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装备文化软实力*
2017-03-11张海峰
张海峰
大力发展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装备文化软实力*
张海峰
在强军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装备文化最活跃、最具实践创新性和竞争对抗性,是武器装备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大力发展与强军兴军相适应的装备文化软实力,需要从文化视角和层面审视反思武器装备建设的发展理念、体系构建和短板瓶颈,从而廓清方向目标,厚实文化底蕴,构建平台载体,明晰发展动力,以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来推动武器装备建设的科学发展。
强军兴军;装备文化;软实力;战斗力
纵观人类装备发展史,各国武器装备建设的每一次跨越式发展无不首先发轫于装备文化的突破。无论是对武器装备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决策,还是技术路线的选择、创新成果的吸收,都离不开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的装备发展史,就是一部装备文化的创新发展史。习近平主席指出:“武器装备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是国际战略博弈的重要砝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299.而装备文化则是重器之魂,它是在武器装备建设和发展实践中,装备系统内部组织和成员逐步形成和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以及以此为核心衍生的文化传统、规章制度、组织形象、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等,既承载着历史积淀的文化资源,也蕴含着时代发展的文化元素,在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最活跃也最具实践创新性和竞争对抗性,是武器装备建设最重要的软实力。当前,我军正朝着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奋勇进发,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赋予了装备文化建设新的生机活力。大力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必须着眼推进强军事业,体现党对武器装备事业的本质要求,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落脚点,全面分析评估装备文化现状与发展需求,廓清方向目标,厚实文化底蕴,构建平台载体,明晰发展动力,在整个装备系统唤起新的文化觉醒,达成新的文化认同,启发新的文化自觉,树立新的文化自信,以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来推动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
一 弘扬装备文化传统精神
习近平主席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2.任何一个国家军队先进文化的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尽管世界和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在加强装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遗产不仅不能丢,而且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中华优秀传统装备文化、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武器装备战线多年来形成的独有传统和特色精神,是加强装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源头活水。要把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挖掘好、吸收好、传承好,在厚实文化底蕴中积蓄后劲、升华境界,为推进强军兴装事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一)汲取装备文化传统精华
我国有悠久的装备文化积淀,装备文化资源丰厚富足。《司马法》载:“兵小杂则小利,长以卫短,短以救长”;《周礼·冬官考工记》载:“材之美者,为燕之角,荆之干,妢胡之苛,吴越之金锡”;春秋管仲主张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否则战则必败”;宋代李鉴提出:“攻守之具,古今小同”,应该“便事而用之”;明朝邱浚针对当时弓箭等兵器制造中的种种弊端,提出要“取材必以时,择材必以良,而司工者又必依傍古法,顺天之时,随物之性,用人之能”。中国传统装备文化蕴含了武器装备建设的丰富哲理,总结了武器装备建设的一般规律,展现了装备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是我军装备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珍视的瑰宝。纵观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装备文化,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高度重视武器装备在战争和军队建设中的地位作用;运用先进思维方式思考武器装备建设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推进武器装备的建设发展;根据武器装备管理和保障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遵循人类道德准则发展武器装备的基本伦理;坚持把审美和文学艺术作为推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等等。我们现在的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是传统军事装备活动的延续,建设实践有赖于传统文化的强大支撑作用。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必须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吸纳装备文化传统精华,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要把传统装备文化与当前军事斗争武器装备需求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重新诠释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努力使装备文化在当前国际战略格局和国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发挥更大作用,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服务,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服务。
