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效性视角对职校地理课堂教学调查与分析
2017-03-11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宿迁223600)
从有效性视角对职校地理课堂教学调查与分析
李凯亮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宿迁223600)
职业教育如何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实现大幅提高,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成为摆在职业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职业学校实行课程改革,新课程理念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职业学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对苏北地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研,可以为提高本地区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也可以为当地的教育管理者进一步全面管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苏北地区;职业学校;课程理念改革;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苏北地区中等职业学校及五年制高职学校(以下简称中高职学校)开设地理课程的学生以及任教的地理教师。本次样本采集,在苏北地区中高职院校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60份,收回调查问卷342份,调查问卷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调查问卷310份(教师调查问卷63份,学生调查问卷247份),有效调查问卷占有率为90.6%。
(二)调查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开展师生双方的调查,了解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在职业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程理念的更新、地理教学观念的转变、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学评价手段的选择等方面的现状,揭示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情况。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个体品质的评价情况,揭示苏北地区中高职地理教师的个体品质与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协调情况。
二、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1.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情况。如教师的互动性教学观、适应性教学观、个性化教学观、寓教于乐教学观等教学观念是否与新课程理念相统一。该项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具备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和不具备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两个层次展开。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笔者通过对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情况分析发现,58.7%的教师具有新课程理念教学观,说明占半数以上的地理教师教学观念有了较大转变。但发现不具备新课程理念教学观的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仍有41.3%,这说明课程改革的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同时,我们发现部分中高职学校地理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还不能依据自身教学特点形成适应性、互动性教学观。
2.在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师依据新课程理念来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上:一是教师能否注重学生的外在与内在发展;二是教师能否注重学生的预设性与生成性发展;三是教师能否注重学生的“即时发展”与“终身发展”。该项调查主要从能注重学生各方面发展和不能注重学生各方面发展两个层面展开。分析发现,在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能注重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教师比例仅为1/5左右。这反映出新课程理念并没有深入根植于教师内心,绝大多数教师还停留在原始的单一关注学生成绩提高方面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实现学生成绩提高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这种仅关注学生预设性的、外在的、即时性的发展观念依然根植在很多教师心中。统计发现,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并没有真正地展现出来,全面发展并没有被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在教学中被忽视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使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学真正向有效的一面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大家付出百倍的努力。
3.对课堂教学的设计情况。本次对教师的问卷调查主要从课前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材处理三方面展开。
(1)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主要从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储备状况、研究该年龄段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以及是否做课前学情分析与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调查。统计数据显示,85.7%的地理教师能在课前对学生的学情作认真的分析,但仅有不到20%的教师对学生的生理特点进行分析,有半数以上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调查也发现,竟然有14.3%的教师在课前对学生不做任何分析。这表明,有相当多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度非常淡薄,很多教师尚未渗入有效教学的观念。
(2)教学目标设计要紧扣职业学校地理课程标准,要体现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等。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能把学生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中的教师不到25%。笔者认为,出现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对职业学校课程标准的理解认识不够深刻、透彻造成的,那么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样的教学中就不具备。在调查中还发现,在职业学校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学的随意性大,教学目标的确立违背有效教学的原则,以及教学目标空、虚、不完整等现象还比较常见,对实际课堂教学没有管理和评价的现象非常严重。
(3)课前备课,教师对教材的处理非常重要。统计调查结果发现,能非常合理地处理教材的教师比例不到35%,说明绝大多数教师在备课中不能恰当地对地理教材进行处理。可见,在今天的职校地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照本宣科”“以本为本”的现象,相当多的教师对教材处理不够恰当,更不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处理教材,这也是职业学校地理课堂不能全面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原因。
4.对课堂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情况。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既关注知识的接受与技能训练,又不忽视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师已经达到60.4%,而且大部分教师正朝这一方向发展。这说明在职业学校大力推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及行为已经开始围绕学生展开。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自身的教学个性发展方向,更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开展有效教学,这些教师的课堂气氛相对也比较沉闷。可见,在今天的地理课堂教学中,以往的过多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与情感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
5.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情况。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只从结果来考量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而应把教学评价作为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的手段,课堂教学评价要兼顾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方面。该项问卷调查主要从能很好地做到、做得一般、做不到三个层面展开。从教学评价的调查统计结果来看,80%以上的教师不能或者难以做到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从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个方面展开,说明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学生学习和思维方式的统一性,这将会成为阻碍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且过于单一的评价手段,难以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有悖于合理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
(二)对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1.今天的教学课堂,教师着装是否得体、整洁,教师在课堂表现的是否智慧、幽默,都已经成为学生考量一名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从专业角度来说,这些也是教师个性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情况的主要体现。因为教师的个性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不容忽视,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着装得体、整洁、大方,善待学生,对学生亲切和蔼的教师占大部分,这说明苏北地区中高职学校地理教师在个性生理心理、品质这几方面表现很好,基本达到了有效开展教学的要求。
2.今天,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体谅学生、学科知识是否丰富、教学中是否有较强的适应性已经成为衡量一名教师的个体品质与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有效课堂教学开展的基本条件与要求。该项问卷调查主要从是与否两个层面展开。调查发现,教学中有较强能力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大部分教师都有丰富的学科知识积淀,在课堂中能体谅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个体差异,对课堂教学环境变化能很好适应。
[1]陆启威.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五个“转变”[J].河北教育,2006,(5):4—5.
[2]宋秋前.当代课堂管理的变革走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5,(9):44—47.
[3]郑旭东.关于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2006,(3):13—15.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27
G712
A
1008-6714(2017)11-0066-02
2017-07-08
李凯亮(1980—),男,江苏沭阳人,讲师,从事地理科学、职校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责任编辑:崔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