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晋刻王象晋著述考

2017-03-11邹一鸣巩曰国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王氏家族毛氏刻书

邹一鸣 巩曰国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淄博 255049)

毛晋刻王象晋著述考

邹一鸣 巩曰国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 淄博 255049)

毛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出版家,其刻书除了著名的《十三经注疏》《津逮秘书》等,还包括数种王象晋的著述。王象晋曾为官常熟,毛晋与之多有交往,并为其刊刻了《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和《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书。毛晋为王象晋刻书,既是基于自身出版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出于对王象晋的倾慕及其词学观念的认同。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

毛晋 王象晋 刻书 新城王氏

G238

A

2017-08-09

毛晋(1599—1659),江苏常熟人,原名凤苞,字子九,后改名晋,字子晋,号潜在,又号汲古阁主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和出版家。毛晋先后刻书六百多种,其中最著名的有《十三经注疏》《十七史》《六十种曲》《津逮秘书》等,影响深远。毛晋曾刻过新城王氏家族重要成员王象晋的著述,陶湘《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著录有数种,但尚不全面。本文梳理考察毛晋与王象晋的交游及所刻王象晋著述,探究毛晋为王象晋刻书的时代背景与动因,或有补于毛晋汲古阁研究及新城王氏家族文化之研究。

一、毛晋与王象晋的交游

王象晋(1561—1653),字荩臣,号康宇,新城(今山东桓台)人,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官河南按察使、浙江右布政使。王象晋生于新城王氏世家大族,父王之垣官至户部侍郎,兄王象乾官至兵部尚书,孙王士禛官至刑部尚书。王象晋著作等身,涉及农、医、文、佛等方面,有《二如亭群芳谱》《保安堂三补简便验方》《赐闲堂集》《剪桐载笔》《清寤斋心赏编》《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等著述,其中《二如亭群芳谱》影响最大,清康熙年间御敕修订为《广群芳谱》,广为流传。

崇祯元年戊辰(1628),王象晋完成护送藩王赴荆州的使命后,备兵淮扬,督饷吴门。康熙《新城县志》卷七《王象晋传》:“扈惠王之国荆州,戊辰春报命,赐银币,加一级。是春,升按察使副使,备兵淮扬。己巳(原文误作‘乙巳’),通州奸民乱猝起,……象晋自泰州驰赴之,擒戮其首事者数人,乱遂定。俄以参政督苏、松、常、镇粮储。”[1]319王象晋督苏、松、常、镇粮储时,官署驻于常熟。王士禛在为其兄王士禄所作《王考功年谱》中说:“先大父方伯公以参政督苏、松、常、镇粮储,驻常熟。”[2]66《赐进士出身先兄东亭行述》中也有“先慈孙恭人以崇祯壬申十二月八日生于常熟官署,时方伯公以参政督苏松四郡粮储,驻节此县,因小字虞山”的记载[3]1686。王象晋于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以参政督饷吴门,崇祯七年甲戌(1634)升任河南按察使,这期间他一直驻官常熟。

常熟毛氏汲古阁在明末清初之际享誉天下,有“天下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的说法[4]4。其主人毛晋喜好交游,“孝友恭谨,迟重不洩,交知满天下”[4]2。三浦理一郎《毛晋交游研究》所列毛晋交游的名人有122人之多,其中既有达官显宦,也有文人墨客。王象晋出身新城王氏名门望族,以参政身份督饷,驻官常熟,为常熟显要人物,毛晋自然乐意与他交往,并为他刊印书籍。毛晋小王象晋38岁,自称门生。他为王象晋《二如亭群芳谱》作序,署“海虞门人毛凤苞顿首拜撰”;他刊印王象晋《翦桐载笔》,在卷末题“海虞门人毛凤苞订梓”。

王象晋喜好读书,勤于著述,与以藏书刻书为毕生事业的毛晋趣味相投。王象晋欣赏毛晋“博雅好古”,他说:“生于书无所不窥,闻一奇书,旁搜冥探,不限近远,期必得之为快。”[4]8毛晋汇集所作各书题跋为《隐湖题跋》,王象晋为该书撰序,对毛晋书跋大为赞赏:“今观其跋,或剔前人之隐,或揭后人之鉴,或单词片语扼要而标奇,或明目张胆核讹而黜谬。平章千古,荟萃百家,用意良已勤矣。倘所谓骛书成淫,好奇成癖者非耶。每一批阅,击节赏叹,啧啧不忍舍去。”[4]8

毛晋还与王象晋共同校刻《滑耀编》。《滑耀编》是明代贾近三编的一部寓言故事集。该书初有明万历刻本,王象晋曾收藏该本,并进行校订。毛晋见到王象晋校本,爱不释手,即据以重新刊印。王象晋《重刻滑耀编序》:“毛生凤苞索异闻于予,出以相示生,把玩不忍释手,请再付剞劂,用广流传。予重违其意,为题数语而弁之,首亦曰‘天下之宝当与天下共之’云而。”[5]740汲古阁刻本《滑耀编》每卷均题“济上康宇王象晋重校、虞山子九毛凤苞订梓”字样。