(二)发掘装备文化精神资源
在武器装备建设发展实践中,装备战线官兵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形成了装备建设各领域各层面的价值追求、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这些文化元素作为官兵的精神财富,需要不断去发现挖掘。当前,尤其要着眼武器装备高战略性、高价值性、高科技性的特点,深入挖掘装备部队的优良传统、精神文化、红色资源,挖掘有形装备蕴含的无形文化,突出打造以“忠诚、质量、严实、进取”为主要标志的装备文化。其中,“忠诚”是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在装备领域的生动体现,要求武器装备战线官兵始终继承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英勇善战;“质量”是装备工作的生命,体现武器装备战线官兵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装备工作的精神风貌;“严实”是对严肃认真、周密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工作方式的严格落实,反映武器装备战线官兵老老实实、扎扎实实、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进取”展现武器装备战线官兵精益求精、永不自满的精神状态,是奋力拼搏的精神支撑和追求卓越的力量源泉。
(三)弘扬装备系统优良传统
一代代武器装备战线官兵在波澜壮阔、苦难辉煌的奋斗历程中,精心培育的以“老军工”作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高新技术工程精神等为代表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影响广泛、催人奋进;各单位结合自身使命任务孕育形成的“风雷”精神、“草原”精神、“电子靶场”精神、“奋进”精神、“基石”精神等特色精神,异彩纷呈、弥足珍贵。这些优良传统和特色精神,是装备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武器装备战线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装备建设重要的软实力。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必须大力学习宣传、模范践行好这些优秀传统精神,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强装之魂,转化为实现兴装大业的物质创造力。正如2013年初习近平主席在视察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时指出的那样:你们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东风”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使之变成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能力。
首先,必须深入领悟践行。着眼入脑入心潜移默化熏陶,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好创业遗迹、功勋装备,收集整理专题影视片、历史资料丛书、特色精神歌曲、科研试验哲理、质量文化格言,使官兵在耳濡目染中走进历史、感悟传统;着眼群学群用融入岗位践行,紧密结合部队担负使命任务,广泛开展体现传统精神、适应使命要求、官兵乐于参与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强化质量第一理念,培育严慎细实作风,营造尊重科学氛围,努力形成人人铭记传统、崇尚传统、秉承传统、践行传统的生动局面,激励官兵当好薪火传人。其次,更要注重创新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紧贴武器装备建设实践,赋予传统精神时代内涵,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要整合概括各单位自身特色精神,使之内涵更丰富、表达更科学、特色更鲜明,更加深入人心;总结提炼部队建设新鲜经验,从广大官兵新实践新创造中汲取精神营养,使之与时代同频共振。
二 构建装备文化平台载体
环境是装备文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氛围是装备文化传播承载的条件。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抓好平台载体建设是落地生根的关键。多样的军营文化是装备文化的构成要素,也是产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来源。
(一)植根装备建设实践
实践是孕育文化精神的母体。装备文化发源、植根于装备建设实践,作为理论形态的文化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生成软实力。与军事斗争准备相协调。当前,我军武器装备建设正处于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关键阶段,随着武器装备建设的加快发展,信息化特质越来越突出,要求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管理、保障人员素质必须与信息化装备发展相协调,装备管理体制必须体现信息主导理念,装备法规制度必须有利于推进装备信息化建设,这不仅对装备文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为装备文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必须紧紧围绕军事斗争武器装备准备,把服务军事斗争武器装备准备作为重要职责,与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的任务要求相适应,与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相协调,在推动部队装备建设上发挥重大作用。
