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馆藏卢沟桥事变新闻舆论的翻译及研究
——从新视角揭露日本侵华罪证
2017-03-11范晓露
范晓露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株洲412007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日本馆藏卢沟桥事变新闻舆论的翻译及研究
——从新视角揭露日本侵华罪证
范晓露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株洲412007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纷纷对日本侵华事件进行报道。日本政府对这些舆论报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整理,且将外文部分译成日文。通过对该档案的翻译、研究可发现日本在扭曲事实真相、为侵华行径寻找冠冕堂皇的理由。其所搜集的各国新闻舆论,反倒为战争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沟桥事变新闻舆论侵华战争
卢沟桥枪声响起后,除了中国、日本媒体,欧美等西方各国媒体也对战事十分关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对局势的变化跟进报道。关于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日本一直宣称是二十九军将士偶发了第一枪,是中方挑起了战争,责任在中国不在日本。在日本,学者主要将事件的缘由归结为偶然发生的枪击;中国的研究者则持日军有计划的枪击论、阴谋论为多[1]300。
众所周知,在外交决策以及国际关系中,媒体扮演无可替代的角色。日本报纸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沆瀣一气,逆行其道,极力鼓吹侵华舆论,为其侵略行径进行辩护,以煽动性的语言引起日本国民的关注。即便如此,随着战事的进展,各国媒体对日本军国主义行径对世界和平的威胁,以及远东格局也开始有了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日本馆藏题为『支那事变各国新闻舆论』①的档案进行翻译、整理,重点考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的新闻报道以及舆论战,探讨日本政府为了发动战争而找的借口漏洞百出,跟其所搜集、翻译的世界各国新闻舆论互相矛盾,从而为卢沟桥事变起因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揭穿日本侵略者的野心,还原历史真相。
一、馆藏档案情况
日本馆藏卢沟桥事变各国新闻舆论是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图书馆搜集的一批日本最新公布的有关中国抗战时期档案。其归档目录为“内阁·各种情报资料·中国·支那事变相关情报”。日本政府机构对相关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大规模的搜集、翻译、汇集成日文档案。该档案资料多数标注了“密”“极密”“不发表”等字样。即便在当时,除了政府、军机部门等主要负责人之外,无人能阅读这些档案。
从“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国际舆论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国内对战争的态度也不能达成一致。因此日本军政当局急需成立“各省部密切联系交换情报并协商决定对内外宣传基本方针的机构。”[2]17在1932年9月成立的情报委员会它的主要职责是:第一,制定了发行或停止新制度,制定了治安维持法新规定;对变更国体或否认财产私有者处于极刑;第二,对于出版物做了详细规定,如违反规定,要受到严重处罚;第三,加强了对出版物的检阅,如果出版品内容中有不符合国家规定的,一律坚决取缔[3]32。
该档案资料涵盖日、中、美、英、法、德、俄等国主流报纸,多数内容经过情报委员会的检阅之后严禁发布。所翻译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报纸、社论、杂志、专栏、广播等报道和特辑情报。本文重点研究事变爆发后从7月9日至14日的舆论报道,通过对日文档案资料进行翻译、初步研究,从而挖掘有价值的史料,探索事变背后的真相与谎言。
二、日本的特辑情报
各国新闻舆论的特辑情报中随处都能找到关于事变真相的证据。所谓特辑情报,主要用于通报在外公馆的情况,以外务省情报部的同盟通信名义,通过无线电信播放给在外的各主要公馆,从而控制舆情。可见在侵华期间,日本政府对于舆论工具这一武器很早就加以重视和利用。
