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方言程度副词中的“蛮”

2017-03-11周益全蒋沁雪江颖孙纯徐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副词形容词方言

周益全,蒋沁雪,江颖,孙纯,徐睿

(宿迁学院,江苏宿迁 223800)

“蛮”作为一种程度副词广泛使用于南方方言区。在南京方言中使用频率较高,与大多数形容词皆可搭配,如“蛮漂亮的”、“蛮不容易的”等。关于“蛮”的研究现状,中国传媒大学张薇将其视为南京方言中表示中度程度的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在南京方言程度副词中使用频率最高。本文主要从 “蛮”的历时演变并结合它的使用现状两方面入手,根据方言区实际的语言现状以及现存语料展开分析,以小见大的探究南京方言的现状。

1 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的来源

上古时期,“蛮”的主要词性为名词。据记载,有“蛮”字第一次出现的文字资料是周《尚书·舜典》,“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敦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由此可见,“蛮”字的初始义是先秦时期非华夏民族的少数民族泛称之一。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也逐渐增多,对其称呼也逐渐划分出地域差异来,具体分为南蛮、东夷、西戎、北狄。因此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蛮”为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蛮”做了如下解释:“蛮,南蛮,蛇种。从虫,蜜声。”有学者认为,这是由于南蛮之地多蛇,当地少数民族对蛇形成一种原始的图腾崇拜。此时“蛮”字的意义已经开始带有一种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歧视色彩。《史记·俪生陆贾列传》中有:“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此处则很有对南方少数民族的鄙夷之意,但仍属于名词词性。清末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第三回中提到:“三先生也蛮明白哚。”其中“蛮”作为程度副词首次出现在有记载的语料中,其意相当于“很”[1]。

新中国成立后,为消除民族歧视,“蛮”字中包含的民族歧视色彩也有所减轻弱。并且已逐渐消失名词义的用法。近年来,“蛮”做为程度副词在方言中的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其中在南京方言中表现尤为突出[2]。

此外,《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指出,““满”也写作“蛮”,原是南方方言中的口语词,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很”“挺”“完全”等,表示程度深,由此可见“蛮”和“满”之间是颇有缘源的。

“蛮”由上古时期的中性色彩的名词发展到带有贬义色彩的形容词再到可以修饰非贬义色彩成分的程度副词,经历了很长一段漫长的时期。现在普遍存在与南京方言中,并逐渐进入普通话体系[3]。

2 “蛮”的使用现状

“蛮”是南京方言中比较有特色的程度副词,在南京方言中是使用程度高,它所表示的程度是中度,根据词句调查,南京地区日常生活说话的话语中带有很、挺的含义时,都是用“蛮”来表达所说内容的意思。南京方言“蛮”在语义运用、句法功能上都有很多特点;多用于陈述句,大多数形容词都能被它修饰;在情感表达中,常常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在实际使用中,具有明显的弱化作用。以下便从句法功能、感情色彩以及弱化作用三个方面对南京方言“蛮”的使用现状进行论述。

2.1 句法功能

2.1.1 “蛮”多用于陈述句中

例如:(1)他的性格蛮好的。(2)我今天蛮开心的。(3)他讲课方式还蛮有意思的。例(1)句中,“蛮”后面加形容词“好”,陈述他性格不错,平易近人的事实。

例(2)句中,陈述我开心的事实;例(3)句子中,陈述了他讲课方式吸引人。从这几个例句中可以得出“蛮”修饰形容词通常需要在形容词加上“的”起补充补充音节的作用。南京方言“蛮”所修饰的形容词范围比较广泛,大多数形容词都能被“蛮”修饰。

2.1.2 从句法成分上看,“蛮”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补语

例如:(4)她蛮漂亮的。(5)这个员工蛮能干的。

例(4)(5)句中,“蛮”修饰形容词“漂亮”“能干”做状语成分,如果把例(4)改成她漂亮蛮的,这句话变得拗口且句子不通顺,所以“蛮”不能做补语。例(5)亦是如此。

2.1.3 “蛮”与否定副词“不”的连用

例如:(6)“说什么呢?我听不见。”我蛮不耐烦的。(7)这个小城市能发展成大城市,蛮不容易的。

例(6)(7)句中,“蛮”后面加“不”再加形容词,如果把例(6)(7)改为“蛮耐烦不的”“蛮容易不的”,这样句子是不通顺的,所以由此可以得出“蛮”在与否定副词“不”连用时,格式为“蛮”+“不”+形容词。