二、毛晋所刻王象晋著述

目前所知,毛晋所刻王象晋的著述有《二如亭群芳谱》《剪桐载笔》《王氏族谱》《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四种。汲古阁本在王象晋著述中占有重要地位。

1.二如亭群芳谱。该书三十卷(或作二十八卷),分元亨利贞四部,蔬果花木等12谱。王象晋在序中自言:“因取平日所涉历咨询者,类而著之于编,而又冠以天时岁令,以便从事。历十余寒暑,始克就绪。”[6]36《二如亭群芳谱》版本很多,有沙村草堂本、汲古阁本、虎丘礼宗书院本、书业古讲堂本、文富堂本等。崔建英认为,传世各本可以归为三种:虎丘礼宗书院印本、清康熙刻本和汲古阁本。这三种版本“版式、行格、分卷皆同”,都是“半页八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有眉栏、脚栏、单黑鱼尾,尾上刻‘群芳谱’,尾下刻卷次和类目”,只是封面、版心尺寸、序跋和题名有所不同[7]75。汲古阁本前有陈继儒、毛晋、朱国盛、张溥西的序,还有王象晋的序跋,每卷题“毛凤苞子晋甫”。汲古阁本的刻版后归吴中质库,清康熙间由王士禛赎回。王士禛《历仕录序》:“先方伯著书尤富,版在常熟毛氏汲古阁者已多散佚,惟《群芳谱》一书,亦归吴中质库。士禛于二千里外多方赎归,告诸家庙,不啻宝玉大弓焉。”[3]2015汲古阁刻《群芳谱》书版赎回后,被收入《新城王氏家集》,多次印刷,流传广远。

2.剪桐载笔。书名取自“剪桐封国”的典故,著于王象晋奉使册封(1627)途中。该书一卷,分为传、赋、解、说、记五类,记载奇闻异事,多赞扬嘉言懿行。王象晋自序云:“心窃媿之荆州之役,自春迄秋,日月既赊,闲寂又甚,间操毛颖,用祛睡魔。乃举数年来耳目之所睹闻,友朋之所传说,撮而録之于简。”[8]463《翦桐载笔》由毛晋汲古阁刊印,卷首题“新城王象晋荩臣甫”,卷末题“海虞门人毛凤苞订梓”,半页8行,行19字,左右双边,版心上刻“剪桐载笔”,下刻类目。《剪桐载笔》仅有汲古阁刻本。该本在陶湘《明毛氏汲古阁刻书目录》未见收录,应予以补充。《翦桐载笔》入四库存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收入该书,以汲古阁本影印。

3.王氏族谱(第二次续修)。新城王氏家族第一次修谱,在明万历三年(1575),由王象晋的父亲王之垣主持。数十年后,王象晋主持第二次续修《王氏族谱》。王象晋《重修王氏族谱序》:“曾几何时,而弟袭兄名,孙蒙祖讳,已纷纷不可究诘。自兹以往,弊将何极。晋为此惧,于是广推府君之意,而再为诠订。”[5]736第二次续修的《王氏族谱》十三卷,崇祯三年(1630)由毛氏汲古阁刊行。王象晋续修家族族谱,委托毛晋刊刻,足可见他对毛晋的信任。该谱按照“首世系,明宗流也;次诰勅,扬君恩也;次世传、记序、表等诸篇”的体例编排[5]736,卷首有王象晋《重修王氏族谱序》、董其昌《王氏族谱序》和文震孟《王氏族谱序》,末尾附王象晋手稿序文,每卷题“六世孙象晋较刊”。汲古阁刻本《王氏族谱》存世稀少,山东省博物馆有收藏,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

4.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该书共二卷,包括《少游诗余》一卷、《南湖诗余》一卷,是宋代词人秦观和明代词人张的词作选本。秦观为宋词名家,是张的同乡先贤。张喜好秦观的作品,多有仿作。王象晋合二家词作于一体,编为《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王象晋在序中说:“南湖张先生与少游同里闬,慕少游之为人,辄效少游之所为诗文。……予不能诗,更不能词,而甚慕两先生之所为诗若词,特合两先生词并而梓之,图谱之,使后世攻是业者,知词虽小道,自有当行,无趋恶道,未必非修词之一助也。”[9]26《2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收入毛晋所编《词苑英华》,崇祯八年乙亥(1635)毛晋汲古阁刊行,半页9行,行19字,题“济南康宇王象晋梓”,“姑苏子九毛凤苞校”。关于该书书版,王士禛曾言:“先方伯赠大司寇公常刻贾侍郎三近《滑耀编》,即《文府滑稽》之流。又张南湖《诗余图谱》《少游南湖诗余合刻》,二公皆高邮人也。今版皆毁于兵燹。”[10]55但据任德魁考证,该书书版先是贮存于毛氏汲古阁,后在乾隆年间由洪振珂购得,并没有如王士禛所言毁于战火[11]301。