首先,要与完成中心任务相对接。装备文化只有围绕中心任务展开,才能永葆持久生命力。要紧紧围绕武器装备建设和科研试验中心工作,始终突出建设武器装备、发展武器装备这个主题,倡导一切有利于完成中心任务的作风精神,在广大官兵的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中促进装备文化发展。针对武器装备建设战略性、基础性、周期性强的特点,坚持把文化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动武器装备建设科学发展和加快装备战斗力生成的模式转变上,以重大任务武器装备保障为抓手,以本职岗位为平台,把装备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到每一名官兵、每一天工作、每一项活动、每一次演练、每一次保障,用使命职责凝聚战斗士气,用任务实践磨砺战斗意志,用实战环境锻炼战斗心理,用任务完成的实效检验装备文化的绩效。其次,要与战斗精神培育相融合。习近平主席指出:“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没有顽强的意志,没有敢于牺牲的品质,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保证胜利。”*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8-02(02).装备文化是装备保障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催生部队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当前,战争形态的演进、武器装备的更新和训练模式的创新,迫切要求发展装备文化就必须突出练兵备战的火热生活,培养官兵英勇顽强、敢打必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把弘扬革命英雄主义和遵循现代战争规律结合起来,始终以高昂的斗志激情,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武器装备工作,为提高装备保障能力提供不竭动力。
(二)紧贴官兵文化需求
文化建设的服务对象是基层,发展根基在基层。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必须秉持一切为了官兵、一切依靠官兵的理念,把满足广大官兵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根本目的,更加贴近官兵生活实际,不断增强吸引力、渗透力和塑造力。第一,要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广大官兵是武器装备的一线操作使用者和保管维护者,先进的装备文化必然来源于一线官兵的实践活动,要把装备文化工作重心放在装备一线,有效发挥官兵的创新创造精神,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提炼升华,使之成为装备文化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循环往复,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厚的文化元素,宣传展示官兵在武器装备工作中形成的文化建设成果,激发主人翁意识和建设装备文化的荣誉感,促进部队武器装备工作有力开展。第二,要创造贴近官兵的精品。针对武器装备战线知识分子多、学历层次高、创新思维活跃的实际,针对技术密集型部队人员结构、组织编制、武器装备、训练模式发生的巨大变化,鼓励创作人员放下架子,始终以战斗员的身份深入部队现实生活,把握前沿,到最新最快的发射场、遥控室、飞机和舰船上去,全方位融入改革强军新实践,及时准确感知人民军队现代化发展变化,推出思想深刻、贴近生活、触动心灵、展现官兵风采的文学艺术精品,不断为装备文化注入新内容新元素,潜移默化产生文化实效力。最后,要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要适应部队担负使命任务和武器装备战线官兵的职业特点,坚持不断丰富文体形式,创新文化内涵,以此来吸引和教育官兵,广泛开展兵写兵、兵演兵、兵唱兵等活动,让广大官兵在参与文化活动中受到鼓舞启迪,在满足精神文化需求中接受教育、提升境界、增强素质,激发忠诚使命、不辱使命、献身使命的热情,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营造良好文化环境
我军装备文化环境建设,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要建好用好各种载体,积极营造有形的文化环境和无形的文化氛围,让装备文化的价值理念融入渗透官兵的精神血脉,持续焕发旺盛的生命活力,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不仅需要从基础设施、制度机制、管理保障等层面加强建设,更需要每一个官兵的积极配合、主动作为。首先,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坚持宜人与育人相结合,硬环境和软环境并举,把装备文化基础设施纳入营区建设一体设计、协调推进,从营院的美化到装备布置,都要充满浓郁的装备特色,发挥举旗铸魂的导向功能、育德励志的引领功能、鼓舞斗志的激励功能。其次,要树立现代营房理念。加大基层部队装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围绕塑造特色文化构筑装备人的精神家园;制作特色鲜明的装备主体雕塑,喷绘我军装备发展史大型文化墙,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灵、修德增智;收集我军各个时期武器装备体系的实物或模型,建成装备展览馆教育基地,增强官兵精武强能热情。第三,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装备文化是装备管理的最高层次。随着武器装备战技性能的不断提高,官兵素质结构的发展变化,装备保障观念的更新,装备文化已成为有效履行使命的重要推动力量。要着眼装备信息化建设大背景,满足官兵多层次多样化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注重用意识文化教育人、用激励文化鼓舞人、用行为文化约束人、用环境文化熏陶人,营造浓厚的装备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官兵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用主题教育、职业培训、教育基地、历史场馆等课堂载体灌输装备文化,增强官兵热爱装备、献身装备、管好装备的使命责任感;用报刊书籍、广播影视、网络在线等媒介载体传播装备文化,增进官兵对发展装备事业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用文学作品、书画摄影、动画动漫等艺术载体丰富装备文化,使官兵受到心理感染、精神激励;用航天英雄、科技能手、保障尖兵等典型载体引领装备文化,激励官兵干好事业、创先争优;用具有装备特色的军事礼仪、授枪仪式、授装仪式等形式载体拓展装备文化,让官兵在神圣庄严的氛围中升华情感、高涨士气。最后,要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在装备文化大系统中,反腐倡廉建设占有重要地位。腐败是装备文化的天敌。廉政文化缺失,装备文化没有什么软实力可言,更谈不上服务战斗力提升。反腐倡廉可以增强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极大地提高装备文化软实力。