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迷恋成长:让教育拥有智慧
——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2017-03-11钱建兵

辽宁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机智教育学教育者

◎钱建兵

迷恋成长:让教育拥有智慧
——读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钱建兵

每位教师都希翼拥有幸福的教育生活,而教育幸福的前提是教师充满智慧的教育行动。怀着一种“如何获得教育机智”的憧憬,我读了马克斯·范梅南先生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读罢此书,虽不能立即获得教育智慧,但却让我对教育却有了一种更深刻而细腻的认识。

一、何谓教学机智

教育机智是一种教育行动的形式,是教育者在教育情境中即时做些对孩子好和恰当的事,它是一种临场天赋,是一种直觉性质的教学实践。教育情境不允许教育者停下来思考,因此,教育机智是一种急中生智的性格表现。“机智表现为克制、对孩子经历坦诚以待、尊重孩子的主体性、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情境中充满自信。”

教育机智,虽然有“天赋”的成份,但也需要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感知力,其基础是对儿童、对教育的理解。所以,与其说此书是在讲教学机智,不如说是在讲作者对教育的理解、对儿童的理解以及如何去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理解。

二、何谓儿童

“成长是人生命当中一直拥有的可能性。大人在任何年龄都可以给自己的生存和个性以新的塑造和发展方向。”大人如此,儿童的可塑性就更强,因此,范梅南先生这样描述儿童:

“何谓儿童?看待儿童其实就是看待可能性,一个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人。”

“儿童还未与世界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儿童会形成什么样的理解、习惯、世界观、忍耐和非忍耐、看法、情绪、感情、道德观的气质,还是个未知数。”与可能性相对的是一种静态的、凭主观经验产生的确定性,一种凭教育者的主观早早地给儿童以定型、定性,或者说用一种固化的、统一的模式去培养人。确定性的实质是对生命个体的不尊重。因为生命是向上的,成长是向着美好事物积极欲求、寻找自我的过程,是一种开放的生长状态。确定性是让生命进入一种封闭的生长环境。

因此,就生命的成长而言,可能性实际上包含了一种多元的动态发展,也就是成长的路径要多且宽。这样,生命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个体其内在的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得到强化,激活了生命内在向上本能,其自我教育的能力得以形成。如果教育者想让儿童固守在单调的环境中,而不让个体去尝试更丰富的生命体验,显然削弱了个体成长的可能性。就当前的一些教育而言,为了提高分数,花大量的时间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美其名曰“珍惜时间”,这显然是违背人的成长规律的。这让我想到卢梭曾说的一句教育经典: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文化知识的学习是成长,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做家务等实践活动也是成长;背诵、练习、实验操作是成长,孩子的休闲漫步、体验沉思也是成长。所以,可能性意味着教育的目标是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孩子沿着“全人”的方向健康成长。孩子的兴奋点越多,求知欲越旺盛。多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就多一份通往成功的可能。因此,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广泛的兴趣、让孩子更多地体验是保证孩子成长的可能,是人生幸福的砝码。

三、何谓教育

正是有了这种对儿童成长的无限期待与积极关注,所以,对于什么是教育,范梅南先生有着独特的观点:

“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

比起那些教科书式的阐述,范梅南先生对教育学的理解更显人性的温度,也提示了教育的本质。正如杜威所说,教育即生长。成长是教育的目标,除此之外,别无其它。

“迷恋”表达了教师应有的一种职业态度与精神,如信徒一样虔诚。也即所谓的“工匠精神”。学生的成长深深吸引了教师,而教师也似见到了魂牵梦绕的事情,使其忘乎所以、“深陷其中”。如果达不到这种程度,说明我们离真正的优秀教师还很远。

迷恋首先是欣赏。什么是欣赏?欣赏不是要学生成长为教师自己或教师想要的那种人。这样的话,只是一种占有。欣赏以尊重为前提,尊重生命的独特性。懂得尊重的教师会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分寸感和尺度感。因为学生个体有着各自的独立性,有着自我的空间与时间。如果教师过分进入,就会破坏这份和谐与美好。

迷恋还表现为一种教师身心与情感的进入。所以,范梅南说道:“当学生在呼喊我们的时候,他们是在召唤我们。”教师能感应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呼喊,同时,学生能体验到教师的在场和行动是对其爱护和关心的表现。作为学生的父母,家长能感受到自己孩子的召唤,因为有亲情,有心灵的契合、情感的交融。因此,范梅南认为,教师应是学生的“替代父母”,这样才能听到学生内心的声音。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懂”学生,能洞悉学生的内心。他们能从学生的举动、神情、语言来了解学生的内心,具有能走进学生的能力。同时,他们也能理解这种内心生活的心理和社会意义,能从学生的内心中走出来,促进学生的生长。这种影响,是为了让学生保持自我,过自己的生活和成为自己的主人。因为我们迷恋的是他人的成长,要聚焦于教育情境,聚焦于对他人的影响。感受学生的召唤,要求教育者的眼睛和耳朵以一种关心和接受的方式去搜寻孩子的潜力,听到其内心世界的潜在调子。只有如此,机智才能发挥作用。

迷恋是一种持久的情感。恋,说明教师心中有学生,这是一种情感的专注。它不是一时半会儿的,而是持久的。当然,迷恋也有可能变成“越俎代庖”。在这本书中,范梅南说:“作为大人,我们应当特别小心,因为我们很容易在我们与孩子们的教育学关系中搀杂其他的动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时很难区分交织在我们生存中的教育学意向和其他动机。”有些不良动机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我们的教育行为。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反思,需要超越经验。我们应该知道:“迷恋他人成长”,首先要注意的是成长。每个人都在成长,因为每个人都会内省。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自我的过程。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提供保证,另一方面要给学生的内省加以积极的影响。反思当下的教育,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关注学生的什么?是唯有成长?还是唯有分数?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有没有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如果关注成长的教育目的中掺杂分数目的,那么成长的教育会不会受影响?

因此,成长才是教育应有的唯一之义,教育机智主要体现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以考试为目的的学校教育难有机智可言,因为这种教育学只是迷恋他人分数的学问。只有对儿童的成长充满无限期待与迷恋,教育智慧才可能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小学)

(责任编辑:杨宁)

猜你喜欢

机智教育学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机智闯关
机智的斑马线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机智的警察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机智的回答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