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传承经典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7-03-11韩娜
韩 娜
(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 100054)
由于历史价值的独特性,全面实现初中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新时代下,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历史理解素养、史料证实素养、历史价值观、历史文化修养等等。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以上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出简单的论述与研究。
1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教学矛盾与问题,如学校课时安排的不恰当、教师的不重视、学生对历史学习存在一定的偏见等等,这些不良因素极大影响了历史课程教育意义的实现,不利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师对历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大,备课不充分。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对学生主科的教学,忽略了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认为只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历史知识即可。因此,教师的备课质量就会相应的出现偏差,缺少对具体学情、学生“最近发展区域”的分析,从而不利于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此外,随着近几年中考中历史开卷考试的实施,学生及教师会对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认知偏差。
其次,历史课堂教学形式死板,学生学习兴趣欠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历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独特故事性及趣味性,一味追求具体知识的灌溉,如事件的意义、历史事件的时间点。这种枯燥、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从而失去了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以人教版初一上册《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教学为例。在教学过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会将师生双边互动的学习课堂变为死板的知识灌溉课堂,如直接引导学生对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内容进行记忆,而忽略了民族大融合历史背景的导入及其中典型事件的呈现,忽视了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培养。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构建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学除了教授学生知识外,更侧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核心,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构建高效教学课堂。
2.1 借助情境教学,还原历史事件,锻炼学生历史理解素养
历史理解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表象中发现问题,从而对历史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历史问题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合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典型的历史事件进行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在相似的历史情境中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锻炼历史理解素养。
以初二上册《鸦片战争》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播放相关的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像,借助直观的资料展示,还原历史事件,激发学生情感,从而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在影像资料的选取中,除了对侵略资料的节选外,教师还要有针对性地对当时中国现状进行情境还原,借助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对历史进行有效反思与探究,“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为什么会挨打?我们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等等,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并抒发自己独特见解,从而锻炼学生的历史理解素养,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2.2 创设主题探究,搜集历史资料,发展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史料实证素养,即学生借助已学历史知识对历史材料进行辨析,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的能力。同时,史料实证素养还侧重于对学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问题及现实问题能力的塑造。主题探究活动,侧重于以主题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深化学生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认识,教师可以以此为教学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有很多具体的历史事实。如教师可以以抗日电视剧中的某一情节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取证,从而对电视情节中呈现的历史事实进行辨析、考证,在巩固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处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2.3 发扬历史精神,分析时事政治,树立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
“以史为鉴”,借助历史反省现实生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所在。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中国历代优秀文化与传统,而将这些精髓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就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时事政治的分析,促使学生发扬历史精神,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在历史过程中,教育思想及理念一直在发生变化,从夏商时代“序”、“校”的设置,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兴起、两汉时期的“文翁兴学”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明以后的八股文以及近代史中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等等,教育教学一直在适应当时的历史背景发展、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这些知识的学习,对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及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深化学生对教育的理解,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时代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此外,历经历史沧桑而依旧顽强、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更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教师可以结合历代抵抗外敌、捍卫中华的事件对当今时事政治问题进行分析,如对钓鱼岛、赤尾屿的历史进行梳理,引导学生得出钓鱼岛、赤尾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结论,进而弘扬民族精神,在实践层面体现历史价值,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实现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
2.4 加强实践锻炼,体验历史文化,提高学生历史文化底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具体实践中,学生才能深化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从而将书本中的历史文化真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认知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
坚强、乐观、奋进、无畏的“长征精神”激励了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对学生“长征精神” 的教育,深化学生对长征的体验,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地图上将长征的路线重走一遍,感受革命前辈的大无畏精神及革命英雄主义。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的博物馆、展览馆进行参观,深化初中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组织相应的历史实践活动。如在每年的“9.18”,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抗战影片、为抗日英雄纪念碑献花等具体实践活动,从而丰富初中生的历史体验,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本文主要从锻炼学生历史理解素养、发展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树立学生正确历史价值观和提高学生历史文化底蕴四方面阐述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学习历史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结合初中历史教材及初中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灵活运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
[1]华如容.初中历史五步设计法助力核心素养的提升——以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
[2]于汉弟.基于核心素养,探析初中历史课堂优化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