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精神
2017-03-11牛怀岗
牛 怀 岗
(渭南师范学院 报刊社,陕西 渭南 714099)
【图书情报与编辑传媒研究】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精神
牛 怀 岗
(渭南师范学院 报刊社,陕西 渭南 714099)
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方阵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交流学术成果、推动学术创新、引领学术研究、培育学术新人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报编辑要把握好自己的职业操守,坚守道德底线,坚持学术本位,始终维护学报的社会公信力,以优良的学术品味、乐于服务的奉献精神和为人作嫁的良好工作作风,策划特色栏目,引领学术研究,提升学报与学校的知名度,真正发挥高校学报“学术之光、学界之星、学人之友、学海之舟”的正能量。
高校学报编辑;学术本位;公信力;学术研究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6年8月5—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这届奥运会最振奋人心的就是中国女排姑娘带来的精彩比赛,比赛中女排姑娘所表现出的那种顽强、拼搏、不服输的劲头,使国人再次深切地感受到女排精神,那就是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她们很好地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好、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和“更高、更强、更快”的奥运精神。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体育的范畴,并已深深扎根于国人心中,化作浓浓的解不开的情结,显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近年来,中国高铁也是非常给力的,从修建到开通,从试验到运营,从国内到国外,虽然起步较晚,却后来居上,高铁人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成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形成了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先进水平、融合世界不同标准体系的产品,向世界打出了“中国智造”“中国标准”的品牌,这就是中国的高铁精神。
其实,不论是女排精神还是高铁精神,都是一种职业精神。在现代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讲究职业精神,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精神呢?一般来说,职业精神就是一个人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态度,是人内在的精神动力。女排姑娘和高铁人就很好地彰显了这种精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提高学术期刊质量、构建学术期刊强国的征程中,学术期刊编辑应大力弘扬职业精神,尽职尽责,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 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就是个人参与社会劳动换取物质保障和财务分配、获得社会地位以及认可的一种劳动方式和渠道,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从业者要去做件事情,要参与劳动;二是从业者从劳动中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物质报酬,还有精神报偿,如社会地位、自我满足感、荣誉感、成就感、归属感等等。
职业精神包含多种要素,这些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
(1)职业理想。一般说来,从业者对职业的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活、完善自我和服务社会。而职业精神所提倡的职业理想,主张从业人员放眼社会利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为只有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分别从事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职业,社会才能顺利地前进和发展。
(2)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态度是从业者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一个人是否具备职业精神最基本的表现首先是能不折不扣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一般情况下,与职业有关的价值观念对职业态度有着特殊的影响。一个人工作积极性的高低和完成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价值观念。有研究表明,先进生产者的职业态度指标最高。因此,改善职业态度对于培育职业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职业责任。这是从业者对社会和他人所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一方面,职业责任意味着从业者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肩负的职责和义务;另一方面,职业责任也意味着从业者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应当承担的后果和责任。
(4)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合理、有效地运用专业知识、职业价值观、道德与态度等圆满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各种能力,包括智力技能、技术技能、个人技能、人际沟通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从业者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好处。提高职业技能,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组织进步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自己今后进一步发展、取得更大的提升空间做准备。
