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在不同时期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2017-03-11孙合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835000
□孙合花 张 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835000)
费德勒在不同时期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对比分析
□孙合花 张 孟(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伊犁835000)
费德勒在2003-2010年期间的大满贯比赛中,22次进入决赛,获得16个冠军。在2004-2007年连续4年在ATP排名中占居第一的宝座。2008年,由于受伤病、年龄的影响,他在网坛的统治力出现了松动,但他的技战术仍是全面完善的,代表当今网坛最先进的网球技战术理念。当前对他技战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横向的研究,对他技战术的纵向研究比较少,本文从横向、纵向对他的技战术进行研究。
费德勒不同时期网球技战术
1、选题依据
2003-2010年以来,费德勒在不同性质的场地上都获得过冠军。在大满贯中,进入决赛的次数是22次,获得冠军16次(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在网球一系列大师赛上的表现也异常突出。费德勒不管是在技术、战术方面,还是在心理和体能方面都影响了当今网坛,也加快了推动网球运动前进的步伐,他代表着当今网坛最先进的网球技术,也代表着最先进的网球战术理念。
以往有关费德勒的研究主要是横向的研究,即:在硬地、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以及对阵纳达尔时的技战术运用特点的研究。目前,对费德勒进行纵向研究的比较少,本文从横向、纵向上对费德勒的技战术进行研究。
2、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费德勒在不同时期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点的对比分析,找出他在不同时期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特征,让我们对他的技战术的认识更加深入,使我们对网球技战术变换的洞察力更加敏锐。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录像观察统计法
本文通过对费德勒在2004-2010年期间参加的大满贯比赛的决赛、半决赛录像进行观察统计。比赛录像包括14场硬地比赛、8场草地比赛和5场红土比赛。
3.2、数理统计法
对费德勒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汇总,运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学处理,并提炼出有价值、有规律性的信息,进行分析。
3.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费德勒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地、不同时期同一场地上技战术的比较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4、结果与分析
4.1、费德勒在巅峰时期的技战术研究
在这一时期,他发向同一发球落点的使用率是:在草地发外角、内角的使用率高于其红土、硬地的使用率,红土二发的使用率除外,为11.8%;红土发中路的使用率相对高于其硬地、草地的使用率,硬地二发除外,为7.0%。费德勒一发时,通过大力、高质量的发外角、内角,使对手接发质量不高或回球失误,为自己上网或打小斜线创造机会。当一发失误时,他二发的落点更加变化莫测。
不同技术在使用率情况:他的不同技术的使用率在红土、草地上相同;正手抽球、反手削球、其它技术在硬地的使用率均高于红土、草地,正手侧身击球、反手抽球、截击在硬地的使用率均低于红土、草地。费德勒不同技术的进攻力在红土场上的效果最差。在此时期的红土比赛中,他的主要对手是纳达尔,在对阵对手时,他的反手位经常受到牵制,为了提高反手位的防守及进攻能力,他经常在反手位采用正手侧身击球、反手削球,通过改变击球的节奏、线路、球速来改变比赛节奏。
不同技术的得失分率情况:在得分率上,他的正手抽球在硬地、草地的得分率高于红土;正手侧身击球在红土、草地的得分率低于硬地;反手抽球在硬地、草地的得分率高于红土;反手削球在红土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截击技术在不同场地上的得分率在数值上的差异比较大,为硬地>草地>红土。在失分率上,正手抽球在红土、草地的失分率相同并且低于其在硬地上的失分率;正手侧身击球在红土的得失分率高于其在硬地、草地比赛中的失分率。反手抽球、其它技术在红土的失分率低于其硬地、草地的失分率。削球、截击在红土的失分率高于在硬地草地的失分率。费德勒正手侧身击球技术的失分率最低,主要是由于他在巅峰时期体力充沛、判断准确、移动到位,有足够不同场地上回球落点的使用情况:在横向空间上:在硬地、草地上比赛中,他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正手位、中路、反手位的使用率相似;在红土比赛中,他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正手位、反手位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的使用率,中路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在纵向空间上:在硬地比赛中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后场、中场的使用率分别低于、高于红土、草地的使用率;在三种不同场地上,他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前场的使用率在数值上相似。在巅峰时期,费德勒在硬地、草地比赛遇到的对手比较多,与对手相比,他在技术上占绝对的优势,在比赛中主导着比赛的走向,所以他的击球落点的使用率及得分率在硬地、草地上趋于相似。在红土比赛中,费德勒把击球落点击向对手正手位、反手位的使用率较高,而其得分率相对较低。
4.2、费德勒在相对低谷时期的技战术研究
在这一时期,发向同一发球落点的使用率在数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费德勒在不同场地比赛中,他发向同一发球落点使用率是:在一发上,在硬地上发外角、内角的使用率低于红土、草地的使用率;在二发上,在红土上发外角、内角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的使用率;在红土上一发、二发发中路的使用率均低于硬地、草地。在相对低谷时期,费德勒的竞技状态下滑,特别是在比赛中体能下降较快。在不同场上比赛时,他利用发外角、内角球,结合上网或打反斜线、小斜线攻击对手。二发发外角、内角的使用率在红土最高。
