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2017-03-11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口 571199)
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
符慧君
(海南政法职业学院, 海口 571199)
随着网络和手机的普及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手机自媒体已经逐渐走向平民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影响。手机自媒体对于大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信息获取途径,但是由于手机自媒体中的信息良莠不齐,而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比较偏激,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因此,可以说手机自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重大。
大学生;手机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引言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一个人有多部手机。由于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甚至出现了“手机病”“低头族”等流行词汇,大学生更不例外,手机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发送信息的主要工具和平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研究手机自媒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探寻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机自媒体概述
目前对于手机自媒体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定的概念,从字面上理解,手机自媒体就是手机媒体与自媒体的结合。
1.手机媒体
手机媒体是指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网络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从定义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手机以及手机网络的普及,带给手机媒体如获取和使用便捷、信息丰富、传播快速、影响广泛等特点。
2.自媒体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它的定义是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
从这两个概念我们就可以看出,所有能在手机上实现的自媒体,包括现在大学生经常接触的微信、微博、博客、论坛等都属于手机自媒体。手机自媒体丰富多彩,填充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为学生互相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并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表达自我,抒发自己的感情,发泄自己的情绪。但同时,手机自媒体又不像传统的新闻媒体那样受到法律与道德的约束,手机自媒体十分自由,可以畅所欲言,但这样也导致手机自媒体上的信息参差不齐,影响大学生的三观。
二、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认真谨慎、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手机自媒体的方便快捷,大学生对手机自媒体也出现了过分依赖现象,例如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没有动脑思考,就开始在网上搜索答案或者通过学校论坛、知乎等平台求助他人帮忙解答,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体验让大学生越来越懒得动脑思考,越来越缺乏创新精神。而且在需要收集一些资料时,学生们就直接用手机在网上搜索,然后把资料下载或者复制粘贴,并没有认真地分辨信息的真伪,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去图书馆查证资料。而这些行为,从另一种角度上说是对知识的不尊重,再严重点说就是抄袭行为,但是大学生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捷径”。如果学校对此不加以思想上的引导和纠正,那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就会越来越差,甚至影响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
2.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方面
大学生通过手机自媒体更多的是来认识这个社会,但同时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例如,目前网络上、朋友圈里的“炫富”行为愈演愈烈,甚至某些公众号和微博专门制作和转发“炫富”小视频,而且持续升级,不断爆出“美女炫富”“小学生炫富”等所谓的“新闻”来博人眼球,这也备受大学生关注,甚至有些学生觉得有意思,自己也制作类似的视频。微信中还涌现出一批“微商”,经常发布一些奢侈品代购的广告,并配合关于奢侈品消费的软文,宣扬所谓“要会花钱”“享受青春”“年轻人该买就买”的消费思想,学生禁不住诱惑、互相攀比的现象层出不穷,逐渐形成“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另外,一些手机自媒体为了娱乐效果,批判社会现实,推出一系列“心灵毒鸡汤”,传递负能量,强调社会险恶、现实残酷等,很多大学生为了追赶潮流,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交流互动平台相互传递和转发一些消极观念,甚至开始原创“心灵毒鸡汤”。长此以往,有些大学生的世界观也变得阴暗扭曲。由于大学生的意志力较弱,也缺乏真实的社会经验,这些消极信息就会轻易误导他们。例如一些学生刚刚毕业进入社会工作,由于大学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课程,或者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亦或是工作不顺利,便开始发表“上大学没有用,不如早早出来创业”等言论,这一类言论也在手机自媒体上疯传,使部分大学生深受影响,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人生追求,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被洗脑式的消极思想所影响,认为工作是残酷的,自己是不会实现理想的。
3.思想道德方面
手机自媒体过分强调个性化,这也使学生削弱了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由于大学生们的思想和三观尚未成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特别是一些青年大学生心理上比较叛逆,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更容易接受叛逆的思想,所以导致了在思想道德方面走入了误区,失去了正确的思想方向。例如微信朋友圈、博客或者微博,一部分人经常发布不文明信息,例如谩骂老师或者领导、没有搞清事实真相就大肆批判,认为自己在宣扬正义,认为骂脏话是勇于表达自己,那些不敢以这种方式宣泄内心思想的被认为是“虚伪”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说法和这类信息居然受到许多大学生的追捧。可见,手机自媒体所发布的不良信息并没有被所谓“高素质”的大学生们过滤掉,甚至严重影响了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另外,也有一些信息会扰乱大学生的道德思想。例如前段时间出现的微信募捐现象,大学生们并没有能力分辨清信息的真伪,开始参与微信募捐,认为这是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但是,微信募捐现象却越来越多,真假难辨,甚至还曝出了有些募捐家庭有房有车、家产百万等新闻,一时间又引起了一阵求证、吐槽之风。还有频频爆出的行乞、碰瓷等现象,这些反反复复的闹剧,让大学生甚至对“道德”二字丧失了信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导致大学生道德思想迷茫。
4.人际交往方面
当手机自媒体成为大学生表达内心情感、分享生活经历、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的最大平台时,随之而来的就是现实交流减少、人际交往关系弱化等现象。
手机自媒体确实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展人际关系。例如,现今最流行的直播平台,很多大学生也在参与,通过直播平台,大学生们可以跨区域甚至跨国界认识更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朋友,不再只局限于同学、亲戚、邻居这个简单的朋友圈,这无疑是一个拓展人脉、扩大视野的渠道,学生可以在陌生人面前毫无压力地进行情感交流、释放内心情绪,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学生自身的隐私。但是,手机自媒体的出现也使学生们陷入了人际交往误区。例如,过节时都开始微信群发,或者在微博、朋友圈发一条祝福,大家互相点个赞,交流越来越流于形式,反而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每个学生都捧着一部手机,对着手机屏幕说说笑笑,而忽视了与身边亲人朋友的交流,脱离了现实生活,遇到困难和问题也很少找长辈或老师倾诉,使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掌握越来越少。这种人际交往的畸形发展也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手机自媒体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
各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注意教学生如何收集相关资料。例如,老师留的作业、小论文等,不应该只是简单把任务交给学生,因为学生能够想到的最快捷的办法只是通过手机自媒体或者网络媒体搜索资料。因此,教师应该耐心引导学生,告诉学生每一种问题要通过何种渠道才能收集到最全面、最准确的资料。教会学生如何综合利用图书馆、网站、电视、手机自媒体等渠道,分别介绍各自的获取方式、优点与不足。尤其是对手机自媒体方面,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如何辨别信息的可利用性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要强调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开拓创新思维,鼓励原创思想,表扬钻研的学习精神,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与学习习惯的规范和标准。
2.加强对大学生手机自媒体关注的调查分析
