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的注视与女性的美
2017-03-11唐光胜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635001
唐光胜(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男性的注视与女性的美
唐光胜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达州 635001)
男性的注视是指男性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女性形象身上,使其成为男性欲望得以投射的客体。在西方文学、绘画和电影艺术中,人们总习惯以男性的视角来描绘妇女形象。西方女性美的特征是圣洁裸露、晶莹剔透、光芒四射。罗敷与海伦是“男性的注视”的经典范本。
男性的注视;女性的美;罗敷;海伦;经典范本
歌德在《浮士德》中赞美永恒的女性,说她们引导我们的精神向上飞升。巴尔扎克对女性更是推崇备至,他说美女都是女王。男人在世俗生活里称王称霸,而女人则在审美世界中成为至尊的女王。也就是说,当男人凭借其世俗权力征服世界时,女人则凭借自己的天赋之美来征服男人。不可一世、叱咤风云的拿破仑,白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指挥军队浴血奋战,晚上则在昏黄摇曳的烛光下给自己心爱的人写情书。
一、视淫、自恋与男性的注视
在伦敦印刷学院教授电影的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劳拉·莫薇,在《叙事电影中的视觉快感》一文中,探讨了人们迷恋电影特别是好莱坞叙事电影的原因。她的结论是电影能够产生快感(pleasure),其快感的来源是“视淫”(scopophilia)与“自恋”(narcissistic aspect)。视淫是“将所看的对象客体化,并使其从属于或受控于注视者”[1]。比如,小孩子总是带着好奇的眼光窥视这个世界。如果某人对窥视非正常着迷,便形成窥视癖,即在偷看某一客体的过程中产生性的快感,如郁达夫在《沉沦》中对窥浴场景的描写。“自恋”(narcissistic aspect)一词出自希腊美少年那西沙斯顾影自怜,溺水而死,化为水仙的故事。中国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有一首诗:“兰生幽谷中,倒影还自照。无人作妍媛,春风发微笑。”[2]幽兰形象就是自恋的典型。“男性的注视”(male gaze)是指男性将自己的幻想投射到女性形象身上,而女性则只有被展览和被注视的权利。通过对女性情色化的包装,使其成为男性欲望得以投射的性客体。莫薇认为,在西方绘画艺术中,人们描绘妇女是为了给男性观看,站在绘画之前的观众通常被假定为男性。画中的女性对男性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她们是男性观众注视的对象。那么,具体什么样的女性才能成为男性关注的对象?
二、西方女性美的特征:露、透、射
在动物世界里,最美的是雄性,展开五彩之屏的并不是孔雀公主,而是孔雀王子。雄狮的风采和威仪也远远超过雌狮。达尔文认为,自然界美的现象是大自然性选择的需要。当雄鸟在雌鸟面前竭力炫耀自己的羽毛及其华丽的色彩时,雌鸟会赞美自己雄性伙伴的美。然而,在人类社会情况却与此不同。温克尔曼说:“男性裸体像也许能够让人们从中获得性格,而只有女性裸体像才能够让人们去憧憬美、追求美。”[3]西方的女性美,可以用“露”“透”“射”三个字来概括,这些审美特征,足以引起男性的注视。
(一)圣洁裸露
曾任英国美术协会主席的肯尼思·克拉克在《人体艺术论》一书中指出:“裸体指一丝不挂,而裸体艺术却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即便在今天,裸体仍然是表明绝对美的存在理念时所使用的手段。”[4]女性美在审美活动中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裸体艺术长盛不衰的秘密,就在于“裸体像是被解放了的生命力的象征”[5]。也正如尼采所说:“对艺术和美的渴望是对性欲癫狂的间接渴望,世界通过‘爱’而变得完美。”[6]美使人眼花缭乱,如痴如狂。美感可以激发我们的生命活力,因此,审美体验不仅怡悦身心,而且能给欣赏者难以形容的巅峰体验。意大利著名画家波堤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可谓这方面的杰作。维纳斯脚踏巨大的海贝,肌肤光洁丰盈,体态婀娜多姿。赤裸的身躯圣洁而高雅,从波光艳影的海上横空出世。这缕人文主义的曙光,给饱受中世纪性压抑的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熊秉明的评价十分恰当:“维纳斯是属于理性的又是享世的,她是纯美的又是有诱惑性的,这诱惑性并不排斥她的神性。”[7]
(二)晶莹剔透
“透”,即轻衣薄衫,晶莹透彻。克拉克称波提切利的《春》之三美神的肉体美丽迷人。她们身材窈窕,体貌出众。脸如娇花,雪透罗裳。十指如玉如葱,横波如同秋水。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赞叹:“希腊人之所以能够达到其难以企及的文明高度,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勇于公开地面对原始生命力。他们赞美激情、赞美爱欲、赞美原始的生命力。”[8]如莱辛笔下的阿尔契娜,牙齿雪亮润泽如明珠,乳房白皙鲜嫩如苹果,时起时伏,如海上的微波,被清风吹拂,触岸又离岸,令人销魂。
(三)光芒四射
