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2017-03-11杨琳琳
杨琳琳
(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镇中心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音乐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已经是不言而喻的,它也是一门打开人类心灵的钥匙,更是一门用于沟通情感的社会艺术。虽然它只是由几个音符而构成,但多少千变万化的美妙乐曲却从中而来,陶冶人们的情操、愉悦人们的心境、培养人们的对艺术的鉴赏,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音乐对人们及社会价值构成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学时期,学习音乐,提高学生对美的情感上的追求,也是至关重要的。现代教学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方式之一。它能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激发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提高学生追求美、感悟美、理解美和塑造美的能力。
1 小学音乐课程教育的重要意义
小学音乐教材设定的课程都是特别符合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和艺术学习的需要。如《国旗国旗真美丽》等,里面基本都充实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助于小学生理解祖国的伟大,增强集体荣誉感和民族向心力,所以,我们也可以看出小学的音乐教育内容,对于小学生情感、智力、心理和成长发育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1 音乐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证明,学习音乐,不仅可以使人感受到美的无处不在,听音乐更会刺激人的在大脑皮层,活跃人的思维,兴奋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看得更阳光,更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尤其是在小学生的身心成长阶段,在欢快的音乐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更对生活充满希望,会更积极向上,养成乐观豁达的优秀品质。
1.2 音乐教育有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科学研究发现,人的逻辑思维神经主要集中在左脑,而形象思维的神经主要集中于右脑,所以,右脑是人对音乐的神经感知系统,同时,右脑也与人的创造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和作用。所以,现在幼儿的右脑开发教育,有很大一部分课程是与音乐教育密不可分的,音乐教育开发智力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共识,在追求左脑逻辑思维开发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右脑创造能力与智力发展的开发,达到左右脑共同发展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智力发展。这个理论已经被科学实践充分的证明,据调查了解,全国各省每年的高考文理科状元大部分都是精通一种或几种乐器,从小在音乐熏陶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1.3 音乐教育能够有助于小学生的情感养成。音乐可以说就是一门情感沟通的艺术,人用听觉系统感知它的存在,情感和心灵受到它的影响,它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好坏,并且还能对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构建起到非常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所以小学生学习音乐,在审美、道德、情理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促进提高的效果,从而在情感培养上打下一个良好坚实的基础。
2 提高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几种途径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会清晰的发现,小学学习音乐实际上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启蒙作用。更能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所以,在小学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应该更深入的研究音乐在人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强化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和体验,逐步加强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能力。
2.1 “听”鉴赏音乐作品的关键。音乐是一门听觉上的艺术,可以说,音乐艺术永远需要靠听觉来感知和理解,一切音乐活动都要取决于听觉实践。在小学音乐鉴赏教育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有问答法和类比法。这两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音乐老师在学生鉴赏音乐之前,有目的性的提出几个相关连的典型问题,使学生带着思考和疑问去听、去感受音乐的伟力,这样,就会使学生们积极思考、充分调动感知能力,在音乐审美中启发学生的直觉力和知觉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感知上的认识和理解,取得一定的良好学习效果。运用类比法是一种归纳总结的方法,如:音乐老师在课堂音乐教育实践中,可以播放不同种的音乐,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比对不同种音乐的风格、要素和特点,自我总结分门别类,归类整理各种不同种类的音乐的风格、节奏、形式和特点。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整理归纳,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发生碰撞,使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音乐的审美意境。
2.2 “唱”是鉴赏音乐作品的基础。虽然说,音乐欣赏主要靠听觉来感知,但是歌唱音乐绝对是理解音乐意境的一种最佳的方法。因为音乐作品主要要以歌唱来展示和体现,它是音乐发展和传播的要素与核心。音乐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来歌唱作品中来,使学生能充分理解音乐作品的主题与关键,把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充分调动起来,更好的获得音乐作品体验。尤其是演唱歌曲时,要对音乐节奏、特点、情绪和主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要边唱、边记、边学,充分做到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到最后,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音乐作品中发生的变化就会异常敏感,并且对音乐作品在段落梳理上的把握会有一个较大的提高。
2.3 “思”是鉴赏音乐作品的目的。思就是思考,对音乐作品要展开不是他想像。就是要学生在对音乐作品在情绪中进行体验之后,对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和主题都有了一定的感知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要深层次反映的情感和情绪做出自己的判断。音乐老师也可以加以引导,介绍音乐作品创作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音乐时的环境等。
2.4 “论”是鉴赏音乐作品的要旨。论也就是议论,是在学生听完、唱完、思考完音乐作品之后,学生们可以就学习音乐的感悟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研究,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还能有效激发课堂音乐学习气氛,更能突出音乐学习的效果,使各类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从而及时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审美鉴赏能力。
2.5 “舞”是鉴赏音乐作品的神韵。舞蹈其实是音乐作品的一个体现载体,就是要通过动作去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精髓,是一种以动作演绎音乐的表现形式。同时舞蹈与音乐在节奏上是完全融合的,两者只有在相互的配合中达到融为一体的效果。所以,在音乐教育中,适当运用舞蹈来展示音乐的魅力,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把握,让学生在舞者身上更直观的感受音乐情感的宣泄,直观的促进学生对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时,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对音乐的自我理解和把握,创作自己的舞蹈展现形式,从而更深入的加深对音乐学习的印象和体验,培养审美素养。
2.6 “演”是鉴赏音乐作品的魂魄。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应适当加入情境模式,以演绎的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掌握和理解,加强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共同提高。如:让学生根据对音乐的理解,以舞台音乐剧的表演方式,演绎音乐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在表演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有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有利于审美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快速提高。
[1]张文静.对音乐新课标“以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6(2).
[2]贾丽娜.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小学科学:教师2015,(12).
[3]王小语.小学音乐教育中审美能力培养的途径[J].文教资料,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