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实践探析

2017-03-11

兰台世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育人才

杨 越

(华侨大学 厦门 361021)

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实践探析

杨 越

(华侨大学 厦门 361021)

民国时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开端,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教育实践成果,对现代研究生教育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文探索了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显著成熟性,研究生教育的政府经济服务性,研究生教育深受国外教育的影响,并阐述了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影响,即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提升民国时期研究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形成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培育模式具有独特的时代优越性,现代研究生教育可以结合时代新特点适当调整并借鉴采用。

民国时期 研究生教育 高等教育 培育体系

G649.29

A

2017-08-31

民国时期是传统教育的转型时期,是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也是我国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开端时期。实际上,从清末开始设计通儒院就已经标志着对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尝试,尽管通儒院仅仅是从设计上体现了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在实践上没有得到落实,但是此时的研究生教育实践已经开始逐步启程。从1912年到1949年的整个民国发展时期,清政府使用将研究生教育作为政府发展的重要工作,给予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不断探索研究生教育模式和实践,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发展特点。本文基于民国这一特定时期,探索此阶段研究生教育实践发展历程,总结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为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一、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发展特点

1.研究生教育的显著成熟性。从20世纪1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到30年代研究生教育的成熟,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形成了成熟和完善的发展模式。

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制度来看,在招生方面,武汉大学对入学考试资格、考试方法和考试的内容等要求十分明确。如,报考学生资格要求必须是大学生,考试包含笔试和口试两个环节,考试科目分为基础知识、外国语和国文等。实际上,在整个民国时期,研究生招生制度都是不断完善的,清末时期,一般申请成为通儒院的学生均具有入学资格,在后期发展成为大学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均具有入学资格;一开始要求必须通过考试的入学方法,在后期发展成为多样化,一些没有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也可以接受研究生教育;另外,在整个研究生教育历程上,外语并没有被列入考试范围。

民国时期形成了规范的研究生培育规章。学校制定了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培养细则,如严格在教授指导下接受教育和学习,结合教授指定材料或书籍,进行阅读和写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业,撰写研究报告、学习心得,提交毕业论文等等。可见,民国时期,从研究生教育培育到学位的取得,教育实施细则是十分详细的。尤其是在学年课程安排上,学校规定研究生第一学年主要学习专业必修课、非专业课;第2—3个月提交读书心得汇报资料;并在学时完成的基础上,搜集资料提供毕业论文题目;第二学年,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论文撰写。在审查通过之后,才真正实现毕业。

在研究生培育上,民国时期也形成了两种较为正式的方法:第一种是“研究生自学+研究工作”,不进行学科的再学习,这种模式不用于传统的学徒式教育,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和研究工作,具有个性化和非正规性的特点;另外一种是“研究生自学+研究工作+研究生教育课程”,还需要进行研究生课程的再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生教育管理,具备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特点,这种教育模式也被当前我国高校的研究教育所借鉴。在研究生学位授予上,民国时期将研究生学位看成是个人学识的终身评价,代表着毕业生已经到达该种学历层次。

2.研究生教育的政府经济服务性。民国时期,政府希望通过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以改革产业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然而,经济发展需要高级的人才作为人力支撑,因此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服务于政府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设定。

民国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根据刘大中和叶孔家《中国大陆的经济》的记载:民国时期,政府农业所占的比例为65%,而工业所占比例仅有10.5%,其他则为商业等。因此,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首先是服务于农业的发展,在《大学规程》中,大学院就将研究生农业教育职能划分为哲学院、史学院、植物学院等;并且,在1934年,根据中央教育部的指令成立专业研究所,其中农业研究所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另外,在民国时期,政府也深刻地感受到工业发展的薄弱性,因此,也希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工业和贸易对经济的拉动,因此在研究生教育专业设置过程中,政府也对工业、贸易领域的专业进行了设置,设有理科、工科以及商科研究所,并具体细分为文、理、法、教育、工商等各科。1938年,中央大学还进一步增设了工科研究所,作为工业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院所。