历史上,我军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有效激发了官兵的战斗潜能,最终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淮海战役,装备精良的80万国民党军队败给了装备落后的60万解放军,国民党军内部的腐化和人民军队的廉洁民主,是双方胜败的重要原因。我们在认识反腐倡廉建设与装备文化的关系时,必须既重视反腐倡廉建设的促进作用,又不能片面地对待反腐倡廉建设,而是要在提高装备文化建设质量的过程中,统筹包括反腐倡廉建设在内的武器装备建设各项工作,为提高武器装备的战斗力服务。要筑牢拒腐思想防线,针对装备部门管理大量装备器材、物资、经费,面临诱惑的机会因素多、容易出现权力寻租现象的实际,严格落实和执行反腐倡廉各项法规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物、用制度管钱的科学机制,营造“崇廉、学廉、尚廉、守廉”的浓郁氛围,帮助官兵认清形势、分清良莠,找准人生航向标,永葆装备人政治本色;发挥“关键少数”关键作用,强化领导干部示范引领,带头学习文化、传播文化,用体现装备特色、反映装备核心价值理念的言行感染激励官兵,不断增强文化素养、提升文化品位,做装备文化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者,切实提高建设的实际本领。
三 加强装备文化交流互鉴
文化引领时代之先,需要相激相荡交流借鉴。纵观当今世界,大国军队在加速推进新军事革命,发展新型武器装备的同时,更加重视软实力建设,力求在装备文化博弈中凝聚军心,提升战斗力。发展装备文化软实力,不仅要清醒认识到“我军武器装备水平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要求相比,同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相比,同世界军事强国相比,在很多方面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302.这一实际,还要深刻认识到装备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科学把握外军装备文化建设的普遍性要求与我军装备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要求的关系,善于吸收地方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合理借鉴外军装备文化建设的先进理念,加强各军兵种之间的学习互促,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装备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质量。
(一)推进军民文化融合
由于装备文化从属于民族文化、军事文化,与一定的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如军工企业的装备研发文化、装备维修企业的保障文化、装备配套企业的区域文化等。而在军队内部,则包括了装备规划论证、装备质量监督、装备作战训练、装备维修保障等各具特色的文化。我军装备文化在军地双重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装备采办文化、装备精品文化、装备质量文化和装备保障文化等,并在社会和军队文化的指导下,不断实践和完善。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文化创新之路。坚持精神性和物质性、传统性和现代性、社会文化和军事文化相统一,把装备文化的发展繁荣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土壤,广泛开展装备知识拥军、装备科技拥军、装备文化拥军活动,不断丰富装备文化的信息含量;大胆吸收有价值的社会文化和地方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充分利用驻地红色资源、文化阵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将其融入到武器装备立项论证、科研定型、批产交付、使用管理、升级改造全系统全寿命全过程,在更高层面上发挥文化因素对武器装备建设的思想、决策、机制、模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之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依托,不断拓展装备文化的外延内涵;围绕推进武器装备超前预研、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强前沿技术储备,着力培育科技价值理念,在国防动员、科研、信息、管理、保障等方面强化军民融合意识,促进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装备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环境。
(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装备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社会实践的成果,是没有国界的。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不断为装备文化输入新的文化因子,也是促进装备文化变革和发展的外在动力。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战争时期,为了战胜对方,首先要了解对方,通过公开的、秘密的、军方的、民间的等各种渠道,侦察对方的武器装备。既要找到对方的弱点,也要发现对方的长处,制定相应对策,以保证对抗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这种战争准备、战争实施、战争总结的过程,也是学习研究对方武器装备等因素的过程,是在比较中开展装备文化交流、促进装备文化发展的过程。信息时代装备文化是创新文化,合理借鉴国外一切信息化文化的优秀成果,吸取教训,少走弯路,是促进装备文化发展、实现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比如,美国由政府牵头,对国民经济信息化和军队装备信息化的双重需求做通盘筹划的装备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在“精准后勤”、“感知与反应后勤”理念指导下建起的全球作战保障运输综合后勤系统、贯彻精英思想增强装备人员能力素质的激励措施,俄罗斯建立的相对独立、层次分明、比较完备的装备管理法规体系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优秀文化成果。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让装备文化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才能更加适应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的潮流。同时,还要加强各军兵种之间的学习交流。这些年,军港文化、蓝天文化、装甲文化、砺剑文化、马兰文化等各具军兵种特色的装备文化,在塑造各自独有的品格气质,孕育特有的精神气概,提升部队战斗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通过构建军事观摩、联合军事演习、装备技术交流、装备人员培训、装备理论研究、大型装备展览等交流平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着力提升装备文化软实力,形成装备战斗力。
