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从盘古女娲文化的创世精神谈起
2017-03-11王永宽
王 永 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所,河南 郑州 450002)
坚定文化自信
——从盘古女娲文化的创世精神谈起
王 永 宽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文学所,河南 郑州 450002)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前不久,即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四点希望,第一点就是“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他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根据习总书记多次关于文化自信的深刻论述,再联系最近中共河南省第十届党代会上谢伏瞻书记的报告中关于河南省“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战略目标,我认为,当前我们所进行的关于盘古女娲文化的发掘、研究及开发利用等工作,也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服从全国及河南省总体发展战略,把西华县打造成盘古女娲研究的文化高地。具体来说,所谓的文化自信,应主要表现在观点自信、资源自信、方法自信三个方面。
一、观点自信
多年来,西华县及河南省有关方面的文人学者,在研究盘古女娲文化的过程中已经认定了一些基本观点。这些基本观点,是在认识中国历史、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的基础上得到的。对于这些基本观点的自信,实际上就是高度的文化自信。
首先,我们认定盘古女娲的神话传说,是中国上古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盘古女娲文化,就是在研究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谈到对历史的认知和运用问题。他说:“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这里强调了认识历史的重要性,是非常深刻的论断。今天的人们不能忘记祖国的历史,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历史,总结历史经验来为当代现实服务。中国远古时期由于还没有文字记载,那时的历史主要是靠民众的口头传说,而传说中不免有许多神话的成分,因此,在当代学术界,历史学家和神话学家都一致认为,中国古代神话就是人类早期的历史记录。盘古女娲神话是远古时期神话传说的重要内容,是人类文明之初历史演进、社会状况、民生习俗的反映。熟悉并研究这段历史,对于当代历史学、文化学、考古学以及文学艺术的创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我们认定盘古女娲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英雄,盘古女娲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他还说:“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存在着浓厚的英雄情结。历代的人民大众都非常崇拜英雄、歌颂英雄,历代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都是描写英雄、赞美英雄的史诗。我们认为,盘古女娲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英雄。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就是开创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盘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传说女娲炼石补天、“止淫水”、“断鳌足”、“杀黑龙”,这是她以强大的力量与智慧消除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女娲就是中华民族救苦救难的英雄。南朝任昉《述异记》卷上记述道:“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十六说得更细:“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为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这是说盘古以自己的牺牲化育了世界上的万物,也化育了中华民族。盘古和女娲共同表现出的一往无前、开创天地的精神,勤劳勇敢、不怕艰险的精神,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舍己为国、竭力为民的牺牲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而且,盘古女娲文化,从远古神话的层面来看,也具有始祖文化的性质,盘古和女娲就是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的始祖。
对于中华民族始祖的认定,历代文献中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史记》等正史中被称为五帝的伏羲、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在历史的层面被后世的中华民族认定的始祖。盘古女娲在正史中是不被立传的,他们的事迹只记载于野史笔记或小说中。我们认为,盘古女娲是在神话的层面被后世的中华民族认定的始祖。宋代胡宏《皇王大纪》卷一记述道:“盘古氏生于大荒,莫知其始,仰观天倪,俯察地轴,明天地之道,达阴阳之变,为三才首君,于是宇宙光辉而混茫开矣。”这里在推崇盘古的功绩之后又说:“而盘姓为万姓之先,则不可没者也。”所谓“万姓之先”,就是把盘古视为始祖。元代陈桱《通鉴续编》卷一云:“相传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又曰浑沌氏。盘古,犹磐固也;浑敦,未昭晰之谓也。”这里所谓“首出御世者”,即是指中华最早治理天下的圣明君主,后世的中华民族当然也就是“盘古子孙”。关于女娲,东汉王充《论衡·顺鼓篇》说,“女娲古妇人帝王者也”;《山海经》郭璞注说,女娲是“古神女而帝者”;北宋《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帝王世纪》说,女娲是上古时的一位“女皇”;南宋郑樵《通志·三皇纪》则说:“伏羲氏没,女娲氏作,是为女皇。”