(5)职业纪律。职业纪律是在特定的职业活动范围内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们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从业者只有在利益、信念、目标等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高度的自觉,才能够把职业纪律由外在的强制力转化为内在的约束力,从而保障从业者的自由和人权,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变成从业者内心信念所支持、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6)职业良心。职业良心是指从业人员依据社会对职业的要求而具有的为社会尽具体义务的明确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从业人员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这里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从业人员作出某种行为之前,职业良心具有动机定向的作用:凡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动机就予以肯定,凡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动机就抑制或否定,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或决定。二是在职业活动进行过程中,职业良心能够起到监督作用。对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情感、意志和信念,职业良心给予激励并促使其坚持下去;对于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情绪、欲望或冲动,职业良心则予以抑制,促使从业人员自行改变其行为方向和方式,纠正自私欲念或偏颇情感,避免产生不良后果。三是在职业活动结束以后,职业良心具有评价作用。职业良心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活动及其结果作出自我表现评价。对履行了职业义务的良好结果和影响,能得到内心的满足和欣慰;对没有履行职业义务的不良后果和影响,进行内心谴责,表现出内疚、惭愧和悔恨,促使其主动自觉地纠正错误。
(7)职业信誉。职业信誉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在履行职业行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素质的综合记录和评估。简单地说,职业信誉就是指职业人在诚信度、合规度、履约度等方面的信誉和能力。职业信誉是个人商业信誉、资产信誉、信贷信誉的基础,它反映了个人学识和经验提升的过程、工作责任的承诺与遵守、职业形象的树立与形成,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依据。
(8)职业作风。职业作风是指从业者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是敬业精神的外在表现。优良的职业作风具有积极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好比一个大熔炉,能把新成员迅速锻炼成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从业者,使老队员继续保持优良的职业道德传统。一个职业团体有了优良的职业作风,就可以使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好思想、好品质、好行为发扬光大,使不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坏思想、坏品质、坏行为受到抵制。
2 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高校学报是发表高层次研究论文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体现的是学术发展的过程、现状和趋势。但高校学报的出版发行离不开学报编辑这一劳动岗位,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虽说编辑职业长期以来受人尊敬,有“幕后英雄”“为人作嫁”的美誉,可如今学术编辑却受到很多非议,这有外界的偏见, 也有学术编辑的职业精神缺失的内在因素。因此,我们应强化编辑的职业精神,在高校学报的出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1 坚守道德底线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学术出版界的乱象也愈演愈烈,诸如抄袭剽窃、低水平重复(缺乏创新,缺少原创)、跟风研究(根据发表的难易程度和上级部门的重视程度决定研究什么)、不当署名(相互署名、权学钱学交易署名)、将长文分解成短文以便多出成果、官升学问长、近水楼台先得月等,这些都是对学术研究不负责任的行为,作为高校学报编辑,我们要坚决制止这种学术不端行为,要秉持学术良知,维护学术尊严,倡导优良学风。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说:“士皆知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则国之大耻。”南宋大文豪、民族英雄文天祥也曾说:“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诚实守信,善良互助,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可是在当下,道德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比较遥远的故事,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假食品、假药、假学历、假职称、假论文等事件不绝于耳。道德滑坡,着实已经成为现今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正在侵蚀着国民的心灵。山东大学学生陈某写于2013年的硕士论文《档案开放利用与信息安全保障研究》与安徽大学刘俊玲写于2012年的硕士论文《档案开放利用的信息安全保障研究》高度雷同,摘要、关键词、目录近乎一致,正文部分也难以区分,连论文的致谢部分也仅有导师的名字不同而已。学位论文不仅全盘抄袭,且顺利过关,这不免让人在愤怒之余,多有疑惑。就像其论文指导教师回应的那样:“很纳闷”。只是,不明真相的公众可以“纳闷”,而作为关联人的导师也“纳闷”,就未免让人更“纳闷”:这样一篇近乎复制的论文,究竟是怎样蒙混过关的?[1]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道德能使人们主动去遵守行为规范,法律永远只能使人们被动接受。为人处世,先有立德,方能成器。人可以无才,但决不能缺德。有德无才,固然不能成龙,尚可成人。人一旦缺德,必将贻害他人。
在高校学报这块沃土里,我们要做一名有使命担当的编辑,要坚守高校学报的价值,把她看成是我们心目中有生命的神圣之物,面对她,我们要行当所行,止当所止,怀着对她的敬畏,保持心境的纯粹,守住灵魂的贞操,用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追求把学术不端行为彻底挡在出版大门之外,以自己的专注与执着引领学者以学术为专业,净化学术风气,推动学术发展。
2.2 坚持学术本位
近年来,学术期刊失范之事层出不穷,然而静下心来想一想,作为学术质量守门人和学术良知守望者的学术编辑难辞其咎,在花样翻新的各种诱惑下,有多少编辑还能坚持自己的初心?此类事件不仅仅造成了学术界的混乱,而且为自身生存埋下了危机。
