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观刍议

2017-03-11闵繁盛

辽宁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闵繁盛

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观刍议

◎闵繁盛

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目的上追求的是自我实现。存在是为寻找价值,要认识自己并实现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从不同角度对人性进行剖析,并用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构筑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在教育观上表现为:教育是潜能的唤醒,人必须自己进行选择;认知要和情感相融合,进行有意义的经验学习;成长源于内心需要,教育要促进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带来的启示表现在地位与目标、内容与方法、过程和方式、关系和环境以及评价与发展五个方面。在个人方面,我们要通过体验生活来认识自己,通过勇敢选择来成为自己,通过高峰体验来释放自己,而真正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自我实现

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也在逐步增强,其以人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更是为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而就目前来说,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思想的研究仍显不足。本文旨在阐述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内涵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当下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现状,提出自我实现教育目的观对当下教育改革和对个人自我发展带来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观的本质

(一)什么是自我实现

首先,存在的意义是为寻找自身的价值。马斯洛认为,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存在就有其意义,存在的意义在于找到其价值。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人的最高形式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在寻找自己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意义。不论在何时何地,找到自己都是生命存在的体验。马克思说:“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自我实现则是个体生命存在的最完美释放和最重要标志。人的使命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长度内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并且释放自己的能力,让生命得到价值的“燃烧”,从而感受生命的存在。而在存在的条件下寻找意义,我们必须线要认识自我。

其次,要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所好与所长。希腊的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一条流传千古的箴言——“认识你自己”。这句助燃希腊文明之火的名言让后来的苏格拉底同样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命题,认为未经反省认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在所有的生命存在中,人作为一种超越其他生命具有自我意识的特殊存在,人在不断地认识着自己,寻求着自我的意义。人追求着自身价值的不断升华,使自己能够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而我们要成为自己就必须先认识不断发展着的自己。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说,人就本能而言,是自然界最软弱的,这种软弱是人类学家所称谓的“人的未特定化”。人既是过去,也是现在,更是未来。我们要实现自我首先必须认识自我,我们只有在不断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勇敢地探索自己的可能,拓展生命的领域,知道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喜欢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

最后要实现自己,并且你只能成为你。周国平在《成为你自己》中倡导“不随波逐流,只成为你自己”,而我们为什么要成为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凡是有机体都具有一定的内在倾向,即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的潜能。马斯洛认为,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他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即,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我们做不了别人,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人类有一种天生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即一个人发展、扩充和成熟的趋力,它是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各种潜能的趋向,即我们生命的根本动力就是成为自己。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完成天资或称之为天数、命运和禀性,使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二是个人特性或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有两个标准:一是承认并表述了内部核心或自我实现,二是他们全部意味着极少出现不健康、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的思想基础

1.对人本质的三种不同解读

(1)马斯洛——“似本能”

“似本能”潜在于人的心灵深处,期待着个体去主动地发展,使其显现出来。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人种遗传所决定的,但其表现和发展却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潜能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家庭、教育和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个体自身的选择和意志。人作为主体的存在,还必须为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和自身的存在方式负责任。否则即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若不能继续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仍然会使人感到人生无意义、无价值。因此,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潜能的发展;错误的价值导向则可能压抑人的潜能,使人的人格发展受到阻碍。

(2)罗杰斯——“形成的直接趋向”

罗杰斯将他对人的本质的看法建立在进化论背景中。在他看来,有一种“形成的直接趋向”渗透于宇宙中所有的存在物之中,而且将朝着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人类有机体的“形成趋向”是在人类进化的某一点上获得了意识,使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并能够帮助人理解其内在自我。罗杰斯说:“在我看来,在世间所有那些令人惊叹的生命形式中,人是最富潜能、发展可能性、丰富自我意识的存在。虽然我不能证明个体是最有价值的,但我能说,我的经验引致我赋予人以最高的价值。”

(3)罗洛·梅——存在主义分析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罗洛·梅认为,人不同于动物和植物,人有自己独特的本质和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人及其自我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客体,人是受大自然、外部条件和社会环境的约束和限制的存在物,作为主体,人又可以自由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存在,因为人可以通过自有的意识、计划和选择来实现他的潜能。他强调在当下这样的物质社会,作为人不应该迷失自己,更应该找到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2.自我实现的理论支撑

