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2017-03-11王静洁秦秀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人文思政高职

任 雁 王静洁 秦秀红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91)

习近平同志在关于文化发展繁荣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主题。他曾谈到:我们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因此,将传统文化精粹作为学生成长根基,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体制范围,成为高职学校的必要之选。

1 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发展现状

1.1 割裂人文建设,育人目标“工具化”

高职院校在起步阶段,关注点更多聚焦在技能提升上,为了更多的挤出时间学习专业技艺和进行实践训练,人才培养体系中类似礼仪修养、大学语文等人文类课程竞相删除,导致学生成长过程中人文教育缺席,职业教育沦为“制具”而非育人。在这种思想的笼罩下,人文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之间相互背离,致使高职学生对专业实用技能的学习热情远远胜于人文知识,非专业课到课率明显偏低,人文知识匮乏致使其自身“工具化”。

1.2 注重行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化”

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浓厚行业性色彩,迈入内涵建设期后,高职学校更加突出行业文化和企业特色,致力于参照行业、企业要求培育“统一规格”的人才。第一,强调职业文化。高职院校比照行业标准,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向、专业理念出发,整合出特色鲜明的职业文化,如温柔细致的护理人、优雅知性的乘务人、理性严谨的财务人等。第二,重视企业文化。致力校企双方的无缝对接,校园即企业,企业即校园,将企业管理规章引入班级,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学生更具标准化。

1.3 呼吁传统文化,高职院校“推行乏力”

近些年来,社会掀起了传统文化的回归热潮,高职教育也开始呼吁厚德强能,主动将国粹经典引进校园、引入课堂,但文化教育的推行缺乏整体构画,举步仍显乏力:第一,传统文化走入思政教育未能形成系统格局,虎头蛇尾,缺乏连贯性,对学生精神内涵浸润不足,距离预期效果尚有差距。第二,高职院校建校历史较短,文化积淀尚浅,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无论是校园文化,还是学术氛围都缺乏感召力。第三,专业师资队伍犹显单薄,思政教育队伍传统文化积累尚不丰满,专业教师未能彻底走出“技能本位论”的禁锢,全员育人局面还未稳固。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行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2.1 规范导向,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高职学生在高考挫折过后,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心理较为沮丧,不能进行良好的自我调适,理想和现实相背离,亟需进行灵魂洗涤和人格再塑。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体系中,浸润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提出“和为贵”,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强调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推行“知耻近乎勇”,希望大家能够正确对待自身的缺点,能够积极改进完成自我完善。诸有此类丰硕的哲理,能够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道德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弥补和完善人格中的缺失。

2.2 感召教化,促进学生道德养成

人而无德,生而何益。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成绩较差,常常成为被教师忽略的群体,基础知识、道德素养缺乏。在社会现实功利的影响下,以自我为中心,道德取向出现偏差,价值判断失衡,价值选择丧失标准。中华传统文化注重道德示范,讲究仁、义、礼、孝,其所蕴含的德才、义利、处世、勤俭等精神,能够从本质上对学生的理念、判断、行为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其道德养成提供有力支持。

2.3 凝练沉淀,积蓄学生文化底蕴

英国文学家毛姆曾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对人类品性的影响。”丰厚的文化底蕴足以撑起一个民主的强盛。多数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为浅薄,文化积累的弱化限制了他们的领悟和接受能力,进而也会影响专业基础和技能的学习。高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技术产业领域的中流砥柱,必须补上文化素质这门课,丰富文化积累,加强整体能力,精技术、会营谋、善经营,才能在未来角逐中拥有制胜人生。

3 传统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3.1 格物致知,将传统文化融汇进思政教育课程

思政教育的主要呈现方式离不开课堂教育,将传统优秀文化与思政课程巧妙结合,能够增强其覆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第一,有的放矢的增加思政课程的占比,将增加的课时用于开设贴近学生需求的人文课程。第二,将优秀文化自然融入思政课堂,给予思政教育强大文化支撑,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价值走向和思维理念。第三,编撰特色思政教材,润之以浓厚的传统文化因素,为高职学生私人订制教材读物,在润物无声中感受优秀文化熏染。

3.2 研精致思,锻造传统文化思政教育专业队伍

传统优秀文化的延续传承,需要一支博古通今的专业教师队伍。第一,把握合力育人教育格局,壮大优秀文化教师队伍。设立大师工作室,选聘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工匠大师,充实传统文化教学队伍;尝试引入民间艺人到校传授特色技艺,丰富兼职教师队伍。第二,形成教师队伍的多维度培训体系。育人先育己,想要成为学生的指引者,教师必须先丰富自身的学识储备;因此,学校要多频次开展教师定向培训,多维度强化教师传统文化修养,不断拓展教师教育水平和才能。

3.3 知行合一,将传统优秀文化融汇进思政实践活动

传统优秀文化的思想引领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该落到实践中去,在社会平台中发挥其感召教化的功能。第一,将国粹经典引入实践。可将制陶、刺绣、扎染、戏曲等经典技艺通过选修课、社团等形式传授给学生,迸发国学全新的活力与生机。第二,借助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开展孝悌、诚信、亲仁等方面的道德教育,领航大学生价值观走向。第三,带领学生走向祖国锦绣河山,在历史遗迹、文化展馆中感悟中华民族的博大魅力,引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4 革故鼎新,开辟传统优秀文化网络思政教育的新阵地

信息爆发式喷涌的今天,互联网在高职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传统优秀文化想要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必然离不开网络。第一,设立融合传统优秀文化的“国粹团建”、“经典思政”之类的网站,突破地域时间的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领略经典文化魅力,主动成为文化的发扬者。第二,开辟特色微博、国品学堂公众号、传承雅匠微信群等崭新阵地,与学生实时互动,进行无缝对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态,实现传统优秀文化对思政教育引领功能。

3.5 凝神聚韵,构建蕴含传统优秀文化的校园人文环境

高职院校在系统构建人文校园过程中,将传统优秀文化融汇其中,以具象的物质形态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耳濡目染中,起到教化作用。首先,把传统优秀文化渗透在学校建筑环境的布局中。人文氛围的营造不仅可以在教学楼、实训基地,也可以在宿舍楼中厅、食堂的立柱甚至水房的墙壁等区域,使文化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其次,将传统文化“重礼崇德”的观念植入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懂礼修身养成活动,教育学生知礼、讲礼、行礼;将优秀道德理念发扬光大,推崇兼怀天下、崇信遵礼、躬行实践的优良品格,助力习惯养成。再次,把传统优秀文化浸润在学校精神理念建设中。学校可以在校风、学风建设,校训、校徽设计中融入中华文化精髓,从而引领高职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1]张师师.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8):56-61.

[2]洪牧,冯君.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1):72-74.

[3]方宏建,杜亮.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52-55.

猜你喜欢

人文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