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山之助”角度谈杜甫夔州诗
2017-03-11张蒙蒙
张蒙蒙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文化研究】
从“江山之助”角度谈杜甫夔州诗
张蒙蒙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若说唐诗是中国诗歌的代表,那么夔州诗就代表了杜甫诗歌的最高成就。夔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不仅为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写作提供了独特的意象,而且对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独特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杜甫这一时期的诗歌深受夔州江山之助。
杜甫;夔州诗;江山之助;意象;风格
一、何为“江山之助”
“江山之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监《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南朝梁)刘勰著,(清)黄叔琳注:《文心雕龙》,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61。点明了文风与其所处山水之间的密切联系。此前虽无“江山之助”这个凝炼概括的词汇,但已出现不少与此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吴公子札观乐篇中我们可以看出季札通过根据不同的乐曲判断出它出自哪个地区,他的依据就是不同的政教理念风俗习惯会对音乐风格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一点在《诗经》中也有表现,《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按卫、郑、齐、魏等十五国的地域分布来编的。《史记·货殖列传》及《汉书·地理志》中都论及风土民情会对文学创作的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些都已经可以看出文学创作和地理环境和风俗民情之间的联系。到了清代,许多作家关于地理环境和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孔尚任曾说:“盖山川风土者,诗人性情之根柢也。得其云霞则灵,得其泉脉则秀,得其冈陵则厚,得其林莽烟火则健。凡人不为诗则已,若为之,必有一得焉。”*(清)孔尚任著,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卷六《古铁斋诗序》,杭州:中华书局,1962:475。沈德潜则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观点:“余尝观古人诗,得江山之助者,诗之品格每效所处之地。永嘉山水明秀,谢康乐诗肖之;夔州山水险绝,杜少陵诗肖之;永州山水幽峭,柳仪曹诗肖之:彼专于其地故也。”*(清)沈德潜:《归愚文钞余集》卷一《艿庄诗序》,清乾隆刻本。他们明确地指出了诗人的审美会受他所处之地的自然景物的影响,然后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体现出来的就是,作品的风格会与当地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相似,这种影响总结起来就可以称为“江山之助”。
二、“江山之助”对杜甫夔州诗中特殊意象的影响
杜甫自永泰元年秋抵达云安直到大历三年春离开夔州,杜甫在夔州停留的时间共约两年半。在夔州期间杜甫存诗四百三十多首,几乎占了全部杜诗的三分之一。裴斐先生曾说:“前人尝说杜诗集诗之大成,我认为杜甫的夔州诗集杜诗之大成。”*裴斐:《杜诗八期论》,《文学遗产》,1992(4)。给予杜甫夔州诗很高的评价。杜甫夔州诗无论是从艺术风格还是写作技巧来说,都日臻成熟,并且这一时期杜诗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不仅有怀古忧今、忧时悯民、思乡恋阙、忆昔悼友与身世自叹之作,更重要的是,夔州特有的意象:峡中的月色与雨景、山川胜迹、风物明晦无不入诗。这不仅使夔州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而且对后世研究杜诗的写作地点提供了大量的证据。
大历元年,杜甫初至夔州便写下了“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引水》)极言瞿塘峡之高,以云作顶,地表多石,乱石峥嵘连凿井也不可以。在移居夔州后不久,又写下了“巫峡忽如瞻华岳,蜀江犹似见黄河”(《峡中览物》),赞美夔州又一险要地点——巫峡,巫峡之险犹如巍峨险峻的华山,蜀江和黄河一向气势汹涌。《夔州歌十绝句》其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这一首写巴东瞿塘峡的险要。首句“中巴之东巴东山”七个字都是平声,音节极为响亮悠扬。次句“江水开辟流其间”,顺承上句,气脉流畅。白帝城高筑山巅,是三峡地区的重镇,瞿塘峡两崖壁立千仞,险要程度超过了百牢关。后两句是律句,整齐修饬,与前两句的奔流如注形成对比,收束的有力。《上白帝城》中“城峻随天壁,楼高望女墙。”两句就写出白帝城之险之高。《滟滪堆》:巨石水中央,江寒出水长。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四句写出了滟滪堆特有的险峻。据《寰宇记》记载:舟人过此,必沉牛以祭者,盖见堆溺如马,而有戒心耳。可见其地势之险要。
作为夔州的标志性地点,滟滪堆、白帝城、、白盐山、巫峡、瞿塘峡等在杜甫夔州诗中经常出现,尤其是险峻的瞿塘峡,如《瞿塘两崖》:
三峡传何处,双崖壮此门。
入天犹石色,穿水忽云根。
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
羲和冬驭近,愁畏日车翻。
首联写瞿塘峡两崖对峙,像两扇对开的门。颔联极言两崖之高,向上可通天“入天犹石色”,向下入可至云根。颈联用“猱玃须髯古,蛟龙窟宅尊”说明猱玃和蛟龙已经久居于此,从反面衬出了瞿塘两崖崖高壁险。尾联用夸张的手法,生动而又形象的描写了瞿塘两崖的险峻之势,就连羲和鞭日遇到此崖也畏惧翻车。
《峡口二首》其一中:“峡口大江间,西南控百蛮。城欹连粉堞,岸断更青山。”这四句写出了瞿塘峡口地势的重要、险要,可以“控百蛮”,也写出瞿塘峡口气势雄峻巍峨的自然景观。夔州险峻独特的自然景观,拓展了诗人的眼界,提升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除了夔州险峻的地貌外,杜甫经常吟咏夔州地区独特的天气,杜甫夔州诗中最常写的就是夔地的雨。“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雨》)写夔地雨多,以致人鸟俱寂。“微雨不滑道,断云疏复行。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秋日新沾影,寒江旧落声。柴扉临野碓,半得捣香粳。”(《雨四首》其一)首联写时雨时晴之景,颔联写云雨对起,颈联承断云,尾联承微雨,写出了夔地半晴半雨,雨不大而亦不停的景象。“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暮秋沾物冷,今日过云迟。朔风鸣淅淅,寒雨下霏霏。”(《雨四首》其二)写云中带雨,秋雨连绵不绝。除了夔地的雨之外,杜甫还描写了夔地的热“雷霆空霹雳,云雨竟虚无。炎赫衣流汗,低垂气不苏。”(《热三首》其一)此诗为夔州酷热而作。
