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探讨
——基于对山东省某高校调查的分析

2017-03-11杜庆君

理论建设 2017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政治大学生

杜庆君 韩 升

(鲁东大学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问题探讨
——基于对山东省某高校调查的分析

杜庆君 韩 升

(鲁东大学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25)

通过对山东省某高校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上存在着如下问题:在政治理想信念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与不足;在政治现实关注度上,存在一定的“政治冷漠”现象;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这些问题是由于大学生政治价值教育的浅层次化、大学生政治学习缺乏主体意识、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舆论宣传及网络文化传播缺乏积极的导向等原因造成的。我们需要面向生活世界来开展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探索,这涉及到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改革、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增强政治价值观教 育的实效、优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体系、积极创建文明绿色和谐有序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

政治价值观 新媒体 生活世界 教育

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主体对政治问题的自觉认知、理性判断、科学分析、心理认同和价值评价等,是影响政治效能的重要精神性因素。青年大学生作为政治主体的重要构成,其政治价值观对于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程度的意义不言而喻。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问题背后的原因,由此探讨对其进行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路径就显得非常必要了。针对于此,我们选取了山东省某高校作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1158份,储备了较为充足的经验性材料,由此展开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大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能够在协调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与家庭、个人的关系方面做出良好的平衡。但确实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综合整理发现,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治理想信念、政治现实关注度和政治价值取向三个方面上:

1.在政治理想信念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欠缺与不足

政治理想信念是政治价值观的重要构成。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当代有近87%大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命运是很关心的,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出台的各项政策都是比较关注拥护和支持的,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充满信心的,也有70%的大学生对于国家的社会热点问题也比较关注。在谈及“信仰”这一问题时,有65%的同学是信仰共产主义的,这足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是对于共产主义的信仰是坚定的,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是充满信心的。当谈及对于“中国梦能实现吗”这一题目时,有58%的大学生坚定的认为一定可以实现,仍然有接近3/1的人的答案是“可能实现”。综合这些问卷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的青年大学生大都具有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是,确实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不足的问题,他们更多的是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较为狭隘的个人利益实现上,存在着对自私而渺小的个人主义快乐过度追求的问题。

2.在政治现实关注度上,存在一定的“政治冷漠”现象

关注政治现实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政治修养和政治素质,体现了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家国情怀,也是其更全面地发展自我的基本要求。正如古希腊著名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 “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其实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也确实是离不开政治,并时时刻刻生活在政治之中。对于大学生而言,了解时事政治热点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开阔自己的眼界,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而且也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我们所设计问题的“对时事政治的关注程度”一题中,44.13%的人是“偶尔看一下”,只有少数人对当下的社会热点非常关注,进而将其融为自己生活习惯的一部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于当前中国的社会热点问题的敏感度不够高,关注度不够足,认为政治远离自己的日常生活,存在一定程度的“政治冷漠”现象。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青年大学生本来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各种的信息,进而去了解中国当下的时政热点问题,并由此成为政治实践的参与者,但是在当代青年大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尽人意。

3.在政治价值取向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按照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观念来看,政治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政治更应该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是一个人存在于世的基本呈现方式。“存在论意义上的‘政治’,不是一种我们可借以实现某种特定目的的工具和手段,而是一种所有人实现和谐和谐共同体生活的实践智慧,需要我们在不断变化的行动处境中使之得以延展、充实,并趋向完善。 ”〔1〕(P52)但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念上却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倾向,这是一种政治工具化的倾向,这是非常令人忧虑的问题。比如,面对“入党动机”这个问题,约40%的受访者的回答是“为了就业有优势”,对于入党动机的本质没有深刻性的认识,约35%的人是为社会做贡献的,仅仅有20%多的人真正的信仰共产主义。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更多地关心个人发展机遇,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倾向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政治实现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说,我们的青年学生中确实存在一定数量的政治上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青年学生的政治实用主义倾向会造成其政治行为和政治实践的盲目和短视,缺乏对积极公共政治生活的认知和认同,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政治理想信念、政治现实关注度、政治价值取向三个方面来分析当前青年大学生在政治价值观上存在的弱化问题。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视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弱化问题,是青年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我们国家和民族未来全面事业发展的需要,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当前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弱化的原因剖析

