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步器APP健身软件对大学生健身的利弊分析
2017-03-11普春旺白银龙杨晨飞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普春旺 白银龙 杨晨飞(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计步器APP健身软件对大学生健身的利弊分析
□普春旺 白银龙 杨晨飞(玉溪师范学院体育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重点分析计步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表明:积极影响是:监测健身负荷、激发健身热情、降低健身成本等。其弊端是: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测量误差较大、功能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指导。
计步器大学生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人类迈向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渗透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的动力,当然包括体育在内。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科学技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加深刻的影响到其他方面。计步器就是信息时代新发展起来的产物,对于人们锻炼有着巨大影响。计步器是通过统计步数、距离、速度、时间等数据,测算卡路里或热量消耗,用以掌控运动量,防止运动量不足,或运动过量的一种工具。它的出现对人们从事体育锻炼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改变。本文主要对智能APP在高校大学生健身中的使用提出针对性建议。
1、计步器APP兴起的原因
计步器APP兴起是有迹可循的,首先,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智能终端的产生也就无从谈起,这也是科学技术服务大学生健身的体现,智能终端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加先进。其次,大学生健身的内在诉求。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体育产品的内驱力,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健身意识得到了增强,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高科技运动监测产品的需求也就与日俱增,人们需要高科技的电子产品为健身服务。再次,体育运动企业发展的需要。体育产业已经被国家列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体育运动品牌生产商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想方设法创造出与时俱进的产品来获取利益,这也是企业生存的必然路径。
2、计步器APP带来的积极影响
2.1、监测健身负荷
运动科学软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工指导费的成本,也对人们的健身更加方便、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人与人之间的身体健康情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合理的健身计划对健身者的健身效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健身计划的制定对于大多数健身者来说都是一个具有很大挑战性的问题,毕竟在我国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健身还处于盲目状态,要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健身计划其难度可想而知,而现代科技进步为人们的健身提供了有力支持。运动负荷量是否适宜、强度大小等问题都对人们健身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就我国目前的条件和运动效果而言,慢跑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广泛的时尚运动,参与的人数节节攀升。戴剑松等人研究认为,如果实施通过步行增加体力活动的干预措施,计步器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现代人们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而健身的科学性对健身效果的好坏关系重大,其中健身的负荷就是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每天的跑步距离和强度多少合理就成了问题,并不是每天跑得越多越好,特别是在一些没有准确距离丈量的地方跑步,运动者很难丈量出运动的距离,而计步器智能终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对人们运动负荷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激发健身热情
近几年来手机计步器软件变得越来越流行了,人们可以不用另外购买计步器,通过手机软件就可以进行计步,平时运动起来很方便,一边手机听歌,一边计步。计步器智能终端的兴起可以让大学生在朋友圈、微信平台等分享健身的信息,还可以在健身排行榜上挑战自己的健身潜力,不断激发健身热情,还可依靠计步器智能软件制定健身计划。计步器软件可以分析记录你所走过的路程,从而帮助计算出你所消耗的热量,制定出更加符合个人情况的运动计划,让大学生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和合理。健身软件能够在健身的同时给予大学生比较及时的信息反馈,让健身者及时的根据反馈信息作出调整。
2.3、产品方便、快捷
智能手机在2011年开始兴起,仅仅5年的时间已经风靡世界,它在带给人们无限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健康方面的危害,手机计步器APP的利用也是对智能手机的良好利用。目前手机健身APP的种类多达几十种,健身APP、智能终端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就是携带较为方便,以手机APP为例,就是在普通的智能手机上下载相关健身软件就能够实现它的功能,这对于健身者来说没有增加任何负担,就算是其他的运动手表、手环其体积也非常小,携带起来非常便捷。
2.4、促进安全健身
健身能够让人们的身体变得健康、心情畅快,但同时中老年人在健身中也存在一些风险,一方面源于对自身情况的不了解,不能按照科学的负荷进行健身。因此,计步器APP的兴起对于健身者在运动过程中能够提供实时监测,大大降低了健身安全隐患,健身者在接收到危险反馈信息时,快速采取措施就可以降低健身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健康威胁。
3、计步器APP存在的弊端