众所周知,教育部给高校学报的定义明确指出她是学术理论刊物,学术性才是她的本质属性,在传播、交流学术成果,规范、引领学术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术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社会功能发生了错位和偏离。比如,前些年大家所熟知的核心期刊《商场现代化》(旬刊),每期近400页,每期刊发文章200多篇,仅2006年,刊发论文就高达7 961篇,收取版面费近千万元。[2]可以说,这类学术期刊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传播、交流、引领学术的社会功能,学术期刊的学术价值出现了空心化的现象。另外,尽管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等机构反复强调他们公布的结果只是一定时期相关数据的一个统计结果,目的是为图书馆、个人读者等用户在订阅杂志时提供一个参考,但实际上,很多单位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升迁、获取学位、谋求工作等方面把是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是否进入核心期刊队列作为一个考量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编辑人员正常的编辑工作和主编办刊理念的实施,给学术发展造成巨大障碍。
2015年12月10—12日,以“学术期刊编辑与编辑工作:坚守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四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广州召开,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指出:“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学术期刊办刊人要坚持学术本位,守护学术家园,创新学术研究。”《江海学刊》总编辑韩璞庚认为,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创新性的学术成果,依然是学术期刊人必须坚守的立场。《东南学术》副总编辑杨文飞也认为,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学术期刊的价值坚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二是坚持学术质量至上原则。[3]
为了使高校学报真正回归学术本位,按照高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和办刊原则出刊,学术编辑要倡导科研工作者用科学精神,实实在在地做真学问。同时,要加强编辑队伍、审稿队伍和审读队伍建设,提高对稿件鉴别的能力,把编辑初审、专家复审、主编终审的“三级审稿制度”落在实处,确保稿件的质量和论文的学术水准,始终坚持学术论文“开展学术研究”这个中心不动摇。
2.3 维护学报的社会公信力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公信力就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学术期刊的公信力实际上体现在能否公平、公正地对待(评价)作者及其作品,能否客观地评价其学术成果的价值,而不至于出现等级学术、审批学术等。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是某个学派或阶层所独享的后花园,所有研究者都有探讨真理的权利,而学术期刊就是这些学术成果最重要的传播平台。今日之中国学术期刊虽不至于已完全沦为私器,却已陷入学术利益的泥淖之中,学术期刊正在遭遇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空前危机。
高等学校是一个学术组织,其办学特色首先表现在高校的学术地位和学术成就方面,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其核心工作,行政管理是为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服务的。高校学报是高等院校主办的学术理论刊物,反映的是高校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对后学和其他研究者具有传播、示范、引领的作用,像灯塔,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作为学报编辑,我们一定要坚守这块阵地,维护学报的社会公信力。
《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英国18世纪小说家丹尼尔·笛福曾说过,个人的怀表坏了,只是耽误个人的事儿。教堂钟楼上的大钟坏了,耽误的可是整个教区的事儿。钟楼上的大钟可能坏,也可以坏,但总得有人去修,有人去守。作为学术载体的高校学报,必须承担起维护学术探索与竞争的学术责任和使命。虽说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学术大国,不仅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较多,而且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前列。但实际上我国还是一个学术弱国,据统计,这些庞大的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开外。[4]因为是学术大国,无数幼稚的稿件纷至沓来;因为是学术弱国,优质的稿件还是凤毛麟角。这个时候,拒绝幼稚稿件和求索优质稿件的难度不分伯仲,接踵而来的就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较量,是坚守还是退让,就看我们学报编辑能不能做到不忘初心,遵循办刊宗旨,坚持办刊原则。在这一点上,《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张齐政主编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在审读和筛选稿件时坚持以文取稿而不以人取稿,也就是说不论作者是什么人,也不论作者的关系如何,只要文章质量好就用,质量不好坚决不用。还有西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主编韩松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张惠民编审、《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副主编赵大良编审等等,他们都是编辑学习的榜样。以上列举的仅是个例,我国高校学报编辑队伍中还有很多优秀的主编和编辑。他们这种执着追求文章高质量、一切服从于文章质量需要的编辑理念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情怀,而这种精神、境界、情怀,正是他们对学报的热爱和追求的真实写照。
2.4 保持学术品味,提高学术鉴赏力
