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研究
2017-03-11谭明雅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谭明雅(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研究
□谭明雅(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重点结合新形势,从重视公共体育课改革、合理设置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丰富公共体育课程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体育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发展思路
公共体育课程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使命,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传统应该教育的弊端逐渐凸现,许多问题日益严峻,很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围绕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师与学生角色重新定位、教育理念的转变等方面展开,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夯实基础,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1、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伴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具备良好身体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但是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如下:
1.1、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学思想及教学观念相对比较滞后,具体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的适应度层面仍然比较低,在课程导向方面尚不明确。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不少教师并未真正把握课程改革的精髓思想,因而在课程教学观念上无法实现有效地突破,表现在具体的教学层面,则体现为按部就班的依据老套路来进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的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1.2、教学目标不明确且缺乏层次性
目前,在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将关于终极目标的描述摆在学士面前,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不同学生之间本身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要做到统筹兼顾,有层次,循序渐进。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过分重视技能性目标,而对知识性目标与情感性目标则关注不足,且对具体目标的设定上并不明确。
1.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随着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随着目前在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有教师队伍具备的素质已经无法达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目前,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缺乏足够的课程发展能力;二是,缺乏足够的课程一是;三是,在职业价值观念,自身发展定位等方面不够明确。此外,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进度。
1.4、教学内容的选择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够丰富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开设中,存在不少课程与中学阶段的课程重复的现象。同时,在体育课程中,竞技类课程占据了较大比重,且目前的课程改革中并未对此进行适度的简化。体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课程缺乏系统性,教学内容不够丰富,针对性不强,理论课常常流于形式。此外,近年来各大高等院校提倡的应注重翻转课堂的导入以及自主学习理念的引入,目前并未在体育课程中得到足够的体现。随着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的深入,急需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充分利用现代丰富的网络教学素材,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5、课程评价理念相对陈旧,缺乏客观、量化的考评
在高职院校中,体育课程评价通常以竞技项目比赛为主,且成绩评定多受到教师主观的影响,所得的考评结果并未全面的反映出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各方面获得的进步。同时,在评价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教考背离的现象。在评价平标准的确定下缺乏一定的公正性,评价过程未充分体现民主化、人性化的要求。此外,由于在评价中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因而缺乏了对体育教学过程的评估。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以及师资队伍等方方面面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而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及学生身体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进步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推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尤为必要。下文将结合新形势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进行探索。
2、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思路
伴随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进行改革。在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应从着力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进行探索。
2.1、高度重视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明确提供课程改革新方向
从学校层面,要将公共体育课程放在重要位置上,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基础,为各行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但从具体落实情况来看,素质教育并没有引起高校领导和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素质教育被束之高阁,推行严重受阻。由此可见,校领导的重视显得尤为重要,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教师会加大指导力度,顺理成章地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与参与热情。也唯有如此,才能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使健康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同时,必须将学生未来就业可能需要的职业需求以及学生终生体育理念的形成作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和目标。
2.2、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
在高职院校,要贯彻执行“终生体育”理念,使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浑然一体,将学生的健康体魄、阳光心理作为亘古不变的培养目标,使每个学生走出校门之后都能尽快融入社会中。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牢固树立终生锻炼意识,以广大毕业生来带动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短期与长期目标的有效结合。
同时,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照顾到全体学生,使之终生受益,这向学校和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一是,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多层次、系统化的教学目标,满足所有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素质的差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想方设法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挖掘出他们的内在潜力,使之主动投入体育活动中,为终生体育做好铺垫。
2.3、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所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课改当中,不断完善教学形式,丰富教学资源。具体可以尝试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可以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将自主学习理念、合作学习理念引入到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一系列的形式鲜活的活动使得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循序渐进的树立起学生的锻炼习惯和意识。
二是,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以及一些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各类课程中的应用,教学整体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在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应尝试性的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利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特点及优势,丰富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资源,完善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形式,进而达到提升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实现学生个体终生体育意识的培育,并满足未来从业中对个体体能及体育技能的要求。
2.4、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打造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已根深蒂固,在其影响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并不尽如人意,体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成为课程改革道路上的重要羁绊,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质迫在眉睫。具体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层面。高职院校应要挑选一批责任心、上进心强的教师,鼓励他们参加业务培训,汲取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把握最新教育航向,调整教学模式与策略,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熏陶与鼓励,提高体育活动参与度,达成多元化教学目标。基于这种前提,教师是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与实施者,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既传授体育技能,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拥有阳光向上的情感,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
二是,教师自身层面。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拥有更多的教学内容的自主选择权。因此,从教师自身而言,应当注重对创新内容的选择以及自身的深入学习,发挥自身作为学生领路人的关键角色,选择他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不断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摸索与反思,实现自我发展、完善、超越,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5、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改革成绩评价体系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新的目光来审视教学活动,努力寻求素质教育与体育考试的平衡点,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构建起科学可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并使评价体系服务于教学、促进学生成长。
首先,要遵循客观、公正、操作性强的原则,打破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引进诊断性、形成性评价法。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要采取诊断性评价,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基础进行准确把脉,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不同阶段不同评价方法的运用。在教学中,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捕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情况进行汇总,努力调整教学方法;在学习活动取得阶段性结束后,可以采取终结性评价,评价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判定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3、结语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更为全面的要求,高等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培养人才,要发挥一切有利因素,不仅要以最新的文化知识来充盈学生,更要使他们具备高尚的品德、积极的进取心、健康的体魄。高职院校要跳出应试教育的牢笼,积极推进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终生体育的能力,为全民健身夯实基础。
[1]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
[2]李明俊.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新思路[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3]郑坚生.“示范性建设”视野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4]吴燕丹,张宁.浅析我国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G807
A
1006-8902-(2017)-04-ZQ
谭明雅(1991-)女,湖南岳阳人,汉族,就职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