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妇女》的微信公众号看当代婚姻观念
2017-03-11李海燕
李海燕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传播学研究·
从《中国妇女》的微信公众号看当代婚姻观念
李海燕
(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在“微时代”,作为自媒体的微信通过公众号与受众建立了双向联系,既影响受众的观念,又反映和满足受众的现实需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能够代表时人的社会观念。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与之匹配的社会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婚姻观念亦是如此。基于此,妇联机关刊物——《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与婚姻家庭相关的文章,反映了当代人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不以离婚为耻的婚姻荣辱观、情法相融的婚姻维系观、开放自由的性观念。
《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当代婚姻观念
在“微时代”,微信作为互联网的产物,以“新媒介”的身份凭借其便捷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丰富的信息传播内容,在短短5年的时间里迅猛发展,捕获了强大的用户群。据《2016微信数据报告》显示:2016年微信日平均用户达到了7亿多人,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1]。微信用户除了聊天以外,更重要的是浏览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这些文章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领域,其中“休闲娱乐、时尚、医疗健康、汽车、旅游、美容、母婴、教育”是十类最受欢迎的文章[2]。各媒体微信公众号通过结合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用户的个人兴趣的方式推送文章,因而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的观念。此外,媒体与微信用户在公众号上随时随地畅所欲言的互动交流,使微信公众号备受青睐,拥有广阔的市场。据艾媒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 200万个,相比2015年增长46.2%,预计在2017年增长到1 415万个[2]。《中国妇女》的微信公众号也是在如此声势浩大的浪潮中于2013年8月创立的。作为全国妇联的机关刊物,《中国妇女》一直致力于关注妇女、婚姻家庭和儿童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拥有78年的历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故《中国妇女》的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也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研究价值。因此,本文以《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作为平台,来研究当代人们的婚姻观念。
一、当代婚姻观念的内涵
婚姻是家庭的组建基础,而家庭又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因此婚姻问题是每个国家都不容忽视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婚姻观念也呈现出相应的变迁。本文对《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157篇婚姻家庭文章做了统计,在此基础上分析当代婚姻观念。在这157篇文章中涉及婚姻观念的有60篇、家庭关系的有52篇、其他的有45篇。而在婚姻观念中,择偶观、婚姻荣辱观、婚姻维系观和性观念的内容比较凸显。
(一)择偶观:门当户对仍占有主要席位
门当户对是传统社会缔结婚姻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从而形成了以“门户”为核心的择偶评价标准,追求男女家族在政治权利、经济利益以及社会关系上的匹配。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择偶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门当户对观念仍然是当代缔结婚姻所遵守的隐形规则。2016年《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推送的题为《写给我的孩子》和《何洁的婚姻启示录:别下嫁也别高攀,否则十有八九悲剧收场》的两篇文章,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遵循门当户对择偶原则的优势与违反该原则的弊端,得出势均力敌的婚姻最为牢靠。由此可见,门当户对的择偶观念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现代门当户对观念的含义在传统含义的基础上得到外延,主要指在婚姻缔结的过程中,参照包括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在内的文化积淀、人生观念、行为方式、人际关系模式等经济性与非经济性条件的匹配程度来决定婚否。费孝通先生也曾提到:“高度的契合不易凭空得来,只能在相近的教育和人生经验中获得。”可见,相似的文化内涵、人生观念以及生活经历等等非经济因素的对等匹配对于寻觅幸福的婚姻伴侣是极为重要的,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不只是传统社会择偶的衡量依据,内涵丰富后的门当户对观念在当今婚姻缔结中仍然具有其合理性。此外,门当户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体现中国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故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二)婚姻荣辱观:离婚不再是耻辱
“人类的离婚制度经历了从禁止离婚主义到许可离婚主义、从专权离婚主义到平权离婚主义、从限制离婚主义到自由离婚主义、从过错离婚主义到无过错离婚主义、从有责离婚主义到无责离婚主义的发展过程。”[3]可见人类追寻离婚自由的脚步从未间断过。随着离婚成本的降低、社会舆论的宽容度提高、离婚私领域化的认可、追求主观幸福感受意识的增强以及外界诱惑的增多,离婚越来越容易。近几年,中国的离婚人数一路飙升,被称为即将迎来第四次离婚浪潮。故而以结婚为荣,离婚可耻的婚姻荣辱观也早已成为过去式。分析《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发表的12篇以离婚为话题的文章可知,当代人的离婚观确实从容很多。一篇题为《离婚是自由,幸福是追求》的文章提到,离婚是自由的,不幸的婚姻是悲剧,而结束悲剧就是自我拯救,就是幸福的开始。一些文章也提到了,当代人离婚的原因,不仅仅是爱情破裂、性格志趣不同、家务矛盾、草率结婚、第三者插足、性生活不协调等等,还有为房假离婚、为低保假离婚等。可见婚姻关系结束不只是单纯的家庭问题,也涉及一定的社会问题。另外,普遍在婚姻家庭中处于劣势的女性,在当今的离婚浪潮中已经不再是“被离婚”的对象了,很多女性主动离婚,而且越独立越坚决。女性主动提出离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女性不再是失败婚姻的殉道者,而是幸福婚姻的缔造者。
