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的电影表现
2017-03-11陈金鑫魏冬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46
陈金鑫 陈 乾 魏冬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的电影表现
陈金鑫 陈 乾 魏冬月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6)
研究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电影表现的目的,在于从二者相互影响的关系中,找到这一段历史时期中意大利文学和电影彼此交流融合的规律性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鉴赏。本文主要沿时代发展顺序,分析20世纪意大利文学中电影表现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20世纪;意大利;文学;电影
作为文艺复兴的核心地点,意大利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举足轻重,影响着欧洲乃至世界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在属于现代艺术类型范畴的电影界,意大利也有诸多开创先河之举。尤其是20世纪的意大利文学思想、形式和内容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再现,且电影更加生动丰富的表现意识与手段等积极地反作用于文学创作,使文学和电影逐步融合、彼此影响,成为意大利文学和电影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现象之一。
一、文学作用于电影,通过图像语言表现文字
文学作用于电影,通过图像语言表现文字,这是非常传统的从文字向图像转换实现新型表达方式的过程,也就是电影改编自小说,小说经过电影编剧的二度创作成为适用于银幕语言的艺术作品。这一作用方向与路径普遍存在于从电影诞生后的世界各国新兴艺术创作领域。不过,在20世纪的意大利,以电影表现文学作品还有一个比较独特又个性的方面,那就是电影表现中同样体现出来的真实主义艺术思想。
比如,倾向于反映现实主义题材、劳苦大众真实生存状态的若干导演如N·麦托尼奥、G·瑟伦那等。尤其是N·麦托尼奥拍摄的《消失在黑暗中》与《德来思·拉更》,分别于1914年和1915年取材于文学家R·布勒乔和E·左拉的长篇小说。电影《消失在黑暗中》充分运用影像语言表达技术“蒙太奇”还原了小说对那不勒斯贫民与富人阶层迥异的生存状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底层百姓遭受资产阶级残酷剥削的阶段根源,也通过电影反映了意大利文学真实主义流派创作的严肃性和革命性。
二、电影影响文学创作
电影影响文学创作是非常具有突破意义的文学创作新类型,也就是将涉及电影的元素作为文学创作和观察、表现的对象。此类文学作品的背景经常围绕制片场地、电影拍摄思想与技术、电影工作者等展开,其描写的内容则包括男女演员的工作与生活、演职人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等。其中的代表之一就是作家比兰德勒创作涉及电影的剧本和小说,如《瑟若菲罗·古比欧的摄影日志》就塑造了电影摄影师瑟若菲罗·古比欧这一人物形象,从其进入一家电影公司后遇到的导演、男女演员等角色入手,描写了一幅电影公司众生相。这部小说采用日记体裁,既通过主人公瑟若菲罗·古比欧本人的视角,也通过其工作中始终不离的工具——摄影机的镜头视角出发,不仅展示了人物性格与彼此间交流互动中存在的矛盾,也通过文字向读者再现了电影制作过程、技术手段和涉及电影产业的社会机制的真实内容。[1]
除了小说作者,诗人也开始参与到与电影相关的艺术创作中,如意大利女诗人艾达·尼格瑞就创作过小说《电影》。《电影》旨在反映当时社会上正在形成且越来越深刻影响人类群体的流行现象,就是电影这种图像艺术让很多情感丰富但缺乏理性判断的受众陷入混淆虚幻场景与现实生活的状态中,乃至切实影响了这些电影观众真实的人生。
三、电影和文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
电影和文学相互融合、彼此促进是电影进一步深度融合文学创作的现象和结果,也就是众多电影范畴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与以文学为代表的艺术创作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电影创作手法中的蒙太奇、闪回、场景、特写等,开始成为文学创作过程中司空见惯直至不可或缺的技巧和手段之一。这类情况在作家古瑟皮·T·兰皮杜瑟小说《猎豹》中的若干环节十分突出,如小说主角坦克瑞迪深夜返家的一幕场景。作者从大家长堂·凡不瑞奥和贡瑟塔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诸方面展开描述。然而,作者并没有采用比较传统的静态叙述,而是从堂·凡不瑞奥离开房间、走下楼梯、推开门到前厅的一系列动态过程入手,使读者在阅读文字时又仿佛正在透过一架电影摄像机的镜头摇动看到对象的一切。
还有一类文学创作形式是舞台剧剧本,同样与电影的图像语言表现关联密切,并最终实现了从小剧场到大银幕的转化,马瑞可的舞台剧《1900》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这部舞台剧剧本结构简单,但内容厚重。尤其是剧本设置从远到近,由大及小,既有无限宽阔的海洋,又有邮轮上局促狭小的空间;既有从幼年到成年的“1900”,也有小号手、船长、养父以及形形色色的旅客。最重要的是,《1900》在舞台剧本创作中使用了镜头语言,甚至其舞台说明部分,如演员站位、场景、音乐等的指导内容,也成为后来改编成电影剧本是十分关键的参考。而这部舞台剧本也就是后来被众多观众熟知和欣赏的《海上钢琴师》。[2]
随着时代发展和电影对整个社会的全面影响,如今的意大利文学中电影已不再只是从文学中获取灵感,或者给文学创作注入新鲜活力。包括剧本与音乐在内,一部成功的电影常常能够成就一部小说或流行音乐,如反映二战犹太人在集中营生存状态的《美丽人生》就因电影的轰动影响而成功出版了同名剧本创作的小说等。
[1]周海波.两次伟大的“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与五四新文学[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2,(1):68-72.
[2]袁华清.从但丁到卡尔维诺——意大利文学作品在中国[J].中国翻译,2012,(2):32-34.
【责任编辑:周 丹】
J905
A
1673-7725(2017)02-0121-02
2016-11-30
陈金鑫(1996-),男,江苏扬州人,主要从事意大利电影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