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研究

2017-03-11周轶枫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职业化网球运动员

□周轶枫(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研究

□周轶枫(商洛学院陕西商洛726000)

跟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相比,我国的网球职业化仅仅表现在参加或者是举办更多的网球排名赛上,我国网球运动员目前现行的培养体制中的培养模式、训练模式和参与办法等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中。本文分析了应该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并探究了我国网球运动员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国际职业网球

网球属于一项集合国际化、商业化和个体化于一身的运动项目,与我国的其他体育项目相比较来说,竞技网球是最早想要走向职业化道路的项目之一,但是由于近些年来收到了国情和发展体制的限制,我国的网球职业化脚步仅仅局限在参加或者是举办的国际网球排名赛,制约了我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脚步。因此必须要从国际化职业网球的规律和特征入手,改善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加强我国一流网球运动员融入赛事的改革,能够加快我国网球运动员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脚步。

1、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分析

1.1、现行培养制度利与弊

由于受到各种思想、目标还有制度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的网球运动在针对运动员培养上保持三种培养制度,第一种是举国体制下的国家集体培养模式,第二种是以国家的培养为基础,最后走向“单飞”的培养制度,第三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培养制度,类似于“丁俊晖”的培养模式。根据时代进步的需求演变出来的三中培养体制,同时也迎合了我国网球运动发展的需要。但是每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它的两面性,因此这三项制度背后产生的不可避免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在后期进行实践探究,特别是在可推广、可复制、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1.2、举国体制保障了运动员的发展,同时容易引发利益分配矛盾

举国体制培养模式值得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调动全国的相关力量,包含有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集中功课某一项世界顶尖领域和国家级别的也大重要项目的运行体系。目前我国的网球运动员培养模式国际职业化培养举国体制指的就是运动员受到国家的统一培养,成才之后再走出国门参加国际职业比赛,需要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例如说我国的羽毛球队和乒乓球队一直使用的是这种培养体制,有天赋的年青运动员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国家培训基地进行集中培养,最后由国家输送出国比赛,把运动员通过国家培养送到更高水平的职业网球道路上去,同时也能够为国家效力。目前网球运动员的选拔、参赛、训练计划的制定都是围绕着奥运会、亚运会等以国家利益为主的赛事上,这样的培训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资源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升,但是这种体制业限制了运动员的个体利益,尤其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运动员们对于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往往掌握不好平衡。

2、我国运动员的培养环境分析

2.1、职业网球管理体制分析

我国的职业网球基本都带有很大的举国体制特点,具体表现在运动员的成长管理中,基本的管理手段是行政指令和管理,还有高度集中的管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举国体制为我国的职业网球运动发展贡献良多,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举国体制都保障了我国竞技运动冲击世界舞台的夺金实力,但是通过针对国外欧美等国家的调查发现,几乎很少有使用举国体制的运动员培养模式,国外的职业运动员主要是一开学校来输送,因此国外的职业运动员首先都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教育,文化水平在平局水平以上,课余时间进行运动锻炼,并且通过学校去到能够获取更多的职业网球赛事资格和信息。

2.2、职业网球的管理机制分析

我国的网球经济项目的最高权力管理机构是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属于集合了企业、社会和政府三功能于一身的网管中心,具备了政府派出机构、民间协会的等多方面功能,其中的职能领导也给职业网球贴上了政府行为的标志,只能领到的主要行动目标是政绩目标和利益,因此在网球管理中心的很多规定和制定通常会失去公平。中国职业网球想要跟国际职业网球迅速接轨必须要改变这种内部的约束状态。

3、国际网球职业赛制特点

3.1、具有高额的奖金

网球赛事目前吸引了世界各国中越来越多的职业球员参加,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奖金数值较高。在国际职业网球赛制种类中,一般都是根据不同赛制的级别来制定将近,目前最高级别分别是四大公开赛、大师系列赛,然后还有各种系列赛和挑战赛。国际经济商业化垄断形势下,网球职业运动员可是说是国际网球商业中的财富创造者,同时也是直接劳动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球职业化的不断推广,网球职业化赛事的奖金也在逐年上涨,到2006年总奖金就搞到1850万美元,有力地推动了网球运动的广泛普及。

3.2、计算机排名积分系统

职业赛制的重要构成特点是通过严谨、古老而又非常科学合理的计分系统来完成的,ATP和WTA成立之后与ITF进行配合出来的经营管理办法,其中指定的赛制饿和排名计分方式是在各方面都适合网球运动特点的现代化管理办法。职业球员的计分、排名对于网球运动的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同的比赛级别和不同的级别拥有不同的分值,然后从52周中参加的国际网联认可的比赛中选出14场最高得分然后排列名次。这是为了能够鼓励球员多参加高水平的比赛,为后起之秀进入高级比赛提供了可能。