首先是性善论。性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人性观。马斯洛认为,人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有高于一般动物的发展潜能。人已成为富有社会性和创造性的动物,人性基本上是建设性的,破坏和侵犯行为是人的基本需要遭受挫折后而引起的。因此,人性中具有成长和实现的倾向,人性是善的,至少是中性的。

其次是潜能论。潜能就是指个人未来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马斯洛认为任何有机体都有一种内在倾向,以便于维持和增强机体活动的方式,发展自身潜能。人除了有一般的生物潜能外,人还有特殊的“似本能”的心理潜能。似本能是人所特有的,是人固有的趋势、内在本质、内在天性,是人性的内核和集中表现。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微弱的本能,文化教育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改变,因此才强调教育和社会对人发展的影响。

最后是动机论。动机论也称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成长的内在动力,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成长需要是指个体自身的健康和自我实现趋向所激励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最初因一系列基本需要而产生动力;当这些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更高级的需要。由于这种需要是在基本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故又称超越性需要、存在需要或存在价值。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目的观的内容

1.教育是潜能的唤醒,人必须自己进行选择

奥地利教育人类学家茨达齐尔说:“教育是对人的自我实现的帮助,教育者的作用具有一种助产性的,即助产的功能,但不是一种制造的功能。”教育的作用就是在受教育者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引导他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教育者的任务是生命潜能的唤醒,而不是知识的硬性灌输。马斯洛强调说:“人,甚至儿童,最终必须自己进行选择。别人不能代替他进行选择,因为这会使他衰弱下去。”因为自我实现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所以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创造是无法代替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内容,教育就是根据个体的差异,创造条件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生命潜能,实现生命价值。

2.认知要和情感相融合,进行有意义的经验学习

罗杰斯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两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是融为一体的。“自我潜能是人性的种子”“文化、环境、教育是阳光、食物和水”,教育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安全、自由、充满人情味的心理环境,使人类固有的优异潜能自动地得以实现。罗杰斯认为,学习主要包括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两种类型,学习方式有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种。认知学习很大一部分只涉及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而经验学习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以学生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为学习动力,把学习与学生的愿望、兴趣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有效地促进个体的发展。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能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

3.成长源于内心需要,教育要促进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类行为的心理驱力不是性本能而是人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为教育的起点。教育的功能、人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人真正的成为他自己,使人的潜能得到实现,人才能更接近他的存在的核心,成为更完善的人。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种“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内在教育或内在学习论: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他们主张理想的教育应该使学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特性,一方面理解你是什么人,一方面能够倾听来自内部的声音。人本主义心理学追求的教育目标就在于人格的健全发展和人性潜能的充分实现,即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自我实现的人。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实现目的观的启示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1.在地位与目标上,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最终教育目标

把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反对把学生当作工具来培养。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一切的目的,人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同时要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因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就蕴藏在个人的独特性之中。平凡的教师让学生听懂,卓越的教师让学生创造;平凡的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卓越的教师使学生成为自己灵魂的工程师。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潜力的开发,为以后的能量释放打下人生基础。

2.在内容与方法上,要尊重学生成长需要,培养完整的学生

教育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成长发展的需要出发,课程应包含人生、人性的中心课程并扩展到具有人性陶冶意义的人际关系、生活情境、情感教育等领域。要培养健全的精神以及健康的身体,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适应社会生活,正确地与他人交往,获得自我内部与周围外部的和谐统一。同时在方法上,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采取选择合适的、与学生相符的教学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地扼杀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一个身心健康、智商情商都很高的“完整的人”才是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

3.在过程与方式上,认知要与情感相结合,让兴趣和潜能共同得到激发

在教育过程中要引导身心投入式的自发学习,让整个身心灌注其中,即认知和情感均卷入其中的学习。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界定问题,自己讨论和判断,发表看法,最后在升华中让学生获得较深刻的见识。强调以情意为基础开发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情感和意志既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基础,也是人们精神发展的核心要素。学习过程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情感的作用不容忽视,要重视情感教育,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兴趣品质。

4.在关系与环境方面,建立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指出:“治疗的成功主要并非依赖治疗者技巧的高低,而依赖于治疗者是否具有某种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的重要方面,所以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建立情感化的师生关系。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人格与尊严。老师要热爱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加强对学生的终极关怀从而有效地影响他们。同时在学习环境方面,要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习不再是痛苦的事而是成为快乐的事。发展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继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5.在评价与发展方面,多维度多主体进行评价,让学生得到自我肯定