2.2 感情色彩

2.2.1 “蛮”的方言色彩和感情色彩较为浓烈,与“很”是客观表示程度不同,“蛮”可以用来修饰事物正面特征的形容词,具有积极意义。

例如:(9)这个方法蛮管用的。(10)我还蛮喜欢你的。(11)今天天气蛮好的,我们去野营吧。

例(9)句中,“蛮”修饰“管用”,表明对这个方法的认同以及肯定;例(10)句中,“蛮”修饰“喜欢”,表达了我对你喜欢之情;例(11)句中,“蛮”修饰“好”,体现天气好,正适合野营。这些例句体现“蛮”修饰的都是正面特征的形容词,带有积极意义。并且很少用来修饰带有消极色彩的词语。

2.2.2 “蛮”作为表示程度的副词,还带有一种喜爱、赞赏的感情色彩

所以在有“蛮”出现的语句中几乎不带有表示消极意义的成分。即便在某些情况下存在带有消极的意义的词语,但因为前面有“蛮”的修饰,便会在很大程度上阻止这些带有消极意义的词语继续转化为消极情感。例如:(12)他提出的方法蛮好的,我的方法不如他的,比不上他的好。(13)他提出的方法好,我的方法不如他的,比不上他的好。

例(12)中,陈述了他提出的方法不错,而我的方法不如他的事实,但这其中并没有反感的情绪,反而让人觉得带有种赞赏的态度。这是由于前面有“蛮”的修饰,使句子透露着遗憾的感情。如果把例(12)中蛮去掉,如例(13)句,陈述他的方法好,而我的不如他,少了“蛮”的修饰,陈述的较为直接,句子读起来使人稍感到有一种嫉妒反感的情绪。

2.3 “蛮”的弱化使用

“蛮”作为程度副词所表示的是程度的高低,但在南京方言使用的某些特殊情况下,并不是表示程度高,而是为了满足语法的需要,而是为了消除形容词谓语句中的比较意味。例如:

(14)我高。 (15)他不高。 (16)他蛮高的。

例(14)句中,这句话并不能单独成句,缺少成分,需要其他成分进行补充说明。但在一定的语境下可以单独出现,如与例(15)句一起连用,表达的意思含有一定的比较意味。为了避免语句中含有浓烈的比较意味的时候,可以在形容词前加上程度副词“蛮”,如例(16)句,用“蛮”来减弱语句中的比较意味,从而表达说话人的友好,使听者舒心。

“蛮”在南京方言中所表示的程度是中度,它在修饰形容词时,会使整句话所表达的程度有所削弱。例如:(17)他做事效率高,部门其他人都赶不上他。(18)他做事效率蛮高的,部门其他人都赶不上他。

例(17)句中,表明他做事效率高,其他人追不上他这个事实,是一种很直接的表达。而例(18)在形容词前加上“蛮”,语句的表达不再那么直接,将句子所要表达的程度弱化了,使人阅读起来有一种温和的感觉[4]。

3 结语

3.1 “蛮”的意义变化以及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情况

首先对“蛮”字历时演变进行阐述,同“满”字的渊源以及“蛮”字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现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蛮”的初始义是先秦时期非华夏民族的少数民族泛称之一,作为名词词性出现。最初并不具有程度副词的性质,最先作为程度副词出现在有记载的语料中是清末的《海上花列传》。 而“蛮”作为程度副词使用多是表达一种积极的感情色彩。随后对“蛮”在南京方言中的使用现状从句法功能、感情色彩、弱化用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3.2 研究展望

程度副词 “蛮”是南京方言中很具特色的程度副词,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方言研究逐渐热门起来。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方言中的特殊语汇进行专项的研究,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方言,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地域文化,每种方言都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若消亡一种方言,就是消亡一种特殊的知识体系。方言属于分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是地域文化的鲜明标志。既体现了地域的文化,也体现了地域的特色。在我们学习研究分析方言的同时,也要注意对方言的保护。作为21世纪大学生,也要积极学习方言,成为民间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并积极加入保护文化的队伍。自觉对方言进行保护、探讨与研究。因此我们得出以下几个方法:第一,在发展中保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顺应时代的步伐,与现代文化融合起来。明确一种思想,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为了消除方言,而是为了双方更好的发展。第二,在传承中保护。可以鼓励在校学生尝试用方言交流,用方言写写字,采取方言表演的形式传播方言文化。方言是不会消亡的,真正的精华是不会被消灭的。第三,在保存中保护。搜集方言,查阅有关方言的书籍,成立方言小组,将所得内容编辑成书。可以在当地成立方言文化保护组织[5]。

[1]邹华清.汉语大字典[M].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共同出版,2010.

[2]费加,孙力.南京方言志[M].江苏:南京出版社,1993.

[3]齐菲,李淑扬.“蛮”和“满”的副词用法及其对外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2):47-48,60.

[4]张薇.南京方言程度副词“蛮”[J].语文学刊,2011(22):39-40.

[5]金皙坤,马永俊.方言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浅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0(5):127-129.

猜你喜欢

副词形容词方言
The Wheels on the Bus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认识形容词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留住方言
说说方言
形容词找家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