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体结合: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经之路

2017-03-11曹军勇李明磊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技战术后备足球运动

□曹军勇 李明磊(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教体结合: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的必经之路

□曹军勇 李明磊(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本文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与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河北、河南等省份一些比较专业的足球学校不同年龄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认为: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过于注重足球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基础文化教育水平是严重缺失,导致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综合文化素养整体不高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把教育与训练有效结合起来,把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放到首要位置,克服片面发展,急功近利的思想,提高他们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才是改变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匮乏,提升国家整体足球水平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发展机制

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足球发展的根基。当前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最主要的问题是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基础文化教育的缺失,导致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培养综合文化素质不高和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大量缺失。如此下去,又如何去谈发展与未来呢?因此,做好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基础文化教育,以“先育人,再为才”的根本原则来谋划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的问题且不断完善和健全青少年后备队员教体结合的良性训练体系与发展机制,培养和提升青少年后备队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青少年足球运动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国家足球发展的后劲。文章采用调查法、数理统计、文献资料法对河北、河南等省份一些专业足球学校不同年龄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尝试为专业青少年足球训练中采用教体结合方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通过对河北、河南等省份一些专业足球学校不同年龄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客观反映出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

1.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采用调查法,对河北、河南等省份一些专业足球学校不同年龄队员的基础文化教育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年龄队员的基础文化学习情况(在小学、中学各阶段学习的年限及学习成绩,从事足球训练后每天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足球训练时间对比);青少年足球队员从事足球运动的经历(踢球时间、球龄、每天训练时间等);青少年足球队员的目标(努力去踢职业联赛,凭借足球技能进入高等学校,前途不确定等)。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185份,收回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2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2.97%。

(2)数理统计法。

采用数据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依据客观数据统计结果得出调查结论。

2、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努力去踢职业联赛的占80.5%,而想进入大学拿文凭占15.1%,其它占4.4%;踢球年龄在7-9年的占90%,参加过省级甚至全国比赛、城市运动会的占80.1%;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完成就开始踢球的队员占95%,其中小学阶段没有完成就开始踢球的占67%;中学阶段没有完成的占90%。由此可见,这些足校的青少年队员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就开始踢球,且在足球训练后每天学习文化知识和进行足球训练时间对比中发现,进入专业足校后基本上就是专业和身体素质训练,很少接受系统的基础文化教育。这样的结果反映了我国青少年足球队员的培训体系和机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基础文化教育严重不到位,过早进行成人化专业训练,文化综合素质低;其中专业化训练过早和基础文化教育缺失是影响青少年足球队员发展的根本因素。

2.1、基础文化教育缺失是严重影响青少年足球队员各项素质全面发展根本

在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发展是首要内容。在德国13-15岁的青少年培训中,学习是首位,其次才是训练;在法国培训体制中,青少年足球主要对象是13-15岁的适龄儿童,他们不得离开自己的学校、家庭和俱乐部,必须随自己学校的课程完成国家教育部门规定的学习;对15-17岁青少年培训分别在35各俱乐部进行,受训者加入俱乐部必须签订合同,保证在自己原来的学校学习。法国足协每年对俱乐部进行一次检查,监督他们完成规定学业。由此可见,在国外特别是足球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基础文化教育的培养是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的首要目标,只有完成相关基础文化阶段学习的队员才能参加专业训练,即使和俱乐部签订合同成为专业队员也要保证其在训练期间要回到学校进行学习,并且国家法规部门每年都要对其进行监督,使其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学业。同时,在注重青少年学业为重的前提下,在足球培养过程中特别重视青少年自身生理发育的特点和自然规律,循序渐进的把握并培养青少年的各项素质综合提升。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13-17岁。13-17岁时最大力量进入快速增长的第一个高峰。这个年龄段力量的增长与体重的增长是同步的,而且最大力量增长很快,但相对力量却增长不大。这时的肌肉向长度增长比向横度增长要快,因为此时也正是身高的快速增长期。16-17岁是最大力量快速增长的第二高峰。这时肌肉向横度增长的速度加快了。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增长均很快,这是发展力量素质的最重要时期。18-25岁,力量增长开始变得相对缓慢。此后如不坚持科学的锻炼,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将逐渐减小,当然如果坚持良好的训练,男子力量增长可达3.5岁左右。至于速度力量的“敏感期”还要更早一些,男子在7-15岁,女子则在7-13岁发展比较快,这与速度素质“敏感期”较早密切相关。概括起来看,青少年力量的增长有如下特点:快速力量先于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先于相对力量;长度肌肉力增长先于横度肌肉力;躯干肌肉力先于四肢肌肉力。

