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与出路
2017-03-11苏丽鳗冯起国
苏丽鳗,冯起国
(1.武夷学院 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2.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3.武夷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提出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支持定位于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本科高等学校实行综合改革,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1]。我国地方本科高校战略转型发展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应用技术型大学是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高校的一种新型本科高校体系。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应用科技为特色,以服务地方(行业)为主旨,以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育人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2]。应用技术大学应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且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3]。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是高校培养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应用技术大学开展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重要路径。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战略转型背景下,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培养的人才将来要从事什么?这些人才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具体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领域,我们应该如何依据人才培养规格来对其进行有效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已是摆在应用技术大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围绕这个新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试点高校武夷学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工作。本文依托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战略转型中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战略转型中的外源性动力和内源性动力,以期为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找到正确的出路。
1 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动力
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人才培养结构需求的变化,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提升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必然趋势。促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不仅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外源性动力因素的引导和推动,更是地方本科高校寻求特色、转向内涵生存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因素的主动诉求使然。外源性动力和内源性动力不仅成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向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做出改革的两股重要推动力。
1.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的外源性动力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优化升级迫切需要大量的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然而相关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优化的升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已经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这种需求转变将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要动力[4]。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发展什么样的教育上。反观现实,学生动手能力差,应用技术能力薄弱,不能满足现实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例如,分析化学实验中,学生应该很娴熟地掌握样品的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溶液的滴定与数据的读取,实际情况却是在实验课中普遍存在着学生使用仪器和器皿不准确、实验操作动作不规范等现象。
因此,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充分发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突出作用,改革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革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的现状,以培养高素质、会创新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更好地融进地方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解决人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为新兴产业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持就显得极为重要。
1.2 寻求特色、转向内涵生存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特色不鲜明、功利化思想严重、盲目扩张,造成地方高校学科专业趋同。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内容选择、考核方法上也存在着同质化现象。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高校丧失了竞争优势,甚至有些地方本科高校遇到了招生难、学生就业难的难题。
针对当前地方高校办学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困境,武夷学院寻求发展模式之变,在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试点院校以来,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衔接。在此背景下,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启动了以 “应用技术”为特色的内涵式发展的路子。譬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置“矿泉水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分析”“高分子制品成分分析”“化妆品质量主要指标的分析”等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题目。通过这些实验项目,学生能够用常规分析方法结合现代分析技术、手段及仪器等解决发现的问题,整理和分析数据,完成研究成果报告。这些都强化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应用技术能力,使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学习达到协调统一;也为高年级本科生创新、应用技术技能的培养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同时促使毕业生提前思考择业的问题[5]。
基于内源性动力因素,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紧紧围绕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构建了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为推动地方本科高校成功转型,开拓地方本科高校生存发展空间,探索到了一条特色化、内涵式发展的新思路。
2 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战略出路
分析化学实验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中,重点应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考核评价这两大部分进行深度的、特色化的改革,构建具有“应用技术”特色的内容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
2.1 构筑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现阶段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主要依附于理论教学,承担着验证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角色,表现在:不能很好地体现应用技术大学专业特点,缺乏衔接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验项目,内容应用性体现的不够强,不能适应应用技术科学的发展,与其他实验课程衔接不够紧密,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的需要。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在培育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方面还比较欠缺,还没有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战略背景下,针对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应用技术大学应改革并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实用性、体现应用性。
2.1.1 优化整合以应用性为导向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优化整合应依据学生所学专业,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以应用性为导向构筑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注重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培育。