(三)扩大文化交流传播
传播决定影响。装备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传播力已经成为装备文化的决定性因素。这是装备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加强装备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遵循。美军在加强装备文化对外宣传时,非常讲究策略,效果十分明显。从“星球大战”计划到近年来的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等,虽然从技术上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突破,但在其强大的宣传攻势面前,难以回避由此带来的心理威慑。比如,在宣传“星球大战”计划时,美方就花巨资拍摄了一部影片在全球范围内热播,这给当年的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其后美方拍摄的很多军事及科幻影片,都充当着美军的宣传片,起到了渲染美军武器装备和实战能力的作用,让全世界感到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强大威慑,在不知不觉中就默认了其强大战斗力。随着现代战争发展的需要,尖端武器的研发成为新型大国在军事科技力量上角力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多元多变,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战复杂多样,“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去招惹人家,但决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们必须有防身利器,必须有人家惧怕的‘杀手锏’,这样才能更好做到以武止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301.“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7:302.大批尖端武器的频繁亮相和新型武器的批量装备,既让国人为之振奋,也让一些国家与敌对势力借机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充分展示我军发展武器装备蕴含的和平建军内涵,在赢得广泛认同支持、增强对友方感染力同化力的同时,提高对对手的震慑力,应成为政治建军的重要内容。
要不断挖掘传统媒体潜力。站在科技发展最前沿,有效整合各种传媒资源,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传播模式,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丰富装备文化的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做大做强主要新闻媒体,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增强装备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装备文化的传播能力。美国海军战略理论家马汉,一生致力于海军战略理论的研究和著述。《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是马汉海权论的奠基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装备思想,不仅成为美国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西方国家和前苏联的海军建设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我国以《装备》、《兵器》等为代表的一批传承武器装备战线官兵思想观念和行为的报刊杂志,在传播装备文化、推动武器装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建设好、利用好。
要持续加强新兴媒体建设。新兴媒体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现代生活中传播文化最有效的工具,对官兵思想和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歼-15战机成功起降落和总设计师罗阳牺牲在舰载机指挥岗位上时,数字媒介以最快的速度传播了这一消息,同时也把装备人爱国奉献的精神传播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装备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运用和管理,进一步办好用好国防部网站、中国军网和新华网、中国广播网军事频道,拓展网上宣传渠道和手段,在新兴媒体中注入科技、时尚、互动等文化元素,创设完善在线视频、网上论坛、博客微博等文化平台,打造具有我军装备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装备文化新产品网络化,突出网络文化的军味、兵味、战味,创作发展具有装备特色的游戏软件、动漫作品、电子书等网络文化产品,增强信息交流的时效性和网络参与的吸引力;加强信息化文化装备研发,探索装备文化向演练场、实战场延伸的技术手段,提高部队内部信息化文化装备的普及率、使用率,实现软硬件有机结合。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装备文化对于武器装备具有的相对独立性越来越强,使得其可以摆脱依赖于武器装备实物而进行独立传播,这是新形势下传播装备文化的一种特殊形式。从装备制度来看,美国等武器装备先进国家的装备制度对我国装备制度的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我们在推进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过程中,总是把美军的合同商保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这也正是装备文化可以独立传播的具体体现。
(编辑:燕霞)
张海峰: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军事文化。
本文系陆军装备部综合计划项目“装备文化软实力建设研究”(012016012600B1113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