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的价值及其实现
2017-03-11
(长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的价值及其实现
林晓娟
(长春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大学生是推进微公益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培育大学生的微公益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人格完善、高校教育、社会和谐构建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从社会、学校、自身三方面提出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的实现途径,提升大学生对微公益的认知程度和有效参与度。
大学生;微公益意识;价值
引言
微公益意识是指大学生力所能及地主动投身于微公益事业,秉承团结友善、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的精神宗旨,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微公益意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人格完善,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需大力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
一、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贡献社会的责任感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贡献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也就是说人只有在贡献社会、服务社会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微公益是一种微行大义之举,奉行利他和博爱的价值理念,从身边小事出发,扶危救济,慷慨解囊,施予援手。微公益倡导的理念精神契合了大学生的精神追求,是大学生担当责任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公益热情的群体,组织能力强、创新力强、灵活性广。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微公益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微公益行动,在行动中深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和公民意识,深化对于他人、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14年5月4日,在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因此,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公益倡导的利他和博爱的理念契合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制定计划方案,通过不断努力完成计划目标,最后进行系统的总结反馈[3],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端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追求,养成健康的价值观念。
(三)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梦的至高理想,和谐社会的实现与中国梦同途共向。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统一体。微公益所倡导的利他和博爱的理念与和谐社会的主张相契合。(1)大学生通过参与微公益活动,无私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带去了温暖和希望,使他们对生活重拾信心,这不仅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同时可以缓和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2)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状况[4]。微公益适应我国国情,微公益活动中有很多保护资源环境的项目,如“树的等待”“大爱清尘”“生态行动助力中国”,他们倡导绿色发展,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通过宣传,引起人们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要培养大学生微公益意识,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加入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队伍中来。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1]。它是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紧接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课,也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可见其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地教学模式不仅是本书特性的体现,也是最合适于本科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
(四)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教育工作者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论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并且将这种理论转换为实际行动[4],使其行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然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微公益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微公益意识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立足点,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微公益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大学生以微公益为载体,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付诸行动,促进大学生知行合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自身方面
大学生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公益热情的群体,是推动微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大学生这样富有先天优势的群体就要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微公益意识,积极投身于微公益组织建设。
1.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启迪大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是大学生行为准则的精神源泉,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腐朽思想的侵蚀。因此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学会助人为乐、宽以待人、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追求人格完善,促进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投身于微公益活动组织建设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重担,参与微公益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大学生要主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公益理念,提升对微公益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微公益组织建设,互帮互助、乐善好施,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在活动过程中深化微公益意识。
(二)学校方面
高校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主要阵地,因此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对微公益的有效参与度。
1.营造充满公益精神的校园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校园文化引领校园风尚,使大学生行为习惯、价值观念、行为准则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染。校园文化以校风、校徽、校训等为主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心智、励志铸魂。因此,高校把微公益融入到校园文化载体当中,发挥校园精神文明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作用启发教育大学生。
2.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感召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大学生成人成才、人格塑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微公益意识的概念范畴,更重要的是将微公益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精神品质,并将公益理论贯彻到实践当中,同时教师还要身体力行参与微公益,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及时指导。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微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深化微公益意识。
(三)社会方面
大学生微公益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各种社会主流力量的影响下,舆论引导、先锋典范的带领下逐步形成的。要培育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并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政府携手营造一个诚信友善、和睦友爱的社会环境。
1.加强对微公益的支持力度
微公益作为新兴事物,处于探索阶段,发展中不规范,失德现象多发,需要政府加强对微公益的治理。第一,政府要制定微公益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使人们遵循规范章程,调整自己的失德行为。颁布微公益规范性政策措施[5],如组织准入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等,形成微公益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不法行为进行严厉的惩治,使群众能够以儆效尤。第二,政府还要加强对微公益的资金支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微公益处于起步阶段,对资金的需求大,政府要加大对微公益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规范性的资金投入机制[5]。第三,政府还可以利用税收政策,对参与微公益并做出巨大贡献的事业和个人减免税收,激发他们参与微公益的热情,促进微公益发展力量的壮大。
2.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氛围
目前人们对微公益认知模糊,要提升公众对微公益的认知程度,需要利用新闻媒介、报纸、网络平台等渠道大力宣传微公益理念和价值,发掘微公益的好人好事,广泛宣传、报道,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公众对微公益的认知程度和参与度,对微公益进行全民监督,公众的参与度越高,越能保障微公益健康有效地运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规范,提升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人人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指日可待。
结语
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和家国情怀,教育我们高举爱国旗帜,积极进取、艰苦奋斗、自强不息、贡献社会。青年学生要始终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命,提高微公益意识,积极参与微公益活动,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军之中,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整合优化资源,促使各方面力量携手共进推进微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1]冯怡婷.浅议微博时代下的微公益发展[J].热点话题,2013,(22).
[2]江雪茹.微公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3]李娜,单冬冬,田宇星,等.高校微公益活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铜陵学院学报,2015,(5).
[4]李雪.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培育问题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5]张远向.大学生微公益意识培育路径的四维度建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11).
〔责任编辑:钱晓玲〕
G412
:A
:1008-6714(2017)09-0003-02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02
2017-05-16
林晓娟(1991—),女(满族),河北承德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