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2017-03-11

岭南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特色时代改革

李 云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编审)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李 云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校刊编辑部主任、编审)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是前提,人民期待是动力,改善民生是目的,党的领导是保证,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几年的励精图治,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了崭新局面,党和国家的面貌有了新的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日益接近,我国开始走向强大起来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传递出诸多改革着力点,为我们破解新时代发展面临的各种难题,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指明了新时代发展的奋斗目标和具体遵循。

一、砥砺奋进的五年 根本变革铸就历史性成就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自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历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给中华民族新的蓬勃生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间,中国进一步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经过5年砥砺奋进取得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始终是站在人民立场上,来谋划和考虑改革的重大问题。

过去5年,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突破,1500多项举措,推动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建设等领域全面发力,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取得了一系列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变革。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通过深化改革,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也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五年砥砺奋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励精图治,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二、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为实现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奋斗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但是,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

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等一系列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每前进一分,难度便增加十分,需要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下,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仍是必由之路。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更突出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报告特别指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报告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奋斗目标跨度“从现在到本世纪中叶”,可分为三个目标、两个阶段、两步走,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了有机结合。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是根据我国发展实际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

新时代的发展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令人关注的是,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更注重整体性、总布局,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特征所决定的,已不简单满足于经济量化指标。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变革是观察时代发展的标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必定伴随着一场广泛、深刻的变革。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需要改革;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改革;从全面建成小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要走向的是一个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时代,更需要改革。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九大把促进国民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等内容写入党章,有利于推动全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科学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开创改革发展新局面。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不会动摇;中国改革的步伐坚定向前、不会放慢。全面深化改革还有很多难啃的硬骨头。比如思想观念束缚,比如利益固化藩篱,再比如体制机制障碍。这就需要我们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式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将总结经验、乘势而上,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解放思想是前提。解放思想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没有思想大解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改革、大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曾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持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人民期待是动力。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40年,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丰硕成果,同时对深化改革、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寄予厚望。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考验,我们必须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领域各环节。

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握新时代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勇于探索、勇于变革、勇于创新,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是目的。“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作出的重大判断、提出的坚定目标和明确要求。改革既要往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在着力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时,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既是对改革方向的定位,也是对发展经验的总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明白人民对美好生活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这样才能制定正确的、有利于人民的政策,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实践。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为了如期实现上述宏伟目标,十九大提出“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因此,推进改革,既要着眼长远,也要注重当前,科学、民主地制定改革政策措施,不因长远目标而损害群众现实利益,确保人民群众始终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党的领导是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深化改革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必然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利益格局的调整,没有坚强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改革就不可能顺利推进。新的征程上,按照十九大部署,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沉着地应对各种考验、化解各种危险,党就能够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问题,在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上推动改革发展,是改革开放不断开拓前进的制胜法宝。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深化改革必将汇聚起磅礴之力,创造美好未来。●

D033

A

1003-7462(2017)06-0013-04

10.13977/j.cnki.lnxk.2017.06.003

猜你喜欢

特色时代改革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改革之路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革备忘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