下面一则特辑情报(第八十四号),于昭和十二年(1937)七月十三日下午一点半发布:“七月十一日下午八点,中方第二十九军军方代表张自忠、张允荣签署了《卢沟桥现地协定》,并亲手交给了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大佐。我方依然坚持绝不将事件扩大的方针,做好充分的准备,密切监视中方的执行情况。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军队再次对我警戒部队射击,侵入卢沟桥小村庄,类似的挑衅行为频频发生。事态再次扩大至此,很明显其责任全在中方。”
这一则情报来自日本陆军省,在情报中明确指出事变“责任全在中方”,要“密切监视中方”,甚至将中国军队的反击、进入卢沟桥村庄污蔑为“挑衅行为”。试问我国军队进入自己的领土,为何称为“侵入”。可见日方的厚颜无耻、信口雌黄,为侵华行为寻找冠冕堂皇的借口。该份档案附有《卢沟桥现地协定》,即所谓的“解决卢沟桥事变的条件”:“(一)为维持当地的治安,中国军不可在卢沟桥城郭以及龙王庙驻军;(二)二十九军发表道歉声明,处罚事件责任人。这不仅是将来的保障,而且也是对导致本次事件的蓝衣社、共产党以及其他各种抗日团体采取的一种合理对策,甚至能达到最终取缔这些组织的目的。”
《卢沟桥现地协定》史称“秦松协定”,该条款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道歉;保安队维持卢沟桥附近治安;取缔抗日团体。11日,张自忠、张允荣代表冀察政权与日本华北驻屯军部附兼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达成了该协定。该协定签署之后,张被全国人民唾骂叛国,那么,日方对于此条款的真实态度为何?通过这份新公开的档案资料可一探究竟。协定是在停火的基础上,将事变的责任归到共产党、蓝衣社及其他抗日团体头上这样一个荒谬的结论。从中可看出日本在极力宣传协议签订后“绝不扩大事件的发展”,以此蒙蔽日本国民,以为可以避免发生全面战争。而事实上日本并未就此满意,随即要求在天津重新谈判解决,并发出了出兵华北的声明为威胁,事件遂上升为事变。从表面上看,日方貌似降低要求,但其实仍然不断向华北派兵,签订协定不过是争取时间,敷衍中方。
三、日本的报纸舆论
从13日日本东京各大报纸社论,可以清楚的看到日本是怎样利用媒体操控政治的。社论是非常重要的新闻舆论工具,是报纸正式的声音,能够反映报纸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认识与态度。社论同时也能够对受众施以直接影响。社论以非常深远的方式,界定了报纸的同一性,这样,持有不同观点的这些记者和他们各种各样的技术就有了一种重大的内聚力[4]78。
“13日,东京都内各大报刊都刊载了有关北支事变(即卢沟桥事变)的社论,一律指出事变的起因从深层来看,仅凭普通方法是无法解决的。事件爆发以来,举国上下一致支持政府的举措,这也是我国传统的精神,不论发生什么事必能等到烟消云散之日,这种精神是值得褒奖的。尤其东京的《朝日新闻》提到‘迫切希望打开中日关系的大门'。坦白地说,我们现在已经无忍受与中国的这种不融洽的关系。好不容易拂去那些满是猜疑和误解的疑云,摆脱阴郁,眺望天空,祈祷一场降雨的洗刷。这种心情宛如希望大雨过后,土地变得更紧实。但转念一想,如此这般的迫不及待,必将导致对立的产生。我们坚信雨后一定会天晴,并抱有很大的期望,接下来更应排除万难。为了实现东亚稳定,达到建立日中两国睦邻友好关系这一终极目标,相信这的确是不可越级的一个阶段。”
1935年9月,日本军部在一份文件中强调:“军部必须有计划地有效地利用报刊新闻的宣传鼓动机能。”[5]130在1936年8月7日,日本内阁五相会议决定,为保证实现其根本国策,应“指导和统一国内的舆论,使其在突破非常时局方面,巩固国民的决心”[6]2。“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民众已经出现了厌战、甚至反战情绪。随着战争进一步的扩大,日本政府必须利用报刊、广播传媒等舆论工具为战争编造“合理的”借口,宣传军国主义思想,煽动日本民众,从而导致了狂热的法西斯主义情绪。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的各大报社,诸如《朝日新闻》等,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报道,其播报的内容都通过了内阁情报委员会审查后才允许对外播报。报社已经沦为政府引导国内的舆论、管制国内思想的武器。
事变发生之初的几个小时内,日本立即制订了《宣传计划》,指出要不顾彼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最迟于7月9日正午前后占领宛平县城;进行“言论统制”,“宣传的关键,在于先发制人”,要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有计划的行动”,“本事端是因中国军队的不法行为而突然发生的”[7]4。受情报委员会控制的日本新闻传媒掩盖事实真相,歪曲和夸大新闻事件,宣扬“举国上下一致支持政府的举措”是“传统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值得褒奖的”,以此刺激大和民族的民族自尊心。日本新闻已然成为战争的宣传工具,失去了独立性和批判性。这种误导民众去狂热的支持侵略战争的做法是可耻的。而在右翼势力渐渐抬头的日本,如今更应以史为鉴,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四、卢沟桥事变特辑
