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补短板”
2017-03-11魏文琴
◎魏文琴
也谈“补短板”
◎魏文琴
最近,我拜读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的文章《活着已不易,何需“补短板”》。张老师在文中谈到了学校期末要求老师找“短板”“补短板”,指出“只要是人,就存在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与那些名家大师比起来,肯定存在诸多“短板”,而且越比越觉得自己渺小。因此,张老师主张一俊遮百丑,不要年年“补短板”,而要在自己的“长板”上多做文章,把“长板”做得更长,成为自己的特色标志。
张老师的这篇文章立足关注于成长中的教师,使人读起来耐人寻味。但仔细思考,我觉得文中的观点尚有值得商榷之处。
首先,“补短板”不等于补所有的“短板”。每个个体都存在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是所谓的“长板”;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短处,即“短板”。但是,一个木桶不可能只有长短两种型号的木板。对于教师来说,正如张老师所列举的大气、严谨、简单、诗意、激情、机智等,这些都是教师组成职业素质这个木桶的木板。具体到每一个人,这些木板可能有几块是长的,有几块是中等的,有几块是短的。但是,如果有一块最短的木板严重影响到木桶容积,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把它补长点,不让它拖后腿呢?比如有位老师其他方面都很好,就是粉笔字写得不敢恭维,我认为这个“短板”就可以补起来,毕竟字无百日功。再比如有位老师就是普通话不过关,影响自己的成长,我觉得这个“短板”也可以“补”起来。
其次,我们不能把这些特级教师的特色亮点作为衡量木板长度的标准,因为这些特级教师同样也有“短板”;我们更不能把这些特级教师的“长板”作为自己“补短板”的目标,这样我们就曲高和寡,携泰山以超北海。所以,“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我们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补短板”,要立足于将最短的木板补到所有木板的平均长度以上,以不因该木板过短而影响职业技能有效发挥为原则。
再者,我们“补短板”并不是说不要在“长板”上尽情发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发挥各自的长处,事关整个社会的效率。将每个人的长处发挥得淋漓尽致,永远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是需要想法设法努力达到的。教师也一样,要集中精力在优势项目上精益求精,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将“长板”做得更长,让优势变得更优。同时,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努力补齐自己的“短板”,让自己成长为一专多能、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事实上,张老师是真正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了教师的困难,解读了教师的困惑,表达了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切。其中,最实质的东西就是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自己,正确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如何因人制宜。教师要利用好长处,打造自身特色,找准自己的成长捷径,实现自我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