“射”,指外在容颜光彩照人和内在人格光芒四射。前者可用“娇媚”来概括,而后者可用“魅力”来概括。莱辛认为,媚是一种动态的美,“它是一种一纵即逝而却令人百看不厌的美。……媚比起美来,所产生的效果更强烈”[9]。他认为阿尔契娜的形象到现在还能令人欣喜和感动,就全在她的“媚”。她那双眼睛“娴雅地左顾右盼,秋波流转”,她的嘴荡人心魄,“嫣然一笑,瞬息间在人世间展开天堂”;她的语言令人心旷神怡,“叫莽撞汉的心肠也会变得温柔”[10]。卢梭《爱弥儿》中的苏菲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女性,她是卢梭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创造的女性美典范。她天性善良,模样算不上风华绝代,但极富魅力,使男人能够动心。“男子们一到她身边就会忘掉比她更美的女人;而美丽的女人一到她身边就会觉得自己并不怎么美。”[11]卢梭认为:“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出奕奕的神采。”[12]也就是说,女性美不仅是面容姿色的光彩照人,而更在精神气质的熠熠生辉。
而在中国古代,缺少真正意义上的裸体艺术画或雕像。春宫图为男女情爱的启蒙书,观音像为慈眉善目的母亲形象。难能可贵的是曹植的《洛神赋》,描绘出东方美女的神韵:“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1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明眸皓齿,秀项丹唇。但若即若离,若隐若现,难以与血色鲜丽的西方美人媲美。
三、“男性的注视”经典范本:罗敷与海伦
“男性的注视”最精典的范本,在中国莫过于大家熟知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4]作为女性的罗敷,成为“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男性共同关注的焦点。
莱辛在《拉奥孔》中举了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使交战双方国力衰减,生灵涂炭。但当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出现在众人面前时,这些尊贵的元老却被海伦的美彻底征服:“没有人会责备特洛亚人和希腊人,/说他们为了这个女人进行了长久的痛苦的战争,/她真像一位不朽的女神啊!”莱辛评论道:“能叫冷心肠的老年人承认为她战争,流了许多血和泪,是值得的,有什么比这段叙述还能引起更生动的美的意象呢?”[15]这些元老们经过冷静思考,尽管有所不舍,最后毅然做出决断:“但是不管她有多么美,还是让她回希腊去,/免得她留在这里,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再遭殃。”[16]这确实写出了海伦倾城倾国之美,真正意义上的“倾国倾城”。莱辛认为,如果不能描绘对象的外部特征以引起审美体验,那就可以从美所产生的效果上去感觉。“诗人啊,替我们把美所引起的欢欣、喜爱和迷恋描绘出来吧,做到这一点,你就已经把美本身描绘出来了!”[17]
对人性的过分压抑,容易造成人格虚伪和心理变态,从而产生道貌岸然、内心龌龊的伪君子。鲁迅在《阿Q正传》中深刻揭露了愚昧落后的国民在男女两性关系上所表现出的阴暗变态心理。例如,被女人瞧不起同时又瞧不起女人的阿Q,他只要看见男女在一起,就以为一定要有“勾当”了。为了惩罚他们,他要么怒目而视,要么大声诅咒,要么躲在冷僻处向他们扔几块小石子。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有着排斥异端的正气的阿Q,自己却因体内荷尔蒙作祟,竟然鬼使神差地突然跪下来求吴妈与他睡觉,吴妈一哭,使他挨了秀才重重的三竹杠。因此,与其将女性当作天使来崇拜,或当作魔鬼来诅咒,不如顺其自然本性,饱含激情,以审美的眼光来正大光明地欣赏。
[1]孙绍宜.从文学研究到文化批评[A].朱立元,张德兴.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710.
[2]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A].宗白华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336.
[3][4][5][英]肯尼思·克拉克.人体艺术论[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1.150.25.202.
[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354.
[7][法]熊秉明.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择抄[M].北京:三联书店,1993.71.
[8][美]罗洛·梅.爱与意志[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7.158.
[9][10][15][16][17][德]莱辛.拉奥孔[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21.121.120.124.120.
[11][12]丁枫.西方审美观源流[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349.350.
[13]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M].北京:中华书局,1962.97.
[14]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3.
【责任编辑:周 丹】
G40-05
A
1673-7725(2017)02-0228-03
2016-11-30
唐光胜(1966-),男,四川开江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