关于事变的真相,在外务情报部7月13日题为《北支事变特辑》的情报集中,有日本政府、外务当局的声明,以及中国外交部的声明。将这三份声明的内容进行比对,不难发现日本为侵华所找的借口不仅是一派胡言,而且非常心虚。
1.帝国政府声明(7月11日)。“驻屯军对于中方一系列的侮日行为一律采取隐忍静观的态度,并协助维持北支的治安。7月7日半夜,第二十九军在卢沟桥附近进行非法射击,以此为开端无法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因此平津方面的战事告急,我方侨民正面临危险。我方仍然希望此事能够和平解决,基于事件不扩大的方针局部解决。第二十九军背弃和平解决的承诺,突然在7月10日晚上对我方进行非法攻击,造成我方大量人员伤亡,并且屡次增加第一线的兵力,命令西苑部队南进、出动中央军等等,从这一系列武力准备来看,对方并无和平谈判的诚意,最后竟然拒绝在北平进行谈判。鉴于此,本次事件无疑是中方蓄谋的武力抗日行为。
对于帝国以及满洲国来说,维持北支的治安刻不容缓。为了维持东亚的和平,中方排日、侮日的行为勿庸置疑是非法的,必须对此赔礼道歉,以及今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杜绝此类行为。今天的内阁会议上,政府表明决心,决定就北支派兵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由于帝国时刻担心东亚的和平问题,中方并未显现出维持事态不扩大的决心,政府希望中国即刻反省,通过和平谈判促成事件圆满解决。另外为了保护列国的权益,这是理所当然优先考虑的要事。”
日本口口声声是二十九军的非法射击造成了冲突产生,认为中国军队的行为是暴举,是“武力抗日”。和“九一八事变”之时一样,日本还是将中国“非法的”的“排日、侮日”当作借口,而日本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维持北支的治安”“维持东亚的和平”,因此日本政府才决定增加对华派兵。
日本外务当局发布的报告则更为详细的记载了事件发生的细节。并且承认了军演之时士兵是备有弹药的,于八日早上五点“首次使用实弹应战”,这与其所谓的希望和平解决、中方首先“非法射击”说法是前后矛盾的。
2.外务当局发布(七月九日)。
(1)根据北支驻屯军北清事变(即八国联军侵华事件)1901年制定的联名公书第九条、北清事变相关最终议定书第九条、以及有关归还天津的日清交换公文第四节涉及的权利方面,规定了不限定特别地域可以进行演习,即除了战斗射击(使用实弹)的情况之外,没有必要事前通告各处。事实上(我方)只是为了消除居民的不安,出于好意才会事先通知他们演习之事。故本次射击事先已经发布了通告。
(2)我方驻屯军遭受非法射击的地方——龙王庙附近(卢沟桥北边地区民家少,地形适宜演习。)是我军的练习地,另外多次利用卢沟桥上下游的永定河碛作为实弹射击场,目标是西方高地。
(3)我方驻屯军最近定期检阅,正连日连夜在事件发生的区域进行演习。
(4)七日晚上十一点,我方军队正在演习之时遭受中方的非法射击,为以防万一,平均每位士兵仅配一发子弹,交由队长保管。(只有一两发轻机关枪用的实弹)不足以应对中方的射击。因此队长立即传令,请派丰台驻屯部队。丰台驻屯部队携带着实弹和步兵大炮迅速赶往现场,对抗中国军队。八日早上五点交战过程中,我军首次使用实弹应战。
(5)中方声称我军潜入卢沟桥村的城墙内,对此十分警戒。我军通过城门的时候,中方无理由地命令我们停下来,为了避免争端我们通常不会强行通过。我们两次从演习地横穿到该城门附近的铁路线,但一兵一卒都无法靠近城门。另外,也不可能在夜里冒着潜在的危险入侵城内。
确实如日本外务当局自己交待的那样,“队长立即传令请派丰台驻屯部队。丰台驻屯部队携带着实弹和步兵大炮迅速赶往现场,对抗中国军”,早在8日上午,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就下达命令:步兵第一联队第二大队(缺步兵二个小队)、战车一中队、炮兵第二大队、工兵一个小队中午由天津出发去通州公路到达通州,由步兵旅团长指挥[8]22。该份报告给我们提供了证据,日本非但不是“不希望扩大事件”,恰恰是他们蓄谋发动了卢沟桥事变。
3.中国外交部发布。“此次事件完全是日方蓄谋已久的行为,日军在卢沟桥的演习是非法的,而且两军在发生冲突后暂且达成的停战协定,实则为日方援兵的政策,其真实目的是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达到其野心。日方应该负全责,中国的国策向来是对外拥护和平,对内致力于生产建设,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解决中日间各种还未解决的问题。如果日方停止军事活动,遵守约定,停止战斗行为,避免再一次发生冲突,停止非法驻军和演习,我们确信局势会有所好转。
第三则中国外交部发布的内容则反面有力证明了日本的目的是“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来达到其野心”,其刻意挑起战争的野心一目了然。但是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并未充分意识到日本侵略的危险,仍对日本抱有幻想,希望“日方停止军事活动,遵守约定,停止战斗行为”,幻想局势的扭转。