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顺应专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将大学阶段的各门实验课程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考量,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打破各种实验的边界,重组各门实验课程;建立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型向培育应用技术能力型转型,使课程优化整合充分体现为以应用技术型为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分析化学学科的特殊性,结合实验教学内容,特聘企事业单位专家来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授课。例如,聘请质检部门的分析检测专家来兼职实验课,其授课内容可涉及环境监测、污水处理、食品分析、农产品药残检测等方面,是实际应用情景的写照,学生喜于听,乐于接受,实验教学效果更好,更能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注意和重视[6]。
2.1.2 分析化学实验形式要多层次化
现行的实验采用验证性实验形式,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步骤进行操作,以达到精确度、不犯错的目的。但是在这种实验进行中,学生难以体会到在选择、尝试、失败和成功中学习的乐趣,学生难以得到科学思维的创造性的训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得不到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化学实验应在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7],增加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联系紧密的项目,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微型化和绿色化实验比例,通过这些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培养具有会动手操作、会技术研发、会经营管理等应用技术特质的人才,促成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养成。
2.1.3 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内容应侧重应用技术性和绿色生态性
分析化学实验作为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门必修课程,其教材内容应满足应用技术型实验教学改革的需求。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材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集约内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一是适应了应用技术大学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体现了分析化学实验应用性、实践性的特征;三是在实验内容上渗入了绿色生态思维,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应坚持以绿色思维为导引,推进分析化学实验生态化,培养学生的绿色生态思维,循环使用实验试剂,减少实验成本和环境污染。根据应用技术大学的特点,教材内容还应增加对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性实验,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化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实际问题、难题带到实验课堂上,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起了学生去探究和创新的热情,推进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2 构建具有应用技术大学特色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考核体系
应用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厘清思路,摆脱传统高校实验教学考核的思维惯性,依据自身特色和需要,建立科学合理且具自身特色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战略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1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效果的评定必须配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然而现行的实验课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一般情况下在60%~70%之间)和实验报告成绩(一般情况下在30%~40%之间)两大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操作技能、实验课态度、实验数据、出勤记载等多方面进行量化打分。这样的综合成绩评定存在着诸如部分学生伪造实验数据,抄袭他人的实验报告等不端行为,违背了成绩评定的公平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真正实现“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目的;另外,这种不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不适应应用技术大学人才的培养,达不到对学生创新能力考核的目的,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体现不出来,达不到对学生应用技术能力考核的目的。
基于以上问题,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现行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将各种考核进行量化成分数并动态地贯穿于实验全过程。改革后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包括平时成绩考核、实验报告考核和期末实验考核三部分,三者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40%、30%和30%。其中平时成绩考核部分增设实验预习考核,这样就激励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准备,充分理解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例如,通过实验预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些诸如滴定管、各种测量方法、分析天平的使用等的校准和使用的基本操作技能,这样大大减少了实验过程中不规范操作情况的发生率,保证了所得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则强调规范性、实验结果和数据与原始记录的一致性,以及对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的深度和广度[8]。期末实验考核包括实验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其中实验操作技能考核是改革后增设的。在实验操作考核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分析方法的选择、分析仪器的选择、仪器安装和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考核,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和实验现象进行提问。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当场评分,并对实验成绩进行点评[9]。这种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作风,达到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效果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
2.2.1 学生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
本科高校现行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考核,没有设立学生对教师评价考核这一块。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此进行了改革,增设学生对教师考核部分,构建双向实验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考核方式既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技术能力,又能使教师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验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学生,保证实验教学质量。尤其在战略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更应该加强学习,主动走进企业,将在企业研修中获得的实际经验运用到实验课堂上。这样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便有了具体和明晰的实施思路。
3 结语
福建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外源性和内源性动力推动下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做出了改革,以适应转型发展和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应用技术大学必须从市场对人才需求出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为落脚点,培养各类应用技术和创新型人才,形成实践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培养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彰显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进一步满足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
[1]教育部等6部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06-16)[2017-05-06].http://www.moe.edu.cn.
[2]刘海峰,顾永安.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与人才培养要素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11-16.
[3]刘明贵.实践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农业教育,2010(2):6-9.
[4]赵新亮.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5(2):39-40.
[5]蔡怀鸿,孟建新,杨培慧,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14(1):176-177.
[6]易兰花,丁永兰,揭嘉,等.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9):79-80.
[7]王芬.农科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和课程特点[J].大学化学2005(2):11-12.
[8]李秀华.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31-32页.
[9]宿艳.改革分析化学实验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J].实验室科学,2015(2):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