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增强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2017-03-11周鹄翔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17期
关键词:西关认同感中华民族

周鹄翔

(广州市荔湾区宝源小学,广东广州 510150)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明确指出,“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包含着独一无二的智慧、韵味、美感,毫无疑问能够增添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自豪与自信。随着基础教育进入追求内涵发展的新阶段,笔者致力于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瑰宝中汲取力量,内化为自身人文素养,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1 寻根西关,多角度挖掘地域文化

“岭南文化聚荔湾,西关风情最广州。”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乃至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会西关文化的丰富底蕴与深刻内涵,学生易于产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自信。

1.1 童谣吟诵,感受西关

西关童谣是居住在西关的人们世代口口相传的儿歌,是最重要的西关民俗文化之一。笔者搜集整理并将之编成校本教材,让学生吟诵童谣,在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感受地域文化。如《点虫虫》:“点虫虫,虫虫飞,飞到荔枝基。荔枝熟,摘满屋,屋满红,陪住个细蚊公。”这首童谣呈现了广州荔枝红满屋的情形,荔枝这种能代表岭南饮食文化的水果让学生产生自豪感,他们主动向原籍外地的同学老师介绍推荐。又如《一支竹仔》:“一支竹仔会易折弯,几支竹一扎断折难。心坚志毅勇敢,团结方可有力量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团结一心的精神在稚嫩童音中清晰可感,让学生倍感振奋,继而产生自信心。

1.2 足迹遍布,体验西关

笔者所在学校位于西关文化最浓郁的旧城,沉浸在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精髓与城市神韵之中。带领学生行走在处处弥漫西关文化的城区,品尝地道美食,触摸特色建筑,感受民俗风情,让地域文化融入学生心中,产生认同感与自豪感,进而从地域文化及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品尝西关美食是学生最爱的社会实践,牛杂、双皮奶、云吞面、艇仔粥、布拉肠等,饮食文化的精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岭南建筑艺术极具特色,笔者组织学生参观陈氏书院,造型精美、巧夺天工的石雕、木雕、泥雕等让学生叹为观止,为自己拥有如此灿烂辉煌的文化而深感自豪。

2 重视节日,多措施举办特色活动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多个传统节日已成为国家公共假期,传统文化氛围逐渐浓厚。重视传统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庆典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中承载着的神话传说、天文地理、人文自然等的深刻内涵,从而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端午节是我国充满历史文化元素的节日,笔者以“溯中华文化 颂端午情怀”为主题开展校园系列活动。观看端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端午节》,学生感受到举国同庆端午的浓厚气氛,自觉地将自己融入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屈原的故事,培养爱国精神;组织端午主题手抄报比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融入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在比赛中展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成果;举办包粽子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其中,将传统文化教育辐射到家庭。端午节活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刻而富于韵味,对传统文化由热爱而自豪,继而产生文化自信。

社会实践活动是传统节日的另一种庆祝形式,笔者以“互助友爱、共度佳节”为主题庆祝中秋节,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以学校“芝兰义工队”为核心力量,分年级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低年级同学和自己家中老人共度节日,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将一片孝心转化为日常实际行动;中年级同学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打扫街道卫生,维护社区秩序,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高年级同学到敬老院慰问孤寡独居老人,为他们制作节庆食物,切身感受敬老爱老的深意。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对传统节日中的“团圆”“感恩”“孝敬”等精神内涵有切身体会,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真正融入内心深处,产生认同感,从而充满文化自信。

3 诵读经典,多层次领略古典佳作

中华文化经典作品承载了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和精神价值,诵读经典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丰富而不同的精神内涵。当学生深受经典作品的感染和熏陶,自然而然构建了基于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对中华民族产生认同感并自觉融入,文化自信随之产生。

3.1 常规教学,培养民族情怀

笔者将经典诵读作为常规教学内容,落实到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中。利用在校期间的碎片时间,坚持晨读、午诵、暮省。早晨到校之后、上课之前,学生端坐教室,静读默读;中午利用午休时间,教师指定经典篇章,学生集体诵读吟唱;下午放学之后的托管时间,进行不同形式的阅读,如师生共读、专项阅读、主题分层阅读等。在经典作品的选择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情结,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如引导学生诵读《孟子·尽心上·忘势》,让学生体会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包含着的心系家国天下而又充满豁达洒脱的精神境界。如选取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感受爱国英雄的铮铮铁骨。

3.2 个性活动,积累人文底蕴

充满创意和吸引力的诵读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将经典作品的深层次内涵传递给学生,润物无声地将传统文化精髓根植学生心中,深化其文化自信。笔者组织“华夏情,中国梦”经典古诗词诵读及知识大赛,规定各年级段不同的竞赛内容:一、二、三年级竞赛内容为新课标规定必背的古诗文及本校规定诵读的古诗文,四、五、六年级竞赛内容则为“中华好诗词”知识竞赛。以竞赛促进诵读,诵读时间、数量、质量都得到了保证。表演也是经典诵读的有效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两次经典诵读表演。如《明月几时有》的编排表演独具匠心,学生演绎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已成为学校对外展示的经典作品。定期开展“家庭经典时刻”,将家长纳入经典阅读体系中,督促家长抽出一定量的时间,与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撰写阅读体会心得,共同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4 书法教育,多途径构建学习体系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书法教育培养学生书写基本技能,提高书法艺术欣赏的审美素养,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有直接正面的作用。

4.1 以书法课程为基础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坚持书法教学已有三十余年历史,书法已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学校已形成完整的书法校本课程体系,书法校本课程设置更为科学合理,笔者主编了书法校本教材《我与书法》,并进行分年级实施。一到五年级每周开设一节书法课,低年级以硬笔书法为主,高年级以软笔书法为主。教师注重实施分层教学,在学法指导上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书法课程中感受着汉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的艺术美,在中华传统文化书法艺术的熏陶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文化自信于日常学习中悄然增强。

4.2 以书法科研为辐射引领

“传承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习近平如是说,“而更应该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仅仅指导学生临摹书写,对于增强文化自信远远不够,笔者不断探究书法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区级课题《书法学习对中年段学生学习专注力的培养及提高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所总结“书法学习对中年段学生专注力培养及提高的可行性策略”成果已应用于书法教学实践中,实效显著。科研课题为书法教育提供了可落实于教学实践的有效策略,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增强其文化自信心。

4.3 以书法社团为特色活动

学校成立墨缘轩书法社,书法社团活动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布局墨缘轩书法社,由著名书法家李伟老师亲题室名,营造了墨香四溢、行云流水一般的文化氛围。墨缘轩书法社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内举办书法作品展、举行书法节、开展“宝源雅正”杯书法比赛、定期学习名家作品并点评交流等,在校外参加文化公园“菊香墨韵书画插花展”、承办了“圆梦中国”中小学生书法比赛、墨缘轩社团成员多次在南国书香节和新年花街上即席挥毫。学生在校内外书法实践中进一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渐增强。

朗朗乾坤,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值得每一个中国人传承发扬。以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持之以恒,能够有效使其对中华民族产生强烈的融入感、认同感和自豪感,继而增强文化自信。

[1]赵付科.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论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6(5).

[2]田克勤.坚定文化自信的三个基本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1-17.

猜你喜欢

西关认同感中华民族
昨天和今天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素描西关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