3.研究生教育深受国外教育的影响。民国前期和大学院时期的研究生教育深受德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这一点可以从《大学令》和《大学规程》中看出。首先,大学院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研究学术之蕴奥”,这与德国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完全一致;其次,在教学方面,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并没有课程教学的规定,而是要求教授每学期开始提出具体教学内容,然后由学生逐步进行实践,通过定期讲演讨论的形式进行考量,而这种教学模式与德国研究生教育中的讲座制十分相似,即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另外,大学院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对研究生教育的年限作出具体的规定,这也与德国研究生教育年限设定是一致的。

1916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而蔡元培早期正是受德国大学“学术自由”思想的深刻影响。因此,在北京大学执掌期间,蔡元培积极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指导理念。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蔡元培将德国的教育思想引入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中,创设了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对研究生教育的“兼容并包”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而民国后期的研究院制和研究所制的研究生教育则是深刻地受到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实际上,民国时期研究院制和研究所制基本上就是效仿了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美国在早期的时候,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了研究生院制,即在大学之中建立研究生院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院所。而一些大学则根据自身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对研究生院进行改革,创立研究生所,这里的研究生所属于学院性质。

另外,民国后期研究生设置的很多特点与美国研究生教育也十分相似,例如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设置条件在经费供给、师资配置等方面与美国研究生教育的设置要求基本类似;而在研究生教育培育方面前期采用自由演讲等形式的培养方案则进行调整,要求学生必须修完课程,并提交毕业论文方可毕业,这也主要是借鉴了美国研究生教育培养方案。

二、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影响

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对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推动,并逐步形成了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培育的体系,同时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良好的条件。

1.培育了一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培育了一大批的高素质研究生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根据《燕京大学人物志·第二辑》的统计,仅在燕京大学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就高达六百多人,而最终获得研究生教育学位的有三百人之多。这些优秀的研究生人才毕业以后有的出国留洋,学成归来以后继续为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而努力;而一部分研究生人才则继续留校,为学校的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还有一部分研究生人才进入政府机关,服务于政府职能发展。

2.提升民国时期研究生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民国时期的一些大学,在研究生培训的过程中注重教学与科研双向发展,在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活动开展中重视研究生高素质人才培育的同时,也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学术科研活动,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大大提高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整体学术水平。以燕京大学为例,很多研究生发表了各类研究成果。《燕京学报》刊载了很多学者的学术成果均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例如,王国维、钱穆、吴哈等等。

另外,一些从事研究生教学的老师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例如洪业主编的64种古籍对世界汉学研究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熊正文等编写《清实录》被中外很多历史学者所认可,成为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借鉴书籍;赵靖的《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概论》弥补了中国古代经济管理思想的研究空缺,丰富了古代经济管理思想体系。同时一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也与科研同步进行,产生了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例如郑林庄指导其研究生撰写的毕业论文《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之研究》,对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进行修正和完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形成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民国时期,各类研究生教育机构致力于高素质人才的培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研究型高素质人才培育体系,为民国科研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并形成了特色的研究型人才培育模式。以燕京大学为例,在研究生招录上,燕京大学坚持师生来源多样化的基本原则,创新性采用交换培养模式,与国外研究生教育机构合作,互派研究生进行交流学习,深化了与国外研究生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中外文化传播与沟通;燕京大学在研究生人才培育上,始终坚持学术自由,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学习,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鼓励外籍教师和留学归来的教师将国外学习到的先进教学方法,大胆运用到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去,丰富教学形式;另外,燕京大学还对那些意图毕业后去国外就业或交流的毕业生颁发英文版毕业证书,这是对传统毕业制度的重大调整和改进。民国时期的研究生教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对现代研究生教育的借鉴意义十分显著。

[1]刘腾.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历史考察与思考[D].曲阜师范大学,2011-04-01.

[2]刘金生.民国时期燕京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变迁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05-01.

[3]孙傲,郑永安.民国时期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分析[J].高教探索,2009(3).

[4]邓绍根.艰难的起步:民国时期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实践[J].国际新闻界,2013(2).

[5]岳爱武,张尹民.国时期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历史探察[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

[6]陈元.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特征及其成因与启示[J].江苏高教 2013(9).

[7]陈元.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8]周谷平,赵师红.民国时期的农学研究生教育初探(1935-1949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24.37

杨越,华侨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汉语国际教学硕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育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