不同技术的使用率情况,他的正手抽球技术在红土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他的正手侧身技术在红土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反手抽球在红土地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反手削球技术在红土的使用率远远低于硬地、草地;截击在硬地的使用率低于红土、硬地;其它技术在红土地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在相对低谷时期,费德勒在红土比赛中遇到的对手是纳达尔,他在对阵费德勒时,采用压制费德勒的反手,避开其强大的正手,在相持中寻找合适的时机发动进攻。
不同技术的得失分率情况:在得分率上,正抽在红土的得分率低于硬地、草地;正侧击球在硬地的得分率高于红土、硬地;反抽在红土的得分率低于硬地、草地;反手削球在红土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截击在硬地的得分率低于红土、硬地;其它技术在硬地的得分率高于红土、草地;在失分率上,正抽、正侧在红土的失分率低于硬地、草地;反抽在草地的失分率高于红土、硬地;反手削球在红土的失分率高于硬地、草地;截击在草地的失分率低于红土、硬地;其它技术在硬地的失分率低于红土、硬地。由于硬地、草地球场的球速快于红土的球速,他的发球、正手在硬地、草地上的攻击力强于其在红土的攻击力,在这两种场地上比赛时,他把发球的角度、速度与正反手抽球、反手削球技术结合起来,通过上网截击、放小球、正反手打直线和小斜线、反斜线进行进攻。
不同场地上回球落点的使用情况:在横向空间上:在硬地、草地上比赛中,回球落点击向对方正手位、中路、反手位的使用率相同;在红土比赛中,回球落点击向对方正手位、中路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反手位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在纵向空间上:在草地上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后场的使用率高于红土、硬地;在草地上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中场的使用率低于红土、硬地;在三种场地上,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前场的使用率在数值上比较接近。费德勒在体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大角度的调动对手。由于对手的反手技术也是他的相对弱势技术,在比赛中主要攻击对手的反手位,牵制优势技术的发挥。
4.3、费德勒在触底反弹时期的技战术研究
在这一时期,发向同一发球落点使用率的情况是:在一发二发上,他在红土发外角、内角的使用率相对高于其在硬地、草地的使用率,在红土发中路的使用率低于其在硬地、草地的使用率。在触底反弹时期的比赛中,当一发失误时,二发发向中路的使用率有所增加,但仍然以发外角,内角为主,他在二发中加入了强烈的上旋和侧旋,防止对手接发强攻。
不同技术的使用率情况:在使用率上,他的正抽在草地的使用率高于红土、硬地;正侧在红土、硬地的使用率高于草地;反抽在草地的使用率低于红土、硬地;反手削球在草地的使用率高于红土、硬地;截击在硬地、草地的使用率在数值上相等,并且高于红土;其它技术在硬地、草地的使用率在数值上相等,并且低于红土。在这一时期的比赛中,手在比赛中集中火力攻击他的反手位,为了弥补反手技术攻击力的欠缺,他在反手位采用正手侧身击球、反手削球、放小球来改变比赛节奏,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
不同技术的得失分率情况:在得分率上,正抽在红土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正侧、反抽在硬地的得分率低于红土、草地;反手削球在草地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截击在红土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其它技术在红土的得分率高于硬地、草地。在失分率上,正抽在红土的失分率低于硬地、草地;正侧在硬地的失分率高于红土、草地;反抽、反手削球在硬地的失分率低于红土、草地;截击在硬地的失分率高于红土、草地;其它技术在红土的失分率低于硬地、草地。在这一时期的比赛中,为了弥补体能下降较快,他在战术上做了一些调整,他加强了反手位的回球质量及变化。费德勒在比赛中采用更具有攻击性的打法,反手技术在旋转、落点、击球节奏上变化多端,不同回球落点的使用情况:①在横向空间上:在红土上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正手位、中场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而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反手位的使用率较低;②在纵向空间上:他在红土场地上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后场、前场的使用率高于硬地、草地,而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中场的使用率低于硬地、草地;在得分率上,他在硬地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后场、中场、前场的得分率均低于红土、草地。在此时期比赛中,他通过高质量的发内角、外角,把对手拉出场外或压制对手反手技术接发,使对手回球失误或质量不高,为自己来到网前截击或打小斜线创造条件。
5、结论
(1)在巅峰时期,费德勒在硬地、草地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比较稳定且多样化,主要采用发球上网、把对手压制到底线上网,他的不同技术的使用率、得分率以及回球落点的区域比较稳定。而在红土比赛中,他发球的威力下降,反手技术受到压制,其正手技术进攻的威力降低,他的技战术实施的效果不佳;
(2)在相对低谷时期,对阵纳达尔时,虽然他的技战术变化较多,但效果却不是十分理想,尤其是他的反手明显受到压迫,正手的威力也逐渐降低。对阵其他对手时,他的正反手得到发挥,技战术多样且效果不错;
(3)在触底反弹时期,他的不同技术的使用及采用的技战术明显不同于费巅峰和低谷时期的,其不同点主要集中在发球和回球落点上。在不同时期的草地、硬地比赛中,二发变化较多,不同技术的发挥比较稳定,在硬地、草地比赛中采用的战术相似;
(4)从整体上来看,费德勒的技战术比较稳定全面。在触底反弹时期,他的反手技术变的更加变化莫测,其进攻性有所提高。在硬地、草地比赛中把回球落点击向对方中路的使用率提高,并加强击球的攻击性,避免把比赛拖入相持阶段。
[1]陶志翔.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2]陶志翔,祁兵,胡亚斌,裘荣,董保健.对网球发球体系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vol.27(12).
[3]史小峰.罗杰·德勒硬地网球技战术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4]祁兵.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5]薛萌.费德勒在四大网球公开赛决赛中技战术运用特点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G808
A
1006-8902-(2017)-04-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