这些著作都说女娲是上古时期的女皇,也就是中华民族早期的一位始祖。而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她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上述各种文献记述,说明在历史上的中华民族的大众中,早就有以盘古女娲为始祖的意识。今天研究盘古女娲文化,把这两位远古神话中的创世者认定为始祖,也是顺应当代民众在民俗范围内认祖归宗的心理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要把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作为追求……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总书记两次讲话的精神,既是对文艺创作的要求,也是对文化研究的要求。盘古女娲的神话传说就是中国的好故事,其表现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我们研究、宣传盘古女娲文化,就是在向全国人民及全世界讲述中国的好故事,传播中国的好声音,就是在宣传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这一点,当然应该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二、资源自信
文化资源是当代进行文化研究的基础,也是当代文化建设中进行开发利用的基础。在西华县境内,关于盘古女娲的遗迹与传说非常多,这是进行盘古女娲文化研究的丰富资源,对此我们也有充分的自信。
自古以来,盘古女娲神话传说在全国流传甚广,西华县之外许多地方都有相关的遗迹。其中关于盘古的遗迹,河南的桐柏和泌阳都有盘古庙,河北青县有盘古沟、盘古村,四川新都有盘古祠,江苏扬州有盘古冢,江西赣州有盘古桥,广东花县、罗定等处有盘古峒、盘古峰、盘古庙,陕西宜川、广西桂林、贵州平越等地也都有盘古庙,等等。关于女娲的遗迹同样很多,河北涉县有娲皇宫,山西永济、河南灵宝、山东济宁都有女娲陵,等等。然而,在西华县这一个地方既有盘古遗迹,又有女娲遗迹,而且这两方面的遗迹又彼此紧密关联,这是西华县关于盘古女娲文化得天独厚的地方。对于西华县这一突出的特点,近几年全国各地前来西华考察盘古女娲文化的专家学者,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西华县的现状来看,关于盘古,西华县东夏亭寺镇木岗寺村东有古代的盘古寨遗址,上世纪90年代这里发现古砖三块,上有“盘古寨”三字。这里还传说有盘古墓,又名“五里岗墓”,墓旁还有“盘古井”等遗迹。关于女娲,西华县聂堆镇思都岗村附近有“女娲城”遗址,据考古专家研究,系龙山文化遗址。女娲城附近又有女娲陵,古代县志记载说它“望之如山”,后经洪水淤积,现仅存女娲陵顶,但这毕竟是一处弥足珍贵的遗迹。女娲陵附近有一座龙泉寺,原兴建于汉代,寺内明碑刻有“西华治北十五里许,有城遗址,相传为女娲氏之故墟也”一段文字,这说明,关于此地为女娲城或女娲故里的传说,在明代已经传开了。这些有关盘古女娲的遗址,在当代都已得到有效的保护,近些年本地政府又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了各种维护和修建工作,成为当代进行盘古女娲文化研究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上述西华现存的盘古女娲的墓、寨、陵、城等遗迹,都是物质的、具象的。此外,本县还有不少民众口头流传的关于盘古女娲的民间故事,民众口头传唱的经歌,以及民间的风情民俗等,可以说是非物质的、不具象的。民间故事的内容有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死后变化为山河草木的,有关于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的,也有盘古女娲本为兄妹共同创世的。这些,说明在民众的心目中,盘古女娲的故事原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民众传唱的经歌内容与传说故事的内容大体一致,也十分丰富,演唱形式多样,唱腔朴素优美,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当代当地很受广大民众欢迎。本县流行的这些经歌,已经由耿宝山先生编辑为《盘古与女娲》一书,于2016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另外,在西华县,人民大众逢年过节举行对于盘古女娲的祭祀与纪念活动,也形式各异,丰富多彩,表现了百姓们对盘古女娲的爱戴心情,并融入当代民众的思想观念、审美意识与生活情趣等,构成当代西华社会生活中一道靓丽的景观。这些,当然也是进行盘古女娲研究的重要资源与直接对象。
现在,西华县政府领导方面对于本县开展盘古女娲文化研究非常重视,成立了有关的研究机构,如今又被中国大众文化学会授予“中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传承基地”和“中华盘古女娲文化研究中心”。因此,本县开展盘古女娲文化研究,也就能够团结与吸引更多的人士参加,初步形成一支有组织、有战斗力的队伍,这是将盘古女娲文化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人力资源,也必将增强对于研究工作的自信心。
三、方法自信
当前,西华县在盘古女娲研究方面已经有一套完整的规划与思路,其基本方法是使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这符合全国及本省关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精神。对此,我们也应当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文化产业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早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中,英语名称是culture lndustry,中文或译为“文化工业”。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以来,至90年代才对文化产业有一定的重视。