除了描写夔地的山川地貌,自然环境之外,夔地的江村生活也是杜甫着力描写的又一个方面,古老经村里的田园生活为杜甫的诗歌增添了不少亮点。《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黑白红鲜稻畦中所收,表现了丰收的喜悦。在《驱竖子摘苍耳》一诗中先写摘苍耳的原因,次言苍耳的食用方法,最后从慌乱感慨。膏粱徒饱,而黎民苦饥,伤在居人。富家食肉,而战场暴骨,伤及征夫。此叹物力之宜惜也。黄生曾说:杜田园诸诗,觉有傲睨陶公之色,其气力沉雄,骨气苍劲处,本色自不可掩耳。
杜甫在夔州雄壮奇伟的山河中畅游,得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奇伟不凡、雄壮有余的瞿塘峡、巫山,峡中不同于别处的雨景及晴后之景,古老江村里的田园生活等等,这些与作者以前所见之景有很大的不同。这些景象给了作者很大的感触,让作者不由自主的想要去亲近它、了解它、描写它、歌颂它、赞美它,作者被它们深深地吸引,然后一一写入诗中,成了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名篇,这可能就是夔州江山对于这个亲近它,观察它的感情细腻的诗人最好的馈赠吧。
三、“江山之助”对杜甫夔州诗风格形成产生的影响
永泰元年杜甫离开草堂,永泰二年抵达夔州。此后在此定居两年多的时间,这意味着杜甫的生活中心从四川转移到了夔州。吴承学先生曾指出作家所处地域的转换意味着他的生活内容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会影响他的作品风格也发生转变,在文学批评中有很多这样的观点。*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3。例如:《河岳英灵集》中评崔颢的诗说:“年少为诗,多陷轻薄。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唐)元结、殷璠等.唐人选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83。纵观崔颢生平,崔颢早期生活圈子狭小,因此描写的诗歌内容多为妇女生活及酬唱应答之事,后来奔赴边塞,描写的诗歌内容就发生了转变,多为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诗歌风格也变得慷慨豪迈、风骨凛然。刘师培评价柳宗元的诗歌与地域关系时说:“子厚与昌黎齐名,然栖身湘、粤,偶有所作,咸则《庄》《骚》,谓非土地使然与?”*舒芜等编选.中国近代文论选[M].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576。柳宗元被贬湘粤时,诗歌中表现出来的愤懑不平,与屈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吴承学先生说“游历生活扩大了诗人的生活面,大自然的壮色可以改造诗风”*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3。。夔州壮丽险峻的景色,也对杜甫的诗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杜甫在夔州时期的诗歌呈现出不同与别处的风格。
裴斐先生说杜甫的夔州诗不仅数量最多,体裁最全,题材最广,而且属于壮美和柔美的两类风格也发展到了完美的地步,这并不是偶然的结果。*裴斐.杜诗八期论·文学遗产[J].1992(4)。这和夔州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裴斐先生曾用雄浑悲壮来概括杜诗的壮美风格,一进入夔州,杜甫大量的诗作都呈现出这一风格,从意境上来说有一股苍茫而动荡的气势,从感情内涵方面讲更趋凝重深沉而又莫可名状,气力沉雄,骨气苍劲,杜甫夔州诗的这种变化裴斐尝用老、大、神三个字来加以概括。不仅杜甫的七律名篇《秋兴八首》、《登高》、《咏怀古迹五首》等诗作老、大、神兼备,就连杜甫在夔州时期的田园诗都呈现出这种风格。“安得辍雨足,杖藜出岖嶔。”(《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荏苒百工休,郁纡迟暮伤”(《秋行官张望督促东渚耗稻向毕清晨遣女奴阿稽竖子阿段往问》)、“登高欲有往,荡析川无梁。”(《又上后园山脚》)等都呈现出这种风格。黄生曾说:杜田园诸诗,觉有傲睨陶公之色,其气力沉雄,骨气苍劲处,本色自不可掩耳。
因为杜甫,夔州的山川峡谷、阴雨雾晴、田园风光得以被后世人领略;同时也因为夔州险峻的山川峡谷、空灵而富有生气的月、清空一气的雨等等夔州特有的自然景象对杜甫的浸染,使杜甫得以在遇到巫峡、瞿塘峡、滟滪堆这类景物时便能写出“苍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秋峡》这类壮美的诗歌,遇到花、草、雨、月这类景物时便能够写出“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月》)、“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雨》)这类柔美的诗歌。夔州江山对杜甫诗歌之助可谓大矣!
[1]林庚.唐诗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刘勰著,黄叔琳注.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161.
[3]吴承学.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3.
[4]孔尚任著,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卷六古铁斋诗序[M].北京:中华书局,1962:475
[5]裴斐.杜诗八期论[J].文学遗产,1992(4).
[6]杜甫撰,仇兆鳌注.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7]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一四[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
[8]元结,殷璠,等选.唐人选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2017-05-10
本文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九批特别资助项目,中国古代总集分体与分类研究的研究成果(2016T9016)
张蒙蒙(1991-),女,河南三门峡人,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I207.22
A
1672-2086(2017)02-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