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2017-03-11吴镇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32期
关键词:德育课文教材

吴镇城

(广东省普宁市军埠镇长太小学,广东普宁 515322)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国情感、意志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笔者就具体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方案。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通过对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发展自身的智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十分注重学生爱国互助、诚实守信等优良品质的培养,而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不断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精神,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小学语文能将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有效促进小学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好地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乐观向上的性格。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结合德育渗透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强化语文教学内容,提升当代小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教学以及语文教学工作二者相辅相成的进步。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鉴于以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重要性的论述,下面笔者即提出几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

2.1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字句渗透德育

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特点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以及色彩鲜明、构图精巧与课文内容密切配合的插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教育内容,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受到必要的思想熏陶,还从小养成爱祖国、爱劳动和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在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生动形象的插图绘画。例如,在《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的插图中,整个图片以群群海鸥在喂鸟老人的遗像周围肃立、盘旋为主色调,学生看了更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加深他们对课文细节内容的理解,以及对喂鸟老人的崇敬,进而激发他们强烈的保护小动物和大自然的意识,有助于德育教育思想的渗透。

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从课文的字、词、句入手,启发学生品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的,让学生感知课文内的具体情节,让活生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从而在思想感情上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比如,以《詹天佑》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针对文本内容向学生提问:我们的课文一开始就说詹天佑“杰出”和“伟大”,他的伟大到底体现出在哪些方面呢?在勘探铁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自己是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想的?他的所做所为体现了什么精神?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又在哪里?……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以及抛出的这样一连串的深层次问题,再加上教师对他们的答案进行点评补充,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细加推敲课文内容,带领他们深入思考这些词句表达的作者思想与感情,学生们便能深刻理解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了。通过这样分析,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又发挥了课文的教育渲染作用,使大多数学生受到老一辈爱国工程师的教育和影响,从而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最终使热爱祖国及伟人的德育教育思想得以传播与渗透。

2.2 在反复朗读中渗透德育

朗读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能深深触动学生,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对德育渗透也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描写祖国山水、名胜古迹的文章,它们优美生动的语言如甘甜的春雨洒向学生心田,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加强朗读,体会课文中的语言美,以读传情悟道,激发热爱祖国秀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课文,这些文章体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以及大自然的幽美,通过反复朗读它们,这些文字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心灵中激发起热爱自然的炽热之情,进而转化为对祖国美丽河山风景的热爱,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激发了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激昂感情。

2.3 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写作练习能表现学生生活的内在思维整合创造,表达着学生的独到观点,流露着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语文写作练习,小学生可以培养自己仔细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认识事物的习惯和能力,它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另一种独特形式。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都应适时适度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能够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认识生活和赞美生活,最终使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融为一体。例如,就“尊老爱幼”这一写作主题,老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地去观察生活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思考后表达自己真实的是非观、道德观,事半功倍地对他们进行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德育教育。

2.4 联系生活,开展实践活动渗透德育

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渗透,教师还要根据课内教学开展一系列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巩固、加深课堂教学的效果,把德育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如在冬至到来时,在班上组织学生包汤圆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学会和别人合作,学生通过这项活动既能亲身体验做家务的辛苦与乐趣,又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辛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还可组织学生到野外观察一年四季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后开展“摆脱雾霾”、“拥抱自然”等演讲比赛及活动,通过多样的积极竞争及表演,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的环境意识得以增强,最终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3 结语

在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要抓住新课改的契机,结合语文课文特点及相关内容,通过阅读、写作以及各种课内外活动等教学形式,真正将德育渗透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学生的未来才会充满希望。

[1]谢静.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中华少年,2017(15):32.

[2]王福贤,马松山.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50.

[3]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5):57.

猜你喜欢

德育课文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