《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是附于《诗余图谱》书后的。《诗余图谱》三卷,明代张编。该书是填词的入门书籍,奠定了后世词谱的编纂原则和体例[12]19。万历甲午乙未(1594—1595)间,王象乾曾刻《诗余图谱》。王象晋官常熟时,随身携带此本。崇祯八年(1635),毛晋据王象晋藏本重刻《诗余图谱》。王象晋《重刻诗余图谱序》:“海虞毛生博雅好古,见予讐校此编,遂请归而付之剞人,使四十年前(1595)几案间物顿还旧观,亦一段快心事也。”[5]741《诗余图谱》与《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一同刊印,收入《词苑英华》,一般著录为《诗余图谱三卷附秦张两先生诗馀余合璧二卷》。

三、时代背景与刻书动因

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使明代刻书出版业十分兴盛。江南为文人墨客汇集之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常熟隶属于苏州府,地处江南的核心地区,文化氛围浓厚,藏书家众多。有些藏书家亦从事图书出版事业,毛晋即为其中杰出的代表。荥阳悔道人描述:“是时海内胜流至常熟者,无不以三处为归,江干车马,时时不绝,而应接宾客如恐不及,汲古阁主人为最。”[4]3此“三处”指的是毛氏汲古阁、钱谦益红豆庄、杨彝凤基楼,以毛氏汲古阁最为出名。

关于毛晋刻书的动机,章宏伟指出:“毛晋笃古不假,但绝对不应忽视利益所在,谋利是毛晋从事编辑出版活动的动力和基础之一。”[13]207毛晋刻书范围很广,涉及经史子集各部,而其中多为社会需求量大、容易销售的书籍,“毛氏之书走天下”[4]1,汲古阁本远销全国各地。毛晋所刻书籍中,也有些非畅销书。他所刻王象晋《赐闲堂集》《王氏世谱》等,即属此类。王象晋驻节常熟时,为当地最高级别官员,毛晋为王象晋刻书,虽不是畅销书,不能获得较高利润,但通过与王象晋的良好互动,获得官方的认可,也有利于自身出版业的发展。

当然,毛晋为王象晋刻书,也是出于对文化的热爱,出于对王象晋及新城王氏家族的倾慕。新城王氏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著名的文化世家,科第蝉联数百年,号称“江北青箱”。常熟钱谦益与新城王氏家族成员多有交往,尤其是与王象春私交甚密。他与王象春同为万历庚戌科进士,与王象春意气相投。王象春先于钱谦益去世,钱谦益还为之作《王季木墓表》。钱谦益与毛晋同乡,毛晋曾师从钱谦益,“凡牧斋所读之书,子晋无不读;牧斋所交之人,子晋无不交”[14]526。通过钱谦益,毛晋对新城王氏家族肯定早有耳闻,甚至可能与王象春有过交往。对于出身文化世家又有诸多著述的王象晋,毛晋非常倾慕,故愿意添列门下,以“门人”自居,并为之刊印多种著述。

毛晋与王象晋词学观念相近,二人都不喜艳词华藻,与明代诗词家俏丽、多情,推崇花草之风相悖[15]217。毛晋《花间集跋》:“近来填词家辄效颦柳屯田,作闺帷秽媟之语……不惭愧无地邪?”[4]112王象晋对毛晋的词学观念非常认可,他在《重刻诗余图谱序》中说:“至于探词源,稽事因编次岁月,举散见于群籍中者,类而缀之,别为一卷,则子晋已先得我心。”[5]741毛晋为王象晋刻《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重刻《诗余图谱》,与二人词学观念相近不无关系。

王象晋驻官常熟,毛晋得以与之交往,并为其刊刻著述多种。毛晋为王象晋刻书,自然有利于自身出版业的发展,而毛氏汲古阁的声誉,也促进了王象晋著述的传播,扩大了新城王氏家族的影响。尤其是《剪桐载笔》和第二次续修《王氏世谱》,仅有汲古阁刻本传世,更彰显出毛氏汲古阁在保存传播新城王氏家族文献方面的重要作用。

[1]崔懋.康熙新城县志[M].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390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2]王士禛.王士禛年谱(附《王考功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2.

[3]王士禛.王士禛全集(三)[M].济南:齐鲁书社,2007.

[4]毛晋.汲古阁书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王象晋.赐闲堂集[M].山东文献集成(第三辑第24册).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6]王象晋.群芳谱[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80册)[M].济南:齐鲁书社,2001.

[7]崔建英.《二如亭群芳谱》版本识略[J].文物,1986(2).

[8]王象晋.剪桐载笔[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243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5.

[9]王象晋.秦张两先生诗余合璧[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第425册)[M].济南:齐鲁书社,1997.

[10]王士禛.分甘余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1]任德魁.词文献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12]江合友.明清词谱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3]章宏伟.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14]陆世仪.桴亭先生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第139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5]朱崇才.词话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4.40

邹一鸣,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与地域文化;巩曰国,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与地域文化。

猜你喜欢

王氏家族毛氏刻书
汉晋时期山阳高平王氏家族藏书考述
投身革命的毛氏英烈
为什么把受骗吃亏叫作上当
论元代儒学刻书
论元代儒学刻书
卫所、藩王与明清时期的宗族建构——以韶山毛氏为中心的考察
科举与家族:墓志所见北宋临城王氏家族的兴起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
基于琅邪王氏家族文化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研究
两宋安徽官方刻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