要想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和老师就得先真正了解学生在做什么、在想什么,而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和心理状态,其中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了解学生们所关注的手机自媒体信息,尝试一下学生们所用的手机自媒体的工具和平台。学校应该定期组织活动,调查本校学生现阶段所关注的手机自媒体都有哪些,并了解学生对这些手机自媒体信息所持有的态度。根据调查结果,学校和老师会对学生们近期的关注点、心理动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总结学生们所关注信息的特点、交流的特点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贴近学生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更有利于师生间距离的拉近,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铺垫。
3.结合自媒体新闻热点,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在定期调查大学生所关注的手机自媒体后,学校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和分析,尤其是高校辅导员、教导主任、思政类课程老师,应该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热点,尝试在活动、会议、课堂上结合手机自媒体近期的新闻热点,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衡量标准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就此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逐渐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辨别新闻事件的是非、真假、对错,如何客观地看待各种手机自媒体信息,思政类的课堂教学以及作业也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给学生们更多畅所欲言的空间,加强现实中的交流,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除了思想政治类课堂上带入手机自媒体信息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以外,可以通过定期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讨论活动,对近期的新闻时事等进行观点辩论,把手机自媒体上的观点罗列出来,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总结正确结论,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范思想道德标准。
4.充分利用手机自媒体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对手机自媒体,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和反对。因为手机自媒体的出现,更新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使人们获取的信息更加广泛、丰富,获取和传递信息更加方便、快捷,并且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影响很深,所以高等院校不妨利用手机自媒体自身的优势,也创造一个健康的手机自媒体平台。例如,学校创建自己的公众号,并由学生专门负责,由老师或学校领导进行监管,不仅能够发布关于学校建设、思政工作等方面的一些信息,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爱好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让教师和学生定期创作推出一些软文,甚至可以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征文、竞稿活动,选取一些健康积极又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文章,学生之间互相影响和带动,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完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渗透,并且还能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和推崇,由此活跃校园气氛和端正校园风气。
虽然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论坛,但是普遍缺乏管理,学校应该对此重视起来。学校的论坛是手机自媒体的一部分,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关注,更能体现学生的心理,所以学校也应该指派专门的老师负责监督管理学校论坛。并且可以设置类似于匿名师生问答的活动区域,让全体老师都参与,既能够让学生在论坛中畅所欲言,或提出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或倾诉自己学习或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惑,也能帮助老师们实时把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一定阶段遇到的困惑,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以及心理上、思想世界里遇到的难题,还可以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并正确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
除此以外,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自媒体,尝试一些新方法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思政类的教学老师开直播,专门就当天手机及朋友圈里收到的新闻、消息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互相了解彼此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而真理总是越辨越明了,教师和学校领导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纠正学生错误的政治思想意识,进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结束语
手机自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有其双面性,本文虽然着重指出了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但实际上由于手机自媒体自身拥有方便、快捷、普及、有针对性等特点,是不应该被社会所淘汰的,而且让大学生放弃手机自媒体也是不现实的,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不应该逃避的现实问题。那么针对手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本文也对我国高等院校提出了一些积极的解决方式,其宗旨就是高等院校应该充分重视并利用手机自媒体,甚至建立自己的手机自媒体平台,了解大学生,站在大学生的立场理解和思考问题,全方面、多角度、多渠道而且更加自然深入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希望借此能够引起有关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大学生对手机自媒体问题的重视,大家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走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规范的思想政治意识,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史珺.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D].太原:中北大学,2015.
[2]刘红胜.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应对[J].人民论坛,2014,(2):152—153.
[3]戴静.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3.
[4]王小英.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
[5]王笑笑.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2.
Mobilephonefromthemediaoncollegestudents’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theinfluenceofresponse
FU Hui-jun
(Hai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Haikou 571199, China)
with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and mobile phon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formatization, cell phone since the media has gradually to civilian life, especially for college students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Mobile phone from the media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some extent replaced the newspaper, radio, television and other news information acquirement, but due to the mobile phone from the information in the media the good and bad are intermingled, however, the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experience view of some problems are extreme, poor distinguish ability of information, so mobile phone from the media is a double-edged sword, this article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mobile phone from media’s influence on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from media;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eal with
10.3969/j.issn.1008-6714.2017.11.026
G641
A
1008-6714(2017)11-0062-04
2017-06-29
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4G网络时代手机‘自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Hnsz2015-44)
符慧君(1986—),女,海南乐东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崔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