绝大多数学术期刊审稿实行的都是“三审制”,高校学报也不例外,那么作为初审的责任编辑的重要性就尤为突出,责任编辑的专业知识决定了编辑遴选稿件的高度和思想的深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了什么样的论文能够发表,这更进一步决定了读者能够看到什么样的论文,进而会对学术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被责任编辑否定的稿件就不会进入专家复审阶段,尤其是在当下的稿件采编系统普遍运用之时,前一个环节没有通过就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所以,责任编辑既要拒绝幼稚稿件,又要善于发现优质稿件,不要使好稿失之交臂,也不要使劣稿贻害读者。这就是为什么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英国的Nature和美国的Science不仅对编辑技术要求严格,而且要求编辑应该是某一个学术领域学有所长的科学家,我们不一定强求自己在某个领域成为科学家,但一定的学术鉴赏力还是应该努力培养的。
作为学术期刊的办刊人,在多次的交流活动中,大家普遍感到稿源不足(好稿子太少了),其实这正符合好东西的基本特点——稀有,就像和田玉,确实好,但世间难寻。课题也一样,好课题并不多,做的人也不多。所以,作为学术编辑,要有一定的学术品味和学术鉴赏力,要善于发现科研成果中的闪光点,不要被一些低水平和媚俗的东西所左右。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大音乐家到田间散步,忽然听到一农夫在哼小调,而该小调正是这位大音乐家所作。但是农夫哼得严重走调,音乐家听着听着就勃然大怒,冲上前去,喝止了这个农夫,说农夫糟蹋了这么好的音乐。当然这有点小资情调的味道,但是作为音乐家,他有自己的品位,这也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习惯:听不下去走调不美的音乐。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形成了对很多平庸的论文有一种讨厌的感觉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学术品味就不至于太低,结集出版的刊物也不至于太差,这种隐藏在潜意识中的对美好事物的鉴赏力非常重要。
编辑要保持自己的学术品味,就要坚持学习,与时俱进。一个合格的编辑至少是一个谦虚、好学、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的人。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而编辑需要学习的内容很多,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掌握党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用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编辑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把握好稿件的政治方向。另外,编辑人员要有驾驭稿件的能力。也就是说,编辑人员要有坚实而丰富的专业知识,编辑出的稿件要言之有物,剔除空话、套话、官话,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以编辑绝不能党同伐异,只要作者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新证据,我们就应该给他发言的权利。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真理才会越辩越明。
2.5 保持乐于服务的奉献精神
邹韬奋先生说过:“有服务之彻底精神者,无论何事,无论事之大小,凡经其手者,无不以‘最完善’为其鹄的,竭尽心力而为之。”
学术出版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术编辑,必须以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积累文化、传承文明为己任,这也是编辑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能否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学术不端现象和学术腐败问题的蔓延与泛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少数学术编辑心中的服务理念出现了问题,被消极服务对象释放出来的利益烟雾所诱惑,自觉不自觉地成了学术消极现象的催化师,没有真正履行学术编辑的社会责任。因此,在编辑工作中,我们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有细致入微的态度,按照学报学术性、政治性、规范性、创新性的要求,对每一篇文章做到公正选稿,认真审稿,字字句句改稿,努力使自己编校的稿件内容准确、体系合理、语言流畅、文献规范。本着对社会、对作者、对读者、对学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从结构立意到内容编校,从标点符号到谋篇布局,从标题摘要到参考文献,严查细校,做到编辑加工最规范,差错率最少(“零差错率”的完美目标虽说很难达到,但我们可以无限地接近完美,这个追寻完美的过程本身就是完美的),形成精益求精、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样编辑出版的刊物首先会让自己满意,让自己觉得好,发行以后才有可能被别人接受。否则,连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指望别人喜欢。
2.6 坚持学术创新,策划特色栏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认为:“学术期刊是在科技文化创新作用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产生的,其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发表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在过去的100多年中,87%的世界科技创新成果首先在科技期刊上发表,同时又成为引领和推动科技创新的基础。”[5]
特色是期刊的生命力,是期刊的生存之本,编辑人员要始终把“特色办刊”放在首要位置,要善于创新,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专题稿件,扩大刊物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比如,据《衡水学院学报》主编魏彦红教授讲,他们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栏目在中国哲学圈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圈内很多学者都知晓《衡水学院学报》是做董仲舒研究的,因为学报在中国哲学界名气大,影响大,虽然很多学者并不研究董仲舒,但是他们愿意把稿件投到《衡水学院学报》,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在圈内产生影响。这是因为该刊刊发的文章都会在“董子与儒学研究”“中华孔子学会”“辅仁学院”“26国学网”等重量级微信平台发布,一篇文章发布后,至少会被转发到几十个中哲微信群中,影响范围非常大。