在快速多变的现代足球运动中,运动员不仅需要充沛的体力,娴熟的技术,多变的战术配合,全面应变的足球意识,更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刚毅的战斗作风。但是,我们在这些问题上还缺乏高度的重视,在实践中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长此下去,将难以适应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足球运动史上的无数战例说明了这一点。例如在199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德国队对捷克队的比赛中,上半时捷克人以一个有争议的点球1∶0领先,在人员因伤病严重不整及比分落后的不利情况下,德国人以他们钢铁般的意志支持着自己顽强地拼博着,最终在加时赛中以他们特有的德国造战车精神碾碎了捷克人的梦想。当他们将冠军的奖杯捧在胸前时,你不得不叹服这种德国精神的神奇效力。旺盛的斗志,充沛的体力和不到最后绝不放弃的精神,有了这些,德国人的技术才有发挥的余地。其实,这就是意志品质与技战术完美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气势磅花、不屈不挠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胜利的保证。

上述各项素质的发展根本依赖青少年基础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具备的“三观”的状态。对此,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训练过程中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就过早的走上了足球专业化训练的道路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2.2、“合作与团结”是教育的结果,是影响青少年足球队员未来的根本

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合作才能有更大的力量,才能顺利轻松地到达成功的彼岸。

合作,一种极为普通的行为,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记住这句话:只有合作,才能进步;只有合作,才能发展。

那么队员是否真的缺乏合作的意识呢?在队员的问卷调查中,57%的学生希望运动中与队友合作,30%的队员不知怎样与人合作,这说明不是队员缺乏合作的意愿,而是其缺乏合作方法与技能。因此,对队员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体现合作学习价值的重要条件。

如在足球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应当给学生讲解技战术,详细分析技战术的每一个环节和要领,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如发现学生有犯规动作,立即予以纠正,并向他们灌输规则要领,使他们记住,并且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在足球的实际练习中,队员既要注意足球规则又要提高技战术水平是一个方面,但如何将足球规则与技战术水平有机结合起来,这个团结协作的问题才是关键。

中国足协青少年部前主任冯剑明曾指出,国少队和国青队之所以在某一时期取得优异成绩主要是由于他们的体能、身高和作风上的优势,而真正足球的精髓所在即技战术素养,却在他们身上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队员的运动寿命与文化程度是成正比的,读书少的队员不仅影响智力的提升,也会影响队员对技战术的领悟能力,导致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当然不可能踢好球。因此,文化基础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智力能力的发展和对技战术认识水平的提升。

而在中国,由于青少年后备队员缺乏必要的基础文化教育即系统化知识的培养,必然表现出智力水平低,领悟能力差,团结合作素养不高的缺点。因此,加强他们的基础文化教育,确立知识系统化培养体系,是提高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以智力为核心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提升青少年足球后备队员团结合作能力的保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青少年足球队员的培养关系到中国足球的发展和未来,提升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关键,走“教体结合”的道路,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的教体培养体系,真正使青少年足球运动走上健康、快速的发展轨道。

3.2、建议

(1)立法建制,公开透明,权责分明,放眼未来;

(2)注重对不同队员年龄的特点,科学引领,建立强有力的“教体结合”的训练体系;实现逐级培养、层层提高的培养目标。

[1]曹军勇.现代足球运动导论[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12.

[2]余秋雨.当前中国社会的六大文化误区[J].新华文摘,2006,19.

[3]邱丕相,王岗.走进主流社会的中国太极拳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4]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1,5.

G843

A

1006-8902-(2017)-04-ZQ

曹军勇(1979-)男,河北邢台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技战术后备足球运动
在足球运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路径探析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