教学评价要倾向于多维度、多主体评价。要打破片面强调考试结果的评价标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既关注结果性评价,又关注过程性评价。同时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方面提倡创新,要能引导和激励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特长和亮点,给学生多次机会,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还有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不是和别人比较,而是对照、分析自己前后不同的情况。通过自身的纵向评价,能够为进一步的发展找到动力,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受,以帮助其建立自信,从而促进学生更加有效、主动、持久地学习,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

(二)自我实现观对个人方面的启示

1.体验生活,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哲学中的重要命题,虽然至今没有得到最终极的解读,但是从现实生活出发,我们可以从生活的体验中不断地沉淀反思,体悟那些让我们记忆深刻的感受,那都是我们心中的暗示。我们每时每刻在生活,其实也是生活在一种不断的体验之中。如果能够不断地思考,你会感悟到生命就是一种体验,在一定的时期之内,我们寻找着自己,追问着内心。在不断的生活中体验生命,在不断地体验中追问内心,我们应该总结出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喜欢和厌恶,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心里的梦想,我们的内心会自己勾画,就只等你自己去挖掘。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听着内心的声音,顺着成长的潜能,去慢慢找到自己。

2.勇敢选择,成为自己

人生与其说是追求来的,不如说是选择来的。你选择什么,你就成为什么。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的生命体验的总和。”那么今天的我们实际是昨天我们选择的结果,是我们自己让我们变成我们现在的自己。人本主义心理学将自我实现视为最高价值,与之相通的,存在主义哲学也将“选择”视为主要的命题。“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是不曾活过。”但是如果我们不是自由选择那么我们就好像不是在做自己,因为你会感觉那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而影响的是自己的生命。如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那么不论高兴或痛苦,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明白,我们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那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人生,精彩与否你要自己承担。可是即使我们错了,我们也应该勇敢地去自己选择,因为我们要履行自己的意志。只有自己勇敢地选择,我们才能成为自己,才能真正走向自我实现之路。

3.高峰体验,释放自己

马斯洛把高峰体验描述为:“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由,照亮了自己的一生。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那种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那种愉悦虽然短暂,但却可能尤其深刻,语言无法表达。这应是心理上“压抑”的对立面,那是一种生命的释放。生命浑然释放,有一种与万物融合的超然,那一刻你体会到了什么叫意义,什么叫忘我。就像一滴水砰然融入大海,你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对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体验到高峰体验,也便是真正找到自己而且成就自己的时刻。最美的时刻便是释放人生绚烂的烟火,真正做到——释放自己,活出精彩。

人本身是未完成的存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成为人。人作为独特的存在,本身具有独特的潜能,我们要通过教育的引导作用使潜能得到发现、发展和释放。人本主义心理学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示。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在更大的程度上重视人的发展的重要意义,打破传统的社会本位教育目标观,以人的培养为重要目的。把更大注意力放到对“完整人”的培养上来,将认知与情感相结合,侧重学生情意的发展、经验的学习、感受性的训练及创造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我们要不断创造条件去尽可能地去寻找自己、发现自己、实现自己。通过生活的种种经历和体验来慢慢发现自己,通过勇敢地选择勇敢的承担来使自己成长,倾听着内心的声音,我们一步步成为心目中那个最想成为的自己。在擅长的领域发挥潜能,在人生的舞台释放自我,在高峰体验中实现自我。

[1][美]马斯洛.人性能达到的境界[M].马良诚,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M].郭本禹,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杨绍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黄盈.浅析人本主义理念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的借鉴价值[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 (4):22-25.

[6]胡万钟.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谈人的价值和自我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00(6).

[7]罗尧成,胡弼成.自我实现:人本主义视野中的教育目标取向——兼谈对大学生创造性培养策略的启迪[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4):11-14.

[8]岳伟.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一种新的教育目的观[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79-84.

(责任编辑:史晓红)

闵繁盛,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民教育。

猜你喜欢

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我国冰雪体育旅游靶向营销策略研究
马斯洛:人丑就要多读书
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也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人本主义路径——兼与董涛博士商榷
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论体育教师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