魏教授就利用董学专栏的专家资源优势,进一步跟踪圈内学术发展态势,打造学术热点,开辟了“大道和生学”栏目,用以推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的钱耕森先生的新学说;又开辟了“张申府张岱年研究”栏目(张申府为张岱年的兄长,二张先生为中国哲学研究和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又都是衡水周边人),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些栏目中发表的很多文章在学界引发了争鸣,影响甚大。还有《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李建军编审紧紧抓住新疆师范大学所处地理位置的具体情况,聚焦新疆本土问题研究,把握住中国新疆问题是中国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特点,策划、开辟了“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栏目,发挥学报的主阵地作用,敢亮剑,勇发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为治疆凝神聚力。该栏目发表的文章在党政机关、学术团体内部引起强烈反响,很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全文转摘。仅2015年权威二次文献机构就摘转40篇次,摘转率达40%。[6]
为此,学报编辑要理性分析刊物的实际情况,从学科优势、地域特色、栏目创新、编辑人才、作者队伍、基金论文获得情况等方面分析研判,洞察学术趋势,把握学术规律。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多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开阔视野,及时掌握学科发展动态和信息,预防闭门造车;另一方面,要内强素质,通过自身学习和网络学习,借鉴知名期刊的办刊理念,改进自身工作之不足。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激活编辑思维,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创造性。
2.7 坚持为人作嫁的工作作风
为人作嫁是期刊编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既是自谦,又是自嘲,但更是褒奖。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编辑工作只不过是删删改改,“一把剪刀”加“一瓶糨糊”,拟或说是“删除”加“粘贴”。
其实不然,为人作嫁,看似轻描淡写,却内含玄机。一名优秀的期刊编辑必须具有画龙点睛的能力,编辑只有诚恳地指出作者积非成是的错误,通过结构调整使文章脉络更加清晰恰当,最终见刊,以飨读者。
编辑加工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凝结了编辑的思想、品格和精神,就像一位名厨,做一道名菜,把所有的精、气、神都适时集中于一点,毫不懈怠,做出的菜因此而色、香、味俱佳,独具特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张积玉编审,从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40余年,是资深的一线编辑专家,在漫长而短暂的编辑生涯中,张先生养成了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的工作风格。他负责起草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等规章制度,并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打造成了教育部第一批名刊之一。还有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做了一辈子编辑的沈鹏先生说,无名的编辑工作帮助他养成了全面、客观、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为他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人口出版社的邱立编审,从事图书编辑出版工作30余年,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跨世纪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她曾说,一个好编辑,一要靠功夫,二要有学识。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爱岗敬业,淡泊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他们真实的写照。他们因为喜欢而执着,因为热爱而坚持,因为执着和坚持,所以他们无怨无悔。学报编辑要以他们为榜样,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学术本位,坚持精品原则,充分理解学报编辑这一为人作嫁工作的价值与意义,要对本职工作热爱,对作者、读者热情,对同事、同行热心;面对工作,我们要任劳任怨,面对作者,我们要热情真诚,面对困难,我们要互相帮助,以一种敬业、乐业、精业、勤业的精神状态,以充满活力的精神面貌来对待这份编辑工作。出刊之后,看着自己编辑过的文章,如秋风扫落叶般扫去作品上的硬伤和瑕疵,给作品带来一份新生前的洁净,工作如此,也就够了,值了。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
2.8 积极发挥学术引领作用,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学术是时代文化的精华,期刊是引领学术发展的旗帜。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中,最引人注目的优秀学术成果,是通过学术期刊而得以最先展示出来;最尖锐而深刻的学术讨论,也是通过学术期刊而得以展开和推进的;最优秀的学术人才,首先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成果、崭露头角,进而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术期刊不仅仅是展现学术成果的窗口,更引领着学术发展的方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王泽龙表示,学术期刊应是参与学术、共谋学术发展的平台,是引领学术的高端阵地。[7]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队伍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应成为高校科研服务的平台,助力学校特色学科发展,树立研究领域的品牌,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重镇和高地,推动并引领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成为学界的核心和纽带,并带动相关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发展。比如,《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经过28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史记研究的重镇和研究中心,该刊主编丁德科教授的“论司马迁精神”一文(全文26 000字)被《新华文摘》2016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国史记研究界的知名专家张大可、韩兆琦、可永雪、吕锡生、徐兴海、俞樟华等多位教授赐稿并指导栏目建设,已于2014年进入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工程。