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2017-03-11张菲菲

兰台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张菲菲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州 350108)

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述评

张菲菲

(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福州 350108)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珍贵宝藏,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但是也极富脆弱性和活态流变性。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于濒危边缘,对其进行保护和抢救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对近十年来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目前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及不足,也为其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濒危 述评 启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专业术语,从产生到现在,它的基本内涵保持稳定,主要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文化及其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依托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而存在,并且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来传承,极富脆弱性和活态流变性。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浪潮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土壤受到严重的损害和破坏,大量蕴藏着珍贵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消失,还有许多濒临灭绝的边缘。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因此,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其研究现状的同时也为我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提供借鉴。

一、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概述

本文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相关文献为研究样本。文献检索命令一为: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含篇名=濒危,发表时间:从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35条结果。检索命令二为: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关键词=濒危,发表时间:从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8条结果。检索命令三为:篇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主题=濒危,发表时间:从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共检索到262条结果。由检索结果可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数量有限,从研究主题和内容上看,大致包括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濒危评价以及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研究。

1.保护与传承。保护与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二者直接关系到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挽救与续存。孙宏开[1]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保护濒危语言的必要性和对策措施。黄龙光[2]认为濒危语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特类,抢救保护工作极为紧迫。周兴茂、肖英[3]指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杰出的价值,但很多面临濒危的状况,必须制定科学严密的保护计划,使其得以传承。蔡剑锋[4]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解读入手,以厦门市翔安农民画为例,提出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建档保护势在必行。刘海燕[5]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处于濒危状态,有些不濒危,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于确定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2.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原因的探寻是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的基础,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朱振民[6]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原因,比如传承困难、保护力度与经费不足、建设性破坏与保护性破坏等。冷静[7]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原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并从传承人、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方法方面提出了建议。代中现[8]提出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执法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应该加强相应的保护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水平。拜湃[9]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走向濒危是受到自身因素和的社会因素的影响。

3.濒危评价。何为濒危?如何界定是否濒危和濒危程度也是对其进行更好研究保护的重要标准。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10]以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证研究,确定其濒危状态评价的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提供可供借鉴的参考价值。关芳芳[11]对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要素进行归类排序,提出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模式和方法。阮永明[12]试图构建一套全面的濒危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民族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旅游利用。朱丽莎[13]以上海作为城市背景,探讨了城市声音非物质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并进行了濒危状态评价。

4.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个案研究。随着时代发展,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危机。中国活字印刷术、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已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名录。还有一些未被重视的项目在走向衰弱,值得引起各方关注。姜莉芳[14]以居都仡佬语为例,提出对于濒危语言这类特殊的非物质文化,不宜作为主体直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该探寻更适宜的保护方式。陈旭,肖焕禹[15]对上海市濒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耍石担石锁进行研究,提出了耍石担石锁的特点及价值,并对在传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黄柳菱,何明智[16]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背景下,探讨了壮族传统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走向文艺复兴。程大力[17]认为传统武术属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中国武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继承发展问题发表看法。白瑞斯,王霄冰,刘明[18]放眼世界,以美国南加州卡维亚语为研究对象,对世界各地濒危语言的抢救现状进行了评述。

二、国内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述及启发

纵观这十年来我国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涉及的学科丰富多彩,形成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格局。其中主要以文化类为主,体育、旅游、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音乐舞蹈、档案及博物馆、语言文字等百花齐放。

在多学科、多方面研究的环境下,研究工作仍存在明显问题。首先,我国目前对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太少、水平不高。从数量上看,相关文献数量不多,大多为报纸、硕博士文章。从发表刊物的级别上看,高级别的刊物文献少。从已发表的文献内容上看,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理论水平还比较低,大多停留在基本概念内涵的界定上,提出的对策措施稍显粗糙,缺乏可操作性。其次,研究内容单薄,视角单一。研究内容单薄,缺乏理论支撑,大多是对现象展开论述,一些关键概念和核心问题探讨不深入。研究视角单一,研究者多从自身单一学科背景出发进行探讨,忽视了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再次,研究方法较为简单粗放,现有研究以描述性的现象和对策研究为主,定量分析少,统计学研究工具运用不足。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在保护研究时间上的紧迫性,加强研究力度和深度刻不容缓。在研究参与度方面,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仍是一块处女地,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一个阶段和状态,具有特殊性和紧急性。因此不能按照常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对待,需要广大学者针对其特点进行探讨,为其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参考意见。在研究内容和视角方面,需要全面挖掘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价值、意义、问题和任务,拓宽研究领域,加深研究深度。在研究方法方面,需要借鉴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先进经验,妥善的运用统计分析、市场调查、地理学等定量技术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促使研究更加具有准确性。

最后,“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对于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尤是如此。与时间赛跑,做好普查工作,将其尽快纳入保护体系,拯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路任重道远。

[1]孙宏开.语言濒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7.

[2]黄龙光.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濒危语言[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3-26+30.

[3]周兴茂,肖英.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濒危与保护[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4):34-40.

[4]蔡剑锋.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思考——以厦门市翔安农民画为例[J].档案管理,2013(2):29-30.

[5]刘海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几个误区[J].红河学院学报, 2010(1):107-109.

[6]朱振民.浅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濒危的原因[J].艺术科技,2014(2):119.

[7]冷静.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3):64-65.

[8]代中现.论保护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执法机制存在的问题[J].河北法学,2008(1):70-73+99.

[9]拜湃.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何“濒危”?[J].报林,2009(4):53.

[10]鲁平俊,丁先琼,白晋湘.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状态评价的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4(11):16-26.

[11]关芳芳.非物质文化遗产濒危评价及旅游开发活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

[12]阮永明.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评价与保护性旅游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13]朱丽莎.非物质文化濒危评价——论上海城市声音非物质文化与城市发展[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10):285-286.

[14]姜莉芳.濒危语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居都仡佬语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27-29.

[15]陈旭,肖焕禹.濒危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市耍石担石锁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95-196.

[16]黄柳菱,何明智.濒危壮族传统民间舞蹈及其复兴之路[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2):15-18.

[17]程大力.传统武术: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J].体育文化导刊,2003(4):17-21.

[18]白瑞斯,王霄冰,刘明.世界濒危语言的抢救和复兴——以美国南加州卡维亚语的记录与分析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9(3): 251-256.

张菲菲,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研究方向为遗产利用、旅游开发等。

10.16565/j.cnki.1006-7744.2017.12.19

G112

A

2017-02-18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研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