刘润为先生曾撰写《文化工业论》论文(刊载于《红旗文稿》1997年第18期,又全文发表于《光明日报》),此后曾引起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展开讨论与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是: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则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包括图书、光盘、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雕塑、影视等)的作品及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把提升本国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从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字来看,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总产值(GDP)的比例约为24%,其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总额中所占比例高达43%,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日本的文化产业占国内GDP总量的10%以上,韩国占7%以上,而中国还不到5%,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当大。因此,中共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正是顺应世界大趋势的战略决策。国家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并且提出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和文化名家工程”,还提出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世界整体形势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也给我们思考盘古女娲文化研究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理论思路和新的具体要求。
前不久,即2016年10月31日,中共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上,谢伏瞻书记的报告中,对于河南省的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三个高地的战略目标,其中之一是“加快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具体内容包括:“……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建成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根据这样的要求,本省各地市正在结合各自的条件与优势,把文化高地的建设目标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划。如,或者提出要把原有的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或者提出要从文化产业入手“推动产业升级”;或者提出“项目带动是基础,内容为主是根本,融合发展是方向,科技创新是动力”,等等,都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从全国形势到本省形势,这些新的精神和新的做法,都使我们感到振奋,也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西华县依托盘古女娲的丰富资源,又有了“中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传承基地”和“中华盘古女娲文化研究中心”这样的平台,今后把盘古女娲文化研究作为一个好项目,以此为基础进行融合发展,使之形成兴旺发达的文化产业,进而形成全国在盘古女娲研究方面的文化高地,确实大有前途。现在,在西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做出具体规划并开始实施,正在建设盘古女娲创世文化园,打造旅游产业发展新品牌;并以盘古女娲研究为龙头,把盘古女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具体内容包括祭祖祭母、国学研讨、生态中国、影视基地、实景演出、水生态治理、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传统民居展示等许多项目。这些措施,同河南省提出的建设华人根亲文化圣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示范基地、中华文化“走出去”重要基地的规划是完全符合的。因此,西华县的盘古女娲文化研究大有潜力,也大有可为,对于这些做法一定要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10.16366/j.cnki.1000-2359.2017.01.013
回望传统:盘古女娲创世神话研究(笔谈,4篇)
编者按: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当代学术界非常关注文化探源与文明对话课题。基于传世文献、考古资料以及当代文明建设成果,国内外学者已经提出了一些有认识价值的理论模式。比如苏秉琦先生把文明形成进程分为古国、方国、帝国三个阶段的理论,杜维明先生提出通过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以重建儒家文明尊严的理论等等。但是,精神探源难以通过考古完成,文化重建也不能扎根在对话中。利用民间活态文化资源进行本土化理论创新,不仅可以加强文化自信,还能直接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亟待深入研究。近日,“中华盘古女娲创世文化论坛”在西华召开,会议确认了盘古、女娲在西华县有深厚的民间信仰基础,西华县是挖掘盘古、女娲创世文化精神的重要基地;文献方法与科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相结合是研究盘古女娲文化的基本方法;盘古女娲文化产业开发,有利于创世精神的宣传普及。现编发4篇会议论文以饗读者:王永宽研究员从观点自信、资源自信、方法自信方面谈了西华盘古女娲文化的意义,具有政治的高度和学术的深度;邢莉教授、董艳艳博士讨论了西华经歌的文化品格、特色以及女娲形象的变异,侧重文本解读;段宝林教授重点考察了盘古女娲文化的生态特点及民俗学意义,对当前传统文化研究具有很大启发。