(三)婚姻维系观:情与法的珠联璧合
在传统社会,婚姻是关乎宗庙和礼制的大事,更是繁衍后代唯一的合法形式。《礼记·婚义》上说:“婚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但是到了当代,婚姻演变成个人的私事,故而人们更加注重婚姻质量和个人情感的幸福度。婚姻和情感是互相依存的关系,婚姻是情感的归宿,而情感也是维系婚姻的支点,因此维系婚姻关系中的情感因素永葆年轻成为当代人的追求。在《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发表的系列文章中,此类型的文章比较多。虽然有“心灵鸡汤”之嫌,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关注和经营婚姻,提高婚姻质量已经成为当代已婚人士的需要。情感是人的主观感受,来得快去得也快,是极不稳定的。面对日益飙升的离婚率和不断涌现的婚外情,想要保证婚姻的完整与和谐,除了靠情感作为纽带之外,还需要法律作为保障。在《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上推选出的文章中提到了“保婚协议”和“忠诚协议”等这些新名词。法律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因此用法律的力量为极其脆弱的婚姻保驾护航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依靠法律的力量维系婚姻的稳定是当代婚姻观念的一大进步,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
(四)性观念:开放与自由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的深入和西方“性革命”、“性自由”等学说的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性观念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比较科学的性观念正在形成——对人本身的尊重。”[4]中国人的性观念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由传统的谈性色变转变为开放自由的性观念。与当代性观念相对应的出现了未婚同居、试婚、婚外情、出轨等多种形式的两性关系,使得两性的性生活不再拘泥于婚姻关系中。而且当代性观念认为,只要是男女两性双方都愿意,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就可以发生性行为。性观念的自由开放是我国性解放和性进步的表现,但是不断涌现的出轨事件和婚外情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中,社交软件在为人际联系创立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出轨和婚外情滋生了温床,网络暧昧和精神出轨也频频发生,使出轨和婚外情的渠道和形式更加多元化,呈现出新特点。为了反映这一现实问题,《中国妇女》微信公众号推送了多篇相关文章,如:《婚内出轨,难逃精神赔偿》、《社交软件,滋生婚外情的温床?》、《丈夫出轨,原谅还是“反击”?》等等。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肯定性话题进入公共领域、性“去政治化”的实现和性自由观念得到认可的同时,也要看到过度的性自由所带来的出轨、婚外情、“第三者”等一些影响家庭稳定的社会问题。
二、当代婚姻观的特点
(一)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游走于内涵性婚姻和功利性婚姻之间。内涵性婚姻和功利性婚姻是指分别依据个人感情和社会经济背景而缔结婚姻的两种婚姻类型。“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有稳定性,也更道德。”[5]当代婚姻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包括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人格品质、性格特质、外表颜值等各个方面。在市场经济的孕育下爱情至上、金钱万能的择偶观受到普遍的青睐,似乎在缔结婚姻时除了爱情和物质是人们的追求,别无其他。但是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普遍采用的择偶观却是平衡理想与现实的门当户对观。虽然当代门当户对内涵的外延扩大,但是综合匹配各方面条件选择出最适合的人选,无疑就是游走于内涵性婚姻和功利性婚姻之间。这说明当代人追求的婚姻模式是内涵性和功利性的和谐统一,在择偶时,既不会单纯的只相信爱情,也不会只考虑现实的需要,而是调合两者达到平衡,这也符合中国人中庸的思想。
(二)婚姻本位观改变
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家庭本位观强调的是个人对家庭的服从,个人要为家族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获得个人生活的意义。”[6]家庭本位观下的婚姻结合是不会考虑个人因素的,如传统社会缔结婚姻是为了事宗庙、继后世,故而当时的婚姻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礼的家庭或家族大事。在婚姻家庭中,个人本位的观念更加重视个人的主观感受,强调“个人的意志、利益、自由和发展”[6],而个人本位强调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就必然与家庭本位矛盾,使婚姻家庭中责任和义务的实施大打折扣。当代社会离婚率的飙升就是家庭本位让位于个人本位的表现。在西方个人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当代人追求婚姻生活中主观感受的幸福和快乐,当婚姻生活出现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而做出让步,而是以结束婚姻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也是当今离婚率飙高的原因之一。对于一直从家庭、社会责任高于个人利益观念下成长的中国人来说,关注个人的主观感受无疑是一种进步,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的表现,具有合理性。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一味追求个人的利益,以追求个人价值的名义逃避责任,而是应该积极承担起婚姻家庭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三)理性婚姻意识增强