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度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都改变着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大环境,而且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也使我们的生活处境更加全方位地受到了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尽管学习和生活于纯净的“象牙塔”之中,但却无法隔绝整个外部世界的影响。这构成了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塑造的整体社会氛围,同时也是我们剖析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弱化的重要视角。基于此,综合我们的问卷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造成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弱化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政治价值教育的浅层次化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政治知识及马克思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获取和形成,多为被动的接受,多为书本中的知识片段,无法形成整体理解和系统反思。第一,大学生在学校中所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只是满足大学生最基本的政治知识的需求,存在知识的标签化和空泛化问题,这就难以滋养广大青年大学生形成稳定健康的政治价值观。第二,在学习这类公共政治课程中,当前大学生多以“获得学分”和“通过考试”为目的,在学习方式上多以灌输式的考前背诵为主,难以在阅读和学习中对书本中的政治观点、政治信条形成自己的切身体认。第三,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政治课程明显不足,而且缺少基于自身生活经历的政治教育引导,因此不能对时事政治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对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及思想政治热点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地解释和回答,政治困惑问题比较突出。由此可见,我们当前的大学生政治价值教育还存在明显的浅层次化问题,政治价值教育的深度和现实针对性还有所欠缺。

2.大学生政治学习缺乏主体意识

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主体意识是成人意识的重要构成,缺乏主体意识就意味着还没有完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具有独立法权意识的现代社会公民。如上所述,一部分同学不太关注时事政治,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持怀疑态度,存在“政治冷漠”现象。很多学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也意识不到自我个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局。这与大学生公共意识、大局观念和政治修养欠缺密切相关,部分青年大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系统学习不够,对政治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不足,在一些敏感问题的分析上易陷入以偏概全、盲目质疑甚至虚无对待的境地,这是政治主体意识缺乏的表现。同时,更为关键的是,政治主体意识意味着政治责任的担当和政治义务的履行。95后的大学生成长大多在独生子女家庭或二孩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受到长辈们过分的爱护,存在“自我”认知失衡的问题,不能把“自我”看作社会主体对待,缺乏社会主体责任意识,因而难以形成符合社会主流的政治价值观。而且,当代大学生生活经历较单纯,缺乏磨炼,意志力较为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因此,他们在理想信念、社会责任、道德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使其与自我负责的理性公民主体还有一定的距离。

3.市场经济发展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价值观的变革,并对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产生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受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主体诉求、权利意识、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并形成了开放、包容和进步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也对青年大学生的物质主义倾向产生了诱导,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倾向开始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消极影响,出现了只关注眼前不在意长远的短视取向,更有甚至将物欲的膨胀视为自我实现的必然,只在意自我发展中的物质需求满足,遗忘了更为全面而自由的人的发展旨趣。“消费主义与社会本身已有的价值虚无主义、享乐主义汇合一处,驱使人们把追求物质感官的享受、感官的刺激作为生活的哲学。”〔2〕(P4)这种形成于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倾向,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在对我们(尤其是广大青年大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4.社会舆论宣传及网络文化传播缺乏积极的导向

在社会舆论宣传方面,相关内容缺乏引导和监管,这极容易造成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盲目跟风,难辨是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要自觉抵制低俗、庸俗和媚俗。这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我们当前的社会舆论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任由这些的舆论泛滥,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的危害不言而喻。更应该注意的是,这些舆论会假借互联网新媒体迅速便捷的媒介渠道而大肆传播,对社会风气的整体净化产生巨大阻滞力。这在当前网络监管存在欠缺的情况下,表现得尤为突出。毫无疑问,青年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体,他们获取信息、知识和观念的重要途径就是网络,网络文化的优劣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假借网络传播错误的西方普世主义政治观念、严肃政治话题的娱乐化倾向、将个人好恶情绪化为政治偏见在网络肆意传播、将政治事件化为博取公众眼球的标题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造成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弱化的网络舆论根源。

三、面向生活世界的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路径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著名哲学家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来分析这个问题。按照胡塞尔的理解,生活世界“是指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具体的周围世界,是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3〕(P264)综合上面的原因剖析,可以说,脱离生活世界是造成青年大学生政治教育观弱化的根本原因。“正确的政治价值观不是自发形成,而是长期政治价值观教育活动作用的结果。”〔4〕因此,要解决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弱化的问题,需要恢复到日常生活世界的实际之中来构思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路径。