4.事变及中国各地情况。
(1)北平城内的情况。七月十日晚北平市内依旧戒严,警备比前一晚更严。①各城门紧闭,城门旁边筑有土袋。东单牌楼有三架轻机关枪,三十名中国兵将附近的居民撤离了。②从今晚起,在东城大道上的各大小巷配备了三至四名中国兵防卫。③下午八点大约有五十辆满载着中国兵的卡车从德胜门进入城内。④有谣言称,东北大学生与市民团结起来,组成了便衣队。
七月十一日北平市内的状况如下:①白天大街小巷与往常一样,电车虽然运行,但城门依然紧闭,北宁线没有列车来往。②夜间的警戒自从事件发生以来日益森严。最初是从十一点左右开始禁止通行,今晚是从八点左右就禁止通行。前门至西城方向不通,并增设沙袋堡垒,加强戒备。③下午八点五十分左右,小岛研究员在三条胡同入口遭到中国兵用枪柄袭击,自报家门后反而引起愤怒被踢。类似的事情层出不穷。另外在西城地区,有五十名朝鲜人的子女选择前往东城地区避难,部分侨民感到不安。
(2)由中国兵造成的日本侨民遇害情况。八日以后发生的侨民遇害事件:扣留了装载汽油的卡车;以形迹可疑为由扣留朝鲜人(共计六人);以户口调查的名义在朝鲜人居住处抢夺贵重物品,还有人员受伤(一名内地人,两名朝鲜人);对侨民进行居住压迫等等。
西方国家学者一直认为,侵华战争日本获得胜利是必然的。当时,由于中国缺乏统一,国家的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很难长期与日本军队对抗,从另一个侧面看,也不乏对中国人心涣散的质疑。但是,从事变后中国各地的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日军在平津一带的暴行引起国人的愤慨,明示要以“九一八”“一二八”为前车之鉴,“中国不会再将国土拱手让人”。各界救国联合会指出日寇残暴之行,迹同寇兽,绝对不能将华北变为“东北第二”,任由日本灭亡中国。民意正在凝聚,中国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候都还要团结。
五、日本拓务省情报
战时日本在海外设置了大量的情报机关,包括隶属在拓务省(即殖民局)下以商会商人的名义协助军队从事情报活动的情报人员。日本的拓务省除掌管、监督日本属地(外地)之统治事务外,也负责监督南满铁道、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的业务、处理海外移民等事务。下面一则是事变之后情报委员会搜集的来自拓务省的情报。
1.在新京前川拓务事务官来电。移民圈内没有任何动摇,精神日益饱满,正致力于积极建设,恳请勿念。
2.高雄州冈山军民大会来电。我们期待事变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同时,要加强统一全国对政府的举措的舆论,谨盼国策能够顺利实施。
3.木浦商工会联合会会长来电。今日召开了紧急议员总会并作出了如下决议:我们认为帝国政府对此次事变采取的手段是正确的,我们会坚决支持。团结财经界,上下一致努力,彻底根除侮日行为,希望能够顺利地从根本上解决日中关系问题。
4.釜山商工会联合会会长来电。政府在此次北支事变采取的英明的手段是为了自卫必须采取的,我们表示全力支持。我们殷切希望政府能从源头根除排日、侮日的行为。
5.新义州商工会联合会会长来电。对卢沟桥事变的处理,我帝国必须动用国家自卫权以确保东亚和平。举国上下一致支持政府的方针,根除排日、侮日行为,这是联合会达成的请求决议。
6.大阪商船股份有限公司来电。
(1)七月十二日下午六点,天津分公司来电。双方协定事件昨日暂且告一段落,但是接连有多辆飞机支援队抵达,以强硬的态度监视协定的实施,中方不断增强兵力,要根据其让步程度来解决,但其目前还有挑衅行为,无法预测事态的发展……目前,当地人心平稳,业务亦照常开展。
(2)七月十二日下午六点,青岛分站来电。综合总领事陆海军武官的看法,掩护陆军从此处登陆进入。济南及沿线的在华日本侨民人数不详,估计没有内地侨民。根据中国政府及韩复渠的态度,恐怕事态仍有突变,现暂未波及山东。昨晚与此地市政府总领事协商治安维持问题。
(3)七月十二日下午零点半,上海分店来电。昨日达成了和平协定,尚且安定,预计动荡时局暂且告一段落,但仍需戒备南京政府今后的动向。
由此可见,日本侵华的鼓噪者、宣传者,除了有日本帝国政府、军队情报机关,有调查机构、新闻媒体,甚至还有所谓的工商联合协会等民间情报人员。日本侵华的本质绝非一场“意外”或者“误解”。卢沟桥事变就是一场全民参与或者说是动员全民都来参与的政治运动,是一个由沦陷为战争机器的政府发起的侵略行径、在各个阶层上统一了政治取向的侵略行径。日本在记述、评说卢沟桥事变时,异口同声将事变起因和责任推给中国军方和政府,体现统一的宣传、支持、积极参与侵略战争的论调。从而体现了对这场侵略战争全民族介入和国家整体参与的特征。
这批曾经加密的资料,是侵华时期各国新闻舆论缀集中一小部分,真实的记载了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在华进行的各项军事侵略行动。从内容上看,涉及了日本侵华时期日军的罪行及侵略企图;国际形势、媒体的舆论风向;中国全民抗日决心;中国国内的政治、经济、民众生活;国统区、沦陷区、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等。这批档案虽然历经将近80年,但依然保存完整,很多档案资料能互相印证,内容真实可信。通过对这些原始档案翻译、整理,能够为抗日战争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史料。本文仅对部分材料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而通过这批档案的进一步翻译与整理,相信所形成的新材料不仅能够印证历史,从中还可挖掘出更多新的证据,对战争研究起到有效补充的作用,以期得到历史学界更多的关注。