法律为婚姻保驾护航。在当代人的观念中,法律不仅仅是判决重大问题时才会接触到的领域,而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工具。在法律与婚姻的关系中,法律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在婚姻关系中扮演承认、宣告和保障的角色,而婚姻问题也是法律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法律在调整婚姻关系中起着其他规范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其强制力维护婚姻的正当权益,同时也惩罚任何以非法手段损害婚姻的行为。在传统观念中,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甚浓,如果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婚姻问题是一件为人不齿的事情。而今,当代人认为法律的强制性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正确运用法律的手段为婚姻保驾护航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婚姻在诸多的社会诱惑和繁重的家庭琐事中变得不堪一击,极为脆弱。为了增加婚姻的稳定性,不少当代人签署了“婚前财产协议”、“保婚协议”、“忠诚协议”、“财产公证”等等协议。与传统婚姻中所有财产彼此不分,提钱伤感情的婚姻观念相比,当代用法律手段划分财产的行为无疑是颠覆性的行为。而当婚姻中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或者外界因素的干涉——诸如重婚、包二奶等危害婚姻稳定的行为出现时,法律也会做出公正的审判。法律在婚姻家庭中财产划分、债务纠纷以及子女抚养等常见的婚姻问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当代人的婚姻权益受到侵害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求助于法律,运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无疑这是当代婚姻观念的又一重要进步。
(四)婚姻与性分离
婚姻+出轨将成为主流婚姻模式。性是人类基本欲求之一。《孟子·告子上》曰:“食、色,性也。”在西方“性自由”、“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和中国深刻社会变革的推动下,中国的性观念经历了由谈性色变到性开放的性解放过程。性观念是“人们对性的总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性生理、性心理、性行为、性道德、性规范和性文化等总的认识和看法,例如贞操观、恋爱观、生育观等等。”[7]性是婚姻家庭中两性之间极为重要的情感沟通纽带,和谐的性生活有益于促进婚姻的美满和夫妻之间的感情交融。但是伴随性解放,两性之间忠诚牢固的婚姻性关系受到威胁。人们为了满足个人的性需要,常常会把性延伸到婚姻以外的领域,出现了婚姻与性的分离现象。故而出现了除法律规定以外的其他形式婚姻,如:合同婚姻、周末婚姻、阶段性婚姻等。此外,与婚姻制度相匹配的夫妻关系也不再牢靠,出轨、婚外情等非正当的两性关系层出不穷,而且这种现象非但屡禁不止,反而越来越有上涨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性解放观念的影响之外,当代人对婚外情、出轨等社会现象采取了逐渐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如从人们对婚外情称呼由“通奸”、“第三者插足”、“外遇”、“情人”、“小三”等的变化,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其的宽容度增加。另外,随着我们对婚外性关系的接纳与宽容,传统婚姻制度中一夫一妻制婚姻模式的危机加剧。方刚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未来社会亲密关系的形式会呈现多样化。大多数人将维持‘婚姻+出轨’的模式。这一点也逐渐被证实了。在一些西方国家,主流的人群也许是过着婚姻→离婚→婚姻→离婚→婚姻等数段婚姻形式。我觉得中国更多将会是‘婚姻+出轨’的形式,因为离婚成本太高,我们也没有宗教信仰的约束。”[8]由此看见,也许当代人还没有意识到,“婚姻+出轨”的婚姻模式已经出现,并且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当代人婚姻观念多元化的外延丰富,除了本文提到的门当户对的择偶观、不以离婚为耻的婚姻荣辱观、情法相融的婚姻维系观、开放自由的性观念之外,还有不婚、同性、双性、无性、丁克等其他婚姻观念。婚姻观念多元化是婚姻观念解放和两性关系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也要谨记即便是多元化的婚姻也应该遵守法律和道德的约束。
[1]科技湃.2016微信数据报告[EB/OL]搜狐,http://mt.sohu.com/20161228/n477177839.shtml,2016-12-28.
[2]艾媒咨询.2016年APP与微信公众号市场研究报告[EB/OL]艾媒网,http://www.iimedia.cn/46539.html,2016-11-29.
[3]夏吟兰.离婚衡平机制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5).
[4]郑连斌等.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报,2000(4).
[5]金焱.内涵性与功利性婚姻的伦理评析[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于颢.家庭本位vs个人本位——婚姻家庭稳定的价值观因素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
[7]徐天民.试论中国现代性观念的建设[J].中国性科学,2001(4).
[8]鲍小东.方刚:“婚姻+出轨”将会成为主流婚姻模式[L/OL].《小东的N种生活》微信公众号,http://mp.weixin.qq.com/s/wepisKF-O-AuVDOtpOZaOg,2017-01-12.
Study on the Modern Marriage Values in the View of the We Chat Public NumberWomenofChina
LI Hai-yan
(SchoolofHistoryandTourism,ShanxiNormalUniversity,LinfenShanxi041000,China)
In the micro era,Wechat as one form of the We Media establishes a bi-directional connection with the audience through the Wechat public numbers.It exerts influences on the audience and meanwhile reflects and satisfies their practical needs.Therefore,the articles twittered by Wechat public numbers can represent the social ideas at the time.Socials ideas changes along with the social changes,so are the marriage values.WomenofChinais published by the Women’s Federation.By analyzing the articles about marriage and family in this periodical,this paper is supposed to study the connota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emporary concepts of marriage.
WomenofChina;Wechat public numbers;contemporary concepts
2017-01-04
李海燕(1992-),女,河北涞源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
G206.3
A
2095-185X(2017)01-007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