目前已完成了“六个一工程”——“一栏”(《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的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司马迁与《史记》”)、“一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一鉴”(编撰出版《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年鉴》)、“一馆”(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展览馆)、“一网”(中国史记研究网)、“一库”(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特色文库)的建设。同时,该校已逐步成为世界史记研究的中心,发表了来自于韩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论文,已经成为海内外史记研究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再如,《衡水学院学报》的“董仲舒与儒学研究”栏目,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衡水学院的特色和亮点,被团中央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国学教育联盟评为全国首批十佳“国学教育示范基地”,该刊主编魏彦红教授被聘为专家,并代表学校去受牌。[6]
高等院校是知识分子云集之地,是学术研究的中心,高校学报已经占据了学术期刊的一半还多,是学术期刊的主力军,其发文导向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潜在的学术人员的研究方向和兴趣。所以,高校学报编辑绝不能放弃自己的职业操守,一定要坚守道德底线,坚持学术本位,始终维护学报的社会公信力,以优良的学术品味、乐于服务的奉献精神和为人作嫁的良好工作作风,策划特色栏目,引领学术研究,提升学报与学校的知名度,真正发挥高校学报“学术之光、学界之星、学人之友、学海之舟”的正能量。
[1] 胡印斌.熟视无睹的心态比抄袭更可怕[EB/OL].(2016-01-27)[2016-08-31].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6-01/27/content_18672407.htm.
[2] 张显龙.学术本位回归与学术期刊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3,(6):137-140.
[3] 李永杰.学术期刊的坚守与创新[DB/OL].(2015-12-14)[2016-08-30].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https://www.sinoss.net/2015/1214/67724.html.
[4] 雷宇.我国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一 引用率排在100名开外[N/OL].中国青年报,2011-02-10.(2011-02-10)[2016-08-30].http://news.sina.com.cn/c/2011-02-10/041921930596.shtml.
[5] 邬书林.发挥学术期刊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EB/OL].(2016-07-18)[2016-08-30].光明网,http://news.gmw.cn/2016-07/18/content_21002986.htm.
[6]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编辑委员会.惜缘——我与学报[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
[7] 明海英.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DB/OL].(2013-09-24)[2016-08-28].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http://www.npopss-cn.gov.cn/n/2013/0924/c219468-23014034.html.
【责任编辑 马小侠】
On Professionalism of the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NIU Huai-gang
(Press Agency,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Weinan 714099, China)
The university journal is the indispensable of the academic journals and it plays the essential role in exchang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promoting academic innovation and cultivating academic freshmen. The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s should balance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adhere to the moral bottom line, keep the academic standard and maintain the social credibility of the journals. Based on the better academic taste, dedication to give and sacrifice, and good working style, it should plan special column, guide the academic research, promote the credibility of the journal and the university, to exert the positive power of the university journals as “Academic Light, Academic Star, Friend of the Scholars and Ship of the Academic Ocean”.
university journal editor; academic standard; credibility; academic research
G238
A
1009-5128(2017)04-0072-07
2016-11-10
渭南师范学院人文社科项目:学术期刊与数据库良性发展模式研究(16SKYM08)
牛怀岗(1968—),男,陕西岐山人,渭南师范学院报刊社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出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