注释
①本文所翻译的资料均来自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CAR)国立公文图书馆档案Ref.A情00014100、各种情报资料?北支事变关系情报綴其ノ一。原文为日文。
[1]安井三吉.卢沟桥事件[M].东京:研文出版社,1993.
[2]陈固亭.敌国统制新闻事业的现状[J].日本评论,1942.
[3]内川芳美,新井直之.日本新闻事业史[M].新华出版社,1986.
[4]马丁·沃克.报纸的力量[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
[5]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1931—1945)[C].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6]国策的原则.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C].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资料室编印,1986.
[7]吴志菲.追寻卢沟桥事变真相[G].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
[8]日本中国驻屯军司令部下达的命令.卢沟桥事变和平津抗战[C].中共中央党史教研究编,1985.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News of Lugou Bridge Incident Collected in the Libraries of Japan:Disclosing Japan's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in a New Perspective
Fan Xiaol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412007,China;Literature School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872,China)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Lugou Bridge Incident,the media of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have covered the Japanese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The Japanes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 large-scale collection of these reports,and translated the foreign part into Japanese.Through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study of the archives,it can be found that Japan was distorting the truth,and seeking high-sounding reasons for the aggression.On the contrary,its collection of"countries'news opinions"provides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war research.
Lugou Bridge Incident;news opinions;Japanese aggression war against China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7.3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6YJC77000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5YBA136)。
范晓露,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日本侵华史。
G273.2
A
201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