1.基于学生实际开展政治理论教育改革

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需求。首先,学业导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围绕学生的政治价值观教育进行有效合作与交流。学业导师除了在学生的专业学习督促与指导、专业学习困惑化解等方面积极作为之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指导,关注其政治思想状况并使之与专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班级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定期与班级干部、班级学生进行交流,发现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政治思想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引导性解决。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履行教学职责,积极发掘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德育要素,在课堂教授的过程中实现专业知识与品德教育、政治引导的有机结合,使课程真正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教育场所。再者,学校和学院层面要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大学生的政治思想与专业学习实际,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展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尽量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政治价值观教育,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大政方针,确保学生们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时事政治,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并由此不断丰富自身的政治生活。

2.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增强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实效

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弱化问题与缺乏问题意识的空洞、泛化、教条化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不接地气、难以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脱离学生的思想政治实际等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要明确的是,政治价值观教育绝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和知识结构的完善,更是一个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实际的政治品德教育和政治修养完善。因此,要超越知识论的层面来反思我们当前的政治价值观教育,这是切中我们当前缺乏实效之肯紊的关键所在。真正融入广大青年学生日常生活世界的问题意识体现在政治价值观教育是针对什么、怎么培养和培养什么上。淡化问题意识,脱离生活世界,回避现实问题,在我们的政治教育观中必须要克服掉。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主体地位,将之作为平等对待的主体,形成一种基于对话与交流的主体间性关系,以此来维系政治教育观教育的实践推进。“政治教育是同宽容以及自由讨论的概念相联系的。”〔5〕(P600)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念弱化是实际存在的必须要正视和解决的的现实问题,要在此基础上对之进行符合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人格教育、公民教育、法治教育,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的培养紧密关联起来,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要求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的个人”。

3.优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我国青年大学生政治教育观教育的最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最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要紧密结合当前不断变化发展的国内外形势,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持久不断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影响力。首先,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研究,使新问题、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呈现在青年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中,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必须要有机融入其中,使广大青年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念。同时,在全球化普遍交往来临的当今时代,优化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必须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就是说,要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研究纳入到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之中。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国外马克思主义……这些在内涵上颇有交叉和重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反映了马克思思想在当今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和影响。将之批判性地纳入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中,是在开放和包容的当今时代对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增强成长和发展于互联网时代的广大青年学生之政治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4.积极创建文明、绿色、和谐、有序网络生态环境

在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今天,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与网络息息相关。广大青年学生作为最主要的网络群体,更是互联网生活空间的最主要参与者。要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更为有效的政治教育观教育,就必须要从网络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治理入手来进行探索。“要依法加强对新媒体‘违法和有害信息’的监督管理,提高网络谣言传播的成本,健全和完善新媒体舆论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新媒体舆论环境,让民间舆论场更好地释放正能量。”〔6〕(P198)我们应该结合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实际,充分利用网络行为交互化、信息传播便捷化的特点,以网络建设为平台,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塑造网络伦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要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和思考现在信息传播和网络环境的特点,自觉将政治价值观教育与网络信息的甄别与判断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大网络安全的宣传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增强上网自律性和网络法治意识。要强化互联网络监管,严防各种非法、有害、低俗信息的传播,维护网络生态环境的健康与稳定。

结语

通过对当前青年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清醒意识到问题存在,展开积极思考与探讨,我们才能为广大青年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与帮助。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进一步变化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进一步突出,青年大学生政治教育观教育的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与研究也仍将 “在路上”。

〔1〕韩升:《和谐话语的政治哲学建构——以西方共同体主义为中心》,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常士訚:《政治现代性的解构——后现代多元主义政治思想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冯契、徐孝通主编:《外国哲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年版。

〔4〕王子刚:《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形成发展规律与教育策略》,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年第12期。

〔5〕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邓正来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李伟权、刘新业:《新媒体与政府舆论传播》,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责任编辑:王星闽〕

杜庆君,鲁东大学商学院党总支书记,主要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韩升,鲁东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现代政治文化和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价值观政治大学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