4、中国想要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主要限制问题

4.1、职业化跟我国的行政体制起冲突

我国在进行网球运动职业化推进发展中,适应了融入国际职业网球大环境是必然的选项,必须要建立起职业化、市场化的训练新体制。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培养管理结构属于行政垄断管理,跟国际职业化发展概念有冲突,是影响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行政垄断指的是超越行政权力来限制、妨碍和排斥经济竞争的行为。长期以来我国的运动员培养管理模式属于高度集中、以行政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跟我过的计划经济发展相适应。我国的网球运动管理中心起到了类似企业、民间协会和政府派出机构等功能,因此职业网球的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政府行为,难免会为了政绩目标作出失去公平的规定和限制。

4.2、人才基础薄弱,培养体制和选拔体制脱节

据调查显示,我国的运动员整体水平中,不管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基本素质都十分薄弱,从经济实力来说,女双选手的组合还没有形成足够高水平的竞争态势,跟世界高水平相比较,男子项目也比较落后,我国的后备选手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可持续发展人才链接。客观的说我国的训练模式、选手培养模式和参与办法都停留在计划经济框架之下,造成了运动员的培养和选拔的脱节,人才的培养虽然社会化了但是人才的选拔还是国家选拔体制,运动员管理体制改革并不完善。

5、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和走向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5.1、深入了解国际职业网球的特征和规律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国际类竞技网球的训练和竞赛都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存在,因此必须要深入的探究、认识和遵循,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网球运动经济水平。职业化是网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需要根据网球职业的特殊经济规律,研究运动规则和规程变化,把奥运会规程作为导向来进行,把我国的运动员输送出国,借助各大网球实力大国的力量来训练和培养我国运动员。

5.2、改善培训机制

职业网球的基本规律和要求是需要结合本国国情,争取对国家有利的政策,逐渐加大运动员的投入和回报,在国家利益为前提的政策下,最大限度的加强运动员、教练员的经济利益,能够有效地提升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训练和比赛参与积极性。国外选手通常的培养模式是完全由个人负责,个人跟企业签约,或者是国家、企业和个人同时承担选手的培养模式。随着国家内部的经济飞个发展,网球运动员的人数也在增加,传统的靠国家和上级拨款培养已经不能够满足于现代化的网球项目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针对职业网球的个体化特点,创新训练组织形式。针对网球运动员的后备选手培养,要借鉴国外选手培养方式,把培养经费投入到机智的有益探索中,重点提升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的自觉性和动力。想要有效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成才和经济水景,需要让专业的元动员变成职业运动员,不仅能够帮助运动员水平提升,还能够实现我国网球运动和国际职业网球运动的接轨,让我国选手能够真正走进上职业化道路。

5.3、以职业化为导向进行运动员培养

只有运动员具备了强大的综合竞技能力,才能够在国际比赛当中夺得更好的成绩。通过观察国际竞技体育实战发现,一般的综合竞技实力需要包含有技术、战术、体能、临场应变能力、心理调节能力、指挥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等。因此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运动员综合经济能力的培养,除了运动员重要的技术、战术和体能等能力培养之外,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等也要重视起来。随着我国的网球职业化脚步逐渐加快,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带来的高额奖金和商业利益也随之铺面而来,因此其中承受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压力需要运动员具备强大的心力储备和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够在比赛中平衡竞技水平和思想境界。

6、结语

我国的网球走向职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趋势,尽管在国际职业网坛中我国的女子网球走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并不代表我过的网球职业化已经走向了正轨,跟其他网球运动强国相对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要把中国网球进行职业化改革,深入了解国际职业网球的本质和规律特点,完善运动员培养机制,从而实现我国网球运动整体职业化的最终目标。

[1]陈芸.中国网球的举国体制及职业化发展现状分析[J].科技与法律,2015,(03).

[2]陈霞,孙长良.以李娜为例论中国网球运动员职业素质[J].体育学刊,2014,(05).

[3]朱家明.中国男子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现状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4]朱年丰,邰峰.我国网球运动员创新型培养模式的发展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06).

[5]孙晋芳.论中国特色职业网球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6]刘青,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障碍与途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1).

[7]刘青.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05).

G808

A

1006-8902-(2017)-04-ZQ

猜你喜欢

职业化网球运动员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