3.1、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问题在我国的很多健身产品方面都曾出现,如最近被人们热议的中小学“毒跑道”、“毒草坪”事件就与我国体育设施质量安全监管不力密切相关。目前市场上在售的优质计步器以国产品牌和进口品牌(大多数为贴牌生产)为主,价格在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计步器智能终端尽管出现的较早,但真正在我国兴起还是近几年的事,由于出现的时间还较短目前国内对计步器智能终端的规格和质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没有专门的机构对于手机计步器软件等进行监督,也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督促计步器智能终端的质量,很多产品都是由各个厂家自行开发出来的,造成了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检测,利益是企业生产体育产品的主要目的,这难免造成一些厂商在利益的驱动下开发出不科学、合理的软件来赚取高额利益。
3.2、存在较大的误差
手机计步器软件的能够不成熟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计步器的主要工作原理在于通过震动传感器和电子计数器来计算人的移动步伐数,这就很容易出现误差,特别是一些小的震动对计步器来说就可能会感应为运动记录。根据相关调查对手机计步器APP、运动手表、运动手环等几个国内主要的大学生健身监测产品的准确度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同样的运动由于智能终端的不同最终得到的监测结果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如在一项手机计步器的调查中安卓计步器APP的100步误差为+15,准确率为87.8%,而果壳手表计步器APP误差为-22,准确率为71.2%,麦步V2计步器准确率:98.6%。这样很可能对健身者造成一些不良诱导,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开展不仅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还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3.3、功能不够丰富
智能终端的兴起代替了人工指导的部分功能,但也存在着天然的缺陷。从目前的健身APP、运动手环等运动监测设备来看存在着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大多数的功能基本都是集中在了步数显示、步行距离显示、消耗热量显示、剩余运动量提示、累计步行步数与运动时间、运动量显示、目标运动量显示、时间显示等功能。目前的计步器智能终端在功能上还有很多缺陷,还不能很好的满足健身科学化的需求,这就要求运动监测产品的开发上更加投入。
3.4、误导大学生科学健身
根据《体育与锻炼》杂志中“医学与科学”栏目一篇题为“跑步比行走减肥效果更明显”的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对参加了由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卡利夫)组织的“国家跑步者和行走者健康研究”受访对象的数据进行了梳理,其中包括15237名散步者和32215名跑步者。微信运动排行榜对健身者运动的距离排行,从积极的方面看,运动排行榜很好的激发了人们的运动兴趣,但盲目的追求在排行榜上的名次和数据这与运动健身的初衷是相背离的,毕竟健身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健康,而不是像竞技体育一样以追求比赛胜负为目的展开的,如果不针对自身情况去挑战健身榜上的名次就会适得其反。
4、计步器APP的选用策略
4.1、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
由于计步器智能终端和软件是在近年来才兴起的,国内尚没有严格的产品生产标准,这就让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产品的质量,像目前市场上的出现的近10种产品的准确性都有一定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就是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健身者悬选择质量不好的计步器产品将会对自己健身效果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国家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相关的质量标准来保障计步器智能终端的质量。
4.2、合理选用相关产品
手机计步器也是健身产业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计步器智能产品主要有运动手环、运动手表和手机计步器几个类别。根据调查结果不同的产品其监测的可靠性差异较大。从计步效果来看,准确性最高的为运动手表,其次是安卓系统计步器软件,最低的是果壳软件。因此,计步器产品的选择也就决定了其监测的准确性,根据相关部门的监测数据反映,我们应该多选择运动手表或运动手环类的计步器产品,它具有功能专一,准确性高等特点,而将手机计步器只能作为一个参考。
4.3、优化产品质量
一些智能计步器产品的功能比较单一,很难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有一些产品的功能繁多但不切合实际,更有甚者影响到了健身者的思想意识。因此,我们应该对计步器智能终端的质量和功能进行合理的优化,多从健身者需要的角度出发。多生产误差更加微小,质量更加可靠的计步器智能终端。
5、结语
计步器智能终端的出现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尽管还在功能、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但我们应该能够看出其积极的方面。我国的很多高校大学生还不能理性的使用智能产品为健身服务,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合理的指导促进其对计步器APP的选择和使用,这对于科学化健身有着很大的意义。所以,应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智能APP的生活习惯。可以预见,未来智能电子产品在高校健身中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1]张朋,阿英嘎.科技与体育的对话—利弊述评[J].福建体育科技,2015,34(4).
[2]赵玲.科技与体育互动关系论辨[J].体育与科学,2002,23(5).
[3]戴剑松,李靖,顾忠科等.运用计步器测量步行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2).
[4]游五洋等.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田麦久.借信息技术之力促进中国体育的更好更快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8(3).
[6]张立.数字体育探索[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7]黄健.支持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特点、功能、影响[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3).
[8]朱志红.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走势浅析[J].科技信息,2007 (19).
G804
A
1006-8902-(2017)-04-ZQ
普春旺(1975-)男,云南峨山人,彝族,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