键性的意义。有专家作过这样的总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在四川停留的时间最长,经过的地域最广阔,遇到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坚决,指战员付出的牺牲也最大。这一结论是大致符合历史真实的。

因此,红军长征的四川历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撷取红军长征在四川这一片段,可以相对集中和突出地反映长征历史和红军精神,作为地方新闻宣传机构,这更是一种历史责任。

其次,创作团队在确定选题时,查阅了过去相关的长征题材作品,特别是纪录片作品。关于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史,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先后摄制过几部纪录片。但是,上述纪录片或主要记述中央红军的长征历程,或摄取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某些故事片段,作散点式描写,尚无一部完整、清晰地反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全过程的文献纪录片。为此,我们认为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革命传统教育意义,同时也填补了以影像方式再现红军长征在四川的空白。

2 历史真实与细节真实的兼顾

当确定本片为电视文献纪录片的基本样式后,遵从历史文献纪录片的要求,创作团队确定的关键词首先是完整,即要反映红军长征在四川的全部历程;其次是真实,无论从行军路线到经历战役,从时间节点到人物故事,都必须非常严谨,要以真实为旨归。面对重大题材,容不得半点疏忽和差错。

按照这样要求,本片以十集篇幅,反映了三大方面军长征在四川的历程:第一是中央红军在1935年四渡赤水,进入四川,随后巧渡金沙江、走出大凉山,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秋到达陕北;第二是红四方面军实施战略转移,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四川,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后于1935年2月按党中央指示,强渡嘉陵江与中央红军会合,进入长征,以及其后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与张国焘另立中央的罪恶行径的坚决斗争;第三是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突破重围,于1936年4月进入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改组为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

为此,摄制组分头出发,沿中央红军和红二、四方面军在贵州、云南、四川的长征行军路线,行程15000公里,进行实地采访拍摄。为完整地再现红军长征在四川的艰险历程,摄制组不畏山高路远,克服高山反应,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用镜头丈量红军走过的每一座雪山和每一片草地,完整地记录了红军三大主力在四川的壮烈行程。

在甘孜、阿坝拍摄期间,摄制组数度翻越夹金山、梦笔山、党岭山等海拔四至五千米的大雪山,几次进出草地,寻找重要会议会址和关键战役的遗迹。为给观众提供广阔的视野和新的视角,摄制组携带的无人机几度损坏返修,仍然出色地完成了拍摄任务。可以说,这次长征路实地实景拍摄,比过去的长征纪录片拍摄都更为完整明细,更为恢弘精致。

在完成实地拍摄的同时,摄制组开始进入人物采访阶段。在尽可能地寻访参加过长征的红军老战士的前提下,摄制组遴选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红军将士的后代,作为父辈长征故事的讲述者。另组织专人查阅历史档案,收集历史资料。

在确保节目再现的长征历史具有高度的历史真实性和权威性方面,创作团队得到了中央党史研究室和重大题材办的极大支持和帮助。中央党史研究室指派著名党史、军史研究专家作为本片的顾问和讲解人,重大题材办几度组织专家对稿件的每个细节、每一句表述严格把关,以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使本片做到了真实性与权威性的统一。

3 历史真实的艺术再现

一部历史文献纪录片,真实性和权威性固然是基本的生命,然而,如何让观众喜闻乐见,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使文献纪录片发挥最大的传播效应,这也是节目的价值所在。

为此,创作团队在大的节目结构上,采取以三大方面军四川长征路线实地实景拍摄、党史、军史专家讲述、老红军及将帅后人采访穿插结合的方式,对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经过四川的著名战例和艰苦征程,作了充分、完整的展示。同时,又在如何使节目有血有肉,能够牢牢地抓住观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这就是深入地发掘,并突出地展示长征中的故事和细节,将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命运、具有震撼力的故事、情节和细节穿插在宏观叙述中,强化节目的可看性。

开国少将郑效峰,长征时还是一个16岁的小战士。一渡赤水时,也就是刚刚进入四川,就在战斗中左胸中弹,一度生命垂危。然而,这位小战士在军团首长的帮助下,却以惊人的毅力走完了爬雪山、过草地的长征全程。于是,我们将郑效峰作为串联整个长征的故事线,让人物命运作为紧紧抓住观众的切入点。此外,红军战士何政文与胥光义相互救命、李中权一家六口参加红军,与母亲在长征路上生死道别等故事都以催人泪下的感染力,让观众获得深深的感动。就是人所熟知的朱德同志草地钓鱼的故事,也因为出生在草地的任远征的亲自讲述,有了特别的魅力。总之,节目中数十位红军后人讲述的父辈长征故事,很多都是首次发掘披露,可歌可泣,生动感人。从播映效果来看,创作团队的探索达到了预期的艺术追求,很多观众看了这部文献片,第一个评价就是:感动。

本片摄制组沿着长征路线实地实景拍摄,对长征途中战役和战斗的发生地的展示,无疑会强化人们对长征的感性认知;很多普通观众特别提到,看了本片后才对红军长征的历程有了清晰完整的认识,认为本片对于了解长征的艰苦历程,了解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有深刻的教材性的意义。由于藏区生产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红色历史遗存行将消失湮灭,所以本片摄制对于红军长征路线的申遗工作,也是一份较为完整的影像资料。

GO

A

2096-4100(2017)02(b)-0008-02

猜你喜欢

摄制组历程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
理性思维 辩证思考